第24节
作者:曲流水      更新:2023-06-19 07:57      字数:6245
  穆子期很是满意,不顾他的反对,把一只野鸡分给对方。“没事,我给你的野鸡是最小的,其实没多少肉,今天的收获不错,而且你也给了我们山葡萄,我奶奶看到这个一定很高兴。”穆子期说着就小心翼翼把捡到的十个野鸡蛋放进背篓里,再抓一把松针盖住。袁叔兴到底还是被穆子期说服了,主要是天色有点晚,他觉得拿只野鸡回去,他爹娘一定不会骂他。穆子期不管他人的想法,他高高兴兴地背着背篓,再用绳索拖着木柴准备下山。他们砍柴的地方早已被人踏出一条小道,有不少孩子背不动柴火都是拖回去的,所以除了有段路要刘延舟帮忙,其他的他自己能搞好。回到家后,果然,老叶氏看到野鸡蛋和山葡萄很是高兴,笑道:“前两天就听说山上的葡萄熟了,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摘回来,就是可惜有些被鸟给吃了,浪费啊。”她看到一些葡萄有被鸟啄过的痕迹。“奶奶,这葡萄不好吃,你记得酿成酒。”穆子期把分到的这只活蹦乱跳的野鸡用绳子拴住,是卖是吃再看,反正另一只死兔子今晚是一定要吃的。“以后不许再进山打猎了,危险。”老叶氏虽然很高兴能打到猎物,但更不想大孙子去冒险。“没事,现在猎物正肥,一年之中最好打猎的季节就是这段时间了,山上的猎物多的是,我们都不用费心寻找,不过没发现有野猪,希望没有。”穆子期想到自家的玉米地,真怕野猪来糟蹋。“奶奶你放心,我们不会进入深山的,我可是很爱惜身体。”穆子期又笑道,为皱着眉头的弟妹,“都说了,这葡萄很酸的。”“我以为这么熟会甜一点。”穆子清小脸皱成一团,“难怪村里的小伙伴都不爱吃,大哥,你吃吃我摘回来的果子,这种很甜。”*在清溪村的生活按部就班,次日,穆子期等人正式开始了读书生涯。芙蓉小学包括山长在内一共有六名老师,听说都是初中毕业生,除了山长是一位留着胡子的中年男人外,另外五名老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纪小的十五岁,大的二十五岁,除了小的两个,其他都成亲了。穆子期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们是芙蓉镇的第一届学生,所以这所小学只有一年级,如果他想跳级的话,那应该要去县里读书。至于之前认识的小孩严日初,穆子期没有在学堂看到他。转念一想,也是,看他的年龄一定不是一年级,肯定不会回来读的。第一天开学,清点过人数,整个学校一共有一百二十一个学生,分成四个班级,大家的年纪参差不齐。穆子期初来乍到,决定先安分一段时间,好好学习再考虑其他。尽管如此,在他刻意的表现下,老师们对他这个出色的学生充满了喜爱。第37章 单独教学“山长, 我做完试卷了。”穆子期把试卷检查三遍后,终于举起手示意。“嗯, 拿过来给我看看。”一间大约六十平方的砖瓦房里,因为屋顶用了两块透明的瓦片, 加上透明的玻璃窗, 在这个北风呼啸、天色阴沉的下午倒是不显得昏暗。而此时房屋内的空地上放着一个炭盆,里面的木柴烧得正旺, 让整间屋子温暖许多。“好。”穆子期双手使劲地摩擦了下,再跺跺脚, 这才拿起四张试卷起身递给季文甫。坐了半个时辰,手脚都快冻僵了,是谁说小孩子火力大不怕冷的?“坐下来烤火,等我批改完试卷。”季文甫态度温和地说了一句, 指指他对面的圆凳。穆子期点点头, 刚靠近火堆,一股暖意袭来, 让他情不自禁地舒出一口气。如今刚进入十二月,本来他以为广南省的冬天冷不到哪里去,毕竟前世差不多这个地方,每年快过春节都会有太阳, 一年就冷那么个把月,没想到两百多年前的芙蓉镇会如此寒冷。他忍不住把圆凳移向火堆,伸出手去烤火。“不许靠火太近。”季文甫的声音从火堆对面传来。“知道了,山长放心, 我不是小孩子了。”穆子期并不怕对方,笑嘻嘻说了一句。距离他入学已经过了三个多月,在这段日子里,穆子期过得颇为辛苦。刚开始,他很是认真地跟着老师把国文课的拼音学会,之后他的进度特意变得快速起来。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团结同学……他抓紧一切机会表现自己的优秀和极快的学习进度。不要以为一年级的内容随便看看就懂了,起码农学课他要认真学习,而且为了表明自己掌握好知识,他干脆把这四本书都背下来。内容对他而言是简单的,能全部理解,但想要背下来还是费了他一些心力。大概是他年纪还小,记忆力还是不错的,每天早晨多读几遍,晚上再看一遍,一日日下来,一个半月的功夫他就把课本的内容全部掌握了,基本上能背得一字不差。背完了干什么?当然是表现给老师看,于是他惊动了这座小学的老师,得到了山长特意给他开的小灶。“既然你已经学会了一年级的内容,那你现在想做什么?”当时山长这样问他,“是按部就班读,还是学二年级的书籍?”“山长,我想学下一年的内容,我六岁启蒙,在村里跟村长学过算学,认识咱们大夏的字体,我今年已经十二岁了,想早点学完小学的课程,我能吃苦,肯定好好学。”穆子期如实回答。不知是什么原因,在这个时空里,这里的校长非要叫“山长”,就好像村民们整天把学费叫成“束脩”一样,传统颇为根深蒂固。“十二岁……和我家小子差不多大。”季文甫低声说了一句,随即笑道,“我看你的水平不必在一年级读了,读也是浪费时间,那你是想去县里读书,还是由我们这几个老师单独教你?明年七月是一学年的期末考,你继续留在芙蓉镇,如果你争气,明年七月参加完四年级的升学考试,你就能直接升到初中。可如果你现在到县里念书,那里的老师不一定肯让你跳几级。”穆子期凝神思考。“不可否认的是,你留在这里,倘若明年能直升初中的话,我们整个学堂都将收益。”季文甫是个身材清瘦、面容普通的中年人,年约三十五六岁,皮肤微黑,大概是近视,他看人总喜欢眯着眼睛,此时说话的神情温和淡定,并没有显得有多么欢喜。偏偏他这种神态让穆子期的心就安定下来,点头道:“好,我在这里学到明年七月。”怎么看都是这种方式划算,到了县里就增加了变数,那里的学生多,自己不一定能让老师另眼相看。他都这个年纪了,可不想和一堆小毛头在一起念书。“嗯,我会找来后面的书籍,你一定要认真学,不认真的话,小心你的手心和屁股。”季文甫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摸摸穆子期的脑袋。穆子期一囧,本来还想问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如果他考第一名的话能不能得到奖励,想了想,到底还是把这话咽回去了。比起明年能读初中的事,那一两银子不算什么。于是,从九月下旬开始,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苦读生涯,所幸小学的内容的确简单,理解跟得上,剩下的无外乎是背诵问题。而他的学习速度也没有让老师们“惊为天人”,顶多觉得他悟性高,有些惊讶而已。毕竟他有过基础,还学习刻苦。当然,这是穆子期有意控制的结果。如果他使劲全力的话,可能还会快多几分,毕竟这是小学的内容嘛,不艰深。当初说是几个老师一起教,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山长一个人教他,主要是山长的课最少,空闲时间最多。“这些小孩真是了不得,一个比一个厉害,小小年纪学的算学内容比我还深入。”有一次,穆子期无意中听到一位老师说了这句话,后来一问,才知道山长的儿子非常聪明,和他同龄,已经自学完初中课程,要不是国文课拖后腿,说不定已经要考高中了。穆子期对对方倒是挺好奇的,只是不好意思问。尽管如此,几个月的相处时间,还是让他和山长相熟起来,没有刚开始那般拘束。“嗯,全对了,看来你已经能熟练掌握二年级的内容,过几天就是期末考试,你记得去参加。等明年二月中旬开学,我再教你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课程。”季文甫改完试卷,见答案全部正确,颇为满意地点点头。穆子期当然应是,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郁闷,在前世的时空里他已经考过不知多少次的试,没想到都穿越了,竟然又重新被期末考试支配!怎么感觉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大天朝的考试大法呢?话说到这里,季文甫就站起来走到书柜前,打开柜子,把其中的四本书籍递给穆子期,温声道:“放假这两个月记得好好预习,不可放松,有问题再写信给我,或者你到县城找我也可,不用怕打扰我。”说着又从一本书中抽出一张纸条放在四本书的表面上。本朝规定,秋季学期是从八月二十日到十二月十五日,然后就是放假过年,一直到来年的二月十五日才再次开学,接着就等到七月六日左右进行期末考或者升学考,最后才放假。也就是说,这里的寒假比暑假还长,大概是气候的因素,冬天有些人不够衣服穿,或者穿的衣服不保暖,本朝可能是考虑到这些因素。当然,这只是穆子期的猜测而已。山长给的应该是三年级的课文,穆子期赶紧双手接过,点头道:“我会的,谢谢山长教诲。”眼睛快速瞄了一下,发现是一张写着住址的纸条,他认识这个地方,心里倒是颇为惊讶季文甫的家境。看他平日里穿得那么简朴,穆子期还以为他家境不怎么样,没想到对方是深藏不露,毕竟那个地段可是富人区。“你是个好孩子,我教起来也省心。”季文甫露出舒心的笑容,忍不住摸摸他毛茸茸的脑袋,笑道,“继续保持,知道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后面几天就不用来上课了,好好在家帮忙,等到初十那天再来考试。”考完试要改试卷,十二月十五日会知道成绩,到时才是正式放假。“谢谢山长。”穆子期一听暗暗松了口气,的确,挨近年底,家里是有挺多事情要做的,种的大白菜、白萝卜和土豆要拔回来,还有地里的荔枝树要注意保暖,是不是要在树根底下铺一层稻草?此外,家里的柴火还不够过冬,年货竟然也没买……林林总总的事情,不做则已,一做就费时间了。在屋内又坐了一会儿,等听到屋外传来下课的钟声,穆子期这才穿戴好围巾,拢紧身上的棉袄,背上书箱,和山长告别后,终于踏出温暖的房屋,走出到寒风凛冽的室外。穆子期站在校门口等待,眼睛看着学生鱼贯而出,路过的人三五成群,基本上个个穿着圆滚滚的,大家的袖子都很宽,时不时露出一个手炉,这是富裕点的人家买给孩子的,和他前世用过的热水袋差不多。路过的人看到他,认识的会打招呼,就是没怎么说过话也会对他行注目礼,毕竟一百多号人中,穆子期是最为特殊的,是学堂的名人。“大哥!”穆子清大喊一声,拢着袖子快步奔跑过来,拉着他的袖子道,“大哥,你今天怎么那么早?”因为单独教学的缘故,穆子期放学的时间不准,大部分时候都比普通学生要迟一些,平时都是穆子清在等他。“早点不好吗?”穆子期摸摸他的手,发现不算凉,心下颇为满意,看来手炉还是有效果的。他转向慢吞吞走来的刘延舟,见他一脸苦大深仇的模样,不由得笑了起来:“又发生什么事了?”是的,在看到袁叔兴上学后,刘延舟回去想了一夜,第二天还是乖乖跟着他大哥来学堂报名入学。以前在宁安县时,刘家家资颇丰,刘家兄弟小时候也曾去过私塾念书,只是不到两年时间就回来不肯再念了。当时刘家主想到自家开的镖局,孩子识字能看懂契约就行,也就不再强逼,没想到一朝来到大夏,以为要解脱的刘延舟又要重新入学……“老师说过几日就要考试了。”刘延舟有些郁闷,他觉得国文课难倒他了,以前碍于面子不肯说,也不肯向人请教,现在一要考试,岂不是要露馅了?想到大哥手中的木棍,他突然觉得屁股隐隐作痛。“是啊,考完试我们就能回家了。”穆子清紧挨着穆子期,仰起小脸笑道,“大哥,早上起床好冷,我好希望快点考完试啊。”“嗯,等考完就能放假了。”一阵寒风吹过,穆子期赶紧把双手塞进袖子里,准备等村里的小伙伴来到,他们就立马回家。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了。刘延舟闻言,斜睨了穆子期兄弟一眼。第38章 收割蔬菜“带上手套。”穆子期从怀里掏出一双毛线手套, 这是早已在大夏流行的,就是厚了点, 戴着不方便做事,不过赶路时戴着倒是挺不错的, 还算暖和。“哦。”穆子清踮起脚尖把不怎能暖和的手炉放进穆子期的书箱里, 自己也跟着掏出手套。不用等多长时间,才一炷香的功夫, 清溪村的人就全部到齐了,穆子期暗自清点了下人数, 笑道:“走,咱们回家。”“走,回家!”众人欢呼,这风吹得可真冷啊, 恨不得立马回到温暖的家中。大家一起走路回去, 年纪小的几个打打闹闹的,这一路上不止有他们, 其他村的学生都有,远近各不同,清溪村算是离镇最近的村庄之一。走到镇上的时候,穆子期顺便去肉铺看了下, 发现那里已经空空如也。穆子清很是失望:“猪肉都卖完了。”不开心,要是还有肉的话,大哥起码会买根骨头或者猪下水,这可是难得的美味啊。“这个时候不算早, 卖完了很正常。”穆子期看了他一眼,他们中午不回家在学堂吃午饭,只有一个半小时休息,之后就继续上课,一直到现代时间下午四点才下课。每次到了这个时间段,集市一般早已散掉,偶尔才会有漏网之鱼。每次看时辰,穆子期总希望大夏快点把机械钟表做出来。“咱们可以上山去打猎啊,现在天冷,那些野物跑不快,我哥昨天去山上就捡到一只呆头呆脑的野鸡。”刘延舟挤在他们身边说道,相较于其他孩子的缩头缩脑,他倒是腰背挺直。“动物觉得冷,我们也觉得冷,我怕我们还没把它们捡到,自己就先冻僵了。最怕的是,我们嘴馋,山上的动物也是饥肠辘辘,到时不知谁吃谁。”穆子期搓搓手,这几天格外冷,早晨起床时手指头冻得快要僵掉。他们以前在宁安县,冬天都是烧火炕的,来广南省都是睡木床,就算床上垫有一层被褥,仍然觉得冷,不容易睡暖和。南方的冬天是又湿又冷,穆子期有时候很不喜欢这点。幸好广南省早有各种各样的取暖措施,比如手炉、汤婆子等,晚上放进被窝,再抱着穆子清这个小火炉,穆子期觉得自己能熬过去。他说的是实话,冬天上山一定要万分小心,不到逼不得已,他是不会去打猎的,反正他们家现在不用他去冒险。“我还是想去山上。”刘延舟喜欢那种收获的感觉,但转念一想到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心情顿时低沉下来,刚才的兴奋消失不见。“唉……真不想考试啊。”他幽幽地叹了口气,又瞪了一眼穆子清的脑袋。穆子期没理他,开始低着头赶路,风太大,不想开口说话。由于今年六月修路的缘故,从芙蓉镇到清溪村的路被拓宽,变得平坦不少,加上他们心急回家,后面个个埋头赶路,即便腿短了点,仍旧在三刻钟后回到村里了。远远的,穆子期就看到自家的房子冒出炊烟,他快走几步,推开竹门,等穆子清进门后再关上,眼睛往前院一扫,发现院子里的那四垄地依然一片绿色,葱、蒜、香菜、大白菜和萝卜在寒风中挺立,鲜嫩欲滴。穆子期还未走到堂屋,一只黄毛狗立马从门缝里挤出来,见到他后赶紧摇着尾巴扑上来。“旺财!不许舔我!”穆子期低喝道,这只狗是他八月初到县城买回来的,据说是本地狼狗和土狗杂交的后代,费心养了几个月就长大了,小家伙身材匀称,四肢有力,虽然没有小时候那么萌,但现在已经基本能履行一只看家狗的职责,每次生人从家门前经过,它总是吠得厉害。穆子期和陈香白天一般不在家,又挨近年底,小偷小摸可能会增多,家里有这只狗他们可是放心不少。“汪汪……”旺财委屈地蹲下,结果眼睛一看到走到后面的穆子清,立马摇着尾巴准备扑过来。“哈哈,旺财,我回来了。”穆子清眼睛一亮,立马弯下腰搭上它的狗爪子,笑道,“等我放好书箱,再来陪你玩。”学堂的小孩一般是背着书箱,只有少数人背着布包,书箱大都是用竹子或木头制成,价格比布包便宜一点,而且书箱装的东西多。“你们还没有回到家,旺财就坐立不安了,这狗真通人性,要不是我压着,它早就跑到村口等你们了。”老叶氏从里面迎出来,见兄弟俩的脸颊冻得通红,赶紧说道,“快进来烤火。”顺手把门合上。“是条好狗,等天气好了,我带它上山,兴许能抓到一两只笨兔子呢。”穆子期笑眯眯道,虽然他不会训练,但可以指望一下它能发挥本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