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
作者:曲流水      更新:2023-06-19 08:02      字数:6460
  第153章 事务繁忙果然, 免费让孩子们入学的事让诸多镇民很快就归心, 做事的热情肉眼可见地提高。尽管天气越来越冷, 可众人做事的热情却高涨起来, 几乎称得上是不怕苦不怕累,好像一把锁的锁眼增添了点油,开起门来变得不那么费劲了。“除了耗费银子和精力,没有别的毛病。”这一天上午, 穆子期带着安景然来临时学堂察看时, 挑眉说道, “我记得我以前在镇里读书时, 可没有免费的说法。”那时镇上的小学刚一成立, 他就成为第一批学生,可没有享受过免费的待遇。当然, 初中之后的学生生涯不同,那是他靠自己的实力来获取免费的待遇, 不是学堂白给的。“这里和咱们广南省不同, 朝廷制定政策就是如此,讲究因地制宜, 不是一刀切。”安景然笑了, 他从小到大都是按部就班来读书, 也从来没有免费的待遇,倒是听南洋那边有过一段时间的免费教育。“等明年开春, 把土地分给他们, 这种免费的好事就没有了。”穆子期从木窗外往里看, 见里面年龄不一的孩子们端端正正地坐着,认认真真听讲的模样,心里涌起一股满足感。就算这些孩子不能依靠这次免费的教学改变命运,但他相信,识一些字总能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让他们更向大夏的体系来靠拢。大夏国的财政收入是多,但花费也是巨大的,别的不说,单是每年在海军上的投入就足以让人大吃一惊,更别提现在处于战争时期,花钱的地方那么多,他们梅山镇这五千多人几乎都是靠着上级拨款来维持生活,只要想一想这样的小镇有多少,就该明白这其中的负担有多重了。“免费的东西不一定有人珍惜。”安景然低声说道,“只有孩子们知道上学是需要付出束脩的,他们中的部分人才会珍惜这个机会,而不是随意挥霍。”反正聪明的孩子会表现出来,考取高分的话会有奖学金,甚至上了初中就能向钱庄借钱来上学。穆子期明白他的想法,微微点头。又见他们站在这里已经影响到老师和部分孩子,就加快脚步,很快看完三间教室。看到教室里面有木炭,孩子们冻不着,教学方面安排得井井有条,安景然很是满意,把穆子期鼓励一番,又急匆匆带着两位文书去下一个地方看了。草创时期,每个人都忙得很,几乎没有闲聊的功夫。穆子期暗暗松了口气,到目前为止,学堂这里总算是走上正轨了。孩子们一稳,家长们也被稳住了。不单是学堂,其他的一些事也慢慢地一项项理顺。巡检站招到了足够数量的年轻人,如今正在进行初步的军事训练,每天在镇子外面的空地上踢踢踏踏好不热闹。镇衙门从镇民中选出十个识字、会简单算术的人,他们的编制是临时的,想要转正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再由上面来决定。就算如此,被选上的人也十分高兴,对这个工作机会非常珍惜,干劲很足,让穆子期等人减轻了一些负担。镇里成立了土地测量小组,开始培训人员了,准备重新把他们要分的地测量一遍,等明年分完地,其他地方也要继续测量,毕竟他们梅山镇不会只有这么一点人,以后肯定还会被分派更多的流民,毕竟现在在打仗嘛。大夏钱庄梅山镇分店已经看好日子了,趁着还没下雪,土地冻得不厉害,钱庄财大气粗地去县里拉来青砖,即将要建房了。镇里建立的第一家木炭厂运行情况良好,为学堂和部分镇民们提供了足够燃烧的木炭。从镇里到县里的路,他们只需修一段镇内的路,其他路段由其他镇负责,尽管如此,大概是工具不足和天气冷的缘故,修路的速度很慢,就算只是拓宽和填平,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大。这个急不来,穆子期等人无可奈何,只能慢慢来。这样忙碌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过年前,为了让大家过上一个稍微热闹的好年,穆子期就奉命带着人前往县城,看能不能申请到什么物资。“县里今天好热闹啊。”跟来的许多才感叹道,“不像咱们梅山镇,没什么东西可卖。”他是新招进来的临时吏员,被分到穆子期手下干活,年纪二十五岁,上过几年学堂,原先家里开有一家小饭馆,家里有老母、妻子和一双五六岁的儿女,勉强能养家糊口。他的老家和这里隔了两三个县,战争爆发时,他们家跟着别人到处跑,一直躲躲闪闪的,直到大夏打下相省,他们才从山里露面,被分配到本县。“县城的基础好,人多,快要过年了,正好要买年货,人多一点很正常。”穆子期话是这么说,其实在他眼中,眼前的集市不算热闹,还比不上他们芙蓉镇集市的规模呢。毕竟是战后,不能要求再多,他暗想。想想他们梅山镇,其他刚成立的镇子想必也是一穷二白。绕了点路,穆子期熟门熟路地往县衙走去,一路上遇到不少熟人,就纷纷和他们打招呼,相互问好。走到县衙门口,登记自己的名字后,穆子期先不去衙门办事,准备去看看好友,问问情况再说。整个县衙是一座三进的大宅子,各个部门搬到一块儿办公,跑腿的地方一下子少了,工作效率也大增。这是夏国的特色之一,官方机构和部门总喜欢凑在一起办公。找到税务部,穆子期很轻易就找到严日初,看房间的布置,他和另一个人同一间办公房,现在另一个人不在,房内只剩下他一人。“子期,你总算来了!”正在低头写东西的严日初听到脚步声,刚抬头就看到穆子期,眼睛霎时一亮,脸上就露出欣喜的笑容,慌忙站起来,拉着他的手就说道,“一个多月不见,你竟然在梅山镇那里窝了那么久。”心里高兴极了。“为何不来县里?我正好有事找你呢。”穆子期也很是高兴,上下打量他一番,笑道:“没办法,镇里的公务千头万绪,我们刚刚上任,什么都得亲自干,实在是没时间往县里跑,这次要不是有事要办,还轮不到我上来呢。”他见严日初的目光转向他身后的许多才,就大致介绍了下,想到自己还要花费不少时间,就对着许多才说道:“阿才,我应该会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这样吧,你可以在门房那里等,也可以出去逛逛,一个时辰后你再回来。”许多才闻言,也不多问,干脆地回答道:“好的,那我先去逛一逛,待会就回来。”他暗暗思考了一会,就作出决定,又看了看严日初。虽然现在大家在一起吃饭,可公家的饭菜最多让人吃个半饱,只有那些出了大力的汉子才能堪堪吃饱,加上众人的积蓄不一样,有些较为宽裕的人家就拿出钱来给自己开小灶。至于去哪里买东西?不说到县里,单是镇上就有县衙开设的杂货店,而且生意不错,人们可以在店里买到常见的油盐酱醋和生活用品。许多才这次跟来县城,也是想过在这里买下一些缺少的物品。过几天就要过年了,等过完年,很快就开春,到时就能分有田地,要准备的东西可多了。见穆子期把许多才打发后,严日初就颇为羡慕地说道:“子期,原来你现在已经有随从了。”穆子期翻翻白眼:“这不算是我的随从,是镇里新招的临时吏员。”“你年纪比他小,他对你的态度如何?”严日初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连忙问道。“许多才的态度和能力都不错,你放心,他不蠢,能放得下架子,对我吩咐的事都能认真去完成。”穆子期自然明白好友的关系,点头说道,“年龄不是问题。”许多才属于新依附的人,看不清楚自己位置的人,他们是不会招进来的。“那就好,呵呵,我现在突然觉得朝中诸公真是英明神武,他们制定的政策效果非常好,我这里不算明显,不过我听别人说过,这段时间以来,各项工作进行得顺利,没有发生什么地头蛇不停使唤的事,那些百姓都很是温顺,少了很多麻烦。”穆子期赞同,他也发现这事了,看来异地迁移是行之有效的,把这些流民打散分到各个地方,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大夏官方就是最权威的,人们会不自觉地遵从。“你刚才在做什么?难不成税务部很忙?”穆子期想起刚进门时严日初专心致志的模样,很是好奇。按道理来说,如今整个县城都是百废待兴,产生税收的地方很少,严日初他们应该不忙才对。“我在做功课。”严日初搔搔脑袋,苦笑,“要不是收到学校老师们催促的信,我都忘记自己是学生了。对了,子期,你的功课做完了?是不是没有?”穆子期一听,心神一震,忙道:“呃,我,我的功课还没有做,等我去驿站那里收信再说。”他有些不好意思,貌似自己也忘记做功课了,记得当初离校时,老师布置过功课,期末的时候要写一篇实践报告寄回学校,他事务繁忙,真的忘记了。第154章 家中来信严日初一听, 顿时笑了:“哈哈,子期, 你竟然真的忘记了!这可是少见的一幕啊, 可惜无病不在这里, 要不然他也定会很惊讶。”难得见到穆子期的窘态,他的神情一下子变得欢快起来。穆子期拍拍前额, 无奈一笑:“这不稀奇, 我是人又不是神, 忘记做功课又不是大事。”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 驿站那边应该有学校的来信了。“说起无病,最近有他的消息吗?”穆子期又问, 他在镇上, 不比严日初的消息灵通。“嗯,有了,你不来县里我就该去找你了, 是这样的,无病前两天寄有一堆东西过来, 说可怜咱们两个过年不能回家, 就给咱们寄点好吃的,免得饿瘦了回去认不出来。”严日初在自己的座位上扫视一圈,才恍惚想起先前已经把东西拿回寝室了,没放在办公房。“待会到我寝室, 我把你的那份给你。”严日初说到这里就流露出羡慕, “先前还不觉得, 现在快过年了,咱们不能回家,我就羡慕起无病了,起码他可以回家。”他是长子,在家里一向受宠,连幼弟都比不上他的待遇,这几天接到家中的来信,看到家里的亲人们写在字行间的思念,心里一下子难受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不在家过年呢。穆子期叹了口气,点头道:“这叫有一得必有一失,好歹咱们大夏出行比以前方便,据说在大金国那边,外出做官的人几年都不能回家呢。”如今正处于关键时刻,各处都缺人得厉害,运力紧张,所以像他们这种人是暂时没有探亲假的。“对了,忘记说件事了,子期,我听别人说过几年就有公文下来,说可以在府城那里买房买地,你记得准备好银子,到时过年放假那两天,咱们一起到府城看看,有合适的话就买下来,到时转手卖出去,总不能放弃这个便利吧?”严日初又赶紧对穆子期说道。“竟然开始了吗?好,到时公文正式下达后,我就和你一起去。”穆子期对此期待已久,身在古代,说起赚大钱的手段,他真的有些束手无措,没办法,只好根据自己的优势,采取这种安稳的手段了。如今大夏最赚钱的投资就是开办工厂或作坊,甚至是在海外投资买地来种植,或投资采矿之类的,这些都需要管理的人手,不适合他去做。穆子期打算以后有机会,他会投资入股一两个风险不大的小作坊,总不能靠自己的月俸来生活,现在还好,家里的负担不算大,等以后成家,有了孩子后,开销就大了。还有,老叶氏年纪大了,指不定哪天生病需要用钱,这些都需要考虑。一想到这些,穆子期就觉得不能让自己安逸起来,他还需继续奋斗。比起前世的孤家寡人,如今在亲人在侧,这就是动力啊。他又在严日初办公房逗留了一段时间,知道县城的一些消息。之后,趁着大家尚未下班,他赶紧去县衙把公事办好,预定好一批物资。把部分物资搬上牛车,剩下的那部分到时镇上自然会派人来领取,穆子期和许多才去县衙食堂吃了一顿中饭,中间还遇到刘江等熟人,大家简单交谈几句,就算这样,心里也高兴得很。吃完饭,他们就到严日初住的寝室,把属于穆子期的那份礼物带走。临走之时,穆子期去驿站那里询问,果然,有自己的信和包裹。有夏国大学的,还有家里人寄来的,得双手抱起来,重量颇大,也不知里面放的是什么。最令他惊讶的是,他还收到唐昕的一小袋东西,没有拆开看。穆子期颇为惊讶,同时,心里又有几分喜悦。不管如何,人在异乡,知道有别人惦记着自己,这总归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唯一不解的是,也不知道唐昕是如何自己地址的,像他就不知道对方目前所在的地方。“其实你不用亲自来取,下次可以请别人代拿,或者等我们送到梅山镇。”驿站的年轻人见穆子期的牛车上塞得满满当当的,又看过穆子期的身份证明,就笑道。“嗯,多谢提醒。”穆子期看了下驿站的环境,青砖黛瓦,前面是一个铺子,里面有个院子,东西堆在几个架子上,看起来杂乱无比,再看里面的办事员,个个忙得分拣包裹,不由得叹道,“你们可真忙。”心里却不以为意,梅山镇只是个小镇,往这里寄东西的人不多,驿站人手不足,等他们送过来还不知要等多久,还不如他主动来取呢。“那是,临近过年,单是咱们自己人就收到一堆东西。”驿站的年轻人发起牢骚,“看来还得招几个本地人进来,要不然忙不过来。可惜啊,这里的人蠢笨得很,想找到合适的人不容易,识数的人都少,更别提识字了。你不知道,昨天我到集市买东西就看到有个人买包子,两文钱一个包子,他要买三个,就愣是两文两文地给。”穆子期扯扯嘴角,看这年轻人稚嫩的面容,估摸着受过大夏的基础教育,不是小学就是初中毕业,看到别人不识数,可能会觉得惊讶,但在他看来,这种事是较为常见的,连在大夏内部也同样存在,不值得一提。告别话痨的驿站小伙子,穆子期和许有才就赶车回镇上。一路上,许有才时不时回头看向车厢里,一想到里面放的东西,心里就美滋滋的:“穆镇长,官府对咱们真好哇,过年竟然有免费的白面下发,以前哪有过这种事哦。”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许有才觉得这大夏的官老爷们和以前大金的官老爷不一样,他们的架子不大,态度亲切,经常对那些泥腿子嘘寒问暖,在生活上也很是简朴,他们自己是开小灶,可他看过了,和他们这些人吃得差不多,顶多是味道好一点而已。许有才觉得,他从来没有见过态度这么好的官老爷,让他有些无所适从。先前他曾经想象过,如果顺利被镇衙门收录,自己会如何吃香喝辣,会不会发家致富,可真被招进来了,他发现这和自己想象中的不同。他每天要干的活多,月俸不错,但几乎没有油水。不像他以前在老家开店时,一个衙门的小吏或捕快衙役,对他们一家而言,那就是大官了,每年要费心打点,要不然连店也开不下去,他们这还是本地人呢,外地人来他们县开店,如果生意好的话,那也基本上挣不了多少钱。到底是世道不同了!他忍不住感慨,看来人家大夏能打赢大金不是偶然,难怪以前的官老爷闻夏色变,不允许他们公开谈论大夏国的事情。唉,早知道大夏的官府处事这么公平,他早就想办法逃到那边去了。穆子期自然不清楚这短短的一瞬间,自己的下属许有才就想到这么多,他只是笑道:“如今隔壁省的战局在僵持,运力缓解了下,能从其他地方运来的粮食就多起来,加上临近过年,县衙下发有白面不稀奇。”说话的同时,他还伸手摸了摸怀里的信,心里有些着急。哎,也不知道家里的信会说些什么,还有,唐昕写信的内容到底是关于什么事,貌似这是他第一次收到异性的来信,新鲜感很足。“穆镇长,要不你进车厢里避一避?”突然一阵寒风刮来,穆子期两人赶紧举起袖子掩面。“不用了,我还能顶得住。”穆子期摇摇头,他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袄,手上戴着手套,不算太冷,后面的车厢塞了这么东西,他进去得蜷缩着双腿,坐起来也不舒服,还不如在车辕这里坐着,可以看看路边的风景。正想到这里,就突然看到路边有只灰色的野兔一闪而过。唉,如果他家旺财在这里就好了,肯定能抓到那只野兔。他摸摸肚子,想起中午在县衙吃的那顿午饭,顿时口舌生津。似乎自己很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了,之前在梅山镇,每天能有点肉沫吃就不错了。嗯,还是无病懂他,听严日初说,他寄过来的是腊肉和熏肉,可谓是诚意满满,让穆子期一下子思念起他来。两人一路闲聊,几十里地很快就走完。等回到镇上,和安景然汇报完工作,穆子期借口方便,第一时间拆开穆子清给他写的信。一目十行地看完,穆子期高兴之余,又暗暗叹了口气。穆家借住的地方附近有个夜市,那里一向热闹,更别提是现在临近过年,人们花钱总会大方些。穆子清晚上去逛了几次,就趁着放寒假期间,竟然撺掇老叶氏包饺子去卖。老叶氏闲不住,这下子,一家四口都同意了,很快就弄起了一个流动摊位,单单卖一笼笼的蒸饺,生意还很不错。注意到穆子清字行之间流露出来的得意,穆子期咬咬牙,幸亏他家弟弟没有让老叶氏到夜市上吹风受冻,否则他回去非得教训他不可。第155章 镇上过年不过转念一想, 家里有三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 他们闲在家里折腾出一点动静不算稀奇, 而且外出摆摊还能给家里创收, 勤劳总好过懒惰,就是有些辛苦,毕竟冬天的晚上不会太过于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