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作者:曲流水      更新:2023-06-19 08:03      字数:6120
  “这是我的个人爱好之一,你不用理会。”穆子期笑了笑,他能说自己渴望知道如今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吗?而且,他真的盼望自行车快点出来啊,对了,听说机械手表也快要出现在市场上了,希望这些工业品的价格能便宜点。万一到时的价格很贵……他觉得自己似乎又要攒钱了。唉,想想穆子清在信中说的话,自家妹妹转正后,每月的月钱达到二两又两百文,而自己只有一两半,似乎只能期待半年后给自己转正了。在大夏,老师和公职人员的工资差不多,所以不少人毕业后也愿意去做老师。还是学生身份的他,如今算是实习期,月俸可真低啊,说不定到时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穆子期脑袋里胡思乱想,不知不觉中,倒是很快就回到镇上。当天晚上,不小心吃多鹿肉的他竟然全身燥热,翻来覆去都睡不着。穆子期躺在床上,气鼓鼓地睁着眼睛,望着黑漆漆的房顶,无奈极了。哎,都怪自己吃过的鹿肉太少,经验不足,忘记有这么一件事了。不过转念一想,说明自己还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挺好的。看来真的要找媳妇了,孤枕难眠啊。双手双脚都伸出被子,就这样还难以入眠的穆子期不着调地想着,脑海里不自觉地想到自己认识的年轻女性,暗自思忖。只是接下来的日子,繁忙的公务让他无暇顾及自己的私事,那天晚上引起的冲动很快就消失不见,暗藏在心底。去东村和西村查看春耕情况,协助钱庄办理村民们的贷款问题,组织人手把大湖的水放一边,然后掩埋尸体……度过繁忙的春耕后,全镇掀起了一股建房的热潮,每天到县里拉砖的车辆络绎不绝,整个梅山镇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大家忙碌的身影。就在这时,他期盼已久的老师终于到了。然后,在公文的要求下,他顺理成章地成为梅山小学的山长,手下只有一位老师,差点就成为光杆司令了。多了一个山长和老师的职位,就算穆子期本身是分管教育的人,多了这两样,要干的活还是多了不少,起码会议之类的要参加。唯一值得他庆幸的是,新来的老师是刚初中毕业不到一年的孩子,他读书迟了点,今年十七岁,姓郑名欢,长相普通,但因为是刚毕业出来,工作的热情极高。“山长,请等一等,我还想再考高中,我复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向你请教吗?”这天下午,穆子期刚交代郑欢把学生们的档案完善,正准备离开,就听到他这么问,态度小心翼翼。穆子期回头看他,两人磨合了几天,对郑欢的积极肯干他还是看在眼里的,印象不错,所以听到这个请求,就笑道:“当然可以,有什么不懂的,我又有空的话,可以问我。事实上,就算我当时没空,你也可以把问题写在纸上,我晚上再抽空来解答。”他记得前世自己大学毕业后,高中的知识,特别是理科类的知识都忘记大半。这一世不同,不知是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变好,还是他真的把内容学透,穆子期发现自己对于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还是能记住的。现在郑欢一说,不费他什么力气,自然肯答应。“谢谢山长。”郑欢一听,眼睛顿时一亮,手一松,放开洗得发白的衣摆,心里大大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穆子期被他的笑容感染,鼓励道:“想考高中挺好的,你毕竟这么年轻,多学点总没错。”回办公房的路上,穆子期的脚步轻快。等到了镇衙门,发现里面的人正专心地办公,时不时有人进进出出来汇报工作或请求拿主意,浑然不觉快到下班的时间。想到这段时间,大家没有休息的概念,穆子期再一次感受到此时人们对于建设的热情。第160章 青梅销路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 转眼间就到了炎热的六月上旬。这天上午,穆子期到了镇外的梅山去查看梅子的成熟情况。这座山上的梅子树不知何人所种, 他们到达这里后,就把此山收到镇衙门的名下,按规定是可以这么做的。事实上,其他山岭都归属于大夏所有,目前分配的方案尚未作出, 穆子期估计以后会分一部分给村里,一部分租出去给人承包, 价格有高有低。“这些青梅快能摘了吧?”许多才跟在穆子期身后,开口说道。穆子期望着树枝上挂着的一个个和鸟蛋般大小的圆形果子, 表皮是青绿色的, 偶尔会有几个泛着黄色, 看起来如珠似玉,格外喜人。只要想到这种梅子的味道,就立即口舌生津。难怪人家说望梅止渴呢,他暗想。“等农忙过后就找几个人来摘,算是服劳役的一种, 工钱按固定来给。”想到镇内还要修路,穆子期就补充道,“让女人来摘也行,不一定要男人。”“好的。”许多才应了一声, 熟练地从背着的包里拿出铅笔和一本白纸装订而成的本子, 快速地记下其中的重点。穆子期无奈, 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才这种行为还是让他比较开心的,毕竟有人重视自己的话,不像前面几次,对方忘记自己让他办的事,导致出了点小小的纰漏,让他有些警醒。自那以后,就算有下属帮忙,他也会记住自己该干的事,不假于人。“这只是初定,到时在会上我会跟镇长提出,看能否行得通。”穆子期补充一句。“让女人们来摘的话,她们一定很乐意,那些人干惯了农活,摘果子不必男人差。”许多才家就安在镇上,家里分了田地,自己又进入衙门,就不好再开饭馆,不过有他的月俸补贴,倒是比一般人过得滋润。“就是不知是否能卖得出去。”穆子期暗暗叹了口气。他们接手这座梅山后,在初春时节就让镇里领月俸的人员分批到山上来除草,连学堂里的学生都利用上了。穆子期有过种荔枝的经验,又和别的有种果树经验的人商讨过,把施肥、捉虫、修剪枝杈等一一做完,就算如此,今年树上结的果子还是算不上丰收,有些树是硕果累累,有些就稀稀拉拉没几个,平均树产才二十斤左右。这半山的果树被数过一遍,一共有三百出头,估算一下就是能采摘六千多斤的青梅。到底是粗放式管理,大家的经验不足,不过想到这是占了先人的便宜,就不好嫌弃。如今天气越发热了,穆子期在山上走了一圈,还未到中午就汗流浃背,眼睛看到这泛着黄色的梅子,他没忍住,摘了一个个头最大的放进嘴里,一咬,呜,好酸!穆子期自认为自己的牙齿是非常健康的,可此时吃到梅子,却发现牙齿都快被酸倒了。旁边的许多才本来是跃跃欲试的,结果一看到穆子期的表情,就不敢动手了。“这不是快熟了吗?原来还这么酸!”他嘟囔道。“是很酸。”不想浪费,穆子期就皱着眉头把这颗果子吃完,吞进肚子后才松了口气,“难怪山上的鸟吃得不多,这么酸!”牙都软了,今晚该不会咬不动一根青菜吧?两人不再耽搁,眼看着太阳越来越大,就赶紧下山走回镇上。是的,他们现在出行,如果不远的话都是依靠双腿来走路,整个镇衙门只有两辆牛车,本来有三辆的,被安景然卖一辆给别人了,增加了他们的办公费用。如今整个相省都缺少畜力,每次有商人赶牛或毛驴来卖,总会很快就卖完,他们这种离县城较远的镇子,等知道消息再赶过去,根本没不到什么,所幸镇上杂货店里的农具供应较为充足,一些村民自己也有牛或驴,就如同当初的穆家一样,勉强能完成春耕。事实上,关系到自己的吃饭问题,所有人都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恨不得吃睡都在田里。穆子期刚回到镇上就被安景然叫到他的办公房。“子期,你去山上看过了,咱们什么时候开始摘果?能不能卖出去?”安景然迫不及待地问道。最近不知是不是天气热了,还是大家的热情耗尽,他总觉得大家干起活来都是没精打采的,再想到饭堂几天才吃一次肉的情形,不说别人,他自己也快受不了了。“等收完水稻,人手充裕就可以采摘了,不过我今天去看了下,发现有些果子已经泛黄,现在也能开始,成熟一批采摘一批最好。”穆子期提议,又惋惜地叹道,“可惜了,不能用来酿成青梅酒,青梅酒可是很好喝的。”他去问过别人了,知道青梅酒要用到米酒、糖之类的,糖还好说,大夏并不缺糖,米酒就不行了,起码在相省是缺的,现在的粮食刚刚够吃,哪还能用来酿酒?在这个粮食还不能丰产的时代,这就注定了酿酒是不容易的。安景然笑了笑,虚点他的额头:“你呀,我记得之前江副镇长好不容易从县里弄来一瓶米酒,你当时只喝了一小杯就再也肯喝了,没想到倒是念念不忘青梅酒。”他长得浓眉大眼,方正脸,身材高大,穆子期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时就觉得对方是个正派人。相处下来也是觉得如此,结果经过快一年的时间,尤其是在梅山镇这种地方锻炼,神情倒是越发威严了,只是那脸上的笑容是越来越少。穆子期能理解,怎么说安景然今年才二十五岁,先前一直在读书,冷不丁让他管理一个小镇,就算只有四千多人,肩上的压力都会很大,除非他没有上进的想法,得过且过。“大概是受到当时离别的影响,或者是想起高中同学,印象总是特别深刻。”穆子期有些不好意思,就转移话题,说道,“幸好青梅还可以加工成为咸梅干,这种也是果脯的一种,只需把青梅摘下来后用盐浸,然后再晒干而成。咱们镇衙别的不说,粗盐的价格还是能承受的。”安景然想到粗盐的价格,就点点头,再问:“这咸梅干能否卖得出去?”他是没办法了,以前从来不谈钱,结果当了镇长后才知道钱的重要性。目前梅山镇还处于草创时期,花钱如流水,连镇衙门都没来得及盖,用的还是先前的旧瓦房,里面光线昏暗,时不时就钻出一只老鼠,环境可不怎么好,就这样,他们都忍下来了,把钱花在盖商铺上,就为了早日能租出去,以后有一笔租金收入。没办法,为了以后的日子好过,只能靠他们想法设法开源节流了。“听说这种咸梅干是制作各种蜜饯的首选原料,只要放进密封的罐子里保存,能储藏的时间久,就算一时卖不出去,总有能卖出去的一天。”穆子期对于咸梅干的销售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那不错,实在不行就发多一些给你们,就当做福利吧。”安景然暗叹,一张一弛才是最好的,总不能使劲地赶着下属做活,又不给点甜头。自己能得一份,穆子期早已意料,他打算好了,如果发给自己,那他就寄回去给家里人尝尝,毕竟是自己所管理的镇的特产。“师兄放心,咱们大夏的商业发达,镇里到县城的路又修通了,不难走,很容易把咸梅干运出去。等卖出去了,如果价格好的话,咱们就把旁边两座小山都开发出来,全部种上梅子树,就算要等到五六年后才结果,到时咱们俩可能早就去了别的地方,不过就算享受不到这种收获,可雁过留声,心里总是高兴的。”穆子期拍拍胸脯。这是他的心里话,他们的专业是管理学,在大学的课本上,就有朝廷要求他们当政时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就比如种果树,不能想着今年种明年就有产出,有这样的想法,那可能什么事都做不成了。穆子期等人深以为然。此刻安景然就重重点头,望向穆子期的眼神显得格外柔和。“不错,咱们慢慢来,先让百姓填饱肚子,我估计等早稻收了,百姓还会继续种晚稻。不过旱地可以种秋红薯,这种产量大。”安景然说起田里的事。“确实,我下村去问过了,春薯的产量是不错,前三年不用交税,百姓勉强能吃饱肚子,就是镇里的鸡鸭猪羊数量还不够,大多数人又不敢上山打猎,这样一来,粮食就差点不够吃了,他们还欠有大夏钱庄的银子,有些人心里急得慌。”“农忙过后就要修路和修水利,上面有专款下拨,他们来干活可以得到一部分钱。”安景然很是可惜,“要不是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其实咱们可以办厂,我看砖厂就很不错,先前县里的那家砖厂就赚了一笔。”“陶瓷也不错,销量很好,可惜咱们这里的土地不适合,就算适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什么都被县里和府里占了,他们可不会轻易批准我们建厂。”穆子期颇为郁闷。就算有专门的技术学校,大夏的底子不厚,还是缺少人才。而且大概是穿越者当政,对方可能是从未来穿回来的,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很大。当然,也有可能是财政不充足的缘故,官府想自己建厂,受到的限制是最多的,这还不如像别的地方那般招商引资呢。他突然想起高中同学陶靳,对方复读,不知道今年能不能考上大学,他记得去年是考不上的,算一算,这已经是第三次高考了,如果还不中的话,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放弃学业,回家继承家业?如果继承家业,那他有没有可能来这里投资?想起高中毕业那一晚对方说过的话,穆子期微微一笑,心里竟然有些期待。算了,就算有商人要来投资,也要有合适的项目才行啊。暂且不想。“幸好还有个木炭厂,只是要等到天气冷才开工,而且这个所耗的木材太多了,以后要注意补种才行。”对面的安景然又说道。穆子期点头同意。两人商量完公事,吃午饭的时间到了,想到中午有鱼,穆子期就有些迫不及待。“师兄,镇外大湖里的荷花据说这几天开得特别多,有时间你去看一看,嘿嘿,我也准备去瞧瞧,不看荷花,我就想估算以后能有多少莲子,冬天能挖出多少莲藕,我想喝莲子粥和莲藕排骨汤。”穆子期咂咂嘴,一脸的垂涎。季无病寄给他的五斤腊肉和熏肉早就被他吃光了,不光他一个人吃,其他人也吃,不过没关系,像安景然,他家给他寄的腊肉更多,都被他贡献给镇衙的小食堂了。“据说莲子从大暑开始到立冬为止会陆续成熟[注]。”安景然和他一起走出办公房,笑道,“大暑是六月十一日,过几天就到了,估摸着莲子就该成熟了。”“嗯,我听说站长天天带着他那队人马溜达到那里呢,就怕被别人随意采摘了莲花、莲叶和莲子。”穆子期想起流传中的小道消息,很是高兴,“咱们当初的做法是对的,虽说给大湖放水,用石灰消毒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多了点,可不到半年,回报就来了。”要不是有鱼肉补充,镇衙门的食堂会更加寒酸,毕竟领导要节约,肉类的价格很贵,县里的监察部还经常来查食堂的账簿,生怕他们大吃大喝,他们可要注意点。不过想到以前的饭堂两天能吃一次肉,穆子期也算满足了,也就这段时间艰难点,主要是把盖镇衙门的钱用来盖商铺,花费的人工费比意料之中的多,本月的办公费一到手就结给村民,下个月的办公费还未到,所以他们只好节省点了。两人走到大堂,穆子期就看到坐在角落的江副镇长看过来。除了安景然有单独的办公房,他们其他人都是在大堂里办公的,等以后建了新衙门就好了。看到对方流露出来、又很快收敛的妒忌,穆子期抿了抿嘴,不理会他,没办法,有校友就是这么好,镇长是他师兄,他能有什么办法?走得近才是正常的。“鱼还是太小了,要等到过年才会大一些。”中午吃饭时,看着饭盆里的清蒸鱼,穆子期无奈极了。唉,都怪当初找到的鱼苗太小,养了几个月才这么一点大。第161章 县城探病“还好, 长这么大不错了,能吃了。”坐在穆子期对面的安景然低头看了看, 不觉得有什么,“显而易见,到了年底当然会长得更大。”穆子期夹起一片鱼肉放入嘴里,发现厨子的手艺保持在水准之上, 滑嫩, 鱼腥味不重,颇为可口。这一下子,就立即勾起了他对这一餐的食欲, 就算是看着绿油油的空心菜,心里也不觉得是吃草了。“师兄, 我有个建议, 每天下午等学生们放学后, 我就让郑欢排好班,两人或三人一组,轮流去割草喂鱼,你觉得如何?”吃着吃着, 他猛然想到这个主意,突然觉得自己坏极了。不过帮学校干活?穆子期恍惚记得前世的自己经常要在劳动课上帮学校种果树、拔草,连搬砖盖宿舍楼的活都干过了。这么一想, 很快就把那一丁点的内疚丢掉, 接着说道, “等到年底捉鱼时, 咱们可以根据收获的多少给他们一条或两条鱼,就算给莲藕也没关系,反正只要咱们不亏本就行。师兄,你觉得这事能做吗?”大湖的收支情况是单独一本账,就像那座梅山一样,毕竟是镇里自己找的路子,不是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