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
作者:曲流水      更新:2023-06-19 08:04      字数:6067
  “那好吧。”唐昕叹了口气,她当然知道通不过,只是嘴馋没办法。“真希望快点能生出来。”最后,她抱着肚子说道。一旁的穆子期也是同样的想法,孩子不仅折腾他的母亲,还会折腾全家人,如今全家的重心都在唐昕身上。预产期大约在七月中旬,等到七月初九,穆子期就请了十天假回来,想第一时间看到孩子的出生。结果到了十二日,唐昕的肚子一点想出生的动静都没有。“还有两天就是中元节了,万一孩子在中元节出生……”唐昕有些患得患失,她好像听说过,说中元节出生的孩子不好。“没事,不管在哪天出生,都是我们的孩子。”穆子期赶紧安抚她,“这种事都是无稽之谈。”唐昕点点头,强迫自己不要多想。老叶氏跟着安慰,一边琢磨着要不要提前去医院等待,如今一部分城里人都会去医院生小孩。当然,更多的是遵循传统,依然是请稳婆到家里接生。唐昕在医院工作,自然更信任医院的力量。老叶氏见状,也没有反对。一家人熬过了中元节,七月十六日早晨,唐昕的肚子终于感到阵痛。穆子期惊醒过来,忙把她送到附近的医院,一阵兵荒马乱后,唐昕终于在中午生下一个六斤八两的女儿。这是弄瓦之喜。穆子期问清唐昕的情况,知道她没事后,这才看向那个红通通的小婴儿,心顿时软得一塌糊涂。第194章 孩子满月“娘子辛苦了。”穆子期看了看女儿, 坐在床边握住唐昕的手, 见她的头发凌乱湿润,心里很多心疼和内疚, 就忙拿来干毛巾,想帮她擦一擦。“不用忙, 方才在产房她们帮我收拾过了。”唐昕轻轻地摆了摆手,顾不得身下的疼痛,眼睛直直地盯着放在身旁的小婴儿, 眼睛都红了,“子期, 你看看她……多小啊。”穆子期把手放在女儿的脑袋旁边, 只比自己的拳头大上一点点, 闻言就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正常出生婴儿的体重在五斤至八斤之间, 咱们女儿有六斤八两,不算小了。”一旁的老叶氏早在婴儿出来后就把眼睛直接黏在襁褓上, 听到这话就笑道:“这说明你媳妇怀孕时养得好呀,大郎媳妇,你辛苦了。”唐昕摇摇头,就算有再多的辛苦,真正见到这个并不好看的小婴儿, 她什么都不在乎了, 眼里只有她。只是就算她再欢喜, 也不能忽视真正的问题。想到这里, 唐昕就注意观察了下穆子期和老叶氏的表情,发现他们没有因为女儿的性别而不高兴,不由得如释重负。穆子期是真的高兴,毕竟无论是男是女,都是他的亲身骨肉,他欢喜还来不及呢,如何想到重男轻女的问题?而且就像先前所说的,以后他们还会继续生,不愁没有儿子。在古代生活多年,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被同化了,心底同样希望生个儿子,这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生男孩不单是后继有人,也是为了减少外界异样的眼光,不会认为你“绝后”,然后给家庭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尽管穆子期早就决定,万一自己这一辈子真的只有这个女儿,那以后无论是坐产招夫还是婚后过继一个男孩,都有解决的办法,不用担心。“是辛苦了,这么大了不好生,天气又热,坐月子也麻烦,奶奶,到时就劳烦你了,如果还缺人的话,咱们再去雇人帮忙。”穆子期笑道,见女儿攥着小手熟睡的模样,看得津津有味。“大郎放心。”老叶氏笑呵呵答道,又望了下门口,皱眉道,“怎么还没把吃的拿来?”大家在医院等了大半天,未婚女子不好看别人生产,她早早就打发穆圆圆回去和厨娘一起准备吃的东西。方才婴儿的哭声一响起,她就让阿梨跑回去通知了,结果现在还没来。唐昕生产前,那些左邻右舍的妇人见她的肚子是圆的,大都断定这一胎定是女儿。老叶氏见唐昕没有反驳,心里也有了准备。而先开花后结果是常有的事,又是第一胎,所以她现在是一点不高兴的情绪都没有。毕竟她知道穆子期很重视唐昕母女,自然不会做他不高兴的事。“应该快到了。”穆子期说了一句,也怕唐昕饿到。话音刚落,穆圆圆就带着阿梨急急忙忙地推门进来,一进门就叫道:“大哥,奶奶,大嫂生了?”眼睛直直地看着唐昕,见她盖着薄被的肚子果然平了,脸上不由得一乐,忙走过来直接看了一眼襁褓里的小婴儿,霎时,她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了。“怎么那么……那么红?”她把那个“丑”字及时吞下肚里。老叶氏瞪了她一眼:“小孩刚出生都是这样,现在皮肤越红,以后就越白。皱巴巴的没事,没几天就变白嫩了。你小时候更难看,你娘生了你和三郎两个,个头小,丑得很。”“是这样子吗?”穆圆圆一囧,忙道:“那小宝宝比我小时候好看。”穆子期不理她,见阿梨把东西碗筷汤勺摆出来了,就对唐昕劝说道:“来,先喝半碗红糖水,待会再喝小米粥,等身体好一点了,咱们再喝乌鸡汤。”唐昕点头道:“知道了,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我可是比你还清楚。”又看了一眼老叶氏,见她和穆圆圆、阿梨在围着孩子看,就接受穆子期的喂养。勉强吃完这一顿,她见大家都很喜爱自己的女儿,这才疲惫而安心地入睡。唐昕是顺产,又不肯在医院久住,所以第二天就包裹得严严实实,很快就回到家中。为此,老叶氏一直暗地里念叨,生怕唐昕因为见风而对身体不好,就打算让她坐双月子。唐昕表面上不置可否,私底下却和穆子期偷偷抱怨,觉得身体恢复得快的话,不想坐双月子,因为实在是太热了,她受不了。穆子期夹在中间,很是为难。唉,为何自己同样要面对这类的婆媳问题呢?想到以往季无病写信抱怨婆媳问题时,他还能出主意,没想到现在轮到自己,头皮都快抓破了。最后没办法,只能厚着脸皮去询问大夫,以大夫的意见为准。这些都是小事,其实全家的重心依然在小婴儿身上,单是小家伙的小名大家就商量了许久。“就大丫吧,贱名好养活。”这是老叶氏的意见,她端详着小婴儿,笑道,“大丫长得真好看。”穆子期看了一眼女儿,恕他直言,他真的看出女儿的五官到底长得像谁,就这么小小的一团,根本没张开嘛。“大丫不好,奶奶,叫大丫的女娃太多了,不如叫果果如何?这多好听啊。”他说出之前和唐昕商量好的名字。老叶氏念了一遍,也不强求,点头道:“果果……不错,适合我家果果,水灵灵的。”多好看的小丫头啊。唐昕暗暗松了口气。这时,老叶氏又对唐昕说道,“你好好休息,什么事都不用想,孩子就交给我和阿梨,圆圆有空就帮忙照看一下,你坐月子一定不能累着,要不然以后很难养回来。大郎,还有你,你平时在平福县上值,有空一定要回来,不说让你洗尿布什么的,起码你得学会抱孩子哄孩子,总不能什么事都让你媳妇一个人做完。”她早早就下了决定,不能因为疼大郎就偏向他,免得影响小夫妻的感情。毕竟她都这把年纪了,没多少年好活头,等她走后,大郎最亲密的不就是媳妇?不如现在就让大郎多干点活,好让大郎媳妇心疼她。不聋不哑作家翁,老话说得好哇。“我会的,这是我孩子呢,如何能不疼?”穆子期马上应道,面不改色,这才两天的功夫,他就学会如何正确地抱孩子,要不是有阿梨在,他连屎尿布都能帮忙洗。他觉得唐昕都能亲自给孩子喂母乳,而不是像别的人家那般请一个奶娘回来,那他作为父亲,肯定也要亲手参与到养孩子的过程中去。回到家后,穆子期把一方手帕挂在右侧的大门,提醒众人,他们家生了女儿。很快就到了洗三那天,穆家没有大办,只请了几个关系密切的好友前来庆贺。唐昕娘家那边只有唐晖来了,他知道大概的预产期后,早早就请假过来,正好赶上洗三。至于花玉容,她几个月前刚生下唐家的长子,小孩太小,脱不开身,自然留在明州府。唐晖刚回到深州府的海军学院做教职,事务繁忙,很多事刚开了个头,手忙脚乱,没能在嵇城多待,两天后就回去了。“大哥就要回去了?”唐昕很是不舍。隔着屏风,唐晖心里也很是无奈,只能安慰道:“以后总会见面的,现在的轮船速度是越来越快了,来往一趟不算难。”事已至此,唐昕不好再说,忙问起其他:“嫂子他们什么时候搬到深州府?”唐晖既然在学院当老师,不用出海,一家人当然要搬到一起居住。“下个月就搬了,我刚买好房子。”唐晖一想到将来能和妻儿长期住在一块儿,心里就暖洋洋的。他在海上漂泊久了,年少时的想法早已改变,如今的他,最喜欢的就是和娇美如花的妻子、可爱活泼的儿子待在一起。“那就好,嫂子她等了你这么多年,大哥你可要好好待她。”唐昕和花玉容的关系好,两人时常通信,交流育儿知识,很乐于为她说好话。“我知道了,你大哥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倒是你,你生了果果,穆家人有没有给你脸色看?”唐晖忙抓紧机会问道。唐昕在坐月子,他就算身亲哥哥,也不能在房里待很久。“我没事,大家对我都很好,大哥,你放心,我不是受了委屈不会说的人。”唐昕失笑,心里倒是知道唐晖对自己的关心,所以就把自己的一些日常情况告诉他,好让他安心。方才进门时唐晖见了唐昕一面,见她的脸色红润有光泽,心里也就信了,不过还是叮嘱道:“那就好,我就说穆家不是那种拿女儿不当人看的人家。不说别的,单看穆家唯一的姑娘就知道了,能让她读书,现在又教书,说明不是那种迂腐之人。”他当初就是看中这一点,加上穆子期本人确实出色,这才点头答应让妹妹嫁进去。兄妹俩又说了许久的话,穆家人体贴地没有打扰,直到果果的哭声传来,唐晖这才离开房间。唐晖走后,到了晚上,唐昕的情绪还是没有恢复过来。“以后总能见面的,别难过了。”穆子期抚着她的后背。“可我还是有些难受,这一别,又不知什么时候能见面了。”唐昕心中有数,看样子穆子期不知要在这里待几年,而老叶氏既然在这里,那以后就算是过年过节,估计也是穆子清他们过来这边,除非老叶氏的身体好,他们才会回明州府过年。不说其他,单看今年就不可能回去了,毕竟孩子还小,不能带她赶路。“不会很久,以后有假期了,我陪你回去探亲。”穆子期想起今天的报纸内容,精神振奋地说道,“朝廷如今在研究铺设铁路的事,以后有了火车,咱们去哪里都方便了。”可能是这次打仗得到的教训,大夏现在对交通的提速非常关注。对于大夏这种炮火猛烈的军队而言,保证后勤运输是十分重要的,之前要不是路况不好,时常被大金国炸毁破坏道路,影响到后勤补给,那一场战争不会拖了几年才结束。所以这次战争一结束,全国的研究院就开始研究铁路和火车的事。这一点,穆子期之前回家和季无病交谈过,确认了这件事。他一直关注《科研月报》,知道一年前蒸汽火车被发明出来,当时正处于战争时期,国库紧张,就没有把修建铁路提上议程。本来穆子期是十分兴奋的,觉得国家的科技发展得非常快。结果他使劲回想了下前世的事,发现火车的发明就应该在这几年,说不定现在英国就有人在研究了。不过他坚信,有穿越大佬在,以后的国策只要不出现错误,这一时空的华夏民族定会比前世的时空站得更高,变得更强。见穆子期提起火车,唐昕也来了兴致:“那种车子的速度真的很快吗?要不是我学到的知识告诉我,这是有可能的,我还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呢。”说到这里,她就笑了起来,“等火车出来,又该有一些百姓说咱们陛下是天神下凡,纳头便拜了。”穆子期深有同感。洗三过后,穆子期又在家里待了两天,实在是没办法,这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重新回到平福县上班。唉,他的陪产假怎么就那么短呢?他暗暗抱怨道。他不知道的是,对于他的离去,唐昕是非常乐意的。因为这才短短的几天时间,她的身上就多了一些气味,这让她有些难为情。即便她每天都会用热水擦拭一下身体,可七月份的气温还是让她吃了不少苦头,幸亏坐月子的房子是之前就特意布置的,屋顶和墙壁爬满了藤蔓,给她营造了一个阴凉的坏境,这让她好受一些。穆子期回到岗位上,调适了一番心情,很快就让自己进入到角色中,第一时间开展工作。对于教育部的工作,他认为重点在于成绩,而出成绩,又不能让学生们死读书,这种书呆子在大夏并不流行。以前他们读书时也是如此,时常有活动课,还得认真上,他们那一批学生,几乎每个人都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击剑、摔跤、射箭、蹴鞠、篮球等等,重视体魄的强健。现在轮到他来到教育部,大的方向要跟着上面走,可小的方面他还是能做主的。之前趁着学生尚未放假,刚上任时,他就带人走遍全县所有的学校,所以他现在对本县的情况非常了解,想做点什么都方便。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对于穆子期来说,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他之前的经验,他相信,等八月底开学后,学生们很快就能感受到家庭作业的威力。当然,首先要提高老师们的从业水平。如今大夏各个地方都缺老师,穆子期看过这些老师的学历,不是小学就是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凤毛麟角,都被委以重任。“还是按照老办法吧,先举办一个培训班。”穆子期左思右想,不得不承认前人的经验非常有实践意义,“第一期先培训一个月,到时会下发研修班毕业证,总要给他们一点东西留作纪念。”“那时间定在什么时候?”桌子前的许多才恭敬地问道。他七月初就从管理学院毕业,能在短短的一年内考试合格,提前毕业,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付出了许多努力。穆子期来到教育部门后,总觉得贴身的文书用不顺手,又正好碰到许多才毕业,可以转正为吏员,他问过对方的意见后,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过几天就开始,部分老师可能回老家度假了,这没关系,他们等下一批就是了。”穆子期早就把情况考虑情况,就吩咐道,“这件事还得过会,你去请班子成员来开会,时间定在半个时辰,不,是一个小时后。”说着就看了下手腕上戴着的机械表。许多才羡慕地看了一眼他的手表,应了一声,把穆子期的要求重复一遍,见没有错误,这才出门办事。等报给县衙得到批准后,七月二十五日,平福县第一期教师研修班就开始了。穆子期很重视这事,为此不顾身份,自己也亲自上阵,教了几课。这年头的人大都主动追求进步,因为进步意味着自己更优秀,能得到更好的工作岗位,能得到更高的报酬,所以在假期里进行培训,竟然没有一位老师反对。相反,他们还求之不得,尤其是上穆子期的课,更是热情无比。穆子期受此感染,回去就对唐昕说道:“我发现我最近懈怠了,学无止境,我得继续上进才行,最近朝廷改革,大学本科后有了研究生,我准备报名就读。”以前是大学毕业,大家不是教书就是工作,想进一步学习就是进入研究院,跟在资历老的前辈身后学习。现在可能是有了足够的人才储备,研究生这一制度终于出现了。他当然要抓住机会,趁着自己还年轻,脑子没有被官场上的名利影响,抓紧时间继续读书。不说其他,哪天他觉得官场太难混,或者太过于累人,他可以辞职去大学教书。凡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才是硬道理。“像你这样有职务在身的人还能就读?”唐昕惊讶。“当然可以,这叫在职学习,就是以后要辛苦点,晚上和休息日要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还得时不时回到夏国大学,不过有无病在那里,他估计也会读,有他帮忙,我应该少费事。”穆子期早就打听过了,说得条条是道,又问她,“你还继续读吗?”唐昕摇摇头:“我们大夫不大看重这个,医术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我有老师,想请教问题很方便。”她清楚地知道,有了孩子后,她以后的生活重心必须得移一部分到孩子身上,所以她不必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医术可以慢慢积累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