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作者:雾十      更新:2023-06-19 15:56      字数:5109
  一啄一饮皆为天定。这族叔是个识字的,在前朝的宫中负责整理皇室藏书,看过不少孤本。后来前朝没了,他出了宫,才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年幼的温老爷子讲了种种书中有趣的见闻。犼正是其中之一。前朝的某位皇帝觉得“犼喜食龙脑”的记载太过不详,就下令删减了全国所有书内的这一记载。潜移默化不需要几十年,新一代成长起来的读书人就已经不知道原本的记载是什么了。在信息不够发达的古代,想要掩埋什么就是如此容易。有关于犼的真实记载,只有一个孤本,就放在前朝皇室的收藏里。当年前朝还以“望犼之乱”来类比过太祖的起义,让太祖十分不解。大启继承了前朝,虽然在一把大火之后,前朝的宫殿没了,但太祖是个有远见的人,还是在大火之中抢救下了最重要的东西----书。现在大启皇室珍藏的孤本,不少都是前朝的。也就是说,除了前朝皇室和本朝皇室,几乎很少有人还知道犼的寓意了。而本朝的皇子公主以及天子近臣,要借阅任何孤本,都是有记录的。“总之,应该不会有人以此为手段攻讦太子,只是你们还是要小心为上,多个心眼。”温老爷子毫无疑问是太子党,特别坚持正统的那种。温篆比他祖父要知道更多太子的事情,也因此推测出了另外一种可能。这犼的出现,不会是太子或者是武帝故意的吧?他们在引诱幕后黑手出现。这样的阳谋,对方不可能忍得住,因为这个把柄实在是太诱人了。当然,如果对方没有借此来搞事,那也可以帮太子和武帝排除一个调查方向,有可能不是前朝余孽在作祟。“要来打赌吗?”太子笑着对顾乔发出邀请,“到底存不存在前朝余孽。”“殿下觉得呢?”“存在。”“那就赌不成了呀,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武帝一生得罪了太多的人,但还是前朝最可疑。第五十章在被动等待幕后之人出手的时候, 武帝也在主动排查着当日所有脸色有异和之前就借阅过孤本的人。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作, 需要很细致地地毯式搜寻,对于急性子的太子和武帝来说都无异于是一场考验。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事除了这对提前商量过的父子, 就再没人知道了。不管是为武帝做事的玄铁卫,还是太子最亲近的顾乔。不告诉亲近之人, 在有些时候不是一种防备,更类似于保护。太子在保护顾乔免于武帝的猜忌。武帝这个人看上去很粗神经, 喜欢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挂在嘴上,他大部分时间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太子之前就差一点因为长年累月的污蔑而与武帝产生嫌隙,这是一种可能,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武帝觉得有人威胁到了他的子嗣时, 在始终查不到凶手的情况下,那么所有人在武帝眼中都是可疑的。不断地死孩子给武帝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甚至为此自欺欺人地没有让夭折的孩子排入序齿, 为的就是不想在看到对应的数字时伤心。他给他们每一个人都起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 然后葬入了永恒的深土之中。一旦这回用犼来钓鱼不成功,武帝肯定会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消沉,在消沉里他会不断地反思计划过程中到底出了什么差错。唯有武帝找不到问题了,这事才能过去。可如果太子把事情告诉了顾乔,那么就保不准武帝会知道, 假设武帝知道了, 那么在计划失败后武帝的反思里,顾乔就会成为武帝唯一能够看到的问题所在了。太子并不想顾乔去感受这样的众矢之的。太子甚至严防死守不希望顾乔知道犼的问题, 顾乔也就真的一直不曾知道,他投入到了围猎结束之后的紧张复习里。他们即将考试了。太子伴读们因为在围猎之中优异的表现,每个人在得到武帝赏赐的同时,都得到了一个可以提出某个小要求的特殊待遇。大家想要的东西不一,但都是既能满足自己,又不至于太过分的要求。顾乔顶着太子快要杀人的眼神,要了一幅有他和太子角色扮演的画,武帝就像是找到了同好一般地开心。武帝不仅欣喜于顾乔的好眼光,还要一送十,答应了回京之后把不少太子小时候的角色扮演画像一并送到显国公府。后来顾乔才知道,在武帝的授意下,那些画里其中有一幅的背景里是有他父母的。画像里还有先后,是谁要求把显公国夫妻画进去的已经显而易见,顾乔也终于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他的父亲会为那样的武帝肝脑涂地。没有一个人会是完全的好人,也没有一个人会是完全的坏人,不管别人怎么说,在跟着武帝一统中原的将领眼中,武帝就是最好的那一个。而周叔辩则和他的皇帝姑父要了一个漫长的假期。武帝也像是早有所料,不仅允了周叔辩在回京后可以一直放假到太子出阁,也一并允了其他伴读,太子也是一样的。剩下的皇子公主们也分别得到了在太子出阁前后的三到五天不等的假期,作为安慰奖。每个人都很开心。哪怕是再爱学习的温篆顾乔等人,也是高兴的。温篆甚至已经在和谢涟、顾乔等人商量回去之后的秋游了。温篆其实也有很活泼的时候,上次制科考完就是他组织了一场酒宴,爱玩,会玩,但是不会因为玩而影响正常生活。这就是京中的贵公子们最高的标准。不过,学生们开心了,老师们却不算多么开心。不是说这些老师们有多么爱岗敬业,而是他们怕假期时间太长,学生们心野了,把学的都忘了。本来在来行宫避暑的这段日子里,他们学得就已经比在京中松懈了不少。为了让每个太子伴读,尤其是周叔辩,不要得意忘形,苏师傅和白师傅就一起想出了一个可怕的主意----放假前考一回试,放假回来后再考一回试。要是两次考试的分数相差太多,那就……呵。周叔辩这个小机灵鬼,为此想出了一个鬼才主意:“我第一回 就故意考得低一点,不就得了?”两次相差肯定不会太大。“那你每次故意得都挺真实的啊。”温篆戏谑道。周叔辩怒瞪温篆。温篆迎“凶”而上,好心提醒:“我劝你最好别这么做。”周叔辩才不听他的呢,然后……周叔辩就因为这次考得尤为糟糕,而被苏师傅登门告了家长。周家是天子近臣,每次避暑狩猎都肯定会排上名号,全家老小齐出动,一个不落。连神志时而清醒时而不清醒的周老国公也在其中,他在来避暑的日子里会特别开心,因为他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了在避暑围猎的时候,就可以时常看到他的乖囡。苏师傅去告状的时候,没有特别避着周家的谁,换言之就是,不等周叔辩回家,他们全家都已经知道他这次考砸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不争气。可以想见,等待周叔辩的必然是来自全家的“毒打”。这还不够,若周叔辩在放假期间继续放飞自我,那么他放假回来考试的时候,结果也肯定不会太理想。那么届时周家人的想法就会变成“你竟然不吸取教训?不知悔改?”周叔辩会死得很惨、很惨的。顾乔在给周叔辩分析了一遍未来后,对周同学充满了同情:“要不,假期的时候,你努力学一学?”“……那我这个假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周叔辩仰天长啸,悲愤异常。武帝在前面的御驾上听到了,还对太子夸赞了一句:“叔辩那孩子虽然学问上是差了一些,但其他优点也很突出,好比他的啸就特别动听,这点像极了你的阿娘。”现在他们一行人正在回京的路上。被钓鱼的那一方是真的很沉得住气,一如他懂得在没有一击必中后再不恋战,明明太子和武帝露了这么大的破绽给对方,一直到了现在,对方也都没有发难。武帝今年的避暑就这样正式结束了。他要带着众人赶紧回到京中,为太子的出阁做准备。不过在回去的路上,他们还要先绕道六台山,去为太后祈福。武帝以前是真不迷信的,可是自从亲娘莫名陷入昏迷,而大家都对此束手无策之后,他就不得不去相信一些非自然力量了。一线道长曾对武帝信誓旦旦,以贵借命之后太后就会醒。可惜,并没有。武帝却对玄学并没有因此失望,反而更加激进了。最近他不知道又从哪里听来了一种说法,见庙就进,见佛就拜,用虔诚打动满天的神佛。当然,就一些近臣对于武帝的了解,为太后祈福是理由之一,但也存在着武帝还是想到处瞎溜达的可能。从承仁行宫回雍畿可并不能顺路顺到六台山,甚至为了去六台山,他们要在路上绕好大的一个圈子,在时间上多耽误不少。一部分大臣直接就先回了雍畿,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的了,太子的出阁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武帝主要是带着他的那一家人,一起上了六台山。六台山作为知名佛教圣地,曾接待过多朝的皇帝的拜访。六峰耸立,高出云表,看上去蔚然壮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太子从武帝的御驾里出来的时候,他正巧遇到了骑在马上的三皇子。“跑一圈?”皇室的队伍长得仿佛看不到头,如今又不是在行军打仗的路上,走得十分安逸。闲不住的皇子公主们就经常脱离队伍,纵马跑个来回。面对三皇子略带挑衅的邀请,太子自然是不服输的,两人很快就消失在了队伍里。武帝看着太子终于不再是一个人,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直至到了四周空旷的无人之地,三皇子才终于说了他来搭话的主要目的:“那个犼,你是故意的?”“你看孤本了?”太子不可思议地看着三皇子,没想到三皇子如此热爱读书。三皇子撇撇嘴:“景和小时候无意中看到过。”景和就是长乐王。“他让我来提醒你,但我觉得你根本是故意在钓鱼。”从太子在围猎中的战术里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看上去不按常理出牌,但每一个举动都很有深意的人。三皇子虽不一定知道太子在搞什么,但可以肯定这事简单不了。“但我不管你到底是不是有什么深意,我们这边的提醒已经送到了。我们扯平了。”强行扯平。三皇子是真的不想欠太子人情,一点也不想,他只想很纯粹地讨厌太子,讨厌那个总是出现在太后口中,却并不能经常来看太后的太子。“我们可扯不平。”太子却不想就此罢了。三皇子皱眉:“怎么讲?”“你那边可是两条命。”太子也是知道好歹的,三皇子能来提醒,已经是三皇子的诚意了,只是正是因为三皇子这样的性格,太子就更不想放过这个好用的兄弟了,“你的命抵了我的,那长乐王的谁来抵?”“你要什么?”三皇子也不是个废话的人,他这么问了,就代表他觉得太子说的有道理,长乐王的命之于他是无价的。“如果出现意外,我要你第一时间保护好顾乔。”三皇子沉思了一番:“可以。”兄弟二人在无垠的旷野之上,击掌三下,立了盟约。一直到他们快回去了,太子才终于还是决定再提醒一句,他不觉得他这是好心,就只是顺口而已:“每一个借阅了书的人,都会有记录。”长乐王是异姓王之孙,又借阅过有关于犼真实记载的孤本,武帝的态度会是怎么样的,真的很好猜。三皇子握紧了缰绳:“算我再欠你一回。”第五十一章山中气候多寒凉, 进山之前, 众人还在被迫感受着夏末最后一波酷暑的挣扎,进山之后,这才一下子感受到了沁入心间的清爽与心旷神怡。身子骨比较差的如顾乔, 进山之前就不得不再加了一身仙鹤薄衫,以防风寒。他们现在正驻扎在六台山的山脚之下, 仰望山麓,心怀憧憬。这里也有修建一个小型的行宫, 亦是前朝为了方便皇帝来六台山礼佛而特意修建的落脚之处,传到本朝,只是随便修葺了一下, 就被武帝开心地收为了己用。在这些方面, 武帝绝对算得上一个值得被歌功颂德的节俭皇帝,一点都不介意这是前朝的东西,甚至会觉得是自己赚了。不过, 六台山行宫之前多为太后、皇后等皇亲女眷在使用, 不怎么迷信的武帝这还是第一次如此郑重其事、大张旗鼓地来到这里。在青山绿草的环绕之中,远离了尘嚣与繁华,坐看紫气东来。据说六台山上常年能看见紫气,在前面多朝都有“清凉紫府”之称,再早之前民间甚至盛传这里是神仙的洞府, 有仙人在此居住。武帝有个族弟, 小时候冒傻气,听闻了六台山的传说, 还发誓待天下太平,一定要来六台山里找神仙。“后来呢?”太子坐在一边听武帝讲过去。太子本人自然是没这个听故事的闲工夫,也没这种童趣之心的,但是架不住顾乔想听啊。武帝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培养出来的这么多奇奇怪怪的能力,在顾乔和太子互换回来之前,武帝就给顾乔讲过他这个神奇的族弟,引得顾乔一直念念不忘。当然,武帝也一时技痒,很想给儿子把故事讲完了。但是……后来不是就开始狩猎了嘛,武帝也就没办法给儿子继续讲故事了。----武帝为儿子后来都没有追问他故事的进展,而寻找到了这样一个借口。如今儿子终于带着小伙伴又来问了,武帝就特别开心,觉得他之前的想法不是自欺欺人,儿子也不是不想听他讲故事了,就是太忙了!太子不置可否,决定让小孩子顾乔去哄大孩子武帝开心,他陪坐。顾乔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当别人讲话的时候,他总会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以表达他对于这次交流的重视。黑白分明的眼睛又大又有神,当他沉浸在故事里,跟着跌宕起伏的剧情产生不同的情绪时都会在那双眼睛里有所体现,嘴里还会时不时地发出很捧场的“哇”“这样啊”“嗯嗯嗯”,让讲故事的人特别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