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作者:非言非默      更新:2023-06-19 22:59      字数:5245
  再说经过沈大统领这几年严厉教导,他如今在公事上也能做得有模有样了,这些事该如何做,他自然心里有数。这日,抵达云城后,他护着皇帝到了吴园,先带人将皇帝的安寝处仔细搜了一遍,确保一切安全无虞,才恭请皇帝入内暂作休息,而他自己则在外面布下护卫后,又带着人巡视了园中一圈,在各个紧要处留下人手警戒。做完了这些,他就来到了众官员候驾之处,找上了知府说话。“卫大人!”见他带着人过来,知府不敢托大,先上前行了个揖礼。“姚大人!”知府姓姚,故卫衍这么称呼他,见他行礼,卫衍马上向他拱手回礼。卫衍如今是正三品的一等侍卫,姚知府虽然掌着一府政令,统领辖下各属县官员,甚至连云城的众武官也是归他统领,但是他的品秩却是正四品。从品秩上而言,卫衍要高于他,但按历朝惯例,武官地位是低于文官的,所以他们平级相论也是使得的。不过卫衍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宠臣,此次又总领皇帝的安全防务,权柄在手权力无数,遇事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姚知府见了他自然不敢托大,对他甚是恭敬。两人礼毕,姚知府将卫衍迎入候驾处的偏厅,要请他上座,卫衍自是推辞不肯,彼此推让了一番,才在下首相邻而坐。待人上了茶,姚知府寒暄了几句,问道:“不知道卫大人来寻下官,所为何事?”卫衍拿起茶盏,只沾了沾唇,意思了一下,就说起了正事。“姚大人,我刚才在园中巡视了一圈,发现了一些纰漏之处,有几件事希望大人能赶紧安排人手整顿整顿。”“卫大人请讲。”听到纰漏二字,姚知府更加不敢怠慢了。“这园中的物事太过繁琐,依我之见,花草树木须一一砍倒移走,假山之类的皆须铲平,湖泊亦要填平为好。”卫衍将他的要求一一道来。“卫大人所言极是,此事是下官思虑不周,做事欠妥,下官马上就命人去改掉。”姚知府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卫衍此话的用意。这园中花草树木繁盛,假山曲径通幽,更有各种蜿蜒临水处,美则美矣,却到处都是可以藏人的地方,于扈卫巡防上很不利。唯有将各处推成平地,才能保证巡防时各处一览无余。皇帝的安全不容有失。在这个大义名分下,姚知府自然不敢对卫衍的命令有任何异议,还得奉承是卫衍思虑周到,而他自己则是太愚笨了。“那这事就拜托姚大人了,我还有些事要办,先告辞了。”见姚知府二话没说就应了下来,卫衍就没有再留下来虚应故事,而是起身告辞了。“卫大人请放心,下官会尽快整顿好的。”见他要走,姚知府赶紧站起来,送他出去。“姚大人,请留步。”卫衍出了门,回身拱手。“卫大人,请慢走。”姚知府回礼。两人又在门口礼让了一番,卫衍才转身离去。顺利了结了这件事,卫衍又召集了近卫营此次随驾的各侍卫长,将扈卫轮值安排了下去。吴园的外围由禁军守卫,内部则是由近卫营守护。卫衍一共安排了三道防线,明哨暗哨交错,确保万无一失。“陛下的安全不容有失,望诸位同僚同心同德共对强敌,待到事毕,我定向陛下请旨,嘉奖诸位。”将需要交代的事都一一交代清楚了,他又为众下属鼓劲。用人之道,不过就是恩威兼施,奖罚分明。这道理,沈大统领教导了他几年,这些年卫衍又在皇帝身边耳濡目染下来,早就懂了。“大人请放心,吾等定当竭尽全力,报效皇恩。”听了他的话,众下属果然很有干劲,轰然应诺。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卫衍才回到了皇帝的安寝处。这安寝处就设在吴园的正院里。他到时,皇帝已经不在这里,而是去谒见处召见云城官员去了。见他回来,福吉急忙迎了上去。此次高庸和福吉福祥师徒皆随扈云城,高庸此时自然是在皇帝身边伺候,福吉就被皇帝留下来伺候卫衍了。“卫大人,沐浴的汤水准备好了,大人赶紧去洗漱一下,用过膳,再好好歇息一下。”福吉说道。“好。”卫衍点了点头。当下,伺候的众人一番忙乱。很快,卫衍洗净了身上的尘土,换好衣服,用过了膳食,躺到榻上小憩起来。等他醒来时,皇帝已经回来了,正躺在他的旁边休息。这种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景象,祥和安宁的氛围,让卫衍有些反应迟钝,他迷糊了片刻,才慢慢坐起来,探过身去,掀开帐子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从蒙着窗纱的窗户看出去,外面已经完全暗下来了。他估摸了一下时辰,正准备起身,在他下面的皇帝突然睁开了眼睛,伸手抱住了他的腰,将他往怀里揽。“陛下……”卫衍轻哼了一声,迅速一手撑在榻上,制止了身体的去势,避免自己整个人都重重压到皇帝身上去,“臣还有事要做。”“正好,朕也有事要做!”景帝抬起头,亲了亲他的下巴,不怀好意地说道。“陛下,臣真的有正事要做,臣恳请陛下不要拖臣的后腿。”卫衍很是无奈地恳求他。让他总领防务的是皇帝,现在皇帝又要来捣乱,妨碍他去做正事,这是为君者该做的事吗?“好吧,好吧,正事要紧。”景帝又亲了他几下,才依依不舍地松开卫衍的腰,唤人进来替他更衣,不情不愿地目送着穿戴整齐的他出门巡夜去了。等到卫衍到处巡视了一圈,带着满身露水回来的时候,景帝已经是一觉醒来了。“什么时辰了?”他听见外面的声响,睁开眼睛,问了一句。“陛下,快亥时了。”高庸正一边看着人伺候卫大人换衣服,一边吩咐人把卫大人的宵夜摆上桌,他听到皇帝在里面垂问,躬身回道。“陛下要用点宵夜吗?”卫衍闻声转过了头,看向里面,见皇帝“哦”了一声,就没了言语,开口问他。“朕不饿,你吃吧。”景帝摇了摇头,示意卫衍自便就好。说完这句话,他不再多说什么,就这么侧着头,看着卫衍,什么都没有想,就这么看着他。很快,卫衍用过了宵夜,漱口净手以后,宽了衣,上了榻,躺到了他的身边。到了这时候,他才伸手揽过卫衍的脑袋,继续刚才没完的事。“陛下……”卫衍被皇帝亲得晕头转向,忍不住抱紧了他。“睡吧。”亲了好半天,景帝才放开卫衍。这些时日一路行军赶路,他们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今夜他就亲一亲,解解馋,其他的事,留待养精蓄锐以后再进行。“嗯。”卫衍是真的累了,应了一声就闭上了眼睛。景帝先前已经睡了一觉,接下去再睡,他就睡得不太沉,而且他老是隐隐约约觉得外面有些声响传来,不过身边的卫衍始终没有动静,估摸着应该没什么事。别看卫衍平日里在他面前有些傻乎乎的,又时不时要和他撒个娇闹个别扭,其实卫衍这人遇事时警觉性非常高,真有危险他马上就醒了。此时卫衍依旧在安睡,景帝就没把那些细微声响太放在心上,也懒得发话追究,免得吵醒了卫衍,继续闭着眼睛在那里迷糊。到了第二天,他用过早膳,带着人出了正院,出门去议事,走了一段路,他才发现昨夜的声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昨日,景帝见到的还是一座精美绝伦的庭院,现在,在他眼前的是一座除了各个建筑以外,只剩下平地的园子,到处都是空空荡荡的,再不复昨日的模样。“这是怎么回事?姚其章怎么做事的?”他乍见眼前竟然是这幅光景,忍不住沉声喝问,声音中隐隐带了些怒气。姚其章就是姚知府,云城众官员以他为首,景帝要找人算账,自然第一个就找他。景帝这人,一向自诩是个很懂风趣风情风雅之道的风流帝王,他昨日到了以后,虽然走马观花随意看了几眼,对这幢宅子的景致布局还是比较满意的,对姚其章的恭敬识趣会做事也是比较满意的。但是眼前这个光秃秃的,只剩下平地的园子,与他的审美观实在相去甚远,而且姚其章没有来请示他的旨意,就擅自干这种事,把他的下榻处搞成这般简陋模样,到底有没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就算他涵养再好,想到这里,也忍不住要动怒了,更何况他的涵养往日里装模作样的成分比较多,有需要时才拿出来用用,此时,就更不会忍了。“姚知府果然是位能吏,臣昨日才和他说过,他今日就整顿到这里了。”跟在皇帝身后的卫衍,显然还没正确接收到皇帝的情绪,看着眼前到处是平地的园子,心里很满意,还夸了姚知府一句。“是你让姚其章这么干的?”景帝没想到,这事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卫衍,转过身来瞪着他。“是臣。”卫衍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生气,只要能更好地护卫皇帝的安全,推平个园子算什么大事,皇帝有必要生气吗,“臣以为,陛下的安全不容有失。”“你这笨蛋!算了算了……朕懒得说你了!”面对这个笨蛋一脸无辜不解的表情,景帝就算有再多的不满意,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了。和一个不懂风雅情趣的人较真这里面的种种关节,完全是在对牛弹琴,旁人在欣赏春花秋月,他在操心柴米油盐,真的认真和他理论下去,景帝觉得自己要被他气得少活几年的。为了不让自己英年早逝,他只能劝自己算了,有些事千万别和卫衍这个笨蛋计较,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如此这般,这座南地名园,在卫衍的命令下,在姚知府的整顿下,在皇帝的算了算了声中,没过几日,除了房舍外,所有的地方都被推成平地了。若是有文人骚客听说了此事,恐怕忍不住要呜呼哀哉,痛哭流涕,抨击卫衍这种焚琴煮鹤之举了。景帝虽然努力说服了自己,不去和某个笨蛋计较,但是他这气到底是不顺的。这账不能和卫衍算,毕竟他既是个笨蛋,又是为了公事在忙活,姚其章是在奉卫衍的命令行事,这账显然也不能算到他头上去,最后这账就被景帝算到了夷国身上。若不是夷国擅起战端,这座华美园林也不至于毁在卫衍手里,所以把账算到他们头上,很明显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就这么一路走,一路思忖,一行人很快到达了议事的地方。第六十七章 突袭景帝召集人议事的地方是在吴园前院的正厅里。这日, 厅中列班的除了云城的文武官员, 西北大营来增援的将官, 景帝此次带来增援的将官, 还有就是随扈身边的侍卫内侍等人了, 卫衍也在场,就站在御座右前方护卫着他。在大厅的正中间, 姚知府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巨大的沙盘, 云城及附近的地形都标注在沙盘上了。议事开始后,姚知府先出列将目前的战况介绍了一遍。前面说过, 云城是个易守难攻之地。从地形上来看, 云城在面对夷国军队那边,有一条上千米的山道,这条山道大概是能并排走两辆马车的宽度。这般大小的山道,能进入的人员有限, 注定了对方攻进来很难, 这是云城始终没有失守的原因之一, 也注定了现在他们要攻出去也很难, 因为据他们前段时日的试探,夷国军队已经在山道另一头扎下了营盘,扼守住了出口。现在的形势对敌我双方是相同的, 夷国军队若攻进山道,面对的是以少打多的局面, 而景军想要攻出去, 面对是同样的局面, 但是想要收复失地,对面的这颗钉子必须要拔掉,否则援军就被堵在云城出不去了。十万援军,光是每日里人吃马嚼花费的粮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拖得时日越长,靡费就越多,戎州知州转运粮食的压力也就越大,速战速决方是上策。但是,在出口被扼守住的现在,想要打通这条山道,恐怕要用无数将士的性命填上去。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没有必要的牺牲,像景帝这般会变通的聪明人,一向是不欣赏的,他又不是卫衍这种不懂变通的大笨蛋,明知道前面是堵墙,还要闭着眼睛往上撞。而且他这人性子里比较爱剑走偏锋恣意行事,遇事动不动就想耍点阴谋阳谋之类的诡计,否则没法彰显出他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手腕。所以他一边听姚知府述说详情,一边盯着那条山道看了一会儿,然后将目光转到了两边的崇山峻岭上面。静静思虑了片刻,景帝才开口说道:“强攻的话损失太大,况且未必见效,若有一支偏师,从山上绕过去,约定时日,两边夹击,一举击溃扼守山道的敌军,众爱卿以为如何?”皇帝这么问询,厅里的云城官员却面面相觑,一言不发。但是皇帝问了,不回答也不行。列班两侧的众官员无声地交换了一阵目光,最后都把目光聚集到了姚知府的身上。姚知府身为云城众官员之首,就算他实在不想开口,此时也不得不开口去泼皇帝的冷水了:“陛下,这两边的山路极其难走,有些地方只有飞鸟能过,根本没法过人,更不要说是过军队了。若我军这么容易能绕过去,对方恐怕也能绕过来。”“真的没有路?”姚知府这话景帝可不爱听,又问了他一遍。“真的没有路。臣虽然不是云城人,但是臣手下有不少云城土生土长的下属,臣可以确定,山间无路可走。”姚知府被皇帝盯得背后冷汗都快出来了,但是他依然硬着头皮回答道。没有路就是没有路,他真的没本事变出一条路来,满足皇帝的突发奇想。“贴榜悬赏,寻些山民樵夫来做向导。若有献上山中密道者,赐之以爵位,可世袭罔替。”对这个计划,景帝并没有死心,而是拿出了重赏来寻找突破口。至于试探性的突破攻击,当然继续进行,不过如景帝开始所料,效果不大。但是,他的那个突发奇想,过了些时日,竟然柳暗花明了。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皇榜贴出去之后,过了十来日,真的有人来献密道了。这位献密道者,既非山民,也非樵夫,而是一位商人。士农工商,商人身为四民之末,有钱固然有钱,但是地位却是比较低的,而皇榜上面的那个世袭罔替的爵位,足够让任何人心动万分,更何况是利字当头的商人。这位商人姓黎名成,他的手中既然掌握了一条密道,脑子自然是有的,知道这个爵位足够让任何人铤而走险,在没有见到正主之前,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