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作者:非言非默      更新:2023-06-19 23:02      字数:5218
  一旦得罪了永宁侯,再落入了镇南将军的手里,他都不需要刻意针对,只要公事公办,就可以给人穿无数小鞋了。这些道理,在朝堂上打滚的老狐狸,个个都懂,所以这事确定了以后,他们在永宁侯之事上,到底该站哪边,就需要思量又思量了。那些一心为公,两袖清风的朝臣,恐怕对永宁侯还是很看不惯。那些一心为私,深觉攻讦永宁侯,得到的利益会更多的,恐怕还是不会放过他。但是其他的朝臣,就算不为了自己,为了自家子弟,也不能把卫家把镇南将军往死里得罪。皇帝这一招,就是俗称的四两拨千斤。他轻飘飘来了这么一手,天天嘀咕卫衍的那些人,瞬间就被他分化成了好几块,无法再齐心了。再加上改元这事,能牵扯到许多忠臣的精力,毕竟名利名利,忠臣们不求利,对于名的需求,绝对不会少。皇帝改元,能在其中起到作用的人,必然会青史留名,没人会轻忽。但是想要得到这个名的人,明知道皇帝护着永宁侯,还要和他过不去,却指望皇帝在改元这事上,能支持他的意见,这么想的人,就是太天真了。如此这般,有些事到底该怎么做,这些人想必都该明白了。就算许多人知道皇帝在干什么,但这是堂堂阳谋,并非阴谋,他们可以拒绝跳皇帝这个坑,不过相应的,所有的后果也要自己承受了。如果他们真的不懂事,不需要皇帝出手,很快就有他们难受的时候。所以,很多老狐狸一边纠结着,一边在对永宁侯的事上,调整了自己的态度。不过很多人,其实想太多了,改元这事,的确是皇帝刚刚想出来的。但是南征这事,卫泽被授为镇南将军,其实和卫衍这次被攻讦没关系,而是皇帝早就有的决定,现在不过是事赶事,所有的事都凑到了一起而已。虽然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但是说皇帝早早就计划好了这一切,那就是冤枉他了。皇帝事先又不知道,有人会破罐子破摔,有人会盯着近卫营大统领的位置不放,要把卫衍和他的事这么闹出来。虽然他不介意这事被人知道,但是他很介意目前这个被人知道的方式。想得太多的人里面,当然也包括卫老侯爷。没办法,老狐狸们在官场上打滚,想得不多的话,就要被人坑了。没事的时候,他们都要想很多,更何况是如今多事的时候。他仔细听了长子此次面圣的种种,心中估算了一番,忍不住松了一口气。皇帝既然肯这般护着衍儿,也许衍儿这么笃定,是有一定根据的,也许他不该老是觉得衍儿对这些事根本就不上心,才会这么不在意。这一日,卫衍从近卫营下衙后,也回到了忠勇侯府。长兄被复爵的事,早就传扬开来了,他自然也知道了。“恭喜大哥!”他见了长兄,先笑着恭喜了一声,然后想到了那些事,心中有些过意不去,“都是我不好,这些年连累了大哥。”“你我是兄弟,计较这些做什么!”卫泽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们找个地方去喝茶吧。”“好。”他俩找了个偏厅,坐定了,很快就有侍女送上了茶水。兄弟俩端着茶盏,喝了几口,都没有说话。卫泽望着眼前的幼弟,仔细打量了一番。卫衍如今三十有五,于一个男人而言,正是当年。他忧心的事很少,而且遇事很能想得开,心中无事的人,面容自然不会显老,所以他的外表依然年轻俊朗,而且他常年习武,身上自有一股峻拔气息。卫泽左看右看,觉得自家小七,全身上下,无一处不好。不过,就算他很好,也不存在倾国美色,皇帝也不知道怎么会瞎了眼,竟然会看上他,弄出了这么多事,把他陷入了如今这个尴尬境地。卫泽自己受了委屈,对皇帝并没有多少怨言,但是现在小七受了委屈,他就要在心里腹诽皇帝了。后宫中美人多得是,就算没有,皇帝也可以去广选天下美女,揪着他家小七不放,到底是什么道理?这么想着的镇南将军,显然很有些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小七,有些事不去说了,不过这自辩的折子,你还是要上的。”皇帝的瞎眼,小七后来的自动送上门去,卫泽都不想多说了。不过,为了以后,他开始劝说卫衍上自辩折子了。“大哥,不用担心。”卫衍端着茶盏,沉默了片刻,才回答。长兄在担心什么,他明白。但是,真的没什么可担心的。皇帝是不是真的在意他,他知道。以前,他无法确定这一点,但是现在,他已经知道了。家里人这么担心他,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点,但是,他知道。“小七,陛下是我们的君王。”卫泽听到他这么回答,有些气闷起来。皇帝是他们的君王。独断专行,顺昌逆亡,才是君王的本质。这样的情况下,小七却对他说不用担心,他怎么能不担心?卫泽看着小七气定神闲,真的一点都不担心的模样,心口就有些难受。有弟如此,做兄长的,怎么能放心得下啊!“大哥,我知道,陛下是我们的君王,但是,真的不用担心,一切都有陛下呢。”卫衍再次保证,想要给长兄吃颗定心丸。“这些事,你可能不明白,不过大哥希望你回去后好好想想,再做决定。如今是不用担心,但是以后呢?”卫泽原先话说得很婉转,但是现在他怀疑小七根本没明白他在说什么,就直接说了。如今,皇帝正在兴头上,愿意为小七考虑,但是哪日皇帝的这个兴致下去了呢,到时候,他还肯这么替小七打算吗?“大哥,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是真的不用担这些无谓的心,有陛下在呢。”卫衍又不是今天才和皇帝在一起,皇帝要是对他一时兴起,这么久的时间,早就冷淡下来了。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一心想要离开皇帝,只要皇帝同意,他们早就一别两宽了。就是因为皇帝始终不肯放手,他们才一起走过了这么多的岁月。卫衍想解释,但是有些话,太过肉麻,他说不出口,所以到最后,他也只能劝长兄不用担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不为所动这种事, 就算卫衍有舌灿莲花之能,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恐怕也没办法让卫泽觉得安心,更何况他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口才。他觉得自己这么说,是在让兄长吃定心丸,却不知卫泽根本就没被他的话安慰到。卫泽只要一想到,和小七在一起的那个人是皇帝,他的这颗心就没法安定下来。皇帝喜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可以做到深情不渝, 但是皇帝一旦绝情起来, 这世上也无人能把他怎么样,而且小七是名男子,就算到了他日,他被皇帝厌弃了,世人也不会对他抱有同情之心, 反而会觉得理当如此。这种情况下,小七一点都不为自己考虑,连上折自辩这条退路, 都不肯替自己留下,卫泽的心里, 真是怎么都想不通了。偏偏他费尽了口舌,劝了又劝, 他的笨蛋弟弟依然不为所动, 只说不用担心。他俩坐在偏厅里, 长谈了半晌,却没有一点进展。卫泽说服不了他的蠢弟弟,卫衍也没法让自家兄长宽心。两人正在僵持的时候,有侍女来请他们去用晚膳了。眼见着天色的确不早了,卫泽只能很不甘心地放过了他的蠢弟弟,打算过了几日,再揪住他好好谈一谈,不能让他这么任性行事。卫衍见到侍女来打岔,也是松了一口气。皇帝对他,自是极好,但是到底怎么个好法,他说不清。有些时候,皇帝的脾气上来了,还要和他各种计较,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地和他折腾,也会让人觉得,皇帝对他,不过如此。不过卫衍知道,事实不是这样。但是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不是言语可以解释。“大哥,用膳去吧,免得父亲等急了。”卫衍抢先站了起来,招呼着兄长赶紧出去。这种感情上的事,让他仔细解释,比与人在席上推杯换盏,人情往来,还要让他头痛。“你就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吧。”卫泽没好气地说道。他浪费了许多口水,却一无所得,他的蠢弟弟还嫌他烦,得了机会,就迫不及待想要离去,怎么能让他有好脸色?“大哥放心,您说的话,我都记住了。”卫衍非常诚恳地保证。这种抱怨,这些年他听得多了,皇帝时不时也要抱怨,说他没把皇帝的话放在心上,所以该怎么应对这种事,他早就驾轻就熟了。反正该保证的时候,他就大力保证,肯定没错。他这么干的时候,常常连皇帝都能糊弄过去,应付他的兄长,当然也不在话下。“真的?”卫泽表示怀疑。“真的!”卫衍拿出了每次向皇帝保证时的郑重表情。“算了,先用膳去吧。”卫泽以为他是真的记住了,终于不再唠叨他了。这一日的晚膳,忠勇侯府开了好几席,全家吃了顿团圆饭。一来卫泽许久没有回京了,二来他升官了。这种情况下,席间的气氛始终热闹无比,肯定没人会故意扫兴,选这种时候来唠叨卫衍,卫衍终于安安生生用了顿膳。膳后,他怕被兄长再次揪住,继续谈这些事,非常机灵地以敏文年幼,需要早点歇息为由,早早就带着儿子告辞了。卫敏文站在一边,听到他的父亲,郑重其事对祖父祖母说,他年幼,所以要如何如何,心中忍不住“呵呵”了两声,父亲把府里的事,都推给他的时候,就想不到他还年幼,现在用他当挡箭牌的时候,终于想起来他年幼了?不过,父亲的这份好记性,大概只能保持到回府吧。已经被繁琐的家事,折磨得一个头两个大的卫敏文,一边在心里嘀咕他的甩手掌柜父亲,一边再也不肯承认自己是个大人了。冬日夜里冷,父子俩都没有骑马,而是坐着马车回府。马车里摆着火盆,温度适宜,前面的小几上,还摆着几盘瓜果蜜饯以及茶水壶。卫衍拿起水壶,倒了两盏茶,一盏放到儿子面前,示意他喝,自己捧着另一盏暖手。卫敏文学着他的样,捧着茶盏,沉默了片刻,突然想起了一件事。“父亲,您知道齐伯父这次入京的原因吗?”“哦,你齐伯父要做什么?”这事,卫衍还真不清楚。而且这些时日,他事情多,齐兄也一直在忙着与人以文论战,经常待在随意居里,他们已经许久没有好好说话了,儿子突然问起来,一时半会儿,他有点想不起来,齐兄有没有和他说过这事。“齐伯父前几年,不是一直在筹划一本水利农桑的实录集吗?这事父亲还记得吗?”被儿子这么一提醒,卫衍终于想起来了,当时他被羁押在江南的时候,还和齐兄一起,考察过四下里的乡野农舍,帮着他一起完善这本实录集。几个月前,他离开的时候,这本实录集应该弄得差不多了,现在听敏文的意思,已经完工了?“怎么,你齐伯父这是打算付梓这本实录集了?”卫衍问道。书写完了,印上数百本送给至交好友,是这个时候名士们的普遍做法,至于放到书铺里卖的,肯定也有,不过大部分是话本。像齐远恒整理的这种水利农桑实录集,说实话,需要的人,因为不识字,根本就看不懂,看得懂的人,都是贵足不踏泥地的富贵闲人,不会有这个心思认真研读这种书。“父亲,齐伯父如今正和孙状元一起,在考证修订这本书,孙状元做过好几年的亲民官,对农事很有经验,等到修订付梓以后,齐伯父大概会把这本实录集,献到民议司去。”卫敏文尽量把他知道的消息,都告诉了父亲。他这话有许多言外之意没有说。既然齐伯父的真正用意,是想让皇帝看到这本实录集,通过他的父亲献上去,大概比民议司能更快上达天听。不过这种事,到底该做还是不该做,他的心中有些没底。皇帝对父亲,在生活上的确极为照顾,永宁侯府里应有尽有,在吃穿用度上,皇帝不吝于赏赐。但是,皇帝是否会允许父亲插手朝政之事,他没有把握。在皇帝的心里,若父亲还是皇帝的臣子,这朝政之事,父亲当然可以说话,若不是,父亲插手朝政,恐怕会引起皇帝的不悦。这种事,到底该怎么做,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交给了父亲来判断。毕竟,和皇帝在一起的人是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他心里肯定有谱。“我知道了。”卫衍不知道他小小年纪,会想这么多,只从他的话里,听明白了齐兄想把这本实录集献给皇帝,“等这书正式付梓了,你找你齐伯父要一本,其他的我来处理。”“孩儿知道了。”父子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永宁侯府就到了。卫衍下了马车,携着儿子的手,将儿子送进了内院,仔细查看了一下他院里的人和物,结果,自然是事事都妥当无比。显然这段时日,他虽然忙着,无暇顾及府里的事,其他人也不敢轻忽怠慢敏文,既然如此,他的心中对于让儿子管家之事,更加一点不安都没有了。偏偏,卫敏文很想做个替父分忧的乖儿子,心中各种抱怨,嘴里却什么都不说,就算是让他觉得头痛的事,他都认认真真去做,卫衍自然不知道儿子心里戏这么多,只觉得他家儿子真的是个聪明懂事的乖孩子。他在内院待了半晌,一直看着儿子歇息了,才离开,不过他没有回正院歇下,而是又出了府,去了皇宫。景骊已经回了寝宫,不过还没有歇下,见卫衍回宫,他的心里自然高兴,不过脸上表现得有些浑不在意。“陛下!”卫衍见他这样,也没觉得有什么异样。他从来不是用皇帝嘴里说什么,也不是用皇帝脸色看起来怎么样,来判断皇帝的心思,而是一直用一种非常玄妙的直觉,来判断皇帝的情绪好坏,此时他的直觉没有发现任何的不好,自然一切如常。两个人洗漱沐浴后,躺在了榻上,卫衍就和他说起了这本水利农桑实录集的事。景骊听卫衍在那里,一会儿说齐远恒这样,一会儿说齐远恒那样,他的心里,就酸不拉几起来了。“行,到时候你拿过来吧。放心,你的远恒哥哥的书,朕肯定要好好拜读一下。”他这话,听起来相当大方,不过这话里话外的小家子气,就算是卫衍这么迟钝的人,也瞬间感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