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作者:祭望月      更新:2023-06-20 02:42      字数:5508
  虽然农活暂停一段落了,但日子还要继续过,等待秧苗生长这段时间恰逢清明,村里各家各户都要准备拜祭祖先的事宜了。比起其他人家,阮惜时要更早上山祭拜爷爷,这是村里的规矩,新坟要提前祭拜,所以他刚把谷种撒下,就要准备扫墓的事情了。水果酒肉香火纸钱包子这些扫墓需要的东西村里没有得卖,就要去镇上买,因为临近清明,镇上这几天都很热闹,市场里到处都是卖鸡鸭鹅还有香火纸钱的,人来人往。阮惜时去包子铺买了十个豆沙包,又去猪肉摊买了一刀落的猪肉和一个猪脚,买猪脚是因为阮惜时舍不得宰家里的鸡做祭品,但单单只用猪肉上坟看起来太寒碜,于是折中想了用猪脚替代整鸡的做法。然后他又去旧市场附近的老店铺买纸钱香火蜡烛。虽然爷爷从小就教育他这个世界上并无鬼神,人死后就化为泥土,不存在什么灵魂转世阴间地狱的,死后什么形式都不用办,清明重阳上坟也只是活着的人给自己找个精神寄托罢了。那些什么说不烧纸钱死人在阴间就没钱花的说法都是骗骗无知的人而已,不用大费周章买什么纸钱纸房子金山银山来烧。但阮惜时还是坚信爷爷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他在那个世界也像生前在这个世界这样活着,也有衣食住行的需要,所以在上坟这一件事上他从来不敷衍,别人说要准备什么东西,要怎么做,他就买什么做什么。因为天气不好,阮惜时就没带陆择在小镇多逛一会,买完需要的东西后他们俩就准备回村子了。陆择跟阮惜时站着镇口的大榕树下等回村子的那辆车,陆择百无聊赖的时候眼角瞥到了若无其事地逗留在他们附近的朱文,朱文时不时对他们投来一个眼光,似乎在观察陆择这段时间过得怎么样。朱文已经换下了他常穿的西装,入乡随俗一样换成了休闲装,看起来就不像个生意场上的精英了,反而有几分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的模样,不过小镇上无所事事的青年人本来就很多,他混在里面毫不起眼,自然也引不起阮惜时的怀疑。上了客车,阮惜时把今天买的东西一股脑儿放到地上,他买的东西太多了,提了一路早就累得不行,加上他们这次来镇上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吃云吞,这会早就过了午饭时间,他也饥肠辘辘的。正是考虑到这一点,阮惜时买包子的时候就买多了几个,他解开装包子的塑料袋,递到陆择面前,问道:“陆择哥,你饿不饿?饿的话先吃个包子吧,等回家我再做饭。”镇上包子铺大批量做出来的包子卖相并不好,加上一路又挤又压的,包子早就失去了原来的形状,而且已经变凉了,看起来就让人难以下咽。但陆择大概是真的饿了,阮惜时把包子放到他面前,他就很不客气地拿起了一个放到嘴边咬了一口。包子虽然凉了,本质上还是一个正经的包子,卖包子那个店铺是镇上的老字号了,包子是出了名的皮薄馅厚,包子皮下面都是甜滋滋的豆沙,倒是很容易饱腹。阮惜时见陆择吃了,他也拿起一个吃起来,这包子的味道十几年都没有一点变化,他小时候就整天惦记着,好不容易爷爷去一趟小镇,他都要缠着爷爷给他带包子。每次爷爷从镇上回来,他老早就蹲在家门口的石板凳上,望眼欲穿地等爷爷回到,看到爷爷的身影出现在路上之后,他就一路乐颠颠地迎上去,从爷爷手中接过一袋包子,一边吃一边跟爷爷有说有笑地往家里走。包子的味道虽然十几年如一日没有变化,但阮惜时的人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爷爷去世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给他买包子吃了,他也再也不能迎着爷爷回家了,现在陪着他吃包子的,是萍水相逢的陆择,然而陆择也不会陪他多长时间,总有一天陆择会恢复记忆离开这里。这样想着阮惜时的情绪突然就低沉下去,包子也变得干巴巴的难以吞咽,他的反应被陆择看在眼里,他这几天总是莫名其妙就变得很消沉,开始的时候陆择以为是天气不好所以才导致他心情不好,但经过今天在镇上买东西时的观察,陆择认为阮惜时之所以时不时情绪低落是跟清明节有关。可能是爷爷的去世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吧,毕竟他也才只是个刚成年不久的孩子而已。陆择看着阮惜时低垂的眉眼,阮惜时长长的睫毛随着他的情绪扑闪着,惹人疼惜,他不由得出声说道:“这家包子味道挺好的。”阮惜时原本以为陆择这样看着就没吃过苦的人应该不会喜欢这种廉价的包子,但是听到陆择突然说的这句话后,他像是得到了某种肯定和承诺那样,心情蓦地就好转了起来,抬头扬起笑脸看向陆择,眉目弯弯地说:“陆择哥你喜欢的话,下次去镇上再买一些吃。”大概是看到阮惜时烂漫的笑容,也可能是被他的情绪感染,陆择只觉得原本有点难以下咽的包子都变得好吃起来。他本来只是不愿拂了阮惜时的好意,让阮惜时为难才接过的包子,毕竟在他人生前三十年里,从来没有人敢给他吃这种无论是卖相还是口感都不算好的东西。但这会发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表现就能让阮惜时的心情好转,他像是被某种情绪满足了心房,整个人也跟着心情愉悦起来。村子依旧笼罩在绵绵春雨里,隔着茫茫的雨雾,看什么都有点不真切,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阮惜时的好心情。他跟陆择走过村道,路过一座三进三出的老宅子时,他听到里面有说话的声音,好奇心就驱使他走过去,往里面张望一下。原来是几位村妇在里面磨米,见阮惜时突然出现,村妇们都停下手中的工作,笑着跟他打招呼:“时仔,去镇上回来啦,今天都买了些什么呀?”阮惜时被人发现,也不再躲躲藏藏,他大大方方地走进宅子里,回答对方说:“我去买了些清明上坟需要的东西,张婶张嫂你要做发糕吗?”张嫂往石磨中间的孔放了一勺子浸水的米,闻言笑着应道:“是啊,这不是清明要到了,磨些米浆做发糕祭祖用嘛。”张婶推着石磨,问阮惜时:“时仔你准备什么时候去拜祭你爷爷啊?要是时间来得及,等我蒸好发糕,送一块过去给你,让你拿去祭拜你爷爷。”经过石碾子磨压的米变成了米浆,从磨石下面流出来,然后顺着渠儿流到出口,流进下面接着的桶中,白白粘粘的一桶。这样一桶米浆,拿回家放入泡打粉和黄糖,摊在蒸托上,放到锅里蒸出来,就会变成蜂窝巢一样的发糕,这玩意可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因为磨米浆需要大量人工,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人做。阮惜时自然是爱吃发糕的,小时候过年,他爷爷也会泡上小半桶米,带他来这里磨米浆,他不够高,就搬个板凳站上去,往磨石上面的口子灌米,爷爷就负责推石磨。祖孙俩忙活大半个下午,才得到够两托发糕的米浆,一托做成咸糕,一托做成发糕,够祖孙俩吃一个春节。如今爷爷不在了,以后吃发糕的机会就大大减少,阮惜时也不跟张婶她们客气,从买来的果子里匀了几个出来,放到石磨旁边当做答谢。村子以前贫穷落后,大家都没有什么钱,又是乡亲邻里的,谈钱伤感情,最早被人接受的就是以物换物,互通有无,你家送我一把菜,我家给你一把米的。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点,大家就更加不吝啬那一点点东西了,谁家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就拿出来一点分给要好的邻居,下次邻居家做了好吃的,又拿一些送回去,有来有回,街坊邻里在这些交换中变得越发和睦。回家路上,阮惜时跟陆择解释说:“那个老宅子是村里最大那户人家的祖宅,我们村姓张的人最多,他们是最早来这里扎根的,经过多年发展,他们的子子孙孙遍布附近几个村落,大家都分家出去了,祖宅就空了出来。因为以前村子里人少,大家都住在一起,所以祖宅里面什么设备都有,像石磨来水井啦。我爷爷说他刚来村里那会,家里没有挖井,他每天都要去张家祖宅那口井里挑水回家用。像刚才的张婶张嫂,她们就是张家的嫡系媳妇,他们家人多,祖宗也多,每逢清明重阳扫墓都很大规模,需要准备很多东西,所以她们才去磨米浆做发糕。”陆择一边听着一边附和地点点头:“怪不得她们磨了那么多米浆,清明那天他们家一定很忙吧?”阮惜时推开家门让陆择进去,回头关上门才继续说:“到那天,周围几个村子的张家人都会赶回来,大概有上百人,他们会分头行动,一拨人拜一个地方,晚上大家再一起吃顿饭,就各回各家了。我小时候特别羡慕张家的同龄人,他们家好多亲戚,逢年过节都热热闹闹的,因为我们家只有我跟爷爷两个人嘛,我还问过爷爷,什么时候我们家才能像张家那样开枝散叶,长大之后想起来还觉得自己那个问题幼稚天真得很。”说着他自己就不好意思起来,低头去整理他买回来的东西,陆择只看到他红彤彤的两只耳朵尖。第24章 春倒v开始~ [vip]清明前后是村里最热闹的那几个时间段之一,既要忙着春种, 又要忙着拜祭祖先, 杀猪杀鸡磨米做发糕粽子,总之每家每户都没闲下来, 烟囱一天到晚都冒着烟,锅里煮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张婶第二天就真的送了一个托盘的发糕过来,一大早的阮惜时刚刚起床准备做早饭, 就听到了敲门声,他连忙去开门,只见张婶端着一个托盘的发糕,看到他就说:“时仔你起这么早啊,来, 把这盘发糕拿回去,一会上山祭拜你爷爷时带上。”阮惜时连忙接过托盘,这发糕还带着余温,估计是昨晚通宵蒸好的, 一大早张婶就给他送过来了,这让阮惜时十分感动。“张婶您也这么早,还给我带了这么多发糕, 你们家还够吃吗?”张婶爽快地笑道:“哎,不多不多,婶儿蒸了好几托呢, 够分了的。这不是你家多了个人嘛,陆择高高大大的吃得多, 我怕你们不够吃,才带了一整托过来的。”阮惜时感激道:“那就谢谢张婶了,张婶要不进来坐一会,您吃早餐没有?”张婶摆摆手说:“我吃过啦,就不进去打扰你们俩了,家里还有一大堆事等着我忙呢,我就先回去了啊,有空你也去我们家那边玩玩,智超整天念叨着找你玩呢。”智超就是张家一小孩,是阮惜时的童年伙伴。阮惜时应道:“好,等我忙完农活,就去找他玩。”送走张婶,阮惜时托着一盘发糕进了屋里,刚好陆择起床,见到这一盘巧克力色的东西,不禁好奇地问他:“小阮,这是什么东西,可以吃吗?”阮惜时笑着说:“这就是发糕啊,昨天我们在老宅子里见张婶她们磨的米浆做出来的东西,很好吃的,你要不要尝一尝?”陆择来村里这么长时间,已经在阮惜时的指引下尝试过很多他人生前三十年从未吃过的美食,所以听阮惜时说这就是发糕后,兴致勃勃地搬了凳子坐到餐桌旁,等着阮惜时给他分发糕吃。阮惜时放下发糕,去抽屉里找了一匝线,剪了一段拿过来,把线垫在发糕下面,拿着两边线头在上面一交叉,就整整齐齐地分出来一块发糕,完全不需要借助刀子。陆择看着阮惜时娴熟的手法,不由得叹为观止,他把这归功为农村劳动人民的智慧。阮惜时把切下来的发糕放到陆择面前,跟他说:“你来尝尝看好不好吃。”陆择也不客气,拿起一块就放进嘴里。用石磨磨出来的米浆没有用机器打出来的米粉那么精细,因为放的泡打粉多了,里面的孔大大小小的特别多,发糕吃起来就有些粗糙,加上放了黄糖,甜中带着些酸,有一股米酿的香味,总体上来说还是一样可以接受的地方特色小吃。阮惜时也拿了一块吃,一边吃一边含糊地跟陆择说:“我们早上就先吃这个垫垫肚子吧,下午我要上山拜我爷爷,中午饭我会煮早一些。”陆择点点头:“好。”用发糕填饱肚子,阮惜时就开始准备拜祭爷爷所要的东西了,他烧了一大锅的水,把昨天买回来的猪脚猪肉放进去烫,再放一捆米线进去,等猪肉烫得半熟,他把肉捞起来,放到托盘里,米线放到猪肉上面,撒一点盐花,祭品就算是完成了。接着他从袋子里掏出几个苹果橙子出来放到装东西的篮子里,切了半边发糕放进里面,用开水泡了一壶茶晾凉倒进空瓶子,和米酒一起放进篮子,香火纸钱鞭炮用袋子装起来,上坟需要的东西就都准备好了。陆择就在一边看着,不做任何发问,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干涉不好奇是基本尊重。阮惜时准备好上山要用的东西,时间一眨眼就到了中午,阮惜时又忙着做午饭。因为昨天买了猪肉,今天阮惜时就不打算买菜了,只是猪肉还要拿去上坟,这会还不能吃,所以阮惜时只能炒个生菜,煎几个蛋来下饭。吃饭的时候阮惜时十分抱歉地跟陆择说:“中午暂时就这样吃了,等晚上我再给你多做几道菜。”陆择表示他理解,吃完饭后他看阮惜时一个人拿那么多东西要出门,忍不住问道:“你一个人去吗?”阮惜时应道:“是啊,陆择哥你在家睡午觉或者看电视就好了,我应该很快就回来的。”陆择看他的小身板拿那么多东西,蹙眉道:“这些东西太重了,你一个人能行吗,还要上山呢不是吗?”阮惜时掂了掂沉甸甸的篮子,笑着跟陆择说:“没事的啦,我一个人可以的,之前也是我自己去的,你放心吧。”陆择因为阮惜时这句话,心里微微发酸发疼,这样一个刚刚成年的孩子,换做城里的孩子还要跟父母撒娇呢,但阮惜时就已经无依无靠独自面对生活了。他不由自主地跟阮惜时说:“要不要我跟你去,帮你拿一点东西也好啊。”阮惜时摇头道:“不用不用,外面路滑,山上又湿漉漉的,容易把衣服弄脏,我一个人去就好了。而且山上坟太多,你又是外地人,贸然上去怕对你不吉利。”这是村里迷信的说法了,但陆择是一个从小就接受科学教育的现代人,是个标准的无神论者,并不因为阮惜时说的这番话而害怕退却。阮惜时态度坚定,如果一味征询他的意见,那是没有结果的,所以陆择很干脆地走过去,从他手中接过篮子,不容置喙地说:“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不放心你一个人去。”阮惜时手上一空,见陆择已经踏出了家门口,急忙跟上去说:“真的不用了陆择哥,你快回家歇着,我很快就回来了的,山上真的很不吉利。”陆择不相信吉利不吉利的说法,他长这么大,又不是没去过别人家的墓前祭拜,不照样健健康康活到现在?他虽然不信,但阮惜时深信不疑,或者说但凡有一点点风险,阮惜时都不愿意让陆择陷入其中,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陆择被阮惜时拦住去路,见他一脸焦急的样子,不得已出口安抚他说:“何况我现在住在你家,那跟你就是一家人了,陪你上山去拜祭一下长辈,我想你爷爷不会不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