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作者:晏央      更新:2023-06-20 16:04      字数:7013
  想要积分的亲们记得要投喂【25字】以上的【2分】评哟~么么。第140章太子但凡得了消息,必不会瞒着林娇怡。太子思忖着,与其让林娇怡听了外头捕风捉影的话胡思乱想,倒不如他亲自将得来的消息一五一十的摆在林娇怡面前,由着林娇怡自己剖析。林娇怡虽说让皇家和林家养得娇贵了些,但本身并不是蠢人,对于这等事,有一种天然的敏锐。她听了大公主与三公主争执的大致内容,叹道:“倒是不知道,三公主竟有这样的一面。看来此事,与三公主和贤妃娘娘也脱不了干系。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大姐姐在混淆视听,还是大姐姐真的遭了三公主和贤妃娘娘的算计。”林娇怡不愿相信此事是大公主所为,可同样也不希望此事是穆贤妃做的。一直以来,穆贤妃待他们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林娇怡对穆贤妃,倒也有几分真心喜欢。只是,这世间之事,多半是不能感情用事的。林娇怡心中也知道,这些后妃们虽然在他们面前慈和,背地里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呢,公主皇子们,也是一样的。若真是像当初的朱妃与其所出的一双子女一样表里如一的没脑子,倒是另类了。“此事,只要继续查下去,想必就能查出些眉目来了。”顿了顿,太子道:“就怕父皇碍于皇室颜面,不肯再深究下去。”不论此事究竟是哪个后妃皇子公主所为,对于皇家而言,到底不是什么有脸的事。“明面儿上自然如此,可暗地里,皇帝叔叔一定会继续查下去的。没有哪个帝王能够容忍心思鬼魅的小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自己身边儿兴风作浪,皇帝叔叔早就恼了那幕后之人了。”“你想得倒是明白。此事算是犯了父皇的忌,若是父皇查出实证来,那人必没有好果子吃。就是抓不住那人的把柄——做了这样大的事,找出些蛛丝马迹来也并不困难。届时,父皇只需要寻个由头,就能够将他怀疑的人给收拾了。”太子没有料到,自己的话,竟应验得这样快。大公主和三公主才刚回到各自的宫中,李淑妃和穆贤妃就双双收到斥责的旨意,道两人教女无方,竟由得公主在大庭广众之下争锋相对,无姐妹之友悌,无皇室公主之仪态,二妃皆罚了一年俸禄,收回协理六宫之权,由张婕妤、庄修容、周贵嫔顶上。自然,姜皇后凤体并无违和,三位妃嫔说是协理六宫,实则与原先的二妃一样,也只是给姜皇后打打下手罢了。说起来,这事儿,还是姜皇后跟明宣帝提出来的:“淑妃与贤妃想来是过于忙碌,才导致对公主的教养疏忽。臣妾知道皇上心疼臣妾操劳,这才派了人来协助臣妾管理六宫,可宫中不乏能干,依臣妾看,张婕妤、庄修容与周贵嫔三个就不错,皇上不妨点了她们来协助臣妾吧。”明宣帝本就想给李淑妃与穆贤妃一个警告,闻言自然没有不允的,这事儿当下便敲定了大半,那一小半儿犹豫,却是出在庄修容身上。“张婕妤性子也算是沉稳,让她来协理六宫正可以为你分忧;周贵嫔也是个老实的,只是到底出身低了些,短了点儿见识,想来只能给你打个下手;倒是庄修容……她这些年都在清修,轻易不见得愿意出来。”“这倒是无妨的。皇上也知道,那林女史与庄修容有几分亲戚情分在,庄修容待林女史一向也颇有香火情,臣妾想着派林女史去请,事情没有不成的。庄修容虽说清修了这么些年,但她着实是个明白人,且才干犹在李淑妃与穆贤妃之上,若能得她帮衬,臣妾才算是真的省心呢。”姜皇后垂下眸子道:“臣妾明白皇上的顾忌。只是,庄修容无娘家,又无子女,那等损人不利己之事,做了也没甚意义。”姜皇后想做的事,明宣帝鲜少会阻拦,况且姜皇后说得也在理,明宣帝只略一思忖便道:“既然皇后觉得好,那就让庄修容也同来协理六宫吧。只盼那庄修容是个知道好歹的,尽心尽力辅佐皇后,也不枉皇后对她委以重任了。”“皇上且放心吧,臣妾用人的本事虽不敢跟皇上比肩,好歹也是母后一手调-教出来的。说到底,出了这样儿的事,臣妾还担着个失察的名头呢,皇上不怪罪臣妾,臣妾真是感激不尽。有了张婕妤、庄修容这样能干的人帮衬着,又有周贵嫔这样的老实人在底下做事,想来倒比原先更稳妥些。”姜皇后说的失察,指的自然不是大公主与三公主发生口角之事,而是宫中有人在周佩佩这件事中动手脚之事。“皇后与朕不必如此客套。此事连朕都没有察觉到,如何怪得了皇后?自来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说起来,淑妃和贤妃协理六宫这些年,出了这么多事……这协理六宫的人选,果然该换换了。”明宣帝的眉宇间笼罩着一丝阴翳。听他这话,姜皇后就知道,明宣帝这次是真疑了李淑妃与穆贤妃了。以往那几次,明宣帝虽然也对李淑妃和穆贤妃有几分怀疑,不过是半信半疑罢了。如今,却是实打实的动了真格。眼下虽说只是削了李淑妃和穆贤妃协理六宫之权并罚了一年俸禄,没有对李淑妃和穆贤妃做出实质性的惩罚,但姜皇后知道,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明宣帝走后,如云对姜皇后道:“娘娘,李淑妃和穆贤妃固然不是老实的,可张婕妤、周贵嫔和庄修容三人,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人。周贵嫔就不说了,再怎样也翻不出什么风浪来,张婕妤到底是有皇子的妃嫔,若是让她协理六宫,难保她不会做出些什么事儿来。若是她带累了娘娘,可就不好了。再有,那庄修容,奴婢虽与她见得不多,但庄修容那双眼睛,实在让人瘆得慌。此人必不是个好驾驭之人,娘娘放她出来,小心反被其伤。”听如云提及庄修容,姜皇后轻叹一声:“这也是个苦命的人。放心吧,本宫既然敢让她们出头,自然有辖制她们的法子。”张婕妤虽面儿上看着稳重,实则也是个糊涂的性子。若是她不妄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倒还好说,一旦她敢越界,立马就是现成的把柄。还有那庄修容,姜皇后敢放她出来,自然是笃信她不会与自己为敌。这后宫之中,又有谁是全然真实的呢?就连姜皇后,虽说看着慈和,可若是没些手段,哪里镇得住底下的妃嫔?诚然,姜皇后的出身,在这后宫中,算是最好的,可治理后宫,看的可不是出身和受宠程度。“既然娘娘心中有了成算,奴婢也就不多嘴了。奴婢虽没什么见识,却听人说过‘小心驶得万年船’,想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姜皇后浅浅一笑:“得了,如今,如云姑娘倒开始教导起本宫来了,架子越发大了啊。”“娘娘怎的这样打趣奴婢?”姜皇后主仆二人对话时,林女史已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庄修容所在的宫殿。她向来关注庄修容,如今,发生了这样大的事,她自然是片刻也等不得的。林女史到的时候,庄修容竟没有缩在佛堂里念经,而是在她的园子中浇水,这倒是令林女史吃了一惊:“堂姨如今看着越发精神了,可见多出来走动走动,总是没有坏处的。”到底也是在宫里头呆过一段时日的人了,林女史没有贸贸然的抛出话题,反倒借着庄修容浇花之事,一语双关。庄修容闻言,面上无悲无喜:“我虽说避居佛堂多年,可偶尔也会出来走动一二,否则,只怕宫里的仆从们都要不记得还有我这么一位主子了。”“以堂姨的心智,屈居于小小佛堂之中,实在是太过屈才了。”“什么屈不屈才的?这世间,有才之人难道还少么?旁人若觉得你可用,你便是有才之人;旁人若觉得你不堪大用,你便与腹中空空的莽夫无异。”“那么想来,堂姨是那有才之人了。皇后娘娘十分敬重堂姨的人品才华,在李淑妃和穆贤妃被撤去协理六宫之权后,亲自在皇上面前荐了堂姨呢。”“看来,外头必有大动静发生,这后宫之中的势力,也要重新洗牌了。”庄修容蜗居礼佛自是不会知道外边儿究竟发生了什么的,但她这样沉得住气,到现在还能够稳住,不主动询问事情的来由,倒是令林女史颇为刮目相看。怪道母亲对这个堂姨颇为推崇,就是皇后娘娘,也看好堂姨,堂姨果然有过人之处。“堂姨说得不错。筠巧有些不解之处,还请堂姨教我。”说着,林女史便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而后问庄修容:“依姨母看,此事究竟何解?”“她原本最是个谨慎的性子,如今却开始铤而走险了,看来,现实中有些事情的发展,不尽如她意啊。”庄修容叹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这一次,她动静这样大,皇上就是想不被惊动,也难。如今,皇上虽看似护着她,实则已疑了她了。不过是没有证据,这才在她面前放个香饵试探于她罢了,她若是一口咬上了那饵,离彻底暴露怕是不远矣。”第141章林女史静静听了片刻,方道:“堂姨对那人的身份一清二楚,却没有出面揪出那人,所为者何,我却是看不懂了。若堂姨真的无异掺和宫中是非,想来,无论我怎么劝说,您都是不会答应皇后娘娘的提议的,可您允了。想来,这宫中,还有您放不下的人是不是?宫中妃嫔,大多与您交情平平,那么,能够让您放不下的,想来只有仇敌了。”“身处是非之地,纵然再淡薄,又能淡薄到哪儿去?如你所言,我也不过是个是非之人罢了。”庄修容叹道:“你这丫头,初初进宫时还颇为稚嫩,如今瞧着,倒是长进不少。”“跟在皇后身边儿,看着皇后娘娘的为人处世,又有堂姨时不时的教导于我,我若仍与入宫前没什么两样,才是白白辜负了林国公夫人与宝福公主为的我一番筹谋呢。”“你既有了想法,便继续猜下去吧。也让我看看,你究竟成长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堂姨之命,筠巧不敢不从。”林女史抬起头来,直视着庄修容的双眼:“若筠巧所料不错,那幕后之人,只怕与堂姨有仇吧?所以,堂姨才会对那人这般关注。堂姨之所以不立即出手收拾了她,一是因为您还没有这个实力与她硬碰硬,二是眼下的这些罪名不至于将那人置之死地,所以,您在等待时机。”庄修容听得鼓起了掌:“你虽不姓庄,却比你娘更像庄氏女。假以时日,或许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娘……罢了,她虽糊涂了些,也因此受了颇多诘难,但也是福祸相依。若是她与我似的,只怕早就过不得安稳日子了。”“我再猜一猜,堂姨不是小气的性子,寻常的事,不至于让您对那人产生如此仇恨。堂姨会与那幕后之人结仇,恐怕与庄氏一族落魄之事有关吧?”林女史眸光微动:“听闻当年,堂姨之父乃是庄氏一族的族长,官至户部尚书,家族一夕落败,想来与朝廷倾轧脱不了干系。那幕后之人,在这件事中,也馋了一脚?”庄修容面带微笑地看着林女史。她素来是个冷清的性子,偶然一笑,倒颇有些冰雪消融之感:“我还是那句话,我什么也不会告诉你。若你想知道真相,只管自己去查。能够查出来,那是你的本事,查不出来,说明依你现在的本事,还没有资格接触这些事。”“多谢堂姨教诲。堂姨虽不愿与筠巧明说,但知道这些,对于筠巧来说已经足够了。接下来,还请堂姨小心。”“用不着担心我的安危,姜皇后既然开口放我出去,就是我有可利用之处。姜皇后是个明白人,与她合作,我很放心。”林女史出去后,就寻机会给林娇怡提了个醒:“我堂姨细微缜密,比起许多足智多谋的男子也不遑多让,可用,却也得防。如今,我虽见了堂姨不少次,却仍摸不准堂姨的心思。”说着,叹道:“若不是庄氏一族落魄,依着堂姨的才智,在宫中只怕如鱼得水。”庄修容虽是林女史的堂姨,是林女史生母的嫡亲堂姐,但毕竟不常见,关系又能亲近到哪儿去呢?如今林女史借着亲缘关系亲近庄修容,庄修容也乐得利用林女史与姜皇后搭上关系。两人之间,不是全然没有感情,但终究利用与防备居多。与庄修容相比,林女史到底与林娇怡一家走得更近一些。昔日林女史走投无路时,是林夫人与林娇怡站出来为她说了句公道话,也是在林家长房的支持下,她生母才能够顺利摆脱家中吃人不吐骨头的父亲。林女史自打入宫以来,便鲜少与林家长房联系了,但长房的恩情,她并没有忘。她虽不知庄修容究竟在打什么主意,但该提醒的,她得提醒到林国公府。张婕妤、庄修容与周贵嫔三人被姜皇后选中协理六宫,庄修容神色淡然,周贵嫔面露惶恐,倒是张婕妤,实在喜不自胜。张婕妤自忖出身也只比上头的李淑妃和穆贤妃略逊一筹,偏偏就因为晚了几年入宫,事事都要排在李淑妃和穆贤妃之下,心中早有不甘。她也是有儿子的人,自然要为儿子好生打算。当然啦,若是在为五皇子谋得好处的同时,能够顺便踩一踩李淑妃和穆贤妃,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有人欢喜,便有人发愁。周贵嫔得了这等好事,却是惶恐了大半日,才去找庄修容问计:“不瞒姐姐,我骤然得了这差事,心中实在慌得很。我本不是什么显赫人家出身的闺女,皆因家中叔父有幸尚了大长公主,皇上和皇后娘娘才高看我几分,我的才干,是万万比不得诸位姐妹的。也不知皇后娘娘为何选中了我?”不待庄修容拒绝,又道:“我知姐姐虽平日里鲜少外出,但心中跟个明镜似的,还请姐姐教我。”当初,朱妃还在的时候,就因为周贵嫔出身不显,嘲讽过朱贵嫔。那时候,还是柳昭仪的柳妃与庄修容,都为周贵嫔说过话。如今,柳昭仪早已更上一层楼,成了柳妃,还诞下了皇子,看起来,是三人中混得最好的,但不知为何,周贵嫔打从心底更信服庄修容,觉得庄修容为人行事更稳健些。庄修容看了周贵嫔一眼,道:“皇上和皇后娘娘选中了周妹妹,自有他们的道理,周妹妹只管跟紧皇后娘娘的脚步,做好分内的事,也就够了。”周贵嫔若有所思,片刻后,朝着庄修容盈盈一拜:“多谢姐姐教我。若不是姐姐提点于我,我怕是真的要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庄修容微微一笑。周贵嫔虽不是什么聪明人,但也是个通透的人物,知道谨守本分。就凭周贵嫔这样不争抢不掐尖儿的性子,日后哪怕前程不是后宫一众妃嫔中最好的,也差不到哪儿去。可惜,这年头,蠢人永远比明白人多。庄修容看着洋洋自得的张婕妤,眸光微沉。如今,李淑妃和穆贤妃都受了帝后申饬,张婕妤自以为好日子来了,一改往常低调的作风,尾巴都快翘上天了,非但对李、穆二妃明里暗里诸多不敬,就是在庄修容和周贵嫔面前,也有隐隐有让两人以她为尊的意思。其实,张婕妤论品级,在三人中,是最低的。庄修容位列九嫔,仅次于姜皇后、李淑妃、穆贤妃与柳妃,周贵嫔比庄修容位份低一些,却也在张婕妤之上。张婕妤能够在二人面前作威作福,无非是因为她肚子争气,诞下了五皇子罢了。到后来,连明宣帝都看不下去了,与姜皇后道:“张御史素来是个极有规矩之人,朕原想着,有其父必有其女,这才将张氏纳入宫中。谁知,张氏不掌权时还好,一掌权,便这样小家子气,实在上不了台面。依朕看,有庄修容和周贵嫔辅佐皇后也就够了。至于张氏,依旧让她闲着吧,没得越帮越忙。”还没捂热的权力就这样被明宣帝一句话轻飘飘夺走了,张婕妤实在欲哭无泪。庄修容与周贵嫔面儿上倒没有什么大反应,横竖依张婕妤的性子,被明宣帝撸下来只是迟早的事。倒是柳妃,眼见明宣帝和姜皇后越过她将协理六宫之权交给了位份比她低的妃嫔,心中已滋生不满。如今,好不容易张婕妤被撤了下去,柳妃想着,总算该轮到自己了吧?结果,又没有动静了。郑贵人主动请缨为柳妃分忧:“想来是娘娘近些日子深居简出,皇后娘娘一时没想到娘娘头上,也是有的。赶明儿嫔妾到皇后娘娘跟前提醒一下,皇后娘娘也就想起来了。”“也罢。若此事能成,本宫这里,自然少不了你的好处。”柳妃想着,郑贵人虽人蠢了些,好歹足够听话。这些年柳妃在宫里头的人手凋零的厉害,一时半会儿也寻不到可用之才,在这种时候,也只得让郑贵人出马了。谁知道,郑贵人这一多嘴,贵人位份没了,直接被降为了郑答应。连五公主,也不许郑答应继续养着了,明宣帝直接将五公主给了周贵嫔养。而柳妃呢,在经历了几升几降之后,此番又被降为了柳昭仪。柳妃实在欲哭无泪。这个时候,明宣帝、姜皇后、太子以及林娇怡等人却来不及关注柳昭仪主仆位份的浮动了,因为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那个在周佩佩的马上抽了一鞭子,直接导致周佩佩摔下马的奴婢,不知怎么的,在牢房里没了。明宣帝将手负于身后:“除了昀王府之外,那贱-婢再也没有供出旁的人?”“回皇上,那奴婢一口咬死了是昀王府指使的她。”“这扫尾的手法倒是与前几次有异曲同工之处。难为那幕后之人这次没多找几个替罪羔羊了。”姜皇后抿了抿唇。以往,那人可是会找一明一暗两个替罪羔羊的。“这次没找暗地里的替罪羔羊,是不敢找,怕被朕顺藤摸瓜吧?”明宣帝冷哼一声:“那人不可能一直用这一招来愚弄朕!不管多少人想让朕做睁眼瞎,此事,朕是一定会明白的!”第142章眼看着这件事又要不了了之,不知怎么的,三公主与大公主不合、构陷姐妹之事又传了出来。李淑妃到明宣帝与姜皇后跟前哭诉:“臣妾知道,三公主素来对臣妾和大公主有些误会,可再怎么说,大公主也是三公主的嫡亲姐姐啊!周氏女之事分明与大公主无关,三公主身边儿的人却能扣到清钰身上,在外到处散播对清钰不利的消息。臣妾一个妇道人家,没什么见识,却不知这是什么道理?”李淑妃敢来哭诉,手上自然是握着一些证据的,当下,便将三公主是如何将“大公主喜欢李二公子,非君不嫁”这一谣言给散播出去的。“臣妾原本还道是宫外一些好事之人胡乱嚼舌根子,若不是臣妾心疼大公主所受之苦,在此事上留了些心,臣妾万万想不到,这流言竟是自宫里头传出去的。好在皇上和太后娘娘怜惜大公主,愿意相信大公主,不然,大公主可怎么办呢?”哭诉了一番后,李淑妃的情绪已经平静了很多,她拿出绢帕擦了擦眼角:“此事虽说三公主身边儿人所为,但三公主年纪还小,平日里与大公主姐妹间偶尔拌个嘴是有的,若真要说她有这心眼儿刻意陷害自家姐妹,臣妾是不信的,三公主多半是受了奸人的蒙蔽。”“那背后之人胆敢教唆天家血脉相互攻讦,想来所图不小。今日,那人挑拨的是三公主与大公主之间的关系,来日,不知还会做出什么事来。请皇上与皇后彻查此事,还大公主一个公道,也还三公主一个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