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
作者:晏央      更新:2023-06-20 16:04      字数:6860
  “但愿如你所言。本宫这宫里头,如今是再受不了波折了。”“母妃,你为何跟父皇说我喜欢荣大姑娘,要娶她?你不是跟我说,要再看看吗?”三皇子跑出来,一脸控诉地看着李淑妃。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又老了一岁……既高兴又蓝瘦。宝宝们晚安~第144章三皇子先前虽对荣大姑娘一见倾心,但在林娇怡的及笄礼上,看到了荣大姑娘的另一面,知道荣大姑娘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对荣大姑娘的心思已经淡了很多。先时,他一门心思想娶荣大姑娘为正妻时,李淑妃曾答应他会帮他跟明宣帝说,后来,他不想娶荣大姑娘了,李淑妃也只当他是孩子心性,让他考虑清楚,再告诉她最终的答案。除了林墨兰为侧妃之事,是李淑妃一开始就不允的。不过,之后发生的事,也证明了确实是林墨兰不好,李淑妃才不答应的。大公主喜欢李家二公子,李淑妃知道后,也曾暗中鼓励过女儿。三皇子一度以为,李淑妃是宫里头最开明的母妃。可现在,他突然觉得他笃信的那些事,有些变味儿了。“舟儿,你什么时候醒的?怎么也没个人在你身边服侍着?”李淑妃的目光往一边儿淡淡一扫,跟在三皇子身后的奴仆们顿时噤若寒蝉。“儿子醒来那会儿,母妃正与父皇说着话呢,想来是不希望儿子打扰的。可儿子又偏偏想听,这才命身边儿伺候的人不要出声。怎么,母妃,您与父皇的对话,有什么是儿子听不得的吗?是大姐姐的终身大事,儿子不能听,还是儿子自己的终身大事,儿子听不得?”他虽然比别的皇子皇女少根筋,但也不是傻子。“母妃,你不是说,你想顺了儿子的心意吗?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跟父皇说儿子想娶荣大姑娘?现在儿子已经不想娶她了。一想到要娶个对大哥有别个意思又表里不一的女人回来,儿子就反胃。”“你小孩子家家不懂,这世间,多的是趋炎附势之人。荣大姑娘自然不是那等十全十美之人,可别的世家贵女,难不成就好了?相较之下,本宫倒宁愿自己的儿媳是荣大姑娘,起码知道她的根底,翻不出什么风浪来。”荣大姑娘曾经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与三皇子卿卿我我,却又眼巴巴地望着太子。这样儿的事,自然是一个把柄。日后,只消拿捏着这个把柄,荣大姑娘自然也就老实了。若是不老实,李淑妃有的是法子收拾她。当然,以上只是李淑妃的一家之言。三皇子对此是一点儿都不认可的:“照母妃这样说来,若是不娶荣大姑娘,儿子就找不到一个可信的媳妇儿了么?世家大族的贵女哪里像母妃说的一样,个个都是表里不一的?儿子看,福儿妹妹就很好!退一步说,若是世家贵女中真找不到合适的,儿子找个小家碧玉就是了,横竖儿子又不用继承皇位,就算日后,儿子的正妃出身略低些,也说得过去……”“住口,你这孽障,是想气死本宫不成?但凡皇子正妃,哪个不是从大家闺秀中挑选的!你若娶个破落户的回来,日后看你在兄弟之间怎么抬得起头来!”淑妃也不想一味的与自己的儿子硬着来,到底放缓了口气:“母妃自然想要你过得顺顺当当的,可你也得理解一下母妃的苦心啊。你大哥是太子,日后,他的前程自然是不消多说的,没有人敢在他跟前放肆,就是你父皇,也会苦心孤诣地为他铺路,把世间最好的捧到他的面前。但你可怎么办呢?论出身,你及不上你大哥,论才干,你也没什么才干。若不娶个好媳妇,得个得力的岳家,你父皇百年之后,你可就要备受轻贱了。舟儿,你好好儿的想想,母妃总是不会害你的。”“这么说,母妃从前对我和大姐姐说的那些话,都是假的不成?什么我与大姐姐要谨守本分,父皇母后给予我们的,我们要欣然接受,不给我们的,我们也不要去争去抢……还有,母妃曾说过,不指望我与大姐姐攀附权贵,只要我与大姐姐平安喜乐,母妃就知足了……”“母妃,若是我当初一眼看重的不是荣阁老的嫡长孙女,而是一名小官之女,您可还会一口答应我?若是大姐姐心悦的不是荣泰姑妈的次子,而是一个寒门进士,您可还会鼓励大姐姐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三皇子静静地看着李淑妃,目光中难掩哀伤:“其实,您与这宫里头任何一个妃嫔,都没有什么区别。”若是李淑妃打从一开始就像其他的妃嫔或贵妇一样,从实际出发,给自家儿女挑选妻子或夫婿,也许三皇子还不会这样伤感。可偏偏,李淑妃先前表现得那样开明豁达,那样善解人意!三皇子先前对自家母妃有多敬佩信赖,如今就有多失望。打着让孩子心愿得偿的旗号,行这功利之事,究竟算是怎么回事儿呢?“你说得不错,本宫其实与这宫里头其他妃嫔,没有什么区别。本宫终究也只是一个凡人,不是什么仙女,让你失望了。”眼见着母子俩一言不合就要闹僵,李淑妃身边儿的心腹翠兰赶忙劝三皇子:“殿下,娘娘一心为您着想,纵使说出的话不中听,您也千万别往心里头去。这宫里头,除了娘娘外,还有谁会与您这样苦口婆心的说话呢?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外如是。娘娘固然希望您和大公主都能得偿所愿,可世间之事,哪里是那样简单的?若娘娘真是那等没有心眼儿的好人,一点不讲究实际,只怕您和大公主,也不能平平安安长这么大了。”“别的人,都可以责备娘娘,唯独您和大公主,不可以啊。娘娘苦心孤诣的为你们姐弟筹谋,难不成临了,倒养出一对冤家来?”“奴婢的话委实有些僭越了,但奴婢实在不忍您与娘娘母子失和。您仔细想一想,奴婢说得可在理?”三皇子一脸木然地看着翠兰:“翠兰姑姑是母妃身边儿积年的老人了,有母妃调-教着,口才自是不差的。罢了,荣大姑娘的事,我也不关心了,横竖母妃想让哪个做儿媳妇,我是说不上话的。我只想知道,李家次子先时已与英国公府的小姐订了亲,母妃是怎样让大姐姐得偿所愿的?”李淑妃的瞳孔微微收缩:“你……你这是在怀疑此事是本宫所为?皇上怀疑本宫也就罢了,竟然连你都不相信本宫?”“儿子岂敢怀疑母妃?只是儿子想着,大姐姐思慕李家二公子,母妃一番慈母心肠,不忍见大姐姐伤怀,定是要让大姐姐得偿所愿的。母妃也不必担心,这都不是母妃的错,就算此事真是母妃做的,也是为了儿子和大姐姐,日后,若有报应,自有儿子和大姐姐受着。”“你……你这孽障!说的都是什么话!”“实话。儿子由衷的希望,周氏女之死,与母妃没有半点瓜葛。否则,一旦被父皇查出来,哪里有母妃的好果子吃?说不准连大姐姐,也要一并受了牵连。”三皇子用一种罕见的沉静眼神看着李淑妃,压低声音道:“母妃,您给儿子一句实话。这件事,您究竟有没有参与?您若是不说实话,这报应指不定就落在我和大姐姐身上了。”“你这是在威胁本宫?若你真觉得是本宫所为,不如拿把刀来把本宫砍了,本宫双眼一闭,两腿一蹬,倒也不用听这些烦心事儿了。皇上不相信本宫,连本宫的儿子也怀疑本宫,本宫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李淑妃在人前,从来都是温婉贤淑的,不曾堕过世家贵女的派头。如今,她这样伤心,倒是让三皇子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到底是自己的亲娘,三皇子平素与李淑妃也是很有感情的,不忍再说什么狠话,只得喟叹一声,留下一句“母妃好自为之,此事父皇定会详查到底”便转身离去。至于,究竟是不是李淑妃所为,他已经无心过问了。横竖,该来的,躲不掉。李淑妃看着三皇子的背影,拉着翠兰姑姑的手叹道:“本宫怎么就生了这么个讨债鬼啊!”事到如今,李淑妃哪里看不出来,三皇子这愚钝,三分是真,七分是装的。小时候,三皇子虽然不及太子和大公主才思敏捷反应快,但也不至于像如今这样,呆呆笨笨好糊弄,一眼看上去就是个纨绔子弟的好材料。翠兰姑姑安慰道:“三皇子年纪还小,不懂那些利害,待日后大了,自会明白您的苦心的。”“他哪里是什么都都不懂啊?他分明什么都懂。在本宫面前,都玩起这些心眼儿来了!”明宣帝派人审问了穆贤妃与李淑妃之事,自是瞒不过太子和林娇怡的。林娇怡叹了口气,道:“如今,皇帝叔叔的行事,越发让人看不清了。这样早早就将有意为大姐姐与李家次子指婚的消息公布出去,倒是可以为大姐姐解一时之忧。但若佩佩的事真是李淑妃或者大姐姐所为,日后,李家情何以堪?”“父皇他总是想要尽量保全自己的儿女的。指婚之事既是对大姐姐与李淑妃的试探,同样也是对大姐姐的一种保护。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想来父皇,一时间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作者有话要说:别急,马上就出来了。其实吧,已经很明显了……谢谢亲萌的祝福,么么啾~第145章李淑妃如今的日子不好过,明宣帝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他才刚对外放出风声有意为李二公子与大公主指婚,荣泰长公主就杀上门来了。荣泰长公主与明宣帝一母同胞,素来兄妹感情极好,这一次在书房,却是吵得天翻地覆。听说,荣泰长公主愤怒之下,砸了明宣帝不少好东西。明宣帝自知理亏,也未回嘴,只是道:“皇妹难不成就这么瞧不上朕的女儿么?”“臣妹哪里敢瞧不上皇兄的女儿?那可是皇兄嫡亲的闺女呢!有了闺女,妹妹和外甥自然要靠边站了。日后,臣妹和臣妹家的小子,可就指着皇兄的亲闺女赏口饭吃了。”荣泰长公主砸了一通东西之后,犹自余怒未消。明宣帝听她说得实在不像,皱了皱眉,温声道:“皇妹这是说得哪里话?朕虽疼爱清钰,可你也是朕嫡亲的妹妹,是清钰嫡亲的姑姑。无论如何,清钰也是越不过你去的。此番为着清钰的缘故,让妹妹和二外甥受了些委屈,朕心中是知道的。日后,该怎样对清钰,皇姐就怎样对清钰吧,不必看在朕的面子上刻意优待她。”荣泰长公主定定地看着明宣帝:“皇兄,你就这般笃定,周氏之事不是我那大侄女所为?你可要想好了,周氏那孩子无辜枉死,冤魂还在地底下看着呢。若是得知害了她的人要代替她嫁进府中做臣妹的儿媳,心中指不定多怨呢。皇兄不信因果报应,臣妹却是信的。臣妹可不希望日后自己的儿子与孙子,不明不白的替人背负了业障!”听荣泰长公主连佛家那一套都扯出来了,明宣帝顿感头疼:“皇妹放心,此事定不是清钰所为。若此事是清钰所为,纵使朕再怎么疼爱自己的女儿,也没脸将她嫁入李家。”“如此最好。”大约是知道明宣帝主意已定,李家尚主之事再无转圜的余地,荣泰长公主惊人的冷静。纵然她性子再怎么直爽,也知道,眼前的人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是她的兄长,他已经是一国之君了。眼下,荣泰长公主敢对着明宣帝闹,是因为知道明宣帝心中有愧,闹一闹,出口气,也无妨,可也不能过了。硬要跟明宣帝对着干,吃亏的,还是李家。荣泰长公主总要为她的驸马和儿子们多考虑些。自打荣泰长公主一母同胞的兄长登上皇位以来,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让荣泰长公主受委屈了。这一次,委屈是明宣帝亲自给的,荣泰长公主不受也得受。既然这个委屈是受定了,趁着明宣帝对他们家还心怀愧疚的时候,得赶紧争取些对李家有利的福利才是。荣泰长公主有些悲哀的想,什么时候,她和皇兄,也走到这样相互算计的地步了……“大公主也算是臣妹打小儿看着长大的,她的品性,臣妹信得过,但李淑妃的品性,臣妹信不过。也是因着李淑妃的缘故,哪怕先前母后三番两次的跟臣妹提及大公主和臣妹家那不争气的小子的事,臣妹也未应允。难道臣妹真是傻了,不想让儿子得了这尚主的尊荣么?臣妹是瞧着那李淑妃心思不正,怕跟她做了亲,日后被她给带累!”明宣帝静静地听着荣泰长公主的话,面上未见怒色,慢慢地转动着手上的玉扳指道:“皇妹这话怎么说?朕瞧着,淑妃近些年,虽不及皇后合朕心意,也算是谨守本分,未曾做什么出格的事。”“谨守本分?”荣泰长公主上挑的眼角中满是嘲讽之意:“若李淑妃谨守本分,那大公主是怎么来的?当初,皇兄为避免重蹈先帝末年的覆辙,可是打定了主意要与皇嫂先孕育一个嫡长子,再让宫中的其他妃嫔怀孕的。李淑妃倒好,不声不响的,竟抢在皇嫂前头有了身子。幸而生下来的是个丫头,否则,皇兄又要面临长子非嫡的境况了。”“当初,朕在淑妃的宫中歇过后,也是派人给淑妃送过避孕药的,淑妃也都喝了。想来,大丫头之事,也不是淑妃有意为之。”这都多少年的老黄历了,怎么荣泰长公主还拿出来提呢?因着李淑妃那一胎,明宣帝和太后足足有大半年没给李淑妃好脸色,后来仔细想想,也不一定是李淑妃的错。“当初,连朱妃那样桀骜不驯的妃嫔都乖乖听话了,怎么唯独到了李淑妃这儿,就出了岔子呢?皇兄也别怪臣妹多心,若此事只是件小事,臣妹也不稀罕记到现在。可子嗣之事,能是小事么?皇兄也别觉得李淑妃平日里从不出差错,唯独这件事上除了岔子。在臣妹看来,大事上出一次差错,可比小事上出一百次差错都严重。且这差错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还不好说。”荣泰长公主淡淡地道:“许是臣妹小人之心吧,反正,臣妹是怎么都不相信,李淑妃是无辜的。皇兄可知,在这件事之前,臣妹就已经对李淑妃心生警惕了?”“所为何事?”明宣帝知道,荣泰长公主向来不会无的放矢。“原户部尚书,庄家之事。皇兄可还记得,庄家是怎么获的罪?”提及庄家,明宣帝一下子便冷淡了很多:“那一家子都是外忠内奸的人,朕委实不想提。”“臣妹无意为庄家翻案。不过,在臣妹看来,当年皇兄查出的那些东西,确有蹊跷之处。听闻庄家未倒之前,庄修容在后宫的分量,还在于李淑妃之上——哦,那会儿李氏也只是个贵嫔呢,虽是封疆大吏之女,到底只是个庶女,不比庄修容、穆贤妃这些世家大族的嫡女更金贵。那时候,李贵嫔与庄修容最为不睦。庄家倒台前的那段日子,皇兄似乎常宿在李贵嫔的宫中……”明宣帝有些尴尬,轻咳了两声:“皇妹也说了,那时候,淑妃只是个庶女,位份不及庄氏。皇妹总不会是想说,李氏在陷害庄家吧?”荣泰长公主瞅了明宣帝一眼,道:“皇兄别急,臣妹无凭无据,今日来与皇兄剖心置腹一般,也不过是跟皇兄说出臣妹的担忧罢了。皇兄怎样决断,臣妹是干涉不了的。李家与庄家这样的先朝老臣不一样,是皇上的心腹,李家人的话在皇上面前,自然也比庄家可信一些,皇兄说,是不是?庄家之事,李家虽不是主审,也曾派人掺和了的。再有那李淑妃,庄家出事之前,想来她嘴中没什么好话,庄家出事之后,她倒是一下子‘贤德’起来,还知道劝着皇兄不要迁怒庄修容……真是好人坏人都让他们家做尽了。”“不管庄家有罪无罪,都是皇兄的臣子,该由皇兄发落才是,李家人在里头掺和,在臣妹看来,很不妥当。是以,李淑妃这个人,在臣妹看来,也很不妥当。若单单只是与皇兄做亲,臣妹自是愿意的,可臣妹信不过李淑妃。”“皇兄仔细想想,庄修容彻底闭门不出后,没了庄修容的掣肘,李淑妃是不是得了好处?”帝王本就是多疑的生物,明宣帝自然也不例外。况且这次,荣泰长公主只是将她自己的顾虑剖开了与明宣帝说,并不是要替明宣帝做主,明宣帝倒也能听进几分。明宣帝沉吟片刻,对荣泰长公主道:“朕会对清钰说清楚,待她嫁入李家,就是李家妇了,日后少听她母妃指手画脚。”“如此,便再好不过了。一想到李淑妃,臣妹便心中没底。若是让李淑妃干预臣妹家中之事,还不知臣妹这家里头会成什么样子呢。皇兄,臣妹看,那三侄子的婚事,皇兄还是多操心些吧,不要让有心人利用了孩子们的婚事。臣妹听闻,那荣家大小姐,不大妥当。先时福儿及笄礼上,那荣家大小姐的目光倒有一半时间是落在太子身上的。若说那荣家大小姐有什么优势,无非也就是其祖父深得皇兄信任和倚重了。荣阁老自然是个能臣、忠臣,荣大小姐却没能习得其祖的风骨,实在可惜。”“三侄子素来忠厚,皇兄当选个心术正、能劝着三侄子上进的女子与三侄子为妻才是。若是李淑妃为三侄子聘了荣大姑娘这样一个心思多的女子为妻,日后三侄子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好过。”“李淑妃为何看好荣大姑娘,臣妹不知道。这些日子母后与臣妹唠叨此事时,臣妹觉得很不妥当。当然,这是皇兄的家事,皇兄看着办。”明宣帝沉默了片刻:“为皇子们选妃,是朕与皇后的事,轮不到一个小小的妃嫔做主。朕也不是偏听偏信的人,日后,若是朕属意哪家的女儿,自会事先打听清楚。”“皇兄这样说,臣妹就放心了,臣妹此番也只是给皇兄提个醒罢了,皇兄不嫌臣妹多嘴就好。”作者有话要说:存稿完,感觉又要过上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第146章明宣帝不住地抚摩着自己手中的扳指,面色晦暗地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象。太子进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样的一幕。看来,明宣帝已经基本可以确定在背后捣鬼之人是谁了,否则,他不会这样犹豫。“父皇可是有什么烦心的事?若是有,不妨与儿臣说说。儿臣虽不才,想来还能为父皇分解一二。”明宣帝看着眼前的太子,只见太子身着杏黄色袍服,长身玉立,已褪去了青涩的轮廊,气质沉稳而有度。明宣帝觉得很欣慰。一直以来,明宣帝最为得意和看重的,莫过于这个嫡长子。如今,太子随着年岁增长,办事越来越可靠,明宣帝也乐意与太子说一说自己的烦心事。“倘若玉瓶里头钻进了一只老鼠,打老鼠怕伤着玉瓶,该如何是好?”明宣帝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面临这种抉择。“若是儿臣,就想个法子将那老鼠给引出来处理掉。即使此番行为冒险了些,也不可不做。否则,那硕鼠只会越发猖狂,祸害更多的玉瓶。”似是看出了明宣帝眼中的挣扎,太子垂眸道:“迟上一些,整个宝库,都要因为这只硕鼠而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