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 分节阅读 639
作者:沙漠      更新:2023-06-21 04:04      字数:4810
  d死了。此事事关重大,沈凉秋立刻封锁了消息,不让此事传出都督府,尔后派人快马加鞭将消息送了回来。”“自尽”齐宁又是大吃一惊:“老侯爷,澹台都督他是自尽”澹台煌并不解释,继续道:“但这种事情瞒不了太久,炙麟素日与水军将士同甘苦,每个月有大半个月会在战船上,如果多日没有出现,必然会让军中生疑,甚至会引起东海的动乱。”“老侯爷,沈凉秋是何许人”澹台煌道:“沈凉秋的父亲年轻时候就与老夫结为金兰兄弟,沈凉秋八岁的时候,就被老夫收为义子,他性情侠义,与炙麒性情颇为相似,年轻时候,与炙麒性情相投,也是结为了金兰兄弟,炙麒病逝之后,沈凉秋离开了军中三年,四处游历,回来之后,老夫便让他跟随了炙麟。”“原来是老侯爷的义子。”“炙麟调往东海担任水师都督的时候,点名让沈凉秋跟随。”澹台煌声音平缓:“沈凉秋才干出众,深通兵略,与炙麟相得益彰,两人情同手足,如今沈凉秋在东海水师担任副都督一职,这些年来帮了炙麟不少。”齐宁微微点头,东海水师是金刀澹台家的势力范围,水师将领自然也是澹台家的亲信,沈凉秋与澹台家渊源深厚,自然是亲信之人,而且事发之后,此人迅速封锁消息,没有向外泄露,处理十分得当。齐宁想了一下,又问道:“老侯爷,澹台都督过世,令人伤痛,只是老侯爷为何会担心东海那边会出现动乱”澹台煌看了齐宁一眼,才道:“太祖皇帝起兵之时,长江以南纷乱异常,北堂天武称帝之后,南方不知天高地厚擅自称帝的贼寇不下十余人,各霸一方。”顿了顿,才继续道:“太祖皇帝驾崩之时,南方还是四分五裂,太宗皇帝继承太祖皇帝的大业,继续征伐,所向披靡,到最后唯有两股势力负隅顽抗,一股便是西川李弘信,另一股便是东海韩家。”西川李家与楚国的争斗,齐宁自然是一清二楚,毕竟当年就是锦衣老侯爷统兵攻打西川,到如今锦衣齐家还与西川苗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东海韩家他却是知之甚少。但他也能够想象出来,当年天下大乱,中原大地四分五裂,北堂一族攻占洛阳之后,精力都用在平定北方,争雄南方的太祖皇帝也不过是荆州太守,实力并非最强,各路豪雄自然是图谋霸业,群雄逐鹿,乱成一片。一个王朝的建立,自然是踩着无数敌人的尸骨走过来,楚国建立,荡平多少敌手,那也不消多言。这东海韩家自然大楚立国道路上的一支劲敌。“东海太守韩静霆也算是一方雄才,霸占东海,我大楚用了足足一年多的时间,才平定东海,拿下了古蔺城”澹台煌神情肃然:“韩家是东海大族,支脉众多,太宗皇帝每攻略一地,以安抚为主,所以韩家除了一部分人被处以斩刑,还是有许多人存活了下来。”齐宁明白过来:“老侯爷是说一旦水师有变,东海韩家很可能会生乱”“当年老夫统兵兵临城下,韩静霆苦守月余,最终主动求和,而且提出他自尽交城,换取韩族支脉能够活下去。”澹台煌娓娓道来:“当时只要再强攻几日,古蔺城必然城破,但韩静霆主动求和,老夫自然是要向太宗皇帝请旨。太宗皇帝宽厚仁和,准许了韩静霆的条件,所以除了韩静霆一门,其他韩族旁系并未加以惩处。”顿了顿,才继续道:“东海水师屯兵于东海,一个重要的缘故,也便是戒备韩族生乱,好在这些年韩家的人倒也是老实规矩,并未擅动,不过对他们不可不防。”齐宁微微颔首,心想天下没有一统之前,对所降之敌从宽发落,那也是时势所致,否则楚军每攻一地便即大加杀戮,固然会让人心生恐惧,但却也难以真正让人拜伏。齐宁想了一下,才低声道:“老侯爷,恕晚辈斗胆,澹台将军统领东海水师,干系重大,他怎会自尽身亡”一个从铁血之中走出来的悍将,却莫名其妙自尽,便是齐宁也很是想不通。“老夫征战几十年,所经战阵无数,几个儿子也多年跟随在老夫身边。”澹台煌缓缓道:“锦衣候,老夫有一个问题,想向你请教”“老侯爷尽管吩咐,请教不敢当。”“身处绝境,四面强敌环伺,生死悬于一线。”澹台煌凝视齐宁眼睛:“此种情况下,会有三种情况发生。第一种便是心存绝望,却又不想为敌所杀,横刀自尽。第二种,神魂俱裂,胆战心惊,为求苟活,向地方屈膝求降。最后一个选择,虽然身处绝境,却斗志不减,拼力一搏,虽死犹荣。”顿了一顿,问道:“若果你是在那种情况下,你会如何抉择”齐宁一愣,见得澹台煌神色肃然,犹豫了一下,才道:“老侯爷,如果没有到那种时候,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许我会拼死到底,也许我会横刀自尽,但是却绝不会屈膝求降。”澹台煌微微颔首:“你说的不错,不到那种时候,很难知道自己到底会如何选择。你是锦衣齐家的子孙,自然不会向敌手求降,我澹台家的子孙,却只会有一种选择。”“哦”“炙麟征战沙场多年,遭遇到的陷阱不在少数,老夫方才所说的绝境,他至少遇见过两次,但两次都是奋力拼战,死里逃生。”澹台煌道:“澹台家的子孙,没有想过求降,甚至不会去想着自尽,只要有一口呼吸,一定会拼杀到底,这是澹台家的家风,否则便不配为澹台家子孙。”齐宁知道澹台煌这番话不是信口而言,那是经过无数铁血得到的证明,心中顿时肃然起敬。澹台煌微抬头,望着黑色的苍穹,缓缓道:“澹台炙麟即使到了绝境,也绝不会将刀锋抹向自己的脖子,锦衣候,你是否明白老夫的话”齐宁神情凝重,点头道:“老侯爷是说,东海送来消息,澹台都督自尽身亡,但这并不是事实,澹台将军之死,另有缘故。”“老夫已经飞鸽传书,现场不得破坏分毫,澹台炙麟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到了那里,就会看到事情发生时候的场景。”澹台煌缓缓道:“老夫希望你查出澹台炙麟真正的死因,不要让他死的不明不白。”齐宁一愣,心下一凛,吃惊道:“老侯爷,您是说我要去东海”第九零九章重担临身澹台煌缓缓站起身来,齐宁虽然心下吃惊,却还是迅速伸手过去搀扶。“去见皇上吧。”澹台煌轻声道:“皇上会下旨意,如果锦衣候确实不想去,皇上和老夫都不会为难。”齐宁皱眉道:“老侯爷,为何会想到让我去东海”“因为这件事,只有你身处事外,而且也只有你有资格去调查。”澹台煌缓缓道:“你是刑部尚书,这件案子自然要交给刑部去调查,除你之外,你以为有谁能够在东海将这件案子查下来”齐宁一愣,澹台煌目光深邃,饶有深意道:“除你之外,老夫也信不过别人,昨晚老夫想了许久,这一趟只能有劳锦衣候前往。”齐宁陡然间想到今日在金刀候府的遭遇,隐隐明白过来,白天去往金刀候府,恐怕是澹台老侯爷对自己的试探,也许是自己在金刀候府表现的没有让老侯爷失望,澹台老侯爷这才确定了最终人选。“老夫不会强人所难。”老侯爷缓步往御书房过去,边走边道:“你马上就要成亲,这时候劳烦你前往东海,定然会耽搁你的婚期,如果你确实觉得这一趟实在为难,老夫会请求皇上另派他人。”齐宁知道老侯爷既然在宫中单独找自己出来说话,那已经是心意已决,认准了要让自己前往东海调查此案。金刀老侯爷久经波浪,思虑自然周全,他既然要让自己前往,自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否则今夜也不会对自己说出这么多话来。明知自己大婚在即,老侯爷却还要提出这个建议,这中间的缘由当然不会太简单,而且老侯爷方才那几句话,都是暗有所指,不好直白说出来,齐宁却要揣摩一番。“若是皇上和老侯爷觉得此事非要我亲自前往,晚辈自然责无旁贷。”齐宁正色道。澹台煌停下脚步,看了齐宁一眼,目光深邃,齐宁一时间根本无法从他的眼神看出他心中所思,只见到老侯爷微微点头,并不再多说一句。两人回到御书房,这边司马岚显然也和隆泰商议了好一阵子,见到金刀老侯爷回来,司马岚立刻起身来。司马岚如今位居镇国公,爵位上比之金刀老侯爷还要高出一级,但这位老国公对金刀候却始终表现得十分尊敬。齐宁扶着老侯爷坐下之后,老侯爷才叹道:“皇上,澹台炙麟身死,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在有人发现他身死之前,派出一员干将即刻前往。这些年来,有东海水师坐镇,东海那些心怀不轨之徒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澹台炙麟自尽的消息一旦传扬开去,有些人很可能会趁虚而入,引起东海之乱,所以必定要有一员大将镇住东海,以防不测。”隆泰微微颔首,道:“老侯爷,朕与镇国公刚刚也在商议此事。东海韩族尚有根基,若是其中有贼心不死之辈,很可能会趁机动乱,所以朕和老国公的意思,也是立刻派人前往。”从御书桌上拿起一份折子,扫了一眼,道:“这道加急文书之中,禀明澹台都督自尽身亡,但老国公却以为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司马岚正色道:“老侯爷,澹台炙麟的为人,我也是颇为熟悉。他继承了老侯爷刚强性情,当年就算是身陷绝境,也从无轻生之念,此番突兀自尽,与他的性情大是违背,我觉得定要细细调查,搞清楚其中真相。”“老臣方才与锦衣候已经有过商议。”澹台煌看了齐宁一眼:“锦衣候年少有为,思虑缜密,而且如今掌理刑部,如果能劳烦锦衣候走这一趟,必然可以查出一些端倪来。而且锦衣候出自锦衣齐家,锦衣齐家是我大楚军功世家,军威在身,宵小之辈也不敢轻举妄动。”司马岚微微颔首,道:“锦衣候倒也是合适的人选。”“锦衣候,老侯爷举荐你前往东海调查此案,你意下如何”隆泰看向齐宁询问道。齐宁起身拱手道:“澹台都督意外过世,定然会对东海的局势大有影响。如今北汉动乱,我大楚正在筹备北伐事宜,如此关头,我大楚内部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状况,所以东海之行,势在必行。”看了澹台煌一眼,才继续道:“承蒙老侯爷和老国公看得上,若是皇上以为臣可以担当此任,臣自当遵旨前往。”“不过锦衣候即将大婚,这个时候前往东海,是否会耽搁今以后的婚事”司马岚道:“锦衣候,离你的婚期似乎也很近了。”齐宁颔首道:“有劳老国公挂念,婚期是定在了八月十八,也就半个月时间了。”“此行东海来去的路上也要十日左右,半月之内,锦衣候只怕来不及赶回来。”司马岚微皱眉头:“定下的婚期,若是轻易改动,恐怕不大吉利。”齐宁摇头道:“老国公不必有此担心,国事为重,东海发生如此大事,皇上若有旨意,我只能改掉婚期,另择吉日。”澹台煌颔首道:“如此可是难为锦衣候了。”隆泰看向司马岚,问道:“老国公,既然锦衣候愿意改变婚期,另择吉日,你看是否就让锦衣候担当此任”司马岚道:“既然锦衣候以国事为重,那么此行锦衣候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好。”隆泰点点头,向齐宁道:“锦衣候,朕下旨,令你前往东海调查澹台炙麟自尽一事,此外注意东海的动静,绝不能让东海发生动乱。朕也会尽快和朝中大臣商议,确定接替澹台炙麟的人选,在确定新任水师都督之前,东海那边就交给你。”齐宁上前一步,恭敬道:“臣领旨”又道:“臣还有一事相求,请皇上准允。”“哦”隆泰道:“何事”“臣对东海并不熟悉,可说是人生地不熟。澹台都督过世,情况不明,扑朔迷离,臣也不知道东海那边到底发生什么状况。”齐宁正色道:“调查此案,可能涉及到许多方面,而且如果真的有人趁机作乱,臣也要当机立断作出应对,但臣并无权调动东海那边的兵马,所以”“锦衣候是要东海水师的调动权”司马岚立刻问道。齐宁摇头道:“不是东海水师的调动权,而是整个东海郡兵马调动权,包括东海刺史手中的兵马以及东海各级衙门的所有兵马。”司马岚皱起眉头,金刀候却已经道:“皇上,如果澹台炙麟之死果真是另有缘故,老臣相信背后已经有人开始在东海准备作乱,此番委派锦衣候前往东海,调查澹台炙麟之死为次,稳住东海的局势才是重中之重。”“老侯爷言之有理。”隆泰微微点头。“正如锦衣候所言,如果东海突然发生动乱,锦衣候又无权调动东海兵马,东海水师亦没有领兵之将,那时候东海各路兵马便是一团散沙,必将各自为战。”澹台煌神情严肃:“所以锦衣候拥有调兵之权,确实是理所当然。”隆泰看了司马岚一眼,司马岚颔首道:“皇上,老侯爷所言极是,一旦东海出现变乱,朝廷也无法迅速调集兵马过去,只能依靠东海屯兵平乱。名不正则言不顺,老臣以为,可以给锦衣候颁下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