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 分节阅读 932
作者:沙漠      更新:2023-06-21 04:20      字数:4793
  d站在大殿之上,神色却也是颇为复杂。淮南王府被查抄,但王府本身却依然留给萧绍宗居住,只是满朝文武都知道萧绍宗实际上是被软禁在王府之内,毕竟萧绍宗病入膏肓,命不长久,王府就等若是囚禁他的牢笼。“世子,这里有一道折子,可是你派人呈上来”执礼太监向边上一名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太监立时捧着一道折子,快步走到萧绍宗面前,将折子递给了萧绍宗,萧绍宗接过折子,打开扫了几眼,道:“正是罪臣向皇上所呈”群臣更感诧异,暗想萧绍宗被软禁在王府,怎地还会给皇帝上折子他的折子里,却不知道是什么内容皇帝咳嗽了一声,才道:“你说有东西要呈送给给朕,还要当着满朝满朝文武的面,朕今日召你进殿,你有什么东西要呈上来”他声音略有些嘶哑,群臣心想看来皇帝果然是龙体有恙。只是群臣更疑惑的是萧绍宗到底有什么东西要呈给皇帝,而且还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萧绍宗从怀中取出一道折子,众人见到那折子边角还有红漆,顿时更是惊讶。点上红漆,那是代表着机密中的机密,既然是机密要折,却不知萧绍宗为何要当着满朝文武取出来却只见到萧绍宗将那密折呈递给了站在一旁的太监,太监小心翼翼捧着密折送上金銮殿,萧绍宗却已经道:“启奏圣上,这里面是一道密令,亦是先帝驾崩之前,亲自交到父王手中,还求圣上明鉴”此言一出,朝上顿时引起一阵骚动。谁也没有想到,先帝临终之前,竟然会交给淮南王一道密旨,此事满朝文武之前却是没有一人知道。更有人心下奇怪,暗想先帝驾崩之前,下旨由司马岚更换城防,将黑刀营调入了城内,当时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那就是为了防范淮南王趁机作乱。先帝当时情况危急,那时还只是太子的今上却出使东齐,一旦先帝突然驾崩,新君无法即刻登位,自然会出现严峻的问题。国不可一日无君,朝中群臣都知道淮南王对于皇位一直都是耿耿于怀,谁也不敢保证淮南王不会趁虚而入,作为太祖皇帝的嫡长子,淮南王也算是根正苗红,有足够的资格继承皇位。既然先帝临终前做好了安排,防止淮南王篡位,又怎会给淮南王留下一道密令这道密令又是什么样的旨意群臣心中狐疑,执礼太监已经接过密令,呈给小皇帝,小皇帝打开了折子,细细瞧了瞧,奉天殿此时一片寂静,片刻之后,才见小皇帝将折子递给执礼太监:“宣读”执礼太监接过密令,打开来,朗声道:“朕密令:淮南王与朕同脉血亲,忠君报国,他日司马氏但有谋逆之心,着淮南王护国保君,诛杀司马氏,钦此”奉天殿群臣都是目瞪口呆,许多人甚至以为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淮南王在祭祀皇陵之时,事先部署,在皇陵安排了刺客化装成龙虎山的道士,意图行刺司马岚夺权,虽说当时安排的刺客并没有直接刺杀皇帝,但在皇陵设下埋伏,甚至买通守陵卫,这本就是确凿无疑的谋反之举。淮南王功败垂成,自尽而亡,事后皇帝也直接定淮南王为反臣,皇陵谋反可说是已经盖棺定论。可此时执礼太监将那密令在朝中宣读出来,就等若是说皇陵之变真正的幕后指使者是先皇帝,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淮南王非但不是谋反之臣,反倒是为了保护大楚皇权挺身而出的大忠臣。谁也没有想到今日萧绍宗竟然会拿出这样一道密令来。一阵沉寂之后,却猛见到户部尚书窦馗出列跪倒:“启奏圣上,淮南王皇陵谋反,虽然已有定论,可是如果这道密令果真是先帝所留,那么淮南王所为便是受了先帝的诏命,非但不是谋反,反而是为国锄奸”“启奏圣上,皇陵之变当日,下臣也在现场。”又一名官员从臣列之中出来跪倒在地:“臣记得很清楚,淮南王当日的目标,确实是要铲除司马岚,与这密令不谋而合,虽然在祭祀皇陵之时擅自部署人马,但有先帝的密令,淮南王奉旨行事,必不是造反。”众臣看到出列的二人,知道这两人当初都是淮南王的党羽。这两人显然是看到了有机会洗清淮南王的谋反之罪,立时站了出来,说是一心为淮南王谋反辩白,那倒也不尽然。朝中上下都知道窦馗这伙人当初与淮南王走得极近,没有落马,无非是皇帝和齐宁力保,可是谁也不敢保证,日后未必没有人再次以淮南王谋反一案牵连到这伙人。窦馗等淮南王旧党心里都很清楚,只要淮南王谋反的罪名不能洗清,那么自己头上就时刻悬着一把利剑,谁也不知道那利剑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一句淮南王党羽,就足以让这些残留的旧时党羽纷纷落马。今日若能够依靠这道密令洗清淮南王的罪名,自今而后,窦馗等人非但不用担心会被追罪,反倒会因为协同淮南王锄奸而成为大大的忠臣。在朝为官,这其中的玄妙很容易就能想通,一时间又有四五名官员站出来为淮南王喊冤。“启奏圣上,皇陵之变前,司马氏在朝野为非作歹,司马岚更是大权独揽在朝中排斥异己。”一名淮南王旧党官员高声道:“王爷那时候日夜忧心,他担心司马氏势力坐大,有朝一日会威胁到皇上,甚至会谋朝篡位,所以王爷一直在想办法铲除奸佞。臣等虽然不知先帝给王爷留下了密令,但也知道司马岚骄横跋扈,决不可让这奸佞在朝中妄为,是以都拥护王爷能够挺身而出,为朝廷锄奸。王爷定是看到司马氏日渐跋扈,所以才会在祭祀皇陵之时,安排了铲除奸佞的计划,只可惜”满殿大臣都是瞧着几名官员为淮南王鸣冤,暗想窦馗这些人看来是真的要在朝会上将皇陵谋反一案彻底翻转过来。忽见到兵部尚书卢霄出列跪下道:“启奏圣上,此前从无听说先帝给淮南王留下密令,今日世子突然将密令拿出来,臣着实惊诧。淮南王一案,已有定论,如果这道密令是真,自然要重新调查,否则”瞥了一直没有说话的萧绍宗一眼,才继续道:“臣以为,先要确定这道密令的真假。”窦馗扭头看向卢霄,皱眉道:“卢大人,你的意思是说,世子拿出来的密令是假的”“我没有这样说,但兹事体大,自然要再三确认。”卢霄沉声道:“世子,我有一事想请问,不知世子愿不愿意回答”萧绍宗微微点头,道:“卢大人尽管问。”“世子说这道密令是先帝亲手交给淮南王。”卢霄盯着萧绍宗道:“那么为何这道密令如今又在世子手中先帝密令,自然是要严加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淮南王是何时将这道密令交给你”萧绍宗声音十分平和,云淡风轻:“先帝驾崩之前,召见过父王,卢大人可以调查那时父王是否有入宫,这道密令,正是父王那一次入宫的时候,先帝亲手交到父王手中。这道密令的存在,我一直都不知道,直到父王动身前往皇陵的前一天夜里,才将这道密令交给我,而且嘱咐过我,只要司马氏在朝一日,我一日不可打开密令四字翻看,除非有朝一日司马氏被诛灭,方可打开密令”第一三四一章血盟卢霄立刻问道:“所以在司马岚伏罪之后,世子就知道了密令的内容”萧绍宗摇头道:“司马岚被诛之后,我并没有立刻打开密令。司马氏在朝野有众多党羽,父王说司马氏一日在朝,我便一日不可打开密令,意思并不是说司马岚一死,我便可以立刻打开密令,而是要等到司马氏的势力在朝中确实没有了祸患。”“那世子是什么时候知道密令的内容”卢霄追问道。萧绍宗微一沉吟,才道:“是在我楚军北上之时。”“那就是早在几个月之前,世子就知道了密令中的内容。”卢霄神情严峻。萧绍宗点头道:“不错。圣上睿智英明,如果司马氏的残党依然会对朝廷形成威胁,圣上自然不可能轻易出兵北上,我大楚既然挥师北上,也就证明司马氏确实被铲除干净,朝中再无司马氏的谋逆余党。”左右看了看,才道:“朝中既无奸人,我便按照父王的嘱咐,打开了父王遗留下来的密令,想看看先帝到底给父王留下了什么样的密旨。”其实司马氏被铲除之后,当初归附在司马氏门下的诸多官员中,依然有大半还是留在朝中为官。先帝过世之后,朝中两大实力泾渭分明,淮南王和司马氏针锋相对,朝中官员要在京中立足,想要像袁家那般居中却不为两派所针对,那实在是凤毛麟角的异数,必然要投靠一方作为依靠。司马氏当时的势力远超过淮南王,朝中官员十之六七都是与司马氏有些牵连,若当真将这些人都牵连进来,楚国必将遭受比司马岚谋反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以小皇帝并没有追究从党之罪。此时萧绍宗说朝中再无司马氏的谋逆余党,却是让众多追随过司马氏的官员心下受用。“淮南王将密令交给你的时候,向你透露是先帝的密旨”卢霄再次追问。萧绍宗道:“父王知道告知是先帝的密旨,我便更会小心妥善的保管,而且父王嘱咐过不得打开,应该没有事先泄露先帝密旨的罪责吧”卢霄微一沉吟,才道:“世子既然在我军北上之后就知道了里面的内容,为何迟迟没有将密旨拿出来如今距离我军北上已经数月有余,世子为何要等到今日”“我见到密旨,很是吃惊。”萧绍宗叹道:“本想即刻将密旨呈给皇上,但那时候正是用兵之时,我实在不想因为此事让皇上分心,犹豫不决,所以一直没有拿出来。”说到这里,却是猛地抬手,手中多了一方手帕,捂住嘴巴,随即便是一阵剧烈咳嗽,他身材宛若侏儒,矮小的很,这时候咳嗽起来,身体弯起来,看上去着实让人生出一丝同情之心,群臣面面相觑,心想都说萧绍宗病入膏肓,现在看来传言不假,看萧绍宗那剧烈咳嗽似乎将肺都要咳出来,再加上那面无血色的脸色,只怕真是命不久矣。一阵咳嗽之后,萧绍宗拱手道:“罪臣失礼,还请圣上降罪。”皇帝道:“朕恕你无罪”“多谢皇上。”萧绍宗这才道:“罪臣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恐怕也活不了多久,若是突然有一天死去,这道密旨却始终没有呈上去,罪臣只担心父王的清白永远也无法恢复,所以这才斗胆向皇上奏明,今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这道密旨呈奏皇上,也是希望大家都能够知道,父王并非谋逆之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先帝的旨意去办。”大殿内一阵沉寂,终是见到礼部袁老尚书出列道:“启奏圣上,要辨明这道密旨是真是假,只需要前往御内档查找备案,若当真有备份存在,这道密旨自然是真的,否则”卢霄立刻道:“正是,圣上,老尚书所言极是。”向萧绍宗问道:“世子,淮南王将这道密旨交给你,可曾提及过备档”皇帝颁下的每一道旨意,在宫内的御内档都有存档,所以每一分旨意其实都是两份。先帝将密旨亲手交给淮南王,此等密旨事关重大,在御内档更不可能没有存档,而且这类惊天密旨,为了日后核对,往往都会告知备档所在,群臣见到萧绍宗今日拿出这道了不得的密旨,心下自然都存有狐疑之心,知道要确定这道密旨的真假,就只能瞧瞧御内档是否存有备档。“第六库,第十三架内”萧绍宗恭敬道。皇帝立刻道:“贵和,你亲自去御内档找寻,若有备档,立刻取来。”那执礼太监忙道:“奴才遵旨。”迅速退了下去。满朝文武都是心思各异,却都无人再说话,皇帝却并没有继续在殿内等候,起身去了偏殿,很快便有太监出来道:“淮南王世子,圣上知你身体不好,召你先去偏殿歇息,其他大臣暂且等候。”群臣心想这位世子爷身体确实很虚弱,执礼太监贵和去取存档,少说也要个把时辰,若是让萧绍宗一直站在殿上,只怕难以支撑。已有不少大臣都清楚,这位世子年幼之时,除了日夜闷在王府之内,偶尔会进宫,实际上做过当今圣上的伴读,两人的关系其实也还算不错,此时皇帝顾念世子的身体,那也是人之常情。萧绍宗跟着太监走向侧殿,经过礼部袁老尚书身边,停下脚步,拱了拱手,却是向身边太监道:“你们去搬几把椅子来,像袁老尚书这些老臣不能一直站着等候,我见到皇上,自向皇上禀明。”那太监没有接到旨意,犹豫了一下,萧绍宗叹道:“我去向皇上请旨。”径自往偏殿过去,群臣心想这位世子爷倒是细心,自己都已经病成这样,时刻需要别人照顾,却还记挂着朝中的这些老臣。萧绍宗到得偏殿门前,自有人打开门,萧绍宗进门之后,偏殿大门立刻关上。萧绍宗本来脚步很慢,进到偏殿内,四下里看了看,脚步忽然快了起来,绕过一道大屏风,见到皇帝正站在一张桌前,那桌上摆着瓜果点心,皇帝嘴里嚼着点心,一只手却还在点心盒里扒拉着,听到萧绍宗脚步声,扭头看过来,脸色微变,瞳孔竟然显出畏惧之色,立时收回手,一时找不到擦手的东西,背手到后面,在龙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