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
作者:淼仔      更新:2023-06-25 05:04      字数:3427
  文无忧如果不出门去,齐夫人不可能请安到面前。“原任的官员虽有出错的地方,也并非不能再尽职责。”万安长公主下了个结论,把这件事情定下来。……第二天,明逸早回来的原因浮出水面。春草回话:“这一回弹劾三爷的人比调走凌统领的人那一件还要多。”文无忧眉头也没变一下,三爷和全家听得懂无忧的心思,全家都是清醒人。不管三爷怎么做,都有他的道理。问的随意:“三爷做了什么?”“三爷把宫里的侍卫换了一批。十几个头发比雪还要白,背比雪压的梅枝还要弯的老头子们马蜂窝这就让捅了,”文无忧扑哧一笑:“形容的好。”似乎能看到十几个老臣哭天喊地往宫里鸣不平。春草得了意,双手也用上比划着:“一面走,一面这样扶着人大喘气,”又捶后背:“还咳着。”瞪瞪眼:“想来是不要命了,大雪天里和三爷过不去。”“三爷好吗?”“三爷好的很,我去看过,正忙的办公呢。他说今晚早回来,让您别惦记。”文无忧微嘟嘟嘴儿,春草去是她自己的关心,怎么又扯到无忧身上。但还是兴致上来:“晚上备壶好酒,再和三爷赏雪。”……宇文靖在家里听到,宇文天也闲在家,一找就找得到,老太师抚须欣慰:“三爷手脚麻利。”“不算什么,换成是我,诸王们一进京,我就把京都护卫全撵了,把宫门老侍卫全换下来。”老太师不无讽刺:“那你别乞假啊,你倒是去当太师把这件子办了再说嘴。”袖子一拂,回房去了。……这是个好机会,汉曲王听到以后就按捺不住。着意的端详过别人,又亲自试了口风。云昭王心不在焉,还打着哈欠:“丽春院里好,我这会儿没精神,睡会儿去。”永吉王摇头叹气:“都说平江南的的时候调度有多好,如今看来真是稀松。”南商王……汉曲王发现他好几天都不对,不问他也罢。几个人经过商议才决定进京,但关键时候不一定一条心。汉曲王不再管他们,独自出来,过了两道街,穿过几间民房。前门进去,后门出来,又绕几个巷子,来到一处小院中。有人迎上来,把他带到房里,几个男子站起来。不及坐下,汉曲王就问道:“换上咱们的人没有?”“换上一半。还有一半没换上去。属下们正在想,怎么在平王面前通融下,全换上才好。”汉曲王的心跳的快要迸出来,咬牙道:“把最厚重的那份儿礼给他送去。”说过发现失态,有句话忘记问:“他肯收吗?”这才上任没多久不是。“上个月还清廉,过年送礼的天天见他,像是开始收东西。”汉曲王面上一喜,为谨慎起见,让把那份礼取出来,他再看一遍。这是私下有一队人进京携带的东西,汉曲王有把握送到明逸面前,直到明逸把事办成,直到王爷大事已成,平王也不知道这东西出自谁家。又大又深的一口箱子,里面是白玉碗儿、珍珠串、鸽蛋大小的宝石等等。窗户纸上映出比雪还亮的白光。汉曲王满意的点点头,送出去的这些,他见一回舍不得一回,想来平王也不能拒绝。这里面有几样,汉曲王窃以为国库里也不能相比。吁一口气,把箱盖合上。再多看会儿,汉曲王怕自己难以割爱,虽然他知道成大事后,这东西还会回来。送的东西不一般,求的也不一般。“务必把咱们的人安排到内宫门上,外宫并不难进。”汉曲王进宫多回,每一回都打量的很清楚。免不了要问的,还有退路:“准备好了没有?”几个男子忍俊不禁:“平王把凌朝的人换走,城门上新换的是自己人。这倒好,在京里杀人总不是好法子。”会不会有诈?汉曲王在这件件顺利中想了想平王的为人。平江南的时候,他没和明逸会过,当时的情形他不能算了解。因为据汉曲王知道的,头一个能打的人,是凌朝之子凌甫。再有燕家父子。在他看来,文大帅是家里的名声。平王呢,不过有皇命在身罢了。清陵赵家也来了人,他们不居功,那不是全归了平王夫妻。只要内宫门到手…。汉曲王觉得这是绝对的把握。面色凝重的他沉声道:“送东西!”……光华一片摆到文无忧面前,文无忧拿起一个来,手中有了淡淡的暖意。“这是温玉杯?哪里来的。”明逸又一回早回来,惬意的往榻上一歪:“别人送我的,”“你这么大胆子收这么贵重的礼?”文无忧并不全然是担心,而是道:“从实招来,为了什么。”“别人送我,我送给皇上看过,皇上赏下这件,送给母亲也看过,你看这是一对杯,只有一个壶,母亲说咱们自己收着,你看可好,今儿晚上同你吃酒就用这个。”把杯对着烛光一照,再看一回玉质和雕工,文无忧喃喃:“可怜这人要做什么,这样的东西也敢送?”“他敢送,我就敢收。”明逸也拿起一个,也是满口的称赞:“这真难得。”让春草这就送酒。文无忧歪着脑袋瞅他:“一会儿大忙人,一会儿又酒徒一流,劝你保养些吧。”“有你在,没法保养。”明逸坏坏地长吟:“酒是媒人。”文无忧涨红脸,把个帕子打过去。明逸追后面追问:“什么媒人,你告诉我,请你指教我可好。”等到酒真的送来,他喝的也没有几杯。又强着文无忧喝下去:“驱寒气。”小夫妻年青都爱动,都道:“雪没有化,抓紧看雪。”阖府里好看的地方转了一圈。明逸不时的目光往外面流连,仿佛等待什么。……正月里的最后一天,皇帝命往宫中的佛堂烧香。这个习惯不是他的,是他故去的生母孙皇后。香到手中,皇帝身在宫中的感觉重新强烈,这是他烧香的原因。回到寝宫,常侍候的贴身太监老王送上参汤,看着皇帝一饮而尽。捧上碗,老王先没有离开。幽幽道:“皇上如今真的像个皇上了。”“是啊,总算回来了。”皇帝好似什么也没听出来,打开话匣子:“你还记得咱们逃难的路上吗?没有吃的,衣裳也不足够。那种颠簸的日子谁还要过呢。”“是啊,确实颠簸。”皇帝眸光放到他的面上,唇边有一丝似笑非笑:“有好日子,还是过好日子比较好,你说是吗?”老王淡淡的,也有一丝冷笑。后退两步,跪下叩头:“老奴侍候皇上已有十年出去,”皇帝眸光中已有利刃光出来,嗯上一声。“今天送皇上宾天,并不是老奴不知恩典。而是恩典有先后。欠皇上的恩典,来世再还。”老王把空碗对着皇帝亮一亮。皇帝轻蔑:“你知道我为什么忽然要去敬香吗?”他的眸光直切进老王的心底:“你的这碗参汤已是真正的参汤。”老王不敢相信的翻身要站起来,却觉得身子一软头一晕,他倒了下去。皇帝走到窗前,对外面望着,冷冷道:“朕不是轻易回来的,朕会不珍惜,会不小心吗?”说着话,他似乎看到宫门上出来的火光。------题外话------错字再改。万更。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五章 ,平乱顺着皇帝的视线望去,正是乱起的宫门。但情势却和汉曲王事先想到的不一样。火把上光吞吐如蛇,映照中的宫殿及门户也如潜伏的怪兽。两下里互不服输般的瞪视着,跟下面对峙的人不相上下。紧闭的内宫门上面站出一个一个熟悉的面庞,让掀起这场乱的人变了面容。“你,你,你……。”他叫出名字来,知道上当。这不是让平王调走的侍卫吗?“呵呵,郝将军咱们几天不见,你看起来不太好啊。”一个瘦小个子的侍卫讽刺着他,同时亮出一道圣旨。“谋反作乱者,格杀无论!”这是离皇帝最近的一道宫门。而最远的外宫门上,作乱的人也在寻找对策。宫门外的空地上不知什么时候出来肃然的军队,把宫门包围的风雪也似难以冲出。也是一道圣旨亮出来:“谋反作乱者,格杀无论!”“呵呵,”在这里笑容满面的人长身玉立,雪面琼鼻,报出姓名:“平津侯包临。”包临喜上眉梢,在他看来这哪里是乱党,分明是送他平步青云的一首凯歌。皇帝返京以后大赏功臣,但不管从余孽未平、诸王未朝,还是统计功绩上需要时日上算,只能封公推最有功之人。例如在几年动乱里贡献粮草、安身地的宇文家,父子平南的明家,赶紧洗清罪名可就任的周英虎等等。余下的功劳要细细的论,但首先衙门里官员得周全。没有人手,还有一大半人的功劳没有论明白。包临并不能算在其中,第一次封赏他袭了家中爵位,大包和跟随赵家离开的小包都得了官职。但包临也可以算在内,因为江南最后几战还没有论明白呢。他要和宇文天相比。不是他对泰王的爵位不服,而是一直的习惯。宇文天能封王,包临暗想给他再升一级,让兄弟们看得到就行。眼前这宫门上看张牙舞爪的叛党们,不正是一桩好功劳?要知道守外宫门可是包临会同奚鸣等人,把宇文天打下去才抢到手。这就还没有打呢,包临大喝一声洋洋得意:“跟我的儿郎们,捡钱的时候到了!”这样说话把别人的鼻子都能气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