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更新:2023-06-26 10:54      字数:5134
  李纨见状,少不得跟着笑道:“是啊,三妹妹是顶好的。”探春都为贾兰抄了书,李纨当然不会在口头上吝啬这一点点好话。好话又不花钱。李纨原以为王夫人还排斥探春,却不想,王夫人竟然道:“是啊,论孝心,论友爱,三丫头都不比娘娘逊色。不过,老太太,媳妇这两年的身子骨不比从前,宝玉一个就够让媳妇操心的了。媳妇怕是顾不上三丫头。媳妇斗胆,恳请老太太废些心思,多照应三丫头些个。”贾母原本就有让探春跟自己住的意思,听王夫人这么说,这神色立刻缓了三分:“是啊,老儿媳妇,不瞒你说,如今我最担心的,就是宝玉。总不好,总不好让她继续这么混着。你说,再给宝玉相看一个媳妇如何?不求她有多好的出身,也不挑她娘家,只要她来历清白又能够管着宝玉。”本来,如果贾政没有出宗,还住在庆荣侯府的话,借着贾赦和贾琰的名头,说不定能够给贾宝玉找一个外地的官儿的女儿。贾母原本就是这么打算的,只不过薛宝钗刚刚出嫁没多久,她想等两年,等事情冷下去了,再给贾宝玉说亲。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如今,她也只能另外想办法了。想到贾宝玉,王夫人也头痛。是的,王夫人也知道,先有薛宝钗因为贾宝玉“不行”而自请下堂在先,然后有贾宝玉跟秦钟之事在后,而且还是在贾敬的大事上闹出来的。这样的贾宝玉,等闲人家的女儿哪里敢领教?就是王夫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好一点的人家的女儿,她的贾宝玉是够不上了。她的贾宝玉能够够上的,就是那种穷秀才家的女儿,甚至连举人乃至是商户人家的女儿都够不上了。想到这里,王夫人自己都觉得丢脸。听见贾母这样说,王夫人只得道:“媳妇听老太太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贾母叹了一口气,道:“罢了,这件事情,等我们的新居落成,再做打算吧。”他们现在住的这处宅子是租赁来的,而买房子的事儿,已经委托了官牙。虽然说贾政手里有钱,可是他现在也是独立的一支宗族,所以,新房子要有个祠堂,用来祭祖,还要置办祭田和祭器。因此新居的风水就极其重要,不是一个两个月就能够办下来的。王夫人道:“老太太,新居的事儿是记不得的。媳妇现在担心的是,会不会误了环哥儿的事儿。还有兰哥儿,他也不小了,这科举的事儿,是不是也该预备起来了?”王夫人的话音一落,李纨和赵姨娘都忍不住看了她一眼。赵姨娘担心的是,王夫人会不会在背后使坏,坏了贾环的前程,而李纨则惊讶王夫人竟然会考虑贾兰的前程。贾母道:“你有话就直说罢。”王夫人道:“老太太,媳妇估摸着,就是事事顺当,我们也要在这里住上两三个的时间。这处宅子虽然不大,却也是两路五进的格局。媳妇想着,既然环儿跟兰哥儿两个要参加科考,就让他们在前面西侧第一进住着,读书也清净。西侧第二进归了老太太,第三进让三丫头住着,第四进让了珠儿媳妇,东侧第一进留给老爷做待客之所,第二进做正堂,第三进媳妇跟几个姨娘挤一挤,第四进给了宝玉。您看如何?”没说的第五进,自然是大厨房、浆洗的所在。“很是。”贾母听说,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对了,老二媳妇,老大分了许多田地庄子给老二,偏偏老二是做不惯这个的,你要多多上心。”王夫人道:“老太太,这事儿,媳妇正想跟老太太通禀。”“你说。”“老太太,大,侯爷分这些庄子的时候,的确没有私心,只是,这些庄子未免也太远了,京畿的那几座还好些,可是有的,竟然是在豫州甚至是商丘那边呢!老太太也知道的,老爷原不擅长这个,那些庄头,都是侯爷那边使唤出来的人,……”贾母皱眉,道:“你是担心使唤不动?”王夫人一脸为难地道:“实不相瞒,老太太,已经有人来请求赎身……”贾母道:“那你是如何打算的呢?”王夫人小心翼翼地道:“媳妇的意思,是想把这些庄子换成银钱,就近置办些田地庄子。”贾母沉吟了片刻,道:“罢了罢了。不过,那些庄子好歹也是老大的心血,回头,让牙行估个价,让老大买回去。你也真是的,这种事情,你应该早说才对!”王夫人讪讪的,不说话。贾母转了转眼珠子,也明白了王夫人的意思,不就是在暗示,她之前刚刚才出佛堂,说不上话么?不过,贾母也承认,王夫人说的是正理。当初,贾琰在御前的一状,让贾母和王夫人的几个要紧心腹都下了大狱,然后贾赦开始管家,开始清理贾家的奴才。贾母还算好的,她到底是贾赦的亲娘,贾赦要给她一点面子,因此她的那些陪房、那些心腹,只要不是非常要紧的,都不过是被闲置在一边而已。王夫人的人,那才叫一个惨,被送进大牢的,也绝对不止周瑞一家!更不要说那些被卖进矿山、采石场的人了。可以说,王夫人现在手里的人,还不如傅秋芳和赵姨娘两个来得多!有了贾母的话,王夫人迅速用了贾政的帖子给庆荣侯府去了信。贾赦得到消息之后,冷笑两声,就带了贾珍并京兆府的官吏做见证。不得不说,贾赦真的会经营,分给贾政王夫人的时候不觉得,可是真正估价的时候,王夫人听说那些产业总价值超过三百万每年带来的收益也超过了十万两的时候,整个人都傻眼了!她原以为那不过是些置办起来不过十年小庄子,哪里想到那些庄子竟然会那么值钱!贾赦原来就不想把这些庄子还有庄子上的人手白送给贾政王夫人,只不过不想落人口舌,因此不得已而为之。王夫人不要这些庄子,正中他下怀。贾赦就道:“弟妹,我原没想到你会不要这些庄子,加上这银钱有些多,因此,希望弟妹宽限上半个月,好让我去借些银子来。”作者有话要说:这些庄子,不仅仅是地产,还有上面的作坊,什么养殖作坊,什么纺织作坊,出产的,除了口粮之外,还有像类似雀金裘之类的名贵布料,也有的,是贾赦用来种植葡萄、酿葡萄酒的庄子。第223章贾赦倒是不怕王夫人把这些庄子卖给别人。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 某户人家要出手房产地产, 要先问过宗族, 然后再问左邻右舍,然后才能够卖给陌生人。虽然说贾政已经出宗了, 可贾母还在, 他们就是打折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而且这些庄子原本就是贾赦置办起来的, 庄子上的人也是贾赦使唤出来的,因此,王夫人就是要卖也只能先问过贾赦,只有贾赦不要了她才能够卖给其他人。也许贾赦手里的现钱是没有这么多,但是他是国丈, 他的女儿当今皇后又刚刚为皇帝生了两位皇子, 还在无形中消弭了皇宫里面的又一场内斗。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是人乐意借银子给贾赦!没错,对于别人来说,一下子拿出三百多万两银子来购买田地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可放在贾赦身上, 他这里才在王夫人这里开了口,要求王夫人给他半个月时间准备银钱, 那边,京里数得上号儿的商家们就蹲在庆荣侯府门口等着给贾赦送钱了。京师十大商号的家主全部都来了,而且还为了借钱给贾赦差一点在贾家的大门口打起来。说是借钱给贾赦,可实际上他们就跟送钱给贾赦没有什么两样了——他们一不要贾赦付利息, 二没有规定贾赦归还的期限,就把钱给了贾赦。等贾琰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 已经是几个月后,她的三个新生儿开始长牙的时候了。这几个孩子虽然出生的时候比他们的姐姐要轻许多,可长牙的时间却比姐姐早,在第六个月末就开始长牙了,天天哭。跟博陵公主一样,皇帝先养了七皇子半年,等这个儿子开始长牙了,就把他送到贾琰的清凉殿来。贾琰一面用棉布给儿子揉牙床,一面忍不住担心另外两个孩子:“也不知道宁国和小八怎么样了,是不是也在长牙,会不会跟小七一样,整晚整晚的哭?”贾琰最担心的就是,太上皇没有这个耐性照料小孩子,如果小八吵着了太上皇,那……还有她的二女儿宁国公主,会不会让太上皇后不耐烦呢?这就是多胞胎的烦恼了。如果一胎只生了一个,做娘的也只要担心眼前的这一个就够了。可偏偏贾琰一胎生了三个,而且还养在不同的地方。如果说养在皇帝跟前就跟养在她跟前没有什么两样的话,那养在太上皇和太上皇后跟前的那两个,就让她牵肠挂肚了。虽然说出了月子以后,她就恢复了每日的晨昏定省,定时给太上皇和太上皇后请安,可是做娘的总是牵挂儿女的,尤其是宁国公主和八皇子,都没有养在她跟前,她能够见到的时间,实在是有限。这一点,宁国公主还是好的。太上皇后十分稀罕这个小孙女。就跟太上皇不能随便养皇子一样,太上皇后也不能随便养皇女,更不要说,当今皇帝登基以来,也就贾琰进宫以后,宫里才听见婴啼声。因为养了小孙女,太上皇后的脾气也好了许多,有的时候,也会多留贾琰一会儿,让贾琰抱一会儿女儿。不得不说,小婴儿就有这样的魔力。跟姐姐博陵公主一样,宁国公主也是没满月,就得了封号和采邑。太上皇后对这个小孙女儿,真真的是要星星不给月亮。也因为这个孩子,太上皇后跟贾琰的关系才渐渐亲近起来。反而是养在太上皇那边的八皇子,就是贾琰都难得见到几回,只是从别人的嘴里听到几次,说孩子的模样越来越精致,甚得太上皇的欢心,别的,就没有了。何尚宫正要开口,就听见皇帝急匆匆地进来,还没有进屋,就高声道:“皇后,小七今天听不听话?有没有哭得很厉害?”说着,不等贾琰向他行礼,就已经把视线转向了宝贝儿子:“朕的小七啊!有没有想父皇?”@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气得贾琰起来之后,忍不住隔着衣袖拧了他一下:“你呀,没看见我们的七斤也有话跟她的父皇说吗?”皇帝抱着儿子,坐了下来,这才对女儿招手,道:“七斤,来父皇这边。”七斤也不过才记事的年纪,听见父亲叫唤,立刻站了起来,摇摇摆摆地往父亲那边走去,然后,一扑,扑到了父亲的身上,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看着丈夫手里抱着一个,身上还挂着一个,贾琰忍不住嘴角弯弯。皇帝跟儿子女儿玩了一会儿,年幼的七皇子就开始打呵欠,贾琰连忙让保姆嬷嬷把儿子抱了下去。皇帝这才把女儿抱在膝盖上,对贾琰道:“皇后可听说了,国丈和贾州判终于分家了。”贾琰道:“是的,陛下。上次母亲进宫来,已经跟我说过了。”皇帝道:“那皇后可听说了,那贾王氏把分得的庄子产业又卖给了国丈。”“这个,我倒是不知道了。”贾琰想了想,道:“是了,那些庄子都是我父亲使唤起来的人,就是分给了二叔二婶又如何?二婶终究是使唤不动的。按照她的性子,势必会把这些庄子换成银钱然后另外置办产业。”更多更丢脸的话,贾琰没有说,比方说,按照王夫人的性子,在她重新置办产业的时候,肯定会中饱私囊截留一部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皇帝道:“说到这里,朕也佩服国丈。朕还记得,当年皇后才这么一点点大的时候,跪在朕的面前求朕做主。那个时候,皇后也才十岁吧?一转眼,十年过去了。不过十年时间,国丈竟然置办起了六七百万的家业。真正叫朕意外。”贾琰笑道:“万岁还说呢,父亲固然是有些本事却也托赖了万岁的福荫。如果不是我早早受了皇家的礼聘,让下面的人不敢欺负我父亲,父亲哪里这么容易,就置办起这么大的家业?父亲当年在宫里学到了真本领是真,万岁护着也是真。若是没有万岁,就是给父亲再大的本事,他也使唤不出来。”这倒是大实话。没有皇帝做主,贾赦还是那个被贾政挤兑在内宅里面混吃等死的宅男呢。皇帝听说,大笑起来,道:“皇后都这样说了,叫朕如何跟皇后说新闻!”“新闻,可是跟我的父亲有关?”“不错。”贾琰想了想,道:“万岁既然替了庆荣侯府的家业,可是跟这次二叔出宗分得的产业有关?”皇帝道:“不错。这次贾州判出宗,分得的财产,都是庆荣侯府出的。也就是你父亲置办下来的产业。官牙估价,超过了三百万两银子。你父亲拿不出这么多钱财来,只能让那个王氏等半个月。不想,这里他才从贾州判家出来,那头京师里的商人们就在庆荣侯府跟前等着了。甚至为了送钱给国丈,差一点打起来!”贾琰听说,也笑了起来:“万岁难道还不知道那些人!最最精明不过了!我想着,八成是二叔出宗的消息传出去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预料到了。等我父亲那里把产业分给二叔,那些人就把银钱准备好,等着二婶出手了。在这种事情上,没有人比这些商户人家更精明!”“正是正是!”@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皇帝根本就没有怀疑贾琰的意思。作为皇帝,而且还是在户部领过差使的皇帝,他当然知道,那些商人们是多机灵又敏锐的家伙,论金钱的敏感度,户部的那些官员拍马都赶不上他们。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些商人们等在庆荣侯府门口给贾赦送钱,本来就是意料中事。真正让他们觉得有趣的,不过是这些大商家们为了送钱给贾赦差一点在庆荣侯府门口打起来。想这些商人们,平日里衣冠楚楚,有的还把家中子弟送去读书,千方百计地在自己的商字前头加上一个儒字,好像有了儒商这个名头,他们就能够跟同行们不一样。可就是这些人,为了送钱给贾赦,竟然不顾斯文当众厮打在一起。这才是新闻!皇帝也是因为这个,才拿来跟贾琰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