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节
作者:金波滟滟      更新:2023-06-27 22:22      字数:4254
  中秋节就这样过去了。八月十六日,郑安前来胶东王府宣旨,一篇四六骈文的旨意对仗很工整,读起来声律很是铿锵,讲述了父子之情和君臣之义,但其实素波听得懂中心思想,皇上准许胶东王就藩,而且告诉他们不必再进宫拜谢就可以出京了。看着郑安宣罢旨意,将那灿烂的金黄缎子圣旨交给了胶东王,素波不服气地站起来道:“难道皇后害我们的事就此罢了?”昨天皇家所有人都参加了宴会,当时素波没吭声,但是但不等于现在还会忍着。郑安就一笑道:“皇上自会有打算,王妃只管打点出京的东西吧。”打点东西只是小事,报仇才是大事!素波就很坚持地问道:“父皇究竟有什么打算?”“雷霆雨露,莫非君恩!”郑安收了笑脸,“胶东王妃,圣意是不可窥伺的!”素波原本理直气壮,一下子被郑安问得呆住了。自己早知道这里是皇权社会,但是,在与皇上熟悉,特别觉得他一向对自己不错之后,素波竟然淡忘了那位父皇正是拥有主宰天下大权的帝王。与一个帝王讲理,素波突然意识到自己果真错了。那么,就离开京城去胶东吧。素波知道自己白费了许多心思写的稿子没用了,本该伤心的她,却不伤心,却是完全不在意了,自己本不该对皇上报着那么的希望。眼下她就用对皇上应该有的恭敬语气行了礼道:“中常侍说的不错。”郑安就又笑了,“皇上给胶东王府拨了卫队、粮草、绢帛等等,你们到了胶东什么也不会缺。”素波很想说一声“不要!”但她不能,不是贪那些东西,而是拒绝皇上也是错的,万一惹恼了皇上,没准儿他比皇后还凶呢。于是她硬扯出一个笑脸,“那就谢父皇的赏赐了。”其实皇上已经在派自己来胶东王府传旨的同时给江都王府和颖川王府下了旨意,将两位王爷都囚禁在皇子府里,另赐江都王妃三尺白绫,但这些告诉胶东王妃又有什么用?她一定不会满意的,因为她一直想找皇后报仇。也不怪胶东王妃变得如此执着,皇后差一点就把胶东王和王妃害了,无论是谁都难以接受,包括皇上。先前皇上总不能相信静妃和那两个儿子离世与皇后有关,那时他每每征战回来都能看到皇后将宫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对静妃、赵美人等人十分关切,日常供给不亚于千秋宫,从没想到皇后会有如此的一面。盛怒之下,皇上差一点杀了皇后。当晚郑安给皇上换药时,发现伤口竟裂开了,皇上果然是痛彻心肺啊!但是那又怎么样?皇上想了一夜最终还是决定在天下人面前给皇后体面,毕竟她是太子的生母,只要不想废太子,就不能公开处罚。而废太子,又是决不可能的。不过,外面的人都不知道皇后已经被禁止随意出千秋宫了,而皇上在胶东王就藩的仪仗、财物上都做了弥补。皇上已经尽力了,至于结果,郑安觉得其实没有一个人满意。果然素波是不满意的,但是眼下的她不论满意不满意都不会再说什么了,客客气气地送了中常侍出府,然后就准备走了,京城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八月二十一日,胶东王与王妃一大早先到皇城外行礼,虽然皇上已经说过不必拜谢了,但为人子媳的却不能真就直接走了,总要做一个样子。礼仪完成之后,胶东王上了马,素波坐在朱轮锦幄车中,他们带着几十辆车子,上千的卫队自京城东门出城,一气赶到了城外三十里的长亭方停了下来。毕竟是皇子出藩,皇上派了太子带着文武官员在此相送。胶东王与太子等人在长亭里饮酒道别,薛清早用青幄围了一处供女眷们说话。其实素波并没有太多的知心好友,可今天为的人还真不少,太子妃、河间王妃、清河公主、毕老夫人、张宗夫人、吴望夫人,甚至许久没有在京城露面的长沙王妃也来了,至于许多小官夫人,素波根本就叫不出名字,大家笑语宴宴,把酒话别,若是不知情的人一定以为大家情谊有多深厚呢。在素波的心里,今天来送她的人有两个就行了,一位是何老夫人,一位是严懿。因此当此之时,她对太子妃等人也不过略做敷衍,就先拉着何老太太说起悄悄话,“叔父我就全交给老太太了,你老人家也何老先生也要多多保重。日常用度也好,看病吃补品也好,都不要节省,只管挑好的用,若是钱不够用还有我呢,我们这一次出藩父皇可是赏了不少东西。”皇上好几个儿子都在京城,谁想到胶东王就要出藩了呢。不过何老太太虽然舍不得素波,却也赞同,徐宁说的对,胶东王还是早日离开京城就藩的好,从此后京城的风风雨雨再也与他们无关了。只是,她也遗憾,胶东之地位于东海之滨,山高路远,素波从此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徐宁可能再也见不到侄女了,就是自己和老先生也难说。但是何老太太不想让素波伤感,她笑着说:“家里的用度你就放心吧,非但足够,还有不少节余。如今你叔父与我们家老先生正商量着过继后嗣,这样你就更不必担心我们了。”素波十分赞成,“这样最好了。”如果府里多了年青人,正好能弥补自己的空缺,“就请老太太多操心吧。”“我这几天一直想着嘱咐你些什么,可是你真长大了,王爷来家里也一直赞你,所以我都放心了,你与王爷到胶东一定能过得比京城还好。”何老夫人一笑,“现在不要一直与我说话了,王妃去陪陪太子妃她们吧。”就是再不想理那些人,可为了何老太太放心素波也只能过去坐了坐,她与太子妃等人着实没有什么可说的,大家相看两厌,又不得不在外人面前摆出和睦的样子;倒是清河公主面上讪讪的,想对素波说什么又没说出来,当然素波也是没想给她机会,已经到了此时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将来不见最好;唯有河间王妃独坐一旁,手拿画扇若有所思,素波瞧着她就想到了被赐死的江都王妃,不由在心里感慨,“她倒是平安无事,真是苍天无眼!”河间王妃似乎感觉到胶东王妃心里满满的恶意,突然就似随口道:“玉容郡主,到我们这边来坐,你可是母后的义女呢。”玉容郡主是严懿的封号,但只是个名义上的封号,若不是河间王妃提起来素波早就忘记了。平时皇家也没有真正给严懿郡主的待遇,而严懿从来只当自己是平民丫头,河间王妃为什么在此时提起来?就在出城的路上,严懿上了素波的车送给她一对榴绽百子的红缎枕头,说是她自己绣的。严懿的手工其实不顶好,她平时也不大喜欢绣花,却着实用心为自己绣了这么复杂的花样,可见她的真心了——当时素波只道她诚心送自己分手礼物,如果竟突然想通了一事,也许这就是严懿留给自己永久的纪念了。她怕自己伤心,并没有说出实话。就是没心思去听朝中大事,素波也知道匈奴人是来求亲的,京城里四处都在传言,又有计多人都在猜测,皇上会选谁和亲呢?河间王妃正在告诉自己严懿正是和亲的最佳人选!她想破坏自己的心情!不可能!素波下意识地觉得不能,严懿并不是真正的皇室女,为什么要她去和亲呢?可是她冷静下来立即就觉得河间王妃的话竟是可信的,皇家就是这样不讲理的!素波没有能力改变皇家,但是她不会让严懿去匈奴和亲!想到了这里,她就微微一笑,既然河间王妃“好心”提醒了自己,自己正好把严懿救出来,“严小姐多与大家亲热亲热也好,冯参军到了胶东安定下来就会遣人来迎亲,将来再回京城就难了。”第150章 完美姿态以太子妃为首的京城贵女们来送胶东王妃, 不过是演给皇上看的一场戏, 体体面面地把胶东王一行送走, 戏也就落幕了。虽然皇后被禁足,江都王妃被赐死,河间王妃也受了几句训斥, 但太子的地位稳固, 而胶东王彻底离开了京城,邓家一系其实还是高兴的。陆相的人心情也都不错,皇上被困边城, 虽然胶东王府的参军立下了功劳,但前去解围的毕竟是西北赵无敌,赵无敌立下了赫战功,便跟随皇上回京, 眼见着升官封爵,立即就将邓家势力压下去一头。身为文官之首, 陆相手下有大批的儒生, 因此对在文澜阁里名声卓著的胶东王并不十分在意,反倒更看重赵无敌支持的长沙王。现在胶东王出京了,于他们不过小事一件。大家都想安安稳稳地把胶东王送走,回京后再努力为自己一系争得大位, 不想平地起波澜, 河间王妃一句话,胶东王妃竟道严懿就要嫁人了,就在长亭外出手。谁不知道匈奴来求和亲, 严懿是最合适的人选呢?不论邓太尉一系和陆相一系,他们都乐观其成,这也是他们难得一致的地方,就像他们当初曾一起反对严正做御史大夫一样。胶东王妃差不多就是一人与京城最有权势的一群人斗了,但是她摆出了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笑着拉住严懿的手,“毕竟是本王妃亲赐的亲事,聘礼、迎亲、新房等等所有的事我都会帮忙布置好的!”严懿心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她早明白若是胶东王妃得知自己就和亲匈奴,一定会生气的,没准儿会去找皇上皇后评理呢。可是胶东王府如今已经被逼离开京城,走前再与皇上闹翻实属不智,因此她一直瞒着胶东王妃,反正赐婚的旨意还没有下来,胶东王妃近来忙着收拾行装未必听闻。果然,胶东王妃才一听河间王妃示意,立即就发作了,只是她不是生气吵闹,反而笑着给自己许了一门亲。当此之时,严懿能说什么,她能解释父亲与自己已经商量好了,如果皇上果真下旨令自己和亲,自己一定要高兴的接受,和亲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自己不去也要有别人去,所以自己不应该推脱……但她心里其实是不愿意去的,非是她不愿意为朝廷为百姓牺牲,而是父亲,父亲中有她一个女儿啊!眼下听了胶东王妃要自己嫁到胶东,她心里悲喜交加,感慨万千,垂着头一声不响。太子妃毕竟是在场地位最高的,遇到了问题她不得不出面,“玉容郡主怎么可能定过亲呢!”匈奴来求亲,正与父皇的心意相合,新朝初建,国力不强,不是与匈奴硬碰硬打仗的时机,还是要以和为贵。只是父皇虽然愿意和亲匈奴,但也不能让匈奴人以为亲朝胆怯,提了亲就应下,总要让匈奴人等一等,磨磨他们的锐气,因此还没有下旨。太子已经悄悄告诉太子妃,关于和亲,父皇原本瞩意于自家的嫡长女郦邑郡主,但经过太子的再三劝说,已经重新选了严懿。所以她还真庆幸严懿曾被封过玉容郡主。而且,比起十二岁娇生惯养,还不大懂事的郦邑,年长又经历了许多年平民生活的严懿果真更合适那漫漫大漠、蛮夷之地!便是严家也说不出什么,严懿既然受过皇封,又是皇室中年纪最大的郡主,为皇家和亲也是理所当然。可眼下,众女云集,如果坐实了玉容郡主果真定过亲,严懿就不能和亲了!那么自己养在手心里的郦邑可怎么办?她要是真去和亲,恐怕还没出京城就会哭死了,因此太子妃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了,“父皇母后和我们都不知道!”“严小姐的封号又没有记在玉碟之上,所以根本不能算是皇家人,她定亲就不必父皇母后,太子太子妃你们应允了。”当时严懿被封郡主时,不过是皇后的权宜之计,在皇庄说过也就算了。素波一直很为严懿愤愤不平,后来胶东王主管玉碟时她就打算帮严懿将她的名字记在玉碟上,让她成为真正的皇家贵女,就算皇上不给她食邑,但也会有俸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