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
作者:金波滟滟      更新:2023-06-27 22:22      字数:4020
  不过,严正和严懿当时就拒绝了,他们从没想过攀上皇家谋求富贵,不想倒为今天留下一线,素波正好钻了这个空子。关于玉碟的律令,在座的没有一个比胶东王妃知道的多,她可是有理有据的。而且,就是严懿的亲事,她也不完全是信口胡言,“还是去年我们去冷月庵,在玫瑰花田旁严小姐送了一枝玫瑰给冯参军,按我们家乡的说法,送玫瑰就是要成亲的,所以我就替他们赐了婚。”她当时的确转了转心思,所以事情是真的的,至多有些穿凿附会罢了。和亲匈奴之事皇上还没有下旨,太子妃之所以知道自然是来源于一直在父皇身旁协助办理朝政的太子,根本没法在大厅广众之下公开。她一时说不出什么,但又不甘心,狠狠地瞪了河间王妃一眼,都是她无事生非,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提什么玉容郡主?河间王妃也没想到自己刺一刺胶东王妃就能引出这样的事,虽然她并不为和亲担心,毕竟她只有儿子没生过女儿,若不是府里的庶女没有到年纪的,她倒是不介意送一个去匈奴。可是,现在严懿就此逃过了和亲,也是她不愿意看到的,她骨子里就盼着所有人都不好,只自己好。因此河间王妃就轻轻地的摇画扇笑了,“我怎么觉得这门亲事就像临时凑出来的呢?”就是临时凑出来的怎么样?素波还就是不讲理了!现在她就是要给冯律和严懿赐婚,至于将来这两个人究竟成不成亲不要紧,反正到了胶东谁又能来查?只要不去匈奴和亲就好!就在素波要回击河间王妃时,严正大步走了进来,他的手臂折了还没全好,如今吊着夹板,走路身子便不够稳,“先前冯参军未曾提及婚期,老夫亦不好主动上门去问。既然今日王妃发下话来,老夫便直接将女儿送到王妃跟前,严家的女儿不是娇小姐,不必待冯参军在胶东安定后去安享富贵,今日就跟着冯参军去胶东,像王妃一样做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严正一向最是公心,他得知皇上有意让女儿和亲匈奴时虽然伤心却觉得不能推卸责任,可是刚刚在长亭里听胶东王府的小内侍传了王妃的话后却没有公正地站出来说明女儿并没有订亲,而是几步出了长亭到了女眷这边,正好接了河间王妃的话把胶东王妃的话坐实了。太子妃得了河间王妃的提醒,正要将胶东王妃的话驳回去,御史大夫就来了。做父亲的亲口认了女儿的亲事,别人又能奈何?何况严正干脆要把女儿送走,将来连个回施的余地都没有了。只把太子妃噎得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素波撒了谎,心里在原有些忐忑的,严懿不会反对,冯律也不会拆台,就怕严正太过正直不能好好配合,害了严懿的一生。此时听了严正直接把严懿交给了自己,便笑道:“本王妃虽然当不起御史大夫的夸奖,但一定能替御史大夫照顾好严小姐,决不让人欺负了!”此时这门亲事亦惊动了长亭里的太子、胶东王以及朝臣们,大家一同走了过来。胶东王早听阿仁的回禀,得知一向不肯给人赐婚的王妃竟然在这个时候点了鸳鸯谱便微微一笑,立即就想通了其中的原因。只是他从小就习惯了,在众人面前很少开口,此时亦是同样,只将身一侧把身后的冯律推了上前。冯律经历了独身闯匈奴营帐送信,便很得皇上看重,被封为左卫将军,统率皇上身边的一支近卫,前程大好。但是这一次胶东王出藩,冯律毫不犹豫辞去了左卫将军的职位,重新回胶东王府做了一个小小的参军,如今正随侍在胶东王身后。严正就上前握住冯参军的手道:“我把女儿交给你了,希望你不要让我这个当父亲的失望!”说着声音竟哽咽起来了。原来严正也会演戏啊,还演得这么好,素波怎么也看不出他的伤感是假的,还差一点被感动了呢。但让她最吃惊的竟是憨厚的冯律戏也不错,他胀红了一张脸,结结巴巴却又十分坚决地道:“还,还请,岳父大人放,放心,小婿一定不会让媳妇受委屈的!”然后郑重地跪在地上给严正叩了头。然后,严正扶起冯律道:“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有众多达官贵人在此,我便替你们办了亲事!”严家只有父女二人,而冯律却是个孤儿,好在张长史倒可以充当长辈,又请了在场的人们作证,在地上铺了红毡两人拜过天地,便是礼成。所以呢,明明许多人都知道冯参军与严小姐的亲事是胶东王妃临时起意定下的,目的就是不想严小姐嫁到匈奴,但没有一个人能挑出什么错来。尽管太子妃悄悄地拉了几次太子的袖子,可太子最终还是没有出言反对,他的确疼自己的嫡长女,也想让严懿替嫁,但是身为储君却怎么也不可能在众臣面前显出真实的意图,更不可能得罪严正这个朝中重臣,是以,最后身份最高的他非但祝福了几句,还令身边的内侍赏了一对玉佩给冯参军和严懿。看着太子妃、河间王妃等人的强忍着心里难受,却还要笑着祝福的神色,素波觉得自己以非常完美的姿态离开了京城。第151章 郎情妾意素波带着严懿坐上了自己的马车, 薛清陪坐在对面, 车声辚辚, 载着她们的欢笑,太子妃与河间王妃等人的表情太好玩了,在长亭时大家还忍着, 现在就根本不必顾及了。还是严懿第一个收了笑容问:“那么谁去和亲呢?”“也许会是郦邑郡主吧, ”薛清猜测,“否则太子妃为什么拼命阻止你出京?”郦邑郡主是个很娇纵的小姑娘,但若说坏, 倒也没多坏,大家都与她不熟,包括身为胶东王妃的素波。严懿就微微叹了一声,“总有人要去的。”自己逃出来了, 但对下一个人心里总会有些歉意。“也未必是她,”素波就狠心道:“但不论是谁, 又与我们何关?我只觉得最不应该去的就是你。”其实她心里也有一点淡淡的不舒服, 和亲,不论是谁去了都是很凄惨的吧。薛清毕竟比她们都大,也更冷静,“既然安享了皇家富贵的, 和亲也是理所当然的。若是皇家早将严懿记在玉碟之上, 再封以食邑,王妃也不可能将你接出来,就算御史大夫答应也不能。”看两人都收了不豫之情, 便笑道:“严小姐的亲事虽然已经算是礼成,但我想着今晚我们到了驿站还是要为他们布置一间新房方好。”原本素波不过权宜之计,想把严懿从京城弄出来再说,至于她跟冯律,下一步怎么办还是再商量商量的好。可是严正已经直接在众人面前为他们主了婚,按这里的习俗便不能再反悔了。素波心里本有些忐忑,此时见严懿羞红了脸颇有些娇羞的样子,太像新娘子有没有?便知道她是高兴的。难不成这两个人早已经有了私情?但是自己一点也没有发现呀!素波其实还是觉得他们未免太快了些,因此“嗯”了一声还想再问问两个当事人,便从打开帘子的车门看到冯律骑着马又从车旁走了过去——刚刚就见他走过去了,怎么竟又回来了?然后,冯律再转过来了!素波就一招手,“冯参军,有什么事吗?”“没,没事儿,”冯律就说,可是他迟疑了一下,还是伏身把藏在身侧的一个牛皮水囊递给严懿道:“我刚去买的漉梨浆,你喝点儿吧。”漉梨浆是用梨汁加冰水做成的冷饮,正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降暑饮品,京城里有许多卖的,长亭旁也有人卖,估计冯律就是刚刚在那里买了灌在袋子里的。素波正坐在严懿身旁,用手一摸,果然袋子还是凉的,就立即道:“冯参军,你为什么只给严小姐一个人买漉梨浆呀?我们也想喝呢。”冯参军的脸比猪肝还要红,期期艾艾地道:“大,大家一起喝,水囊里装得满满的呢。”素波就此肯定他们早就郎情妾意了,便与薛清笑了起来,“我们不喝,都给严小姐一个人喝,她一定会喝得肚子疼的!”冯律被王妃笑得着实站不住,只得打着马跑了。素波便审严懿,“你们什么时候这样要好了,还不从实招来!”严懿才不肯承认,“不过到王府来或者跟着王妃出门时见了几次,谁知他怎么送了这个来。”说着做势就要把水囊扔出去,“我才不要呢!”薛清就拉住严懿道:“你多大了,竟还胡闹呢!”又向王妃笑道:“他们平日自然没有来往的,但王妃赐了亲事自然又不同,如今王妃再笑懿儿,可是不对了。”素波可以肯定即使薛清不拉着,严懿也不会把水囊真扔了的,但逗笑之事亦不可过分,便点头笑道:“是我不对了,我先讨杯漉梨浆喝吧。”说着泼了杯子里的残茶,接了一杯漉梨浆,十分清凉可口,正与她此时的心情一样,不管冯律和严懿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只要他们彼此都满意这门亲事就好!薛清和严懿便也喝了漉梨浆,大家就都笑道:“不想我们三个能一起去胶东!”又设想起将来在一处怎么玩乐。正开心间,严懿便突然滴下泪来,“只剩下父亲一人在京城了,他手臂上的伤还没全好呢。”其实哪里只她一个有离别之痛,素波与叔父及何老先生何老太太也分开了,而薛清也与祖父从此各自一方——只是她们早有了准备,而严懿却太突然了,她一时难以接受。薛清就道:“我先前也想留在京城,王妃也再三要我陪伴祖父——可是祖父却道他的责任是留在文澜阁,而我的责任是在王妃身边。我们虽然表面分开了,但其实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一样的,所以根本还是在一起。我想着你们父女其实也是一样的,便是一个在京城一个在胶东又有什么分别?”严懿也不过一时伤感,听了薛清如此高妙的言辞便揉揉眼睛道:“我也没事的。”薛清又劝,“冯参军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明明留在京里能有更远大的前程,可却一定辞了天子亲卫跟着王爷到胶东。只从这一点看,他将来就不会有了新人忘记旧人,王妃这门亲赐得好!”说着悄悄给王妃使了个眼色。素波收到,便依着她的意思说:“我也是觉得冯律武功好人品好,御史大夫一定会喜欢这样的女婿。”所以他才当场就将女儿女婿的亲事办了,再无悔改。其实呢,严正虽然知道胶东王府的冯参军,但能下决心将女儿发嫁一则是因为有匈奴和亲之事,再则就是相信胶东王妃了,只是胶东王妃本人还不自知呢。三人正彼此开解着,留福笑嘻嘻地过来了,“方才来了一片云将太阳遮住了,外面甚是凉爽,王爷请王妃、奉仪和冯夫人到外面骑马散心。”素波一听立即拍起手来,“可不是,闷在车子里有什么意思,骑一会儿马心里的郁闷立即就都散了!”然后她才想起来,“我不会骑马唉。”留福赶紧陪笑道:“王爷早知道,让人备了一匹特别温顺的母马,王妃只管大胆地骑。”而且还有王爷在一旁呢,要知道王爷现在的骑术好极了,带着王妃骑马不算什么。然后自己也不必再骑马陪着王爷了,正可以找一辆车歇上一会儿,再喝点凉凉的漉梨浆、杨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