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作者:金波滟滟      更新:2023-06-27 22:22      字数:3500
  “那好,”素波点点头,“你们呢?”严懿就说:“我也没骑过马,但是我会骑驴,行不行?”素波就看冯律又转到了自己的车架旁,便笑道:“管你骑过驴还是骡子呢,有冯参军在保证摔不了你。”说着把她推过下去,然后又拉薛清,“我们一起去。”薛清摆手道:“我倒是有点累,就不去了,王妃去吧。”又再三道:“你们不必管我,我正好睡一觉。”平日薛清便不大喜欢动的,素波只得也下了车,就见胶东王手里拉着一匹红骊马,知道是给自己备的,便笑着跑过去踩着马蹬上了马,她虽然不会骑,但在这里看得多了,上马总没有问题。胶东王也重新上了马,手里拉着两个缰绳,带着素波悠悠荡荡地信步而行。正是初秋,京畿之地丰收在望,前些日子还青青的田地已经染了些许黄色,那流水也似乎更加深沉稳重,哗啦啦的声音都轻了许多。一阵清风吹过,胶东王含笑望着王妃,“方才的漉梨浆,我本也打算给王妃买……”素波就也笑了,胶东王纵是有心,可是他总归是王爷,当时又有太子、河间王、邓太尉、陆丞相、严正等许多官员,哪里能去亲自买漉梨浆呢?再者,“冰饮虽然凉爽,但也不适合多用,我方才已经喝过了。”“我也这样想的,”胶东王眼里都是笑意,“不过我发现长亭那家铺子卖的冰饮并非用冰块做的……”“什么!”素波惊叫了一声,“你找到硝了?”还是在前世,她曾读过一本书说古代人不只会藏冰,还会用硝做冰酪,但她却一直没有找到,不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胶东王的眼睛笑意更浓,“原来王妃竟是知道那东西叫‘硝’。”自己的王妃就是这样神奇。“那是当然!”素波便畅想起来,“那我就可以做冰淇淋了!”看得王妃笑得眼睛都弯了,胶东王也开心,听王妃讲了半日冰淇淋之后,他就悄声道:“听说你们今晚要为冯参军和严小姐举办洞房花烛?”“你怎么知道的?”素波奇怪地问,刚刚只见冯律在她们的车前转来转去的,胶东王正在前面骑马带着大家行路呢。这样的大事我还能不知道?胶东王就更小声地说:“我们也洞房花烛夜吧。”“不行,不行!”素波坚决反对。“可是他们才成亲呢。”“但是他们可比我们年纪大!严懿已经十八了,冯律二十岁还多吧?”素波义正辞严,“你才多大?我不是说过待你满了二十岁才可以成亲呢。”“皇家子弟都十几岁成亲……”“那样对身子不好的,”素波苦口婆心地劝,而且“女子年纪太小有孕容易出事,你看长沙王妃不就小产了吗?”长沙王妃小产另有原因,但是胶东王倒是将这句话听了进去,先前因为皇后不敢有王妃有孕,但现在为了王妃的身子还是不能,他可不敢想像王妃难产什么的,只得郁闷地应了一声。毕竟两人已经有别样的亲密,素波倒是知道胶东王的急切,便哄他道:“一会儿我就给你们做冰淇淋,你多吃点儿。”到了驿站,素波就将将牛乳和糖在一个银罐里搅拌好,然后放到一个盛了水的大盘里,让人不断地往盘中加入硝石,盘里的水结了冰,看着罐内的乳液也慢慢形成冰粒,她又加了几样水果汁,最后做成粉色的桃味、黄色的橙味、白色的荔枝味冰淇淋球,又美丽又好吃。素波舀着冰淇淋喂胶东王,“别伤心了,到了十八岁我就嫁给你,现在我们先轰轰烈烈地谈一场恋爱!”第152章 一唱一和京城距胶东有千里之遥, 在没有飞机、铁路、公路等等的情况下长途跋涉总归是很辛苦的历程。素波虽然坐在车里, 一路行止饮食都有人提前安排妥当, 其实也是很累的,可她却不觉得多辛苦,毕竟离开了京城, 离开了那可怕的争纷。而且, 她还在热恋之中呢——胶东王问清了怎么谈恋爱后,就果真与她轻轰轰烈烈地投入恋爱中了。他们会一起骑马出游,一同乘车赏景, 一同观日出,一同看星星;也会悄悄给对方准备礼物,一朵小野花、一块小石头、一只果子,甚至一只鸟蛋都会让他们开心许久——东西贵不贵重不要紧, 最重要的是彼此的心意。这一天他们又溜出队伍,沿着一条小河闲逛, 忽见对岸一片片艳红的秋海棠, 两人相视一笑,打马跳下河水,不顾高高溅起的水花冲上对岸,置身花海之中。美景如斯, 他们索性纵马驰骋, 在秋海棠花中徜徉。开心的时光过得最快,正当胶东王和素波沉溺于欢乐中时,留福找了过来, “宋郡守遣人来迎王爷王妃了!”宋郡守就是行却太学里的宋涛,今春皇上出征时他是第一批跟着皇上北上的十位太学生之一,也是仕途最好的一个,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升做青州苍水郡的郡守。苍水郡位于青州之东,比邻胶东,自然也是胶东王府一行的必经之路。不过,眼下他们还离苍水郡有几十里路,再不想宋涛竟已经遣人相迎,按说他们一路上也过了不少州郡,通常的规矩都是各地官员遣人在各处的地界相迎,然后在州郡所在的城中相见,尽了宾主之仪,可眼下宋涛却破格把人派出了几十里。胶东王与素波便赶紧回马,见了苍水郡的郡丞等人,听得宋涛已经守在苍水郡界处恭候胶东王及王妃,大家便重新启程,午时稍过,便进了苍水郡。宋涛带着苍水郡上下官员在路边恭迎,将大家接到最近的牟平县衙接风洗尘。先前的青州之乱,牛通起兵之地便是牟平。原来先前太子为了邓家之利将牛通自冀中调至土地贫瘠又与胶东接壤的苍水郡,牛通见自己在此处东边与豪强林立的胶东相邻,自忖强龙斗不过胶东的地头蛇,其余三面全部为邓家势力范围,情知早晚会为邓家所乘,索性便起兵占了青州和冀中。后来皇上平叛,对于青州、冀中等地反复的官员甚不待见,特别是苍水郡,上上下下所有官吏全部免职,方有宋涛等太学生平步青云的机会。宋涛如此优遇,自然对朝廷一片忠心,可是他既然是知恩图报之人,哪里会忘记真正将他自尘埃中选□□的胶东王呢?若无胶东王开太学,兴科举,寒门出身的他最多能谋得一介小吏之职,穷极一生未必能升到县令,可他如今方至而立之年便已经是一郡之守了。接风宴十分隆重,但酒席并不丰盛,一道野味、两三样果子,七八盘青菜,又有才打下来的新麦,再一坛水酒也就罢了,大家原都知道苍水郡原是青州最贫穷之地,又经历了战乱,休养生息还不足半年,自然理解,倒是感谢宋郡守之真情。胶东王与宋涛等人谈起苍水郡人口、田地、民风诸事,素波便带着薛清、严懿等人听宋郡守夫人给大家讲当地风土民俗。绿树荫下,秋风袭来,倒也其乐融融。素波忽听宋涛道:“胶东之地久居王化之外,虽然归附新朝数载,但与朝廷间又有青州相隔,政令多不能及,如今豪强遍地,骄横万分,王爷前往,务必小心。如今苍水虽小,也郡兵数万,可听王爷调遣;新麦已熟,即能调集万石军粮。”说起胶东形势,素波与胶东王、张长史等人自然用了不少心思研究,但是正如宋涛所言,京城与胶东间几乎没有什么往来,只是知道邓家占据与胶东相邻的青州几十年,一直想将胶东纳入自家的势力范围中却未能成功。据胶东王猜测,胶东之所以在新朝初建时就归附了朝廷,其实也未必是对朝廷真正敬畏,反而可能是与青州抗衡的一种手段。几代人之前还是东莱古国的胶东人其实骨子里还是认为他们并非朝廷的臣民。宋涛应该就是知晓此情才会在胶东王面前直陈如果需要兵马粮草,苍水郡会全力协助。可是,素波更相信胶东王接下来的判断:那就是胶东之地虽然民风剽悍、当地政令皆出于世家,但其实自前朝将胶东划入版图起已经慢慢发生了很大变化,至少表面上他们是尊崇新朝的,而且青州平叛也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威慑,如果处置得当,反叛的可能并不大。如何才是处置得当呢?这个结论他们并没有得出,因为他们知道的实在太少了,到了苍水郡打探消息也是先前计划中的一步。胶东王便微微一笑,举酒道:“多谢宋郡守!但胶东为本王藩地,本王自然视胶东之地为自家,视胶东人为家中子女,此去胶东便是回家,又如何用得到兵马?”宋涛再三称是,“王爷立意高远,下官愚钝,竟一时想错了。”举酒三杯自罚,苍水郡大小官员亦都附和,从他们的心中,其实也不愿意苍水郡卷入胶东之事中,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太学出来的,都对胶东王有着宋涛一般的深厚的景仰之情。到了晚间,素波在驿站歇下,与胶东王谈起宋郡守,“宋涛还真是个好人呢,苍水郡出了名的穷,今年在他治理下庄稼也不过才一熟,他竟然能拿出全郡的兵马粮草来帮我们!”又哼了一声道:“倒是宋郡守手下的那些官员们好小气,一听王爷不肯用都大大松了一口气,连我都看了出来,其实我们去胶东又不是去打仗,怎么能借兵马呢!”胶东王就轻轻笑了,“其实宋涛这些话固然出自真心,但更多的是给别人听的。”“不是给我们听的?”素波怔了一下,略一寻思,也想通了,“对了!他其实是给胶东那些世家听的!”若是宋涛果真要给胶东王派兵马粮草,手下的人总不会完全不知情,他真正的目的是帮着胶东王震慑胶东,并不是真心希望以武力对付胶东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