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节
作者:小麦s      更新:2023-06-28 12:29      字数:3045
  六娘听她说起乐曲颇有傲然之态,也凝神瞩目在崔念月身上,又和九娘对视而笑。崔念月望向空中明月,斜斜静立于船首,深深吸了口气。夜风轻送,她身上的银白披帛微动,真有几分嫦娥奔月出尘之态。杜氏朝着程氏竖了个大拇指,程氏心满意足地笑了。月朗星稀,深蓝夜空中连一丝薄云都无。崔念月举箫于唇边,一上来并无悠扬宛转之声,箫音高亢,自慢变快而急,竟有铿锵金戈之气势。让人不由得遐想起赵栩出征九娘送行的那一幕来,心神往之,似乎亲眼见到九娘一身红裳軷祭于万胜门前,几万人同唱《无衣》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幕。不知不觉中,六娘情怀激荡,等发现脸颊沁凉湿润时,才惊觉何时落泪的,自己竟毫无所知,转头看了一圈,三叔竟也也沉醉其中,泪流满面。天阙沉沉夜未央,一声玉箫向空尽。毫无预告的,箫声自急转缓,戛然而止,只有画舫破开水面的轻微声音相合,明镜湖边的蛙鸣虫唱竟似也都歇了下来。两轮圆月,一轮悬于碧海青天,一轮晕在明镜水面,巨大得都似就在手边一般可及。崔念月缓缓收箫,朝众人微微一福,再不发话,径直下船上了小舢板,立于船头,飘然回转广知堂去了。梁老夫人叹息一声,感慨道:“还是年轻时在宫里听过一曲,神乎其技,曾以为人间再不能听到,想不到今夜还能有这么个意外之喜,真是多亏了阿程有心了。”杜氏和程氏也十分惊叹,程氏不免兴致勃勃地说起那李师师和崔念月这几年相争的事来,言下之意这崔娘子推掉重金邀约,能在九娘面前露了这手,日后便妥妥地稳坐京城第一把交椅。梁老夫人扶额笑道:“在阿程眼里,谁都是为了利么?你看看阿妧阿婵,二郎,可有一昧钻营的心思?”孟建赶紧不放过教育程氏培养高尚品行的机会,开始长篇大论引经据典起来。见她们看着明月说着俗事,九娘和六娘便行了一礼,携手漫步到了船首,回想崔念月的风姿,赞叹了几句。九娘伸手捞了捞天上明月,忽地有种故地重游感,莫名的熟悉,再放眼望去,载着崔念月的一叶小舢板已经泊了岸,这明月、水面、箫声、小舟,九娘想起那年中秋在汴河上听到的《楚汉》,心中一动,总觉得崔念月的箫声似乎和阮玉郎同出一辙。她伸手招了惜兰过来,低声耳语了一番。惜兰面色一整,赶紧行礼下了楼。六娘见惜兰也是乘了小舢板往广知堂方向去,笑道:“学堂里要考音律,你总是叫苦连天的,怎地今日高山流水遇知音,要去追那崔娘子不成?”九娘笑着摇头道:“只是好奇崔娘子师从何人,她那玉箫的技艺,颇似阮玉郎。”六娘花容失色,一把拉住九娘:“当真?她会否居心叵测?要不要赶紧告诉张相公?”九娘安抚她道:“放心,钱婆婆跟着表婶今日一同回来了,何况上回阮玉郎九死一生,深受重伤,我不怕他。看,说曹操曹操到。”六娘回头,见又一条小舢板和惜兰所乘的交错而过,正往画舫而来。惜兰起身正往那船上行礼。远远望去,却是一个身穿青衣宽袖道服的男子站着,月下乘风而来,仙风道骨之姿,令人过目难忘。九娘笑道:“季甫来了。”六娘有些诧异九娘直呼叔伯辈的张子厚的表字,但想到她和赵栩自然不用对臣子礼让,便也释然了。不多时,画舫下头传来小舢板靠近的声音,微微抖了抖。张子厚上了楼,怀里却抱着一个长长的楠木盒子。张子厚见了九娘便先行礼,九娘笑着还了礼:“季甫夜至,必有要事。若早些知会一声就好了,我那桂花蜜和月饼黄昏时分才送到你府里去的。”六娘没想到九娘将往年藏着的桂花蜜还分给了张子厚,不由得上下打量起张子厚来。张子厚却也笑了起来:“多谢娘子有心,季甫正是吃了月饼喝了桂花浮丸汤来的。我爱吃咸的口味,明年有劳娘子赐多几只咸的。”舱里梁老夫人的声音响了起来:“张相公倒是识货,今年九娘做的咸月饼放了咸蛋黄,少了油腻多了回味,快进来喝盏茶,方才那世外之音,可惜你来迟一步。”张子厚朝六娘九娘点点头,一同进了舱内。“老夫人可得少吃几只才是,毕竟是腻物。”张子厚原先十分不喜梁老夫人,如今却又不同,执礼甚恭。众人叙了叙话,张子厚站起身将手中楠木盒子递给九娘:“宫中文思院送来我家,陛下有口谕,着臣亲自送来给九娘子。”程氏大喜,这份心思,比起那宫中的赏赐,不知珍贵了多少。她真是迫不及待要将这消息装作不经意地传回那些人耳朵里去。“阿弥陀佛——”程氏双手合十向空中明月拜了拜:“陛下出征在外,还记挂着我家阿妧,真是情深意厚。阿妧你才送了两罐子桂花蜜会不会——”孟建看着妻子,直摇头,妇人之见,朽木不可雕也,想起自己还从来没送过什么中秋节礼给程氏,赶紧转开了眼。九娘接过楠木盒子,程氏却逼着她打开来让众人也见见世面,文思院的奇巧玩意天下闻名,再说能经张相公的手送来,也不是什么闺房之中见不得人的东西。九娘无奈摇着头将盒子轻轻启了一条缝,愣了愣,大大方方地打了开来。程氏啊呀一声,噗通又一屁股坐了回去,满脸失望之情。竟然只是两个黄胖而已?弄得这么费劲声势浩大的做什么……舱内琉璃灯各色花灯高悬,灯光投射在两个憨态可掬的黄胖身上,九娘却挪不开眼,鼻子直发酸。不同于儿时收到的那十二个黄胖,这两个黄胖都身穿蓝衣,十足是赵栩和九娘两个人的模样,腰间各佩了一剑。九娘却一眼看出这两身蓝衣乃是成亲是民间新郎新娘所穿的礼服,只是花纹颇暗,不留心想不到那处去。张子厚却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不明白为何要他来送这两个黄胖,但是皇命不可违,而他也求之不得能再见到她,见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盒子里,心里又甜又酸又苦,可不论怎样,她高兴就好。因张子厚来到,便又上了新茶、果子点心,另外又蒸了十几只通红的大螃蟹,红泥炉子热了临安黄酒送了上来。张子厚是福建人,也不见外,爽快地挽起袖子,拿起那银制的蟹八件,挑了一只膏满的雌蟹干净利落地剔好,那蟹壳还原却又是一只完好无损的螃蟹。张子厚在龙井茶里净了手,放下宽袖,却把碟子送到九娘案前。九娘一怔,转过头来。张子厚笑道:“奉陛下谕旨,臣要照顾好娘子。”孟建和程氏面面相觑,皇帝下旨让宰相收拾螃蟹?九娘斟了两杯热酒,递给张子厚一杯:“有劳季甫,还请一直照顾下去。”张子厚接过酒杯,却洒出少许,他宽袖遮面一饮而尽。两岸蛙唱,秋蝉早已谢了,少许萤火点点流星,画舫斜转船头,入了撷芳园芙蓉池内。九娘靠在船首,想到昔日芙蓉池边芙蓉树下那张艳压芙蓉的少年容颜,悠悠地出了神。忽然她的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起来。芙蓉池的那头,一个修长身影提着一盏玉兔走马宫灯,静立湖边,正看着画舫上的她。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跑了这么多天的砖,玉呢?等卧虎藏龙的读者来一段。坚持日更是值得表扬的,我想看到你们的留言哦。么么哒。第329章第三百二十九章画舫体量甚大, 泊不到芙蓉池的浅岸, 过了池心,船首微转, 停在了芙蓉林东侧, 搭了木桥。芙蓉林边灯火通明,婆子和侍女们云集,肩舆都已备了多时,只等老夫人妇人小娘子们下了船, 便上撷芳园后头的凉亭上去继续赏月。九娘鼻尖冒出了细微的汗,她一等画舫靠岸, 便匆匆和六娘嘀咕了两句,提起裙裾飞奔下楼。岸边的人来不及反应, 眼睁睁看着这位如珍似宝的九娘子飞一般的下了船, 提着一盏宫灯,没入了芙蓉林, 身后跟着匆匆追赶她的玉簪还有两位侍女。芙蓉林里浅草已被夜露浸湿, 奔了几步九娘的绣鞋就湿了, 裙裾边缘也颜色转深。玉簪只觉得林中潮寒,急忙喊道:“九娘子慢些, 林子里黑, 等奴来提灯笼。”前头奔跑的九娘却骤然停下了脚, 喘着气,仰着头,只有手上的宫灯不断摇晃, 一团光晕将旁边的芙蓉树映照得忽明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