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节
作者:有绯      更新:2023-06-29 15:36      字数:3024
  论干架她半点不怂的!司马懿:“……”另一边。诸葛亮把哭天抢地的小童抱起来,问道:“不知壮士来此有何贵干?”夏侯充先是给他道了个歉, 接着眯眼道:“你便是司马懿罢, 还请你跟我们走一趟。”一听司马懿的名字,诸葛亮就不太开心:“不是。”夏侯充见他变了脸色,认定诸葛亮是被揭穿而不悦:“如果你不是司马懿, 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反应?兄弟们,给我上……”话还没说完,只听“碰”的一声, 诸葛亮不堪忍受胡搅蛮缠, 直接把门关上了。别说是文人了, 就是儒将都跟这个夏侯莽夫说不到一块。夏侯充狂拍诸葛亮的门:“司马懿!你别躲在里面不出声,你有本事装风痹,怎么没种开门啊?”诸葛亮黑着脸把门打开,羽扇往边上一指:“司马仲达在那边。”这时,曹初和司马懿走了过来。她听见夏侯充的话,深感丢人,随手扯了块布往他嘴里一塞:“闭嘴吧你!”接着,曹初拱手给诸葛亮道歉,态度那叫一个温和。司马懿嘴角一抽,望着方才凶巴巴威胁他的曹初此刻却彬彬有礼的样子,莫名有些不服气。态度差别居然这么大!司马懿森森地起了一种自己被欺骗了的感觉。平日里他跟诸葛亮就谁也不服气谁,如今曹初却对他俩的态度大相径庭,这又是什么意思?于是司马懿就问曹初。他算是看明白了,跟这个人拐弯抹角打机锋简直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因为她特别会装傻。曹初眨眼:“威胁他没用啊,他的友人也是我的友人,如果我真的把他威胁过来,那我就没法跟徐元直他们交代了。”还有一个原因曹初没说。这两人历史上的记载就不一样啊,更何况曹魏三代都对司马家仁至义尽。她依稀记得后世还有句歇后语,貌似是什么司马懿他儿子之心路人皆知。至于他儿子到底是谁,过了这么多年曹初也记不清了。不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初倒是没对他有什么疑心。如今曹操一口气拿下了四个州,尽管任用了当地很多的人才,可还是不够。诸葛亮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最近不肯找友人了。而对于司马懿这种级别的人才,弃而不用疑神疑鬼的才是傻子。并且司马懿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曹初又去了一趟刘表在襄阳的荆州牧府,当晚就收到了蔡氏的密信。是一整套水军训练的方法,还有一套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只有长期训练水军的人才拥有的。蔡瑁甚至还把刘表水军的情况给她透了个底。曹初挑眉一笑,若无其事地收下了。……邺城。曹操口中说是要北伐,可他回到邺城弄完剩下的事情之后,却迟迟没有动作。曹营的大多数人自然是不想打的。主战的人本来就很少,曹操最近又态度模糊,这不得不让人暗自思忖他是不是改变主意了。吕布一看这情况就急了——说好的要去跟异族干架呢?又等了半个月,他见曹操还是没动静,又想起军师祭酒郭嘉也是为数不多主战的人之一,吕布就不情不愿地挪过去问他。郭嘉折扇打开,笑道:“稀客啊。”吕布随便找了个地方一坐,叹气道:“你赶紧收拾收拾东西,随我去打乌桓!”郭嘉面色不变:“这是为何?”吕布露出个不敢置信的表情:“你不会也不想打了吧?”郭嘉微微摇头:“自然不是。”“那为什么还不出兵?”吕布不满道,“这都半个月了。”郭嘉挑眉:“主公尚且不急,你又为何如此急切?”吕布一噎,随即理直气壮道:“再不打,难道要等他们来打我们吗?”虽说有时候智商不太够用,但吕布的战场直觉非常敏锐,竟也从蛛丝马迹中察觉出了乌桓首领蹋顿的野心。郭嘉轻摇扇子:“再等等。”吕布的坐姿开始不端正了:“不想等。”郭嘉顿了顿,耐心道:“等。”吕布梗脖子:“不等!”郭嘉拿起边上的酒坛子,打定主意不理这作幼稚行径的莽夫。吕布重重地咳了一声,又把眼珠子偷偷转过去看郭嘉的反应。郭嘉当没看见,开始斟酒。吕布冷哼,画戟重重往他案上一搁,久经沙场的杀气霎时震得屋内的侍人一抖。郭嘉还是没理他。吕布不悦,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郭嘉却笑吟吟地继续斟酒:“嘉有一言……”吕布见他总算做出反应,乐颠颠凑过去:“什么话?”郭嘉要坑人简直一坑一个准,更别说吕布这种坑起来难度极低的了。他神神秘秘地对吕布低声嘱咐一番。吕布眼睛一亮,提起画戟就开始傻乎乎的绕着邺城跑圈儿了。至于曹操为什么不打……因为现在是秋天。乌桓刚刚接纳袁熙和袁尚,短时间内不会主动出击。可一到冬天,他们就必然会跑到幽州来劫掠。由于在短时间内连克幽并两州的缘故,乌桓必然心生防备,现在曹操按兵不动,就是为了放松他们的警惕。郭嘉提出的建议是打,而且是在他们刚退去的时候打,因为这时的乌桓恰恰是最没有防备的时候。……荆州。这两年来,曹初已经很少听到叫嚣着让曹操把权力还给皇帝的话了。不说曹操的治下,就连刘表这里也没什么人会说这种话。刘协的存在感越来越弱。如果不是后世的影响太深刻,曹初几乎以为一切都很顺利。但也只是几乎而已。她知道,之所以现在什么事都没有,是因为曹丞相做的事情还没有触碰到一些人的底线,一旦触碰到某个底线,立刻就会激起千层浪。现在的曹操只是权臣,名义上没有多少逾越,大汉朝不缺权臣。大汉能容忍像霍光一样的权臣,但是容忍不了王莽那种权臣。但是,凭什么呢?不说霍光的性质跟曹操半点不一样,就算一样,可霍光的后人又去哪了?霍光是两百年前的权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居功甚伟,一生未曾起过反意。可最终他除了身后的哀荣又得到了什么呢?他死后,整个霍家就被安了个谋反的罪名满门抄斩!更别说曹操的性质跟霍光完全不同。如果曹操辛辛苦苦帮刘协打江山,天下平定之后真的归政于帝了,到头来别说曹昂他们几个,估计就连尚在襁褓中的孩子都不会被放过。很多时候,做某种事不是因为他想做,而是为了自保或者保全后人,不得不做。曹初长叹一口气。临走前,曹初又去了一趟隆中,并且很诚恳地想请诸葛亮出山。今时不同往日,曹操已经不是刚刚把天子接到许都,面对袁绍还需要处处忍耐的人了。现在的北方基本上被他统一,当初不可一世的袁绍和袁术都败在了曹操的手中。而他又位居丞相,封武平侯,如今正是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刘表和刘璋都不是雄才之主,孙权虽年轻有为却受着地域的限制,毕竟这个年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而刘备尚在许都当着官,他的名气挺响,就算诸葛亮住的那么远也听过刘备仁义的名声。原本曹初的确很担心刘备跟诸葛亮看对眼,不过现在她却不担心了。一个仁义的人会去勾搭别人的文官吗?一旦刘备去勾搭他,那不就成假仁义了?但是只有真仁义才能吸引到人才来投奔,假仁义却是吸引不到的。这就成了个死循环。依刘备的做风,除非别人帐下的臣子自己送上门来他才会接纳,如果要他主动挖墙角……不,就算刘备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会这么干。要不然别人怎么会说当好人难呢。曹初之所以敢对这么提,也是基于自己这边底气足的缘故。诸葛亮却问了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他的友人徐庶任职于许都的御史台,每日送上的弹劾奏疏却只是象征性地在陛下面前走个流程,就马不停蹄地送到邺城去了。“那么,徐元直到底是在为丞相做事,还是在为陛下做事?”第73章 孔明四迁这个问题看似是在问徐庶, 实际上却是在回答曹初方才所说的话。徐庶如此,那他呢?他为谁做事?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胆, 大胆到根本不符合诸葛亮平时的作风。可他却还是问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