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沈门往事(上)
作者:漫漫不慢      更新:2022-05-06 09:43      字数:2002
  听见李泽渊问大家是否听说过沈家军,在座的人皆面面相觑。

  拓跋锐英率先开口:“大周沈氏谁人不知,沈氏先祖平国公沈凌峰,当年跟着高祖皇帝打江山,乃高祖皇帝麾下第一前锋,是一代开国功勋。”

  “沈氏一门的爵位世袭罔替,门风甚严,世世代代都出名将。沈家祖祖辈辈为保卫国土,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一门忠烈,赤胆忠心。沈家军在大周不仅深得皇帝信任,还受百姓爱戴敬仰。“沈家好儿郎,卫国又保疆”这是百姓口口相传的赞语。连我们回疆人也都听过。”

  拓跋锐英是乃回疆人。早年他的家族还未归降大周时,与沈家军在北疆战场多有交锋。沈家军曾以神勇无匹著称,击败过回疆人无数次,至今沈家军的赫赫威名仍然在回疆人中流传不息。

  沈家军和回疆人虽曾是战场仇敌,但回疆人素来敬重铁血好汉忠勇之士,所以一提到沈家军,拓跋锐英如数家珍,毕竟从小听闻他们的事迹。

  公冶筹将手中折扇一展,感慨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这样一门忠烈的名声和荣华富贵都是用子子孙孙的鲜血和性命换来的,以至于沈家的子息向来都很单薄。直到先帝在位时,族中嫡系仅剩下已故的沈明元帅一人。只是,长治元年发生了一件事,连这唯一的嫡系血脉也断了。”

  大周长治元年,平国公府的唯一嫡子沈明骤然离世,让这个英雄辈出的家族因为后继无人而凋落。这在当时也是震惊世人的一桩大事。

  和乐郡主以手支颐,正悠闲地吃着葡萄,一听到这里,立即也来了兴致,“这件事我听父亲讲过。事情就发生在我出生那一年。陛下刚即位不久,就收到边疆奏报,久未有动静的突厥蠢蠢欲动。于是陛下令沈明将军去陇右戍守边关。沈将军在前往陇右的一个山谷中遭遇突厥兵伏击,当时他身边的随行兵马并不多,很快抵挡不住占尽天时地利的突厥兵,不幸遇害身亡。”

  “沈将军去世的消息刚到京城,平国公府就传出沈将军的妻子,从南诏远嫁而来的玉珠公主暴病而亡。听说是公主听了沈将军去世的消息,一时间接受不了这个噩耗,伤心过度支撑不住跟着去了。”

  “父亲还跟我说过,这位远道而来的南疆公主美丽温厚,与沈将军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婚后夫妻二人伉俪情深,就在沈将军离京前,玉珠公主刚诞下一位小千金。沈家一直深得民心,这段佳缘被百姓津津乐道,这对佳偶却突然双双过世,留下一位未满周岁的小女孩儿,实在令人惋惜。”

  李瑾少年老成地感慨,“娘亲讲,这个小女孩儿大我几个月出生,平国公府摆满月酒的时候,当时怀着我的母亲还跟着父亲去看了呢。母亲还说过那个小婴儿五官端正,一看就是个美人坯子,还跟玉珠公主开玩笑,说若她肚子里怀得是男孩儿,以后要跟他们攀娃娃亲呢。”

  “呵呵,你想得美,还想跟美女攀娃娃亲。”魏仁斌坐在李瑾对面,端着酒杯眉毛一样戏谑道。

  李明瑾扯着嘴角露出一个假笑,“那也轮不到你。”

  “我就算不能跟美女攀亲,那也轮不到你。”

  李明瑾反应过来,魏仁斌是在嘲讽她,当即大怒,“你才想得美。”

  说罢,一只苹果迅速朝魏仁斌的面门飞来,他眼疾手快稳稳地接住。“谢郡主赐苹果!”

  李明瑾气鼓鼓地白了他一眼,心中骂道一介武夫为何嘴如此之臭。她斗嘴斗不过,一扭头不再理他。

  “在座的各位都不觉得沈将军和玉珠公主死得很蹊跷吗?”提起这话的是赵硕。

  赵家是皇商,专做权贵生意,家族地位自然与一般商人不同。人人都说商人奸猾,但是赵硕却是一个另类。

  赵硕身材矮胖,圆圆的盘子脸上嵌着一双狭长的狐狸眼,由于眼睛太窄,让人几乎看不到他的神情变化。这双狐狸眼再配上总是笑眯眯的脸,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奸诈”二字。但如果与他深交则会发现他宅心仁厚,仗义疏财,圆滑中带着几分侠义,与奸诈相去甚远。

  赵硕平常爱做平民打扮,不爱绫罗绸缎,常穿一袭麻布衣衫,因此京城人人称其为“布衣公子”。这位布衣公子性情平和,打理家族事业多年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称赞他是一个十分有良心的好人。

  “我跟着家父打理家族生意,也听过许多关于当年的事。其实,当时有许多人质疑沈将军和玉珠公主的突然离世。”

  “突厥犯境来得毫无征兆。当时陛下刚登基,按理说最是需要得力亲信的人在身边支持。沈明将军可是太子伴读,自小和皇帝一起长大,一直听说两人关系甚好。以沈家在军中的威信,加之军中又泰半都是沈国公的故旧,沈明将军本应是皇帝的重要臂膀。可是派谁去不行,皇帝为什么在最需要他的时候,把他派往陇右?”

  桌上的众人都凝神听他说话,脸上浮现出认同的表情。

  赵硕继续道,“如果这些都还不足以构成疑点,那沈将军明明是在大周境内,却遇上了突厥兵,大周境内为什么会突然出现数量这么多的突厥兵?”

  “玉珠公主年纪轻轻,此前并未有过她身体不适的传言,如何就暴病身亡?就算再伤心,为人母也会念及尚在襁褓的幼女,如何走得如此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