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骚包魏仁斌(中)
作者:漫漫不慢      更新:2022-05-06 09:44      字数:2302
  两人迅速转换到正事上来。

  “你回家有跟你家老爷子聊过吗?”

  “这事儿我正想跟你说,你好像很了解我爷爷啊!”

  李泽渊抿嘴一笑,这天地间抛头颅洒热血的好男儿,那一腔热血岂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冷却。“你怎么说得,老爷子作何反应?”

  “我按照你说得做了,回家先只是跟他随便聊聊最近朝廷内闹得不可开交的‘南诏内乱’,并把玉茗公主在长安遇险的‘道听途说’讲给他听,然后跟他一起回忆了当年沈元帅和沈夫人去世的情形。最后,既是假意也是我真实的想法,我在他面前义愤填膺地脱口而出——朝中奸臣作祟,祸乱朝纲,残害忠良,想要铲除奸吝,助陛下脱困。”说着,魏仁斌以手作刀,做了一个横砍之势。

  “然后正如我所料,他很支持你的想法?”

  “老爷子热血不减当年,听了后不仅没有制止我,而且两眼放光,对我大加赞赏,还夸我胜过我父亲。”

  李泽渊心中感慨,对于曾经的沈家军旧部,一生忠君爱国的魏老太爷,当然觉得‘赤胆忠心,一心护主’的孙子比‘投靠权臣,背叛皇帝’的儿子强。

  “然后,就在爷爷感叹‘不知当今圣上如何’的时候,我趁机给他讲,你已暗中与陛下联络,陛下多年来韬光养晦,一直未失去斗志,只待时机成熟,将乱臣贼子一击拿下。只是苦于现在力量尚且不足,还未到时机。”

  听到这里,李泽渊目光一闪,亲自替魏仁斌斟茶。

  “老爷子听了后,说道。长安城的三重防卫,御林军,禁军和虎贲军,御林军统领上官琢行是太师的长子,禁军由上官忱亲自统帅,副统领是他的家将。若陛下想拨乱反正,这唯一的突破口便只有你父亲手中的虎贲军。至少要掌握这三股力量中的一支力量,才有与上官兄妹抗衡的资本。”

  听到这里,李泽渊赞赏道,“老爷子心明眼亮,耿直快语,佩服佩服!魏老太爷既已说出口,想必也知道是我们的想法,想必也愿意支持你吧,否则他就不会顺着你的意思说下去了。”

  魏仁斌点点头,“是呀,爷爷豪情不减当年,他说这话时,一腔正气。他即便看出我起初的一番话是来套他,他也并未跟我置气,而是跟我一起冷静分析。”

  “获得魏老爷子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本王也知道其实这不难,但听你亲口一说,才真正体会老爷子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除了佩服还是很感动。那老爷子有没有提到如何去劝说你父亲。”

  魏仁斌嘿嘿一笑,露出满口整齐如编贝的白牙,“他说不用劝了。”

  李泽渊眉毛一挑。

  “他说一不想劝二不想费力气,直接把他打晕,盗走兵符比较方便。”

  李泽渊嘴角抽动,半天吐不出一个字来。“……”心想,这一家子做事是不是一直都这么简单粗暴。

  “俺当时听了也目瞪口呆,说实话,俺虽然不喜欢俺爹,可是把他打晕俺实在下不了手啊。所以俺建议,要不换个委婉点的方式,把俺爹迷晕再盗走兵符,这样比较好。”

  李泽渊擦了擦汗,“哦,好委婉!”

  说道地方府兵就不得不说一下长安城的巡卫营,这个巡卫营就是从长安府招募的府兵演变而来的。因长安城内禁军的存在,作为维持地方治安的长安府兵,其保一方安宁的作用就被弱化替代了。府兵在长安城内地位不高,是个尴尬的存在,士兵数量还及不上御林军。

  名义上巡卫营作为负责长安城治安,其实每天只解决一下街头巷尾掐架斗殴之类的小纠纷。若遇上级别稍高一点的大事,比如护卫外国使节安危,涉及朝廷大员的要案,国家发生重大军事等,自有禁军出动。长安府尹就算想管,也轮不上他管。也正是因为巡卫营一直以来找不到存在感,才没引起上官忱的注意,让久在困境的皇帝和宰相张济突然想起长安城内还有这样一支武装力量。

  说到巡卫营,又不得不说一下长安府尹夏望淳。长安府尹是长安城的地方父母官,由于位置特殊其角色又不同于一般府尹。天子脚下,达官贵人关系错综复杂,局势变幻莫测,往下又牵涉普通百姓的利益,一件发生在长安城看似简单的事,有可能牵连甚广,稍弄不好就里外不是人,一不小心连官位也不保。

  夏望淳自上任以来虽谈不上做出了诸多有亮点的政绩,但也稳稳当当地四面不靠八方不得罪地做了好几年长安府尹,而这也正是张济对他另眼相看的地方。经过张济一番考察,夏望淳不可不算官场老油条。凡长安城的民事案件,无论人命关天、买卖纠纷还是田地侵占,至少六成都能七拐八拐地跟长安城某个贵人扯上点关系。而夏望淳每每能在处理长安城大小事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不得罪任何贵人又不伤害百姓利益,和稀泥顾及双方的颜面的同时,还能奖惩分明,合理地解决问题。张济觉得夏望淳在处理政事方面,肯定有某种独特的天分。

  长安城府尹这个职位算是基层官员,因身处长安城倒变成一块成为朝廷大员的好跳板。以往的长安城府尹在天子脚下这种地方,有大把机会巴结各种朝廷大员,基本可以靠着左右逢源,搞好与权贵关系,在帮他们解决欺压弱势小民引发的纠纷时顺便捞些好处,即可在上任几年后迅速升官发财。

  可当他们暗地里细细查探夏望淳后发现,夏望淳上任好几年却不见有任何迁升的迹象。再一回味,则能发现夏望淳处事极有原则,他虽不会得罪人,也不见他与任何朝廷大员结交甚好。他为人处世外圆内方,是一个真正会处处替百姓着想的好官,权贵在他这里向来讨不到什么好处。

  夏望淳显露出了他忠君爱国,守正恶邪的儒家士子本性。张济领皇帝的旨意暗中跟他结交,在经过几番的试探后,最终确认他是一位忠诚可靠的人才。而就在一年多以前,夏望淳就接到了皇帝的密旨,他表示愿肝脑涂地,鞠躬尽瘁,为君分忧。从那以后,长安城的巡卫营虽然表面上依然是一个只有区区几个人、不足挂齿的三流队伍,但实则早已不再是原来的巡卫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