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骚包魏仁斌(下)
作者:漫漫不慢      更新:2022-05-06 09:44      字数:2225
  魏仁斌回到家中,魏老太爷派了人过来唤他前去见他,亲手交给他一大包蒙汗药。祖孙两人关在屋里,偷偷摸摸地搞事情,一个准备药翻儿子,一个准备药翻爹。经此一事,魏仁斌觉得姜还是老的辣,别看爷爷平常就爱拉着老友喝喝茶下下棋,慈祥可爱,和蔼可亲,一决但定要搞事情,不可谓不心思缜密。常常拉着他制定十分详细周密的计划,给他出谋划策,梳理行动细节。并且千叮咛万嘱咐,药翻他爹以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捆好塞在床下,以防魏岩醒来有机会找人救他,给他们留下后患。魏仁斌听了一边迷迷糊糊地点头,一边仔细端详手中一大包蒙汗药。心想,是不是多了点儿?吃过量了会不会有后遗症?后来永安王知道详细计划过程后,不禁感慨,这一家子果然简单粗暴。

  于是在随后的几天里,魏仁斌渐渐转性,表现得十分老实,开始有意无意向魏岩示好。时而在府中不小心偶遇魏岩,然后叫一声“父亲”再娇羞地逃走;时而早起在魏岩出门必经的院子里练枪,练得还是幼时魏岩亲自教他的自创的魏氏枪法;时而放出风声,说自己年纪渐长也知道男儿当自强,这世间哪有父亲有错的道理,总这么虚度光阴也不是个办法,希望能重回军中建功立业,也想混出一个名堂来。望子成龙的魏岩听到这些话心中一喜,以为儿子终于想开,可以与儿子冰释前嫌从归于好了。于是在魏仁斌委婉地表达了要与他共进晚餐的意愿时,魏岩毫不犹豫积极地响应了儿子的呼唤。只可惜这顿父慈子孝的晚宴,他只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

  魏仁斌就这件事曾经问过魏老太爷,“爷爷,你也知道我要做的事十分危险,得罪上官太师那是肯定的。我虽然不怕死,可这一来是要牵连家中,牵连父亲啊。或许会丢掉一族人的性命也未可知。可您为什么还是这么支持孙儿?”

  魏老太爷看着这个长孙,浓眉大眼,器宇轩昂。他一直很喜欢他,哪怕他近几年有些不着调,但他坚信他的好孙子本性不坏,而且一定是人中翘楚。他问魏仁斌:“那你明知道危险又为何要帮助永安王?”

  “南诏公主来到长安,给的长安城引起一番不小的骚动,竟然令一向嚣张跋扈无所忌惮的上官兄妹紧张。大周虽然没有发兵南诏,但这件事不会就这么归于平静。皇后私下里必不会放过玉茗公主,而皇帝想救她,永安王想救她也想襄助皇帝。对手不动,则我方不动,而只要有人想动,长安城的局势就会有一丝松动。”

  沈玉茗从来不知道,她为了求救奔赴长安,不想,给长安城这潭死水投入一颗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涟漪。就如她不知道,自己当年从长安消失的那一刻起,带走了有关于当年的秘密,让往事尘封,让魑魅魍魉肆无忌惮横行霸道。然而她一现身,就如一条连接过去的纽带,一把开启过往的钥匙,一道照亮长安的曙光,牵出那不为人知的往事,牵起那有些人本以为消失却深藏已久的矛盾,牵动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

  魏老太爷点点头,“陛下与上官兄妹之间早已积怨甚深,陛下不会坐以待毙。这些年陛下虽然潜心修道,不问政事,但实则是在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令对手放松心态,寻找适当的时机。”

  魏仁斌抬起头,双眼亮若晨光,清亮四射,灼灼有神。“而南诏公主的出现让压抑已久的问题有了一个爆发的契机,他们若出现慌乱,就有机可乘。陛下现在势单力薄,正是用人之际,当下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然有机会为君分忧,助陛下扭转乾坤。孙儿并非平庸之辈,一直想一展抱负。孙儿不喜欢上官一家,也不喜欢父亲。上官兄妹夺朝政、乱纲常,非忠信仁义之辈,而父亲却选择与他们同流合污。孙儿自幼读圣贤书,实在不认同父亲的做法,也不愿攀附父亲。此番若能成事,能建功立业,能清君侧,打击乱臣贼子,孙儿愿一试。至于危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孙儿早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孙儿不怕!”

  魏老太爷拍拍孙子的肩,欣慰地说道:“小斌,爷爷果然没看错你。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想不到你小小年纪也能如此明白,这些道理连你父亲也未必能真的明白。你将来必定强过你父亲。”

  魏老太爷看着眼前这个明朗朝气的少年,仿若看到年轻的自己。那遥远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湿润了心田和眼眶。犹忆当年,毛头小子刚刚参军,连上前线的机会也没有,只能在军中负责粮草物资的出入核对。虽然还不能挣军功,但他依然做得细致认真,久而久之也积累了老道的经验。能通过军士多寡,行军距离,对阵时日和敌方势力来计算出需要备多少粮草才充足。对山川地形烂熟于心,能分辨那些路好走却易被劫粮,哪些路隐蔽却行动不便,还能勘测地形,了解粮草应如何安置才能更好地防止敌军偷袭。

  后来他渐渐发现运往前线的粮草往往不能一次性到位,时而数量过多耗费人力和时间,时而粮草不足不利于己方战况。于是他大胆陈情,提出粮草储运方案。并通过实践证明他的方案灵活且行之有效,不仅节约了运粮草的军力和时间,还能随机应变,为前方提供了充足的物资配备。

  他因献上运粮良策获得了当时的元帅平国公沈则平的青睐,并夸他:能周小事者,将来必能成大事。自那之后,他从一个无名小辈一步一步地做到军营中郎将。沈老国公于他有知遇之恩,可惜沈家后人被奸人所害,而自己的儿子却与奸人同流合污。这些年来他心中深感惭愧和愤懑,眼见自己年老体弱,又伤病缠身,无力再上阵领兵铲除奸吝,也无力教训逆子。老天有眼,终于让他有生之年看见有机会讨伐乱臣贼子,自己心爱的孙子将参与这场拨乱反正,他心中甚是宽慰。那天那番谈话他自然知道是故意引他入局,那又有什么关系,没想到在垂暮之年还能为国效力,他心甘情愿入这局。这才是他支持孙子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