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圣旨
作者:青滢      更新:2022-05-10 17:21      字数:5276
  五十二、圣旨

  崇祯三年正月初三早晨,北京城东直门关闭多日的吊桥放下来了,一支二十七骑的队伍冲出城外,向东北方向奔驰而去。

  这二十七骑大部是由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组成,这些锦衣卫除了腰上挂着绣春刀,肩后背了角弓,手里还持有长枪。队伍的中间,身穿一品团花官服的六十七岁内阁大学士孙承宗,在前后人马的拥簇护卫之下策马前行,清早的太阳还未完全露出头,空气里弥散白蒙蒙的雾霭,冷风吹拂在他老成持重的脸上,颔下的花白胡须一阵阵飘颤。

  后金大军虽已退去,但北京城周边仍有零星小股后金哨骑的踪影,一路上并不能掉以轻心。今天,孙承宗将前往顺义,一探多日来的疑惑虚实,在他的怀里,揣了崇祯天子的圣旨,这封圣旨的授予对象,就是那个不知来头却又屡立奇功的杨铭。

  马蹄在官道上嘚嘚地奔驰,道路两旁的田野里,枯草麦根,白霜凄凄,远处的村庄一片残坦断壁,了无人踪。村口边,田垄旁,偶有几具野狗野狼啃噬过的残破尸体,给人一种恐怖心惊的感觉。

  突然,前方的村子里冲出七八匹快马,马上的人铁盔皮甲,腰间挂了长枪,手里挽着弓箭,脑袋后面露出的辫子在寒风里飞舞,从侧翼向二十七骑的队伍冲奔而来。

  一队在村子里避寒过夜的后金哨骑发现了孙承宗这支规模不小的锦衣卫队伍,仗着以往对阵明军的经验和骁勇,试图以少对多地进行截击。

  “鞑子哨骑!”领头的锦衣卫百户大声喊叫,原本整齐奔驰的队伍出现一阵颤乱。

  “你们护送大人快走!”百户偏转马头,挺起长枪,带领十余骑迎向后金人马,剩下的锦衣卫加快了马速,护卫孙承宗继续前行。

  青砖厚重的房屋里,清晨的阳光从东面墙顶的花孔照射进来,空气中的浮尘在光柱里旋转舞动,韵秋躺在床上,一双丹凤眼四下打量,腿上的伤口隐隐传来一阵发痒的感觉,她知道这是伤口在愈合。

  门外传来开锁的声音,韵秋闭上眼睛,头偏向一边,吱呀一声门开了,室外的寒气涌了进来,杨铭提着食盒进屋了。

  “韵秋,吃早饭了。”他微笑地招呼躺在床上的女子。这女子身手非常强悍,即使是受了伤,他也不敢让仆妇甚至男仆来送饭,唯恐会有闪失。

  韵秋侧向一边的冷艳面容抽动了一下,对方一进门就叫出了她的名字,她知道她的团队应该是全完了。

  食盒放在了床头的杌子上,一只强壮的手贴住她的脸庞,将她侧向一边的头脸扳了过来。

  “吃饭!”杨铭温和的声音里暗藏威严。

  韵秋一声不吭,胳膊撑床坐了起来,又反手去抓枕头,没想到抓到的却是男人的手,原来是杨铭已经为她拿了枕头靠在背上。

  “你手挺冷的,是不是盖的被子薄了点?”杨铭顺势握住韵秋的手,轻轻抚摸,脸上露出浮夸的关心表情。

  韵秋用力地将手甩开,不理会他这份殷勤,自去取床头的食盒。

  杨铭呵呵笑了两声,站直身子,在床边慢慢踱起步来,目光落到搭在床尾栏杆的衣服上,那是韵秋昨晚洗浴后换下来的。

  他翻捡了一下衣物,又拿起□□看了看,脸上露出猥琐的笑,“都这么脏了,早该换了!”

  说着,还把那□□翻转过来,凑到鼻子边闻了闻,皱了皱眉头。

  “你……,无耻!”韵秋脸涨得通红,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了。

  一双筷子激射过来,杨铭一个闪身,那筷子擦脸飞到后面的墙上,叮的一声弹开来,落到青砖地面一阵弹跳。

  “好了,你用手抓着吃面吧。”杨铭笑嘻嘻地说。

  韵秋左手端着羊肉面条,右手的筷子已经掷了出去,手里空空的,只得对杨铭恨恨地咬牙。

  “干嘛这么激动?动不动就打打杀杀的?”杨铭嘟囔了一句,拾起地上的筷子,扯湿巾擦拭干净了,坐到床边,靠近韵秋的身子,一只手搂住她的肩,另一只手拿筷子在碗里夹起一箸面条,送到她嘴边。

  “来,我喂你吃。”他微微晃动筷子,不知死活地继续轻薄,却见韵秋的脸偏了过来,一双丹凤眼水汪汪的,挺拨的鼻梁下,□□□□□□□□□,露出了几颗整齐洁白的牙齿。

  “韵秋……”这女子冷艳含情的面容让杨铭□□□□,忍不住轻轻呼唤了一声,□□□□□□□□□□□吻了下去。

  “嗯……”□□□□□□□,韵秋□□□□□□□□,□□□□□□□□紧紧贴在一起。

  □□□□□□□撩过来,撩得□□□□□□,他贪婪地□□□□□□□,心里□□□□□□甜蜜滋味。

  韵秋放下了手里的碗,双手从杨铭腋下穿过,搂住了他的背,两人□□更紧了,杨铭□□□□□□□□□探送。

  “将军——”门外传来急切的叫唤声。

  是许莹!杨铭心中一惊,赶紧推开韵秋的身子,石火电光之间,紧贴的嘴唇分开了。

  只听咯的一声,□□□对方的牙齿□□□□□□□□狠狠地掠过,咬空了的上下牙猛烈碰撞发出刺耳的声音。

  “好狠毒的女人!”杨铭脸色大变,背心顿时冒出一阵冷汗。

  如果不是许莹凑巧赶来,自己的半截舌头就会废在这个女□□□,在这个时代,可没有外科医生给自己做缝合手术,他的下半生将成为一个说不了话的废人。

  这个女人不惜牺牲色相诱惑自己,就是为了咬断□□□□□,如此蛇蝎心肠,怎不让人不寒而栗。

  “你们在干什么?!”门口进来的许莹隐约看到了两人的奇怪举止,脸上露出几分嗔怒之色。

  “她要咬断我的□□!”杨铭脸色发白,指着韵秋大叫。

  “贱女人!”许莹顿时脸色大变,冲上去狠狠地一记耳光抽到韵秋脸上。

  事发突然,韵秋还没从咬牙落空的意外中回过神来,竟一时没能还手阻挡,许莹这记耳光生生地抽在她脸上,冷艳的脸颊顿时浮现出几道鲜红的掌印。

  “猪狗不如的东西!将军救了你的命,你居然还害他?!”许莹一边怒骂,伸手又朝她打去。

  这次韵秋已有准备了,抬手轻轻一格,就将打过来的胳膊格开了,另一只手握拳向许莹中门大开的胸口击去,饶是她坐在床上出拳只能使出六七分力道,这一拳打到身上也不轻,许莹鼻子里一声闷哼,蹬蹬地后退了好几步,脸上因为吃疼而涨得通红。

  “贼婆娘!老娘毙了你!”许莹怒不可遏地喝骂,拨出格洛克19手枪对着韵秋的头就要击发。

  “别!”杨铭大叫上前,托住许莹持枪的手腕往上抬,只听呯的一声枪响,弹壳从枪身右侧的抛壳窗里跳出来,前方的墙顶砖渣飞溅,厚重的青砖上出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弹孔。

  韵秋不敢动了,这手枪的威力她有切身体会,哪怕她功夫再好,脑袋挨上一枪也得立即完蛋。

  “许莹,不要!”杨铭将许莹持枪的手腕举过头顶,用力控制她剧烈挣扎的身体。

  “你放开!”许莹一边挣扎一边叫骂,“这个贼婆娘要害你,你还这样回护她?”

  “好了好了……”杨铭摘下了许莹手里的枪,胳膊搂住她的腰,任她两只粉拳在自己胸前擂打,许莹这拳头力道打在身上也就是给他挠挠痒,当然,若是换成韵秋的拳头那可就吃不消了。

  连哄带骗,好不容易将许莹拉出门外,他问道:“许莹,是不是有什么事?”

  “孙阁老从北京来了。”许莹余怒未消地说。

  孙承宗一行从北京出发时是二十七骑,到顺义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四骑了,有三人在阻滞后金哨骑的战斗中丧生了。现在,顺义游击将军府的大堂里,孙承宗端坐北面正位,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护卫在两旁,赵知县、教喻赵僎、幕府师爷举人刘必显、生员范同舟等人分列大堂两侧,整个大堂一片肃穆的气氛。

  一身绛色袴褶袍子的杨铭从大堂后门进来,立于堂下,目光朝堂上望去,却见这位胡须花白的大学士也双目炯炯地在看自己。

  “在下杨铭,拜见孙阁老。”他单膝跪地,向孙承宗拱手行礼。

  眼前坐在正堂的这位大臣,换在上个世界那可是国家副首相级别的人物,而杨铭自己只是一个大头兵,这中间的地位悬差实在是太大了,但杨铭所跪拜敬服的,并不是孙承宗的地位,而是他的气节。

  杨铭对于历史上那些有气节的人一向是敬重的。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军第五次入塞侵明,十一月,进攻高阳,时年七十六岁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不降,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

  “堂下可是雷法破敌,收复顺义城的杨铭?”孙承宗平静的语气里蕴含凛然的威严。

  “正是在下!”杨铭恭敬地回答。

  “腊月廿九日北京城下雷法退敌的,也是你?”

  “正是!”

  “起来说话。”孙承宗的语气柔和起来。

  “多谢阁老。”杨铭抬头起身,却发现对方威严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自己,似乎要将自己整个人看透一样。

  “在下的头发……在下曾在寺院里学艺,但并非僧人。”他首先向孙承宗解释自己的毫米短发,穿越十多天了,这头发还没有长多少。

  “杨铭,你以布衣之身,应时之技,忠心为国,破虏立功,声名上达天听,皇上甚感欣慰。”孙承宗语气庄重地说。

  “为国效力,忠君报国,原是大明臣民的本份。”杨铭拱手慨然说道,“在下一点微功,不足挂齿。”

  孙承宗微微颔首,显是对杨铭这一番对答颇为满意,他站起身来,从怀里取出黄绫暗龙封套的圣旨,沉声说道:“杨铭听旨!”

  杨铭赶紧再次跪下,毕恭毕敬地唱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这次跪拜的是崇祯天子。不管怎样,这位大明的末代皇帝是历史公认的汉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杨铭自己是汉人,现在穿越到这汉家天下,入乡随俗,对皇帝行臣民之礼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顺义布衣杨铭,素习奇艺,忠君报国,募民壮而复失城,施雷法而退虏兵,劳绩卓著,朕甚嘉慰,特拨任顺义游击将军一职,冀须鼓勇,再立殊功,朕之所望,钦此!”

  “臣领旨。”杨铭领旨谢恩。

  总算是有个官职了,以后在这顺义城里办事再也不用担心名不正言不顺了,他感觉挺高兴的。

  孙承宗宣完旨,走到堂下和言悦色地说:“杨铭,你写个告身给老夫带回去。”

  “是!”杨铭赶紧躬身应答,只是这告身怎么写,他还得琢磨琢磨。

  那赵知县也走了过来,满脸含笑地拱手说道:“杨将军,今后你我同朝为官,定当尽心竭虑,精诚一心,为朝廷效力。”

  这游击将军一职,本是个没品级的武官,按明代重文轻武的风气,七品县令根本没必要对杨铭假以颜色,只是杨铭这情况特殊,赵知县凭借他所立的奇功,适才已从孙承宗口中得知朝廷不再追究自己投降后金的罪责,多日来的忐忑不安总算可以放下心了,是以心情大好,对杨铭连声称贺。

  “那是自然,呵呵,以后杨某还要仰仗赵大人多多攘助。”杨铭笑呵呵地回礼道。

  艳阳高照,军营辕门之内,八百多名军士排列整齐的队形接受孙承宗的检阅。

  孙承宗是久经军阵之人,只见杨铭号令一发,全幅披挂的军士们便迅速集结成队,一个个盔甲鲜明,刀枪锃亮,腰板挺得直直的,脸上的神情凛然有些虎狼之气,见此情景,孙承宗不禁暗暗称奇,原来这杨铭不仅会奇技法术,带兵也有一套,他募集的这些士卒决非滥竽充数之辈。

  检阅完军队,孙承宗又在杨铭、赵知县、刘必显、丁有三等人的陪同下视察军营,只见一排排的青砖营舍,各处走道窗台都打扫得颇为整洁干净,营房里大通铺上的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的,军容之肃整,是他阅历行伍多年来所仅见。

  “杨将军麾下军士所需饷银粮草多少,老夫回京定当禀明圣上,力促为将军解决。”孙承宗淡淡地说道,心里对杨铭已有招揽之意。明末朝廷财政困难,军队的粮饷经常是拖欠的,甚至有的部队欠饷数年,就算是集全国精锐的关宁铁骑,也有过拖欠数月军饷而发生哗变的事情,是以他首先考虑到杨铭军队的粮饷问题。

  “多谢阁老关照。”杨铭跟在孙承宗身后指路,“前面的库房里尚有建虏首级八百余级,请阁老一并检验。”

  孙承宗微微点了点头。以前他经略辽东时,前后四年,十几万大军和后金作战,几十场大小战斗打下来,丧师数万,所斩获的首级不过二百,若没有廿九日北京城下那一千多颗首级垫底,杨铭说的这八百余级他是断然不会相信的,但现在,无须检验,他心里早已有数了。

  视察完毕,孙承宗特地留在军营里吃饭,杨铭和赵知县二人同桌作陪,饭后稍事休息,便起程返京,杨铭派出四十名骑兵护送。

  临行前,杨铭将写好的告身交给孙承宗,孙承宗接过展开看了看,顿时眉头紧锁起来。

  只见A4纸上,四流书法的小楷写道:

  “杨铭,顺义人,少无所学,及长,往来河南山东间,入嵩山,遇道人,师事之,乃授书一卷,皆古战车兵法。铭遽留山中,习之逾年……”

  原来这杨铭一时也想不出该怎么写自己的生平履历,若实写自己是穿越而来,那也太过惊世骇俗了,肯定会被别人骂为骗子,情急之下,干脆翻出《申甫传》抄了一篇凑数。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古人敢这么写传,那说明肯定是有可信之处的,至少比什么穿越更符合当时人们的心理预期。

  只是,那申甫乃是个无业游民,本事远不如自己,一经崇祯招见便授予京营副总兵之职,比自己的游击将军高两个级别,这让杨铭心里有点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