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花坠影上(七 )
作者:武侠精品      更新:2022-05-15 13:38      字数:2224
  卓王孙点头道:“不错。青田先生确实入了华音阁。”他没有否认,那么就是认可了此字乃是青田先生的亲笔。试想除了他,除了皇帝之外天下又有谁能在御书房题字呢?

  吴清风续道:“青田先生挂冠前,不忍一手辅佐的大明江山崩坏,于是窥探天机,留下这八个字,据说关系到大明的气数。历代皇上都对此极为看重。我大明最大的敌人乃是北方的鞑靼,正是外族,其重地距离辽东不远。是以永乐皇帝一生都在对鞑靼用兵。天佑我大明,在本朝终于有了结果。俺达汗来降,从此大明再也不用担心北族。”

  卓王孙淡淡道:“如此,岂不甚好?”

  吴清风深深叹了口气:“可惜一波才平,一波又起。”说着,他走到祭桌旁,祭桌上摆着的除了供品,就是一摞摞奏章。他取了最上面的一本:“阁主请看。”奏章打开,只见上面第一行用朱笔圈着一行大字:“朝鲜藩王急请宗主大明派兵驰援,倭军突袭朝鲜,攻陷平壤。十万火急!”

  吴清风见卓王孙不语,忙道:“奏章中说的是日出之国聚集了十万大军,侵入朝鲜,不到半月,就从釜山打到了平壤。朝鲜军队几乎不堪一击,全国陷落就在顷刻之间。”说着,他拿过一张地图,手指在朝鲜的部分划过,脸上的皱纹深深叠起,“只怕倭军狼子野心,图谋的不仅仅是朝鲜,更是我大明的万里江山。他们的目的,应该是攻占朝鲜,以为跳板,北进辽东,南下中原。而我大明久经战乱,特别是吴越王之乱使军备几乎全部瓦解。日出之国则刚经过战国时代,军备精良,经验丰富。我大明以疲弱之躯,万难抵挡其锋芒。或者,这才是青田先生留下这八个字真正的用意——必亡外族,祸在辽东。日出之国所图的,正是辽东!”

  卓王孙淡淡道:“如此,国师不去勤王,来此祭天何为?”

  吴清风大声道:“能救得天下的,就只有一人——华音阁主卓王孙!”他的头猛然仰起,眼神带着焦灼的渴望盯着卓王孙,“东海倭寇之战,大家都以为是杨盟主率领中原武人取得胜利,但据我所知,若不是阁主一路破坏其重地,吸引了倭寇的注意,杨盟主只怕决不能胜得如此轻易。更是因为阁主,倭寇的老巢幽冥岛才会沉没。可以说,这场胜利,阁主的功劳最大。杨盟主虽然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比起阁主来,就不算什么了。更何况,华音阁历经千年经营,阁中蕴含了多么强大的力量,想必也只有阁主才知道。若是阁主肯倾全力对抗日出之国,出战朝鲜,必能赢得完胜,保住大明社稷与黎民百姓的平安。贫道谨以天下生灵涂炭之大难,请阁主出山,平定朝鲜之乱!”说着,他深深鞠躬。

  卓王孙的目光缓缓扫过嘉靖、祭坛,终至委顿在地的嫚儿。他的眼神平静,似乎看到的,不过是芸芸众生织成的蝼蚁之图。慢慢地,他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好。我答应你。”

  吴清风的身躯一震。他想不到卓王孙竟会答应他。天下苍生,死则死矣。他决想不到卓王孙这么简单就答应了。究竟,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吴清风苦苦思索。他要的,究竟是什么?

  “但我有三个条件。”

  吴清风的眉头一紧。卓王孙提出的要求,决不会容易满足。但他随即释然。既然有条件,就证明卓王孙决不会食言:“阁主请讲。”

  “第一个条件,绝对的权力。从战争开始直到结束,所有赴朝将士必须完全听命于我。全军行动进退,只由我一人指挥,任何人不可违抗。而中原朝廷,上至九五至尊,下至文武百官,亦不能有丝毫干涉。”

  吴清风松了口气。这个条件甚好满足。自古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要卓王孙出征,当然必须号令三军。他躬身道:“我请皇上赐尚方宝剑、虎符令旗,天下之人,莫不听从。”卓王孙点了点头。

  “第二个条件,我要杨盟主任兵马大元帅,统率正道武林,随我出征朝鲜。在此期间,他亦要绝对听我命令。”

  吴清风一惊。他没想到,卓王孙竟会提这样的要求。正道与华音阁几乎势同水火,要想让正道豪杰接受华音阁统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深深皱着眉,思索良久,方才道:“贫道必将尽全力说服杨盟主。”

  卓王孙淡淡笑了笑:“不用,我会亲自去找他。”

  到时,朝鲜,将完全是属于他的战场。不是他与那位平秀吉的战争,而是他与他毕生之敌的战争。他与他,将在这片战场上,争出一个结果!

  究竟是他胜,还是他胜?到那时,这场战争才有了意义。

  缓缓地,他说出了第三个要求:“第三,我要天下缟素。”

  吴清风大吃一惊。卓王孙冰霜般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悲痛。

  吴清风霍然明白。天下缟素,为的是那个与嫚儿极像的女子。那是卓王孙心中唯一的痛。也许,打动他答应这场战争的,正是这缕痛楚。

  那一日,他亏欠了她一个葬礼。于是他要天下众生同声哀哭,为一人的辞世致哀;他要茫茫世界化为皓白,为一人的伤痛陪葬。强如卓王孙,也不能让天下人为自己的伤痛缟素。只有帝王的威严,才能做到这一点。这,亦是皇帝在天平上唯一的筹码。

  但大明于礼法看得极重,尤其是满朝文官,更是个个宁折不弯。号令天下缟素,只能在最重要的几位皇室宗亲崩逝时才能颁令。否则众官大约宁肯死谏,也不会让这样的乱命颁布下去。

  卓王孙盯着吴清风,冷冷道:“我说的天下,是全天下。”

  全天下?吴清风的心顿时更沉。那并不仅仅只是大明,还有蒙古、朝鲜、日出之国……朝鲜乃是藩国,向来顺从大明旨意,不必考虑。但蒙古乃是宗亲之国,日出国更是敌国,令这两国缟素,那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哪怕是当今圣上驾崩,也未必能够做到。但显然,若不答应,卓王孙决不可能出兵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