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花坠影上(十八)
作者:武侠精品      更新:2022-05-15 13:38      字数:2300
  白衣在血污中猎猎飘扬,率领着这支军队风一般卷过倭军,向斜刺里冲去。紧跟着,又像是风一般刮了回来,不断地冲刷着早就失去斗志的倭军。人像是稻草一般一茬又一茬地死去,但他们却连退后的可能都没有。因为退后,就只能进城,去承受炮火的轰击。

  加藤清正一拳砸在城墙上,口中的钢牙几乎被咬碎!

  他的部下正在遭受屠杀,但他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冲出城外的倭兵不断死亡,而这座城池,也一点一点崩坏。

  他血红着双眼,嘶喊道:“退!退到内城去!”

  内城,距离牡丹峰遥远了许多,红衣大炮的威力虽大,也无法跨越这么远的距离,轰击到内城的城墙。

  此刻的平壤城几乎只剩下一具残骸,外城完全一片狼藉,根本看不出在一天前还是一座完美的战争机器。炮火与杀戮让这座城市陷入垂死的荒芜。幸好,内城的城墙要高大许多,也更加坚固。这是倭军最后的防线,如果被明军突破,平壤就会陷落。

  倭兵抓紧最后一点时间,修筑着防御工事。这一夜,注定是个不眠夜,当黎明终于来临时,倭兵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因为他们已将内城修筑得极为坚固,也做好了誓死一战的准备。

  只要明军的炮火轰不到城墙,单是明军的骑兵,他们并不害怕。近距离作战,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遏制明军的任何攻击。而且,他们的援军一定正在快速赶来。只要坚持住,援军一到,明军必然会一败涂地!

  这信念激发出他们顽强的血性,他们唱着战歌,不知疲倦地为内城做好抗争的准备。

  卓王孙坐在牡丹峰顶,看着残阳。残阳如血,隐在重重的阴云中,明天,似乎又会有雨来临。这个国家的雨实在是太多了,唯一值得欣喜的是,也许雨水会冲刷掉这满眼满地的血腥。

  从这个角度看到的平壤,已几乎是一片废墟。但在卓王孙的眼中,这座城仍然不可低估。他相信,李如松已决不会再犯轻敌的错误:“李总兵,你有什么打算?”

  李如松躬身道:“大人,卑职以为,正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将内城攻下。红衣大炮威力巨大,内城虽然坚固,也未必撑得了几炮。只要轰破城墙,骑兵冲进,内城很快就会陷落。”

  卓王孙笑了笑:“大炮要想轰破内墙就必须挪下牡丹峰,挪到离城墙二十丈之内。而倭寇火枪的射击距离是十丈。倭寇只要稍稍冲锋,就能逼近大炮。而你的骑兵,如何在这么短的距离内,保证大炮的安全?”

  李如松一窒,哑口无言。那该怎么办?

  卓王孙又道:“就算攻破城墙,骑兵冲进,必将面临巷战。那是火枪最能发挥威力的地方。不知阁下的骑兵能不能也同样发挥出威力?”

  李如松又是一窒。巷战,是骑兵最害怕的战斗方式。无法冲锋,无法提速,还要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骑兵的优势几乎被完全瓦解。他本自信满满,但现在,却发现自己的计划漏洞百出,一无是处。该怎么办?难道现在已经无计可施了?

  卓王孙悠悠道:“何况两万多倭兵被困内城,他们是困兽,若是强行攻击,必将遭到殊死反抗。”这一点,身经百战的李如松当然有所体会。但,这是否意味着放弃平壤?那先前的两场仗不就白打了?

  卓王孙将目光收回,转而凝注在白衣男子的身上:“杨盟主,说说你的计策。”

  杨逸之沉吟道:“倭贼之所以坚守内城,并没弃城而逃,是因为他们相信一定会有援兵。从汉城到平壤一共七日路程。每一日路程处,就建有一座栅垒,驻扎有军队。所以,最迟一日之内,栅垒内的倭兵就会得到消息,前来救援。消息会不断地传到下面的栅垒中,最终传入汉城。援兵也会源源不断地前来。”

  李如松吃了一惊:“这样说来,我们若不撤退,时间越长,就对我们越不利?”杨逸之点了点头。

  李如松张嘴要说什么,但看了卓王孙一眼,终于,没有说出。

  卓王孙微笑道:“杨盟主如此说,想必已有对策?”

  杨逸之点点头:“此刻平壤倭军最大的希望,就是栅垒乃至汉城的援兵。如果援兵不来呢?他们的军心必定慌乱。军心一旦慌乱,战斗力就会锐减。而同时……”他打开地图,在平壤外城处画了个圆圈,“平壤城中的粮草多储备在外城,内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最多只够两万人吃一天。我们只要趁着夜色,将外城中的粮草全都炸毁,不出一天,内城倭军的恐慌就会达到极点。没有援军、没有粮草,他们必会弃城而逃。我们在那一刻发动攻击,必可全歼敌人。”

  卓王孙点点头:“如此说来,最重要的就是要令栅垒乃至汉城不要派出援兵。又如何做到?”

  杨逸之微微笑了笑:“只要将这些栅垒都攻占下来就可以了。在下愿领一支令箭,夤夜前往。”

  卓王孙微笑着注视着他。杨逸之白衣落落,神情中并丝毫没有夸耀的自信,却没人会怀疑他的话。

  李如松胸中的热血又开始沸腾起来。仿佛再度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第三日,跟第二日并无分别,只是天气更加阴沉。

  内城中的倭兵眼巴巴地看着南方。他们在估算时间,援兵到来的时间。随着日影一点点地移动,他们的盼望越来越炽烈。

  然而奇怪的是,明军没有任何动静。牡丹峰上,一片平静。

  突然,轰隆隆几声巨响传来,倭兵惊骇地发现,外城中的几座粮仓全都燃起了大火。他们这才意识到,内城中并未存储太多粮草。他们本能地想要出城抢粮,但随即想起如此一来必将遭受明军炮火与骑兵的猛击。于是,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仓被烧成灰烬,勉强安慰着彼此:援兵就快到了,援兵就快到了!

  当黎明的第一束光线照临大地,平秀吉就身着峨冠博带,坐在内城最高的将台上。他的面前有一枝菊花,一杯热茶。似乎,如此残忍的战争与他毫不相干。他的淡然,让每个日出之国的士兵心中都然起了希望。

  卓王孙也端坐在牡丹峰上,与平秀吉遥遥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