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八、只有交流才能理解
作者:shenchenman888      更新:2022-05-15 15:16      字数:1922
  一八八

  比瑟夫放下电话后,心中盘算开了,原来,他已经约好了和自己的父母还有妹妹准备这个下午去游玩的。如果去玉英那里,他就必须取消原定的计划。像比瑟夫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在当时的德国,真正能在一个星期天好好团聚一次,也是很难得的。比瑟夫的父母,都是二战结束前不满十岁的儿童,在德国战后恢复时期,饱受了苦难,是那种为了自己国家的重建,付出了血汗的一代人。比瑟夫对自己的父母非常尊重,已经答应父母的事情,再改口,他也为难。但今天这样的机会,自己又是绝对不能放弃的。想到这里,他把自己怎么想的,如实地告诉自己的父母。

  做父母的理解儿子的苦衷,答应比瑟夫下周一家人再一同出去游玩。比瑟夫谢过了父母,给汉娜拨通了电话。

  “喂,汉娜吗?是我,比瑟夫,我收拾一下,然后去找你,可以吗?”

  “我等你,咱们一同去她那里。一会儿见。”汉娜说。

  “那就这样,一会儿见。”比瑟夫挂断电话后,特意修饰了一番自己;刮了刮脸,穿上了一件平时只有在喜庆场合才穿的一件衬衣,梳理了一下头型,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家门。

  这次生日聚会,其实是玉英为了能够满足几个中国同学提出来的一个要求而举办的。这几个中国同学,从不同渠道获知:金成和玉英是同城而来的。而韦贝尔教授很青睐这个学生,几次想请玉英帮忙找机会见一见这个金成。虽然很多自由大学,洪堡大学,柏林工大的学生在西拉特湖学生村这里居住,但平时在各自的学校读书,加上都很刻苦的攻读学问,难得有闲暇时间接触。包括玉英和金成,都很少有时间见面。而这次玉英实在是推诿不过了,她想: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日搞个聚会,才能够把金成约到这里,也就算满足了自己几个要好同学的要求。

  汉娜作为玉英很要好的同学,知道玉英要过生日,便借此机会想让比瑟夫多接触接触玉英。玉英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把金成约来的;而汉娜则是出于那样的想法,把比瑟夫也约来了。

  金成建议玉英在学生村的一个中国餐厅举办这次聚会。玉英接受了金成的这个建议。当晚,玉英和自己的四个同学——李浩、张静、吴天灵、徐媛媛,加上金成、比瑟夫和汉娜一共八个同学,坐在了一起。

  比瑟夫送上了一束很好看的鲜花;汉娜送给玉英一份生日蛋糕;其他中国同学以AA制的方式来结本次聚会的餐费。彼此从不熟悉到相识,很快就谈的热闹起来了。

  玉英看看桌上已经上来四道小菜了,就说道:“今天我首先感谢同学们能来这里给我过生日。大家也都有幸见了面,是不是我们都举杯,喝一点啤酒。”

  汉娜说:“是这样,你在这里过生日,我们几个同学都很高兴。比瑟夫推辞掉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来给你庆贺生日,你是不是要首先谢谢他呢?”

  玉英冲着比瑟夫举起啤酒杯说:“汉娜说的话,使我很感激你的到来,特别感谢你送给我的那束美丽的鲜花,来,谢谢你。”说着玉英喝了一大口啤酒。

  比瑟夫说:“请你不要客气,作为同学,你在我的祖国,我可能会有很多地方照顾你们大家不够,以后,同学们有什么需要我和汉娜帮忙的事情,一定不要客气,说出来,只要我们能帮上忙的,就不会推辞。”

  一桌的中国同学共同表示:很感谢比瑟夫和汉娜的到来。随着热菜的上桌,同学们的话题扯的就更多了。

  金成的面容或许是学习紧张加上打工很累的原因,显得有些消瘦,但他的体魄仍然比在坐的几个男同学健硕。他和坐在自己身边的吴天灵、张静交流着什么。并不时地点头笑着,汉娜看的清楚,金成别看不那么张扬,而实际上是这一桌人里的明星。

  汉娜这时有意问道:“金,韦贝尔教授和我们都说过不止一次了,他告诉我们,你的一篇研究你们国家国情和经济变革的论文,现在已经修改第三稿了,是这样的吗?”

  金成说:“我很感谢韦贝尔教授的指导,是在他的指导下我才逐步清晰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重大理论课题。第三稿是在写着,但有一些有待突破的观念问题,还是要推敲的。必要的话,还请同学们帮忙的。”

  汉娜说;“你这样的高材生,是不是过于谦虚了?我们这个民族为了研究人类哲学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来都是不会做谦让的姿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给人类社会贡献出来了那么多的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根本原因所在。”汉娜说这样的话,一个是希望金成不要谦虚,更让人感到突出的一点是,她在为自己的民族出了那么多在世界上有名的哲学家而骄傲。

  坐在金成一旁的戴眼镜的李浩说:“汉娜说的没错,你们的民族是个很优秀的民族。也为世界哲学史的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这个民族,是把谦虚作为一种美德来看待的。这可能就是你们和我们缺少交流而产生的不理解,今后多交流,就能够互相理解彼此的思维模式了。”

  金成说道:“应当说是文化属性这个概念。来,为我们的交流理解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