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会议纪要(2)
作者:王冠波 姬春晖      更新:2022-05-16 06:02      字数:3604
  总结我县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治理乱挖、乱采、违章生产、消极管理的不二法宝。2011年,煤管局、地矿局、公安局仍需继续加强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同时大力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促使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达到我省的先进水平。

  点评

  范文《××县2011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纪要》是一篇综述式会议纪要。范文格式规范,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开篇点明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及主要内容;主体部分对会议的内容逐项进行说明,文字概括精炼、描述准确,不拖沓,不繁缛。

  范文解析二:

  ××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

  时 间:2010年××月××日

  地 点:公司会议室

  主持人:×××

  参加人员:×××、×××、×××等共9人。

  2010年××月××日下午,公司召开第一次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讨论公司部门工作调整事项,关于公司机关××月份效益工资发放问题等事宜。会议由×××总经理主持,公司领导,总经办、党群办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现将会议决定事项纪要如下:

  一、部门工作调整事项

  1.原办公室负责的档案保管归档工作变更到信息技术部负责;

  2.原综合部负责的合同管理工作变更到市场部负责;

  3.由办公室负责的员工保健管理、体检、员工退休抚恤、福利制度制订工作变更到人力资源部负责。

  会议重点对人力资源部制订的薪酬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了讨论,并提出部门需修改的原则。

  二、关于公司机关×月份效益工资发放问题

  人力资源部在会议上做出了对于公司机关××月份岗位工资发放标准建议的报告。会议通过人力资源部制定的报告,决定发放机关员工×-×月份岗位工资,并由银行代为发放。发放人员为非试用期的所有机关干部。对试用期内干部的效益工资,待三个月考核明确岗位后,一律按新岗位标准发放。

  会议最后强调,岗位调整工作关系着公司更为科学的建设与发展,要不断完善岗位调整工作,寻找最适应公司发展的岗位设置方式。要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公司领导要轮流进行上岗值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点评

  范文《×××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是一篇分项式会议纪要。范文对总经理会议中讨论的事项做了概要的记录,包含了会议中讨论的所有事项,既涉及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内容,也涉及职工方面的内容。

  正文中,使用“会议……进行了讨论”这样的表述,明显地表示了此会议纪要为集体讨论的结果,同时充分表现了纪要是忠实于会议实际内容本身的。在正文中还有“会议……决定”、“会议最后强调”这样的表述,说明纪要是决议性的会议纪要,其中的要求内容都是需要行文对象,即公司所有的员工遵照执行的。

  经验分享

  在写作会议纪要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准确地集中会议的意见。如果会议中存在分歧,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一般不写入纪要;但是对于少数人的意见要记录在案,以供日后实际工作中参考。

  第二,不同的会议纪要写作的重点不同。例会和办公会议的会议纪要,重点将会议所探讨研究的问题和最后的决定逐条归纳,清晰扼要地列出;摘要式纪要,则要有侧重地保留发言者的风格。

  第三,会议纪要在行文过程中要用“会议”做主语,即在写作中多用“会议认为”、“会议确定”、“会议强调”、“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等词语来提示段落内容,表示这是一篇会议纪要而不是其他的文种。

  第三编

  法规性公文

  写作要领

  写作要领

  法规性公文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位阶仅次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国家管理活动中制定的法规性公文是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主要包括条例、规定、办法和细则四种公文文种。

  企事业单位中的法规性公文,是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制定的适用于本单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本单位员工和职责的公文,主要包括条例和规定两种。

  一、特点

  法规性公文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绝对权威性

  法规性公文是国家的特定机关制定的,直接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与国家性质相一致,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法规性公文制定出来以后,所有的人都要遵守。同时,法规性公文绝对不能与我国现有的法律相抵触,否则将失去效力。企事业单位中的法规性公文也对本单位的人具有约束力,违反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针对性强

  法规性公文是具有针对性的文件,国家机关发布的一般是针对一定范围内法律调节作用不大的特殊情况制定的,目的是弥补法律在实际实行中的不足之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国务院为了行使行政职权,管理国家事务而制定规章条例,也具有针对性。企事业单位发布的法规性公文一般是针对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以及员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规定。

  3.广泛适用性

  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是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地方的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地方性法规在其辖区内适用。无论是哪种法规,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辖区内的人民都必须遵守,不能违背。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只要是政府批准成立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又不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条例。

  4.可诉性

  可诉性是法规性公文区别于其他公文的最大特点。法规性文件和法律一样,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就要受到惩罚,当人们对惩罚不服时,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进行维权。同样,企事业单位的法规性文件也是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员工若与单位产生纠纷,在提起诉讼的过程中,单位的法规性文件也可以作为法院判决的根据。

  二、 结构

  法规性公文的结构都是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所以格式一般固定。在固定的格式骨架内填充内容,要求逻辑严谨、脉络清晰。

  法规性公文只有条例、规定、办法和细则四种,所采用的行文结构主要是多款式和条文并列式两种。多款式结构排列有序、条目清楚、简洁明了,最符合法规性文件的行文特点。

  首先,内容繁多,篇幅较长的公文适合使用章断条连式的结构行文。在行文中,以章为序划分内容层次,各章下的“条”不因章的断开而另起头,而是连续编号。这便于执行承办时援引有关条文。章下一般是分条,极少数还在章下分节,节下再分条。章、节、条均用小写汉字数目表示,如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条。条下有的分款,款不带序数,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款;条下有的列项,列项的每一项冠以带圆括号的汉字数码 (一)、(二)等。项下还可分目,分目冠以阿拉伯数字1、2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就是使用的这种结构方式行文的。

  其次,内容不太多、篇幅不太长的法规、规章等法规性文件可以使用条文并列式的结构行文。条下同样可以分为款、项和目。通常用“第×条”来标示层次,条下的款、项或者目是独立成段的,段与段之间的内容具有相关性。

  三、 撰写要求

  法规性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种,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一部分,所以合法性是其写作中的第一位要求,另外还要求简明准确,规范严谨,可操作性强。

  1.合法

  公文的内容以及行文过程合乎法律法规,与上位阶的法律内容和精神保持一致,不可出现相悖的现象。

  2.简明准确

  行文过程中尽量少用不必要的修饰语,言简意赅,从选择文种到使用概念甚至符号、字体的使用都必须准确无误,不得有欠缺失当之处。语言明确没有歧义,使行文对象一览而知其意,不能用晦涩难懂的语言。

  3.规范严谨

  法规性公文在格式、语言表达、符号使用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写作,不能在格式、语言上“独树一帜”,不能违反撰写法规性公文的相关规定。严谨指的是在措辞选用上要慎重,表达周密,不要出现任何歧义。

  4.可操作性强

  法规性公文的内容是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而撰写的,要反映真实情况,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求其内容可操作性必须强,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

  四、 写作经验

  写作法规性公文时,要注意前期调查实践和后期修改两个方面。调查实践是写作法规性公文的基础,法规性公文都是针对社会上最新出现的亟待解决的,而法律又对其无相关规定的问题出台的,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因此,在写作之前,必须要对新出现的社会情况做充分的调查了解,保证这个文件出台后可以在控制新的社会现象上起到预期的效果,实际可操作性强。了解清楚实际情况之后,整理资料,落笔起草才能从容写就。

  任何公文的写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公文成文后,对公文的修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初稿完成后,首先要对公文的格式进行核对,审核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其次,对每一项条款进行再次审查,看看是否存在歧义,是否表达清楚了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最后,检查标点符号,确保全文达到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