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农业调研(3)
作者:依依兰兮      更新:2022-04-29 22:54      字数:3979
  毕竟,这可是专家哎,大伙儿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什么专家,怎么着也得多看看吧?听听专家说点什么,也长长见识、开开眼界嘛——文主任不就这么说的吗?

  反正不会吃亏。

  覃技术员和市里的专家倒是没想到竟然会来这么多人,吓了一跳。

  同时也有些感慨和感动:看看、看看!村民们多么淳朴、多么好学啊!这一双双眼睛里散发着渴望的亮光,那是渴望致富的亮光啊!

  只要他们有心,自己一定会全心全意的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早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文主任喊了好几遍,闹哄哄的现场终于安静了下来。

  沈小霞扫了众人一眼,又看了看覃技术员一行,笑道:“几位专家老师今天辛苦了,他们下来调研考察,是为了帮咱们寻找发家致富之路、给咱们做技术上的指导,大家鼓掌感谢!”

  大家闻言纷纷鼓起掌来,“感谢感谢!”、“多谢各位专家!”

  覃技术员等亦轻轻鼓掌,冲村民们微笑颔首,心里却是再次感慨感动起来,村民们一双双亮闪闪的眼睛、热烈的掌声,无不表示着他们渴望发家致富的决心啊!如果能够帮到他们,他们也会感到非常高兴与成就的。

  “好,时间有限,咱们啊,就不说那么多客套话了。等会儿我们的专家老师们还得回去,大家呢,有话说话,有什么要问的赶紧问。来不及问的、想不起来问的也不要紧,我们村委会跟专家老师们保持联系,有什么问题,再向专家老师们请教。”

  “到时候,麻烦各位老师了!”

  张专家笑着道:“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沈书记也太客气了!大家有问题只管问,我们下来,除了考察,就是给大家解决问题的。所以大家不用顾忌什么,没关系的,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咱们就当是家常聊聊天......”

  专家的态度非常和气,刷新了大家对自己想象里的专家的印象,樟树湾村的村民们对这一行专家们大起好感,纷纷又鼓起掌叫好起来。

  村民甲:“专家老师,我想问问咱这儿合适种什么果树呀?我们没搞过啊,这真能行吗?”

  村民乙:“专家老师,这果子要是种出来了,没人买怎么办?你们能帮我们找找销路吗?”

  村民丙:“专家专家,要是将来有啥问题电话里说不清楚,你们还能过来吗?咱村人都没啥文化,您电话里说了我们也不见得听得懂啊。”

  村民丁:“专家老师,我想多养几十只鸡,一养多了又容易发鸡瘟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啊?”

  “专家老师......”

  文主任见状挥手,扯开嗓门叫道:“大家不要着急,一个一个问、一个个来!你们这样乱哄哄的,啊,让专家老师们怎么回答?回答谁呢?”

  张专家向身边的刘专家小声叹道:“这樟树湾村的村民们很积极啊,哎,我是真的有些感动。”

  刘专家深以为然,点点头:“可不是,万事就怕有心、认真,他们这么认真,我看有搞头、有出路。”

  “不错!”

  张专家也挥了挥手,笑容温和:“大家不要着急啊,我们都会解答的。而且以后会跟村里保持联系,你们有问题随时都可以问。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我们也可以再来!”

  大家放心不少,一个个的问起来。

  关于种植、养殖方面,农业局的专家们显然都是行家,随口点拨,通俗易懂,让村民们频频点头,心悦诚服。

  唯有销路这一块,张专家等表示到时候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找找渠道。

  有人还要胡搅蛮缠,叫文主任不动声色给略过去了。

  文主任心里好气,怎么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棒槌冒出来?

  这还什么东西都没种上呢,哪儿就那么多忧愁了?况且,这种问题问谁也不可能给出个确定、保证的答案来啊。退一步说,就算专家老师们打了保证,你就肯定会相信?

  真是气死人了......

  文主任强忍着怒气不断插话、转移话题,乘人不备又瞪了几眼瞎捣乱的人,这一场会议下来,简直心力憔悴。

  幸好,整体来说,这场会议开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专家老师们为大家解决了不少问题,而许多村民看得出来是真的动心了。

  专家老师们今天还得回到市里,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沈小霞和文主任等便结束了这场见面会。

  对专家老师们表示了谢意,表示以后再有麻烦请多包涵,两位专家老师看到村民们那求知若渴的一双双发亮的眼睛,很是感动,也生出几分豪情来,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要有问题,都可以问,只要他们有心,很愿意指导他们......

  村民们热情的送专家老师们一行上了车,目送离去。

  送走了专家老师们,沈小霞高声道:“大家回去都跟家里人商量商量、再好好考虑考虑怎么做,有什么问题,只管来问村委问问,我们会仔细给大家解答!这次真的是个非常好的机会,现在做了,两年三年就能见到收成,如果不做,以后就只能羡慕别人了。如果家里资金不够也不要紧,这是可以办理无息贷款的,而且还会有政策补助,到时候我会问问县里,给大家一个详细的答复。”

  “相信我,咱们的乡村旅游一定会做起来的,咱们有这么好的山水风景,又有这么好一条通往外边的路,以前是因为闭塞,外边的人不知道有这么好的地方,这才没人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等明年春天,我会通过网络向外边介绍咱们村的美景,也会请县里帮忙,让咱村上市里、县里的本地新闻电视台、本地的报纸,咱们樟树湾村一定会迎来许多游客,咱们的东西不会没人要的!”

  文主任:“沈书记的话大家都听见了吧?回去好好想想,但是不要被别人带偏了胡思乱想!还在犹豫的,与其听别人胡思乱想,还不如来村委打听。这钱赚到是你们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自家的事情自家要有决心、有决断!听别人的有什么用呢?”

  村民们嗡嗡嗡的议论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还没有散去。也有人围着沈小霞、文主任、老支书等在问着说着什么。

  大家是真的切切实实看到了村里的变化,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真的不一样了。

  沈小霞刚来的时候,大家面上叫着“沈书记”,心里可没有真的把她当成沈书记,只当成一个外地来这儿玩的年轻姑娘。

  那个时候,她的话没有人相信,大家都觉得是过家家似的闹着玩的。

  当然,也没有人反感她,因为她的到来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而且大家的日子都太单调无聊了,来个漂亮的年轻姑娘也挺好的。

  可是,随着一件件事情落成,先是修路,再是将村里变了个大模样,大家终于明白,这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不是来玩过家家的,是真的来做事的。

  她是樟树湾村的第一书记,在为樟树湾村的发展致富而努力着。

  今天她竟然连市里的专家都请来了!

  大家哪儿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啊!

  “沈书记肯定是好心的,反正我信她。”

  “哎,我也信她,可万一种了啥草莓蓝莓的卖不出去,沈书记也没辙呀!”

  “也是哦,这种事不好说。”

  “你们有谁想试试吗?谁家带个头呗,试一试嘛!”

  “那你咋不试试带个头?”

  “我倒是想呢,可这不是也怕嘛!”

  “去去,你怕,我们就不怕?谁不怕啊!要是家里有钱就好了,要是有钱,我肯定试试。”

  “你这废话!要是有钱谁还怕啊!”

  “......”

  大家正经半正经的议论讨论着,天色近黑,这才渐渐的三三两两同沈小霞等告辞,回家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人热火朝天的都在讨论这个事。

  种,还是不种,这不仅仅是个问题,更是个艰难的抉择。

  一会儿大家觉得种了好,憧憬着可以以此致富。穿新衣、盖新房、添电器......通通不在话下。

  可是,万一呢?

  万一搞不好,或者搞好了但是卖不出去呢?这种可能性带来的后果如一盆凉水兜头而下,瞬间把人心里的想法都浇灭了。

  灭了然后又死灰复燃,总觉得这事儿想来想去,还是有点儿靠谱的......

  这些天,村民们的心就这么来来回回的煎熬,反复的想,然后又反复的推翻。

  周末,在镇上寄宿上初中的半大孩子们回来了,也加入了这场热烈的讨论。

  跟大人们的犹豫不决不一样,几乎所有的初中生都果断表示:种啊,为什么不种!光靠种地或者外出打工想要致富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有沈书记和市里的专家指导,还有国家政策扶持,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住?

  怕什么啊?

  东西还没种出来呢就怕卖不出去?卖不出去想办法啊,总会有办法的!

  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能成!

  于是父母长辈们又跟自家孩子掐起来,唇枪舌战。

  “去去去,好好读你的书,你懂什么你就瞎掺和!”

  “你一个小孩子家家别瞎出主意,这叫冲动,冲动要不得!”

  “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不要钱的呀?你还读书,家里每年挣点钱还得留给你呢,真要投进这里头了,万一不成,你那书还读不读了?”

  “嗯,我不懂,我看你们才不懂!”

  “你们什么都怕,活该咱家一直受穷呗!试试怎么啦?车到山前必有路!”

  “电视上那么多乡下村子不都靠种果树啊、种蘑菇啊、药材啊什么的,或者养鸡养鸭啊发家致富吗?咱村现在也赶上了,干嘛不能成?”

  “万一不成就不成呗,不试试怎么知道,反正也不会吃不上饭吧?”

  “......”

  别管父母和孩子怎么吵,上村公所跟沈小霞、文主任他们打听咨询的村民确实是渐渐变多了。许多人家还是带着回来的孩子一块儿去的。

  沈小霞他们耐心讲解,努力坚定大家的信心。

  沈小霞又召集文主任等四个人开了个小会,对这些天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整理出了一份可以努力争取的名单,将会进行重点游说、鼓励。

  这第一步只要迈出去了,后边就好办了。

  沈小霞其实也不是太担心这一步迈不出去,唐会计、刘姐、老支书他们都会支持的,她只是想要更多一些人加入进来,等游客渐多的时候,能够带动更多人先一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