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潜在的危机
作者:安安      更新:2022-04-30 12:59      字数:5960
  仓惶退守赤奴城,暂住于太守府,奚桓先将赤奴城军务整肃一番。

  蒙姜死后,赤奴城两万守军均由副将接管。祝融到达后,整编了残部。奚桓命其接管赤奴城驻军,总共编制三万余人。不过,这三万余人中有近三分之一军士是由雾烈本土征丁,并非嫡系军队。这也是雾都守城告急时奚桓一直不敢贸然调用的直接原因。

  雾都失利的消息,很快传回苍都。不久,奚桓接到了丞相的亲笔书信,催其极早回国。这不,正临窗支着肘思量着是否该归国。

  “桓,在想什么?”胭脂端着消暑的薄荷羹走进房间。

  “你身子也不好,还劳心这个……快歇着罢!”奚桓心疼地道。

  是的,她的确身子骨很差。但,她更明白,奚桓比自己更糟糕,雾都一战,失守得莫名其妙:“桓,这些日子,我总感觉很不安,咱们回都城吧!”

  “不安?”若说起不安,奚桓心里何尝安稳过?那夜夜战火纷飞的日子,他没有一夜能入睡,只是白天昏沉着睡个圄囵觉,强撑着不倒下。敌军伤亡明明比我方大,明明已经拼到了最后关头,只要再坚持几天,雾烈最后的军事能力便应声而垮……偏偏这个时候,雾都失守了!蹊跷,太过蹊跷了!

  “我总觉得对凌峰的处决过快了!”胭脂道。

  “娘娘,您不了解凌峰。他是个死士,决不可能为我方所用。”临昭扣门而入,朝奚桓报道:“圣上,都城信报,景妃娘娘已经平安抵达苍都。”

  奚桓颔首示意知道了,又说:“月儿,你继续说下去。”

  “就算如庄元帅所说,他助敌军攻入丽城,但这不一定就表示他是雾烈奸细,也许他代表着某一方不为我们所知的势力呢?”胭脂怀疑地道:“再者,雾烈皇陵大火也是烧得莫名其妙!据传燕陌为忠孝之人,就算他想打胜仗,也不至于要将自己的祖宗皇陵都烧掉吧?再说了,雾烈城民平日也有大小暴动,但哪一次的声势都远不及雾烈失守那天来得强大,竟然连守卫的士兵都不怕,明显是有人预先安排。这几日,我曾几次问询经过当日一役的士兵,士兵们说这些民众中有的不似平民,似乎懂得武功套路!”

  到赤奴这许多天,奚桓也反复琢磨过这个问题,可是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祝融的确是对我提过,但这也并不排除敌军早已安插人手在雾烈城内。”

  临昭不得不佩服胭脂的敏睿,顺着路数分析下去:“圣上,臣认为娘娘说得对,不似燕陌安排。您想想看,连连夜战,敌军折损人数与日俱增,倘若有内应,何不早早利用?却非要等到双方势力都大大削弱的最后关头?”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有人想趁我方与敌军势力削弱后,渔翁得利!”胭脂脸色凝重地道。从前在宫里,她是不去想这些问题的。雾都失守后,她见奚桓为战事担忧身心疲惫,总想为他分担一些,便时不时请教军师一些军务事宜,进而了解不少四国概况。

  作为帝王,奚桓之精明让无数人所折服,若如她所言……那么,四国战局明着是两国征战,暗里却并非如此!“临昭,这些日子,影子们有无回报什么消息!”

  所谓影子即指暗派其它国家的间谍杀手。苍隐数代帝王,均有不同批次地派往过。有的影子甚至已经形成家族式潜伏,源源不断地向苍隐提供各国的最新动向。只有历代刺杀团主才有资格掌控这些影子的踪迹及资料,所有影子回报的消息都通过刺杀团主直接汇报向苍隐帝王。早在奚桓决定朝雾烈开战前,影子们就已提前将雾烈军队情况汇报于苍隐。于是,得到准确情报的苍隐大军,在刺杀团无数杀手成功进行暗杀的辅助之下,迅速占领雾烈大部分城池,取得空前胜利。

  “圣上,您不会怀疑影子们……”因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临昭的声音都变了。

  是的,如果这个庞大的情报网已出现漏洞,或者已被他国所利用……那么,这样的后果……将不再是雾都失守这么简单!假如事情真像推算的一样,那么下一个目标,赤奴城……紧接着,不仅仅是雾烈,更会是苍隐……两个经历过激烈对战而国力大大削弱的国家,如何是这暗中之敌的对手?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是他疏忽了,是他过于自信。突然间,奚桓感觉自己的太阳穴抽痛得特别厉害,赶紧用双手摁住,沉重地道:“临昭,去传禹浩、祝融前来议事!”

  “桓,你的脸色很不好。”胭脂自然看得出奚桓神色不太对劲。“我这就去唤御医。”

  “不,陪着我,哪儿也别去!”他捉住了她的手,紧紧地,仿佛希望从她的手上吸取些力量。“临昭,你快去!”

  “是!”临昭眉宇间尽担忧,三步并作两步走了出去。

  “月儿,扶我到榻上去!”奚桓一手撑住书案,一手攥住胭脂,勉强地站起来,歪歪斜斜地走向床榻,好不容易坐在榻端,额上已全是冷凉的虚汗。

  他已撑到了极限,若再这么劳心下去,怕不是好兆头!胭脂揪着心,慌忙取了丝巾替他拭汗,“桓,回都城吧!”

  “不急,把这事查清楚后再决定不迟。”他笑了笑,算是安慰她:“我缓一缓就没事了。”

  “可是……唉……”胭脂想再辩驳,却知道辩不过他,只能作罢,垫了只软枕在他身后,将半薄荷羹端了来,亲自侍候他喝下去。

  一碗粥喝下去,临昭已临着禹浩 、祝融进了门,拜见后即闭门而商。

  “雾都失利很是蹊跷!”奚桓一语道破众人心中所想:“四国中两国参战,虽时有收到墨绚、禇旭两国使者的劝战信,但他们的态度平静得让人生疑。对于这一点,你们有什么看法?”

  对于帝王之论,禹浩也曾思量,却不曾过于深入:“开战以前,论军事实力,我苍隐当数第一。”

  “可战后呢?”胭脂挑眉问道:“例如现在。”

  禹浩精锐目光扫向胭脂,心下大异。不是传言她是贵族之后么?这几日多次与他探讨四国国情已是让他很奇怪,眼下这句问话虽简单却正中要害……不可小觑!

  祝融此刻心中亦有如禹浩般想同的想法,也是看向胭脂。临昭保持静默,因为他知晓胭脂背景,即便她已不记得自己曾经是谁,但多年养成的细密思维习惯依然根深蒂固,一到关键时刻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月儿说得没错,现在的情况是,墨绚国、褚旭国两国的哪一国实力都大大超越我苍隐!”奚桓成功地转移几人的思想重点。在许多事都没有查清之前,不能让他们知道月儿的身份。

  “圣上的意思是,他们暗中已有所动作?”这些年,光顾着埋头打仗、守城,祝融对其它国的关注的确是不多。话说到这份儿上,他也意会到了些什么。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一百多来年,表面上看,四国平稳相处。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停止过一统四国的想法。”这一点,在奚桓还是太子时,就已经常听父皇说起。“他们同我们一样,只是在等待时机。”

  “圣上,臣是罪人哪!”禹浩听到这儿,起身便跪:“若当初臣听您所言,不坚持对廊、沧二城施行仁政,用武力将雾烈最后两座城夺过来,就不会有今日战局,也许脚下这片土地早就是一片晴天了。”

  “禹爱卿快起来说话。你的想法原本没有错。征服一个国家,以武力取之是下下之策,要想长久,必然需要战略上的统治,那就得是济仁天下方可稳住局势。”对于禹浩的做法,奚桓最初的确是不赞同,却也不曾反对。当时,雾烈连最后一个帝王都已身亡,甚至连皇根儿都快没有了,谁也不曾料敌军余党竟然如此顽固,召回一个燕陌竟让整个雾烈局势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切……奚桓眼角余光转向安坐身侧的胭脂。

  另一边,临昭转了转眼珠,也顺着帝王眼光看向胭脂,猜中了奚桓心思。如果不是胭脂,燕陌未必能回国。他不回国,雾烈没了皇权希望,自然便会归顺苍隐。

  两人默契的眼神,引得禹浩与祝融再次注目于胭脂。

  四个人的眼神都传达着别的意思!胭脂顿时感觉如芒在背:“你们……你们看着我干嘛?军师大人,你快起来呀……”

  禹浩起身重新坐回座位。“谢娘娘恩典!”

  身为景妃亲兄长,祝融从胭脂重归雾都那天起,就一直在暗中观察胭脂。作为臣子,不该干涉帝王后宫事务,但他曾不止一次景妃说过关于胭脂进宫的说法,又及这许多日来,胭脂所表现出来的对战事的各种见解看法,越来越让他觉得胭脂身上迷雾重重。圣上对她的宠信程度,大大地超出所有人的想象。然而,她是什么人?来自哪里?会不会不单是妃嫔那么简单?

  见祝融一直望着胭脂,临昭用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将军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祝融赶紧赔笑:“臣是在思过。雾都失守,臣是有过错的。”

  奚桓很明白祝融是自谦,守城之过并不在他。他能率众坚守整整二十三个夜晚,已是忠心可嘉。“你已尽力,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归根结底,丽城、雾都战败并非将领过错,也非我军不精良,而是事出有因。”胭脂唱和着道。

  “但这原因究竟在哪里?一个凌峰足以毁掉丽城坚固的防守线,而雾都呢?谁是黑手?”奚桓笑得温和,抛出的却是一个犀利得不能再犀利的大问号。“如果我们找不出这个症结所在,那么赤奴城将极可能是下一个失利的城池。”

  几句话像一座大山,沉沉地压在几人心坎上。沉默逐渐泛开!

  打破僵局的依然还是奚桓:“你们都是朕最信任的臣子。朕今天就将话往明处讲了。多年以来,朕及先皇们都曾不同批次地派影子前往其他三国。他们无处不在,有的甚至已经传了数代。远的不说,开战之前,朕通过临昭为你们传达的战备情报全部来自这些影子,因此你们才能率部精确无误地摧垮敌人。可是现在,朕很遗憾地告诉你们,这些影子中有一部分很有可能已经为他人所用。”

  影子!禹浩、祝融分别感觉到了非比寻常的恐惧。帝王之心难测,不单在于专于权术,也在于这些非常手段。但,最可怕的却是帝王的最后一句!一个庞大的情报网,如果有一部分已然为敌人所用……当你所得到的情报已不再准确,而敌方或者在暗处的敌方已经知晓你的动向及完整情况,你完全可能莫名其妙地掉进敌人的圈套,而这样的圈套往往都是致命的。想想都不寒而粟!

  “朕今天告诉你们这些,是让你们知道我们目前所处的情况。这已经不再是两国之间的战斗,这极有可能是三国甚至四国都参与其中的一场战斗!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奚桓分析得很透彻。

  “皇陵的大火,不合时宜的雾烈城民暴乱……这些对我们不利的因素,的确是太可疑了!”禹浩感叹道。

  “不是可疑,是很可能都是其它两国进行的动作。”胭脂强调着。

  思前想后,祝融劝道:“圣上,赤奴城太危险,臣恳请您听信丞相所言,即刻回都。”

  “军队刚遭受重创,不少将士为国捐躯,军心正值动摇之季,朕这个时候一走了之,不妥!”

  “圣上,将军所言不无道理。赤奴守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雾烈人,虽然将军已经半这些军队编排在外围,又以嫡系军队间隔分散,但非常时期还是要以非常眼光看待。若一旦发生事端,恐怕亦是棘手得很。”越讨论下去,禹浩越心惊,与祝融意见一致。

  “你们有你们的道理,但……”

  “臣也是如此想法!” 临昭亦道。

  奚桓没吭声,但明显的并不愿意这个时候回苍都,转而面向胭脂。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集胭脂身上,等她发言。

  “雾烈已不是久留之地,迟则生变。我自然也是支持圣上回都的。”胭脂坦然地道:“至于军务,自有军师、祝将军处理。”

  四人意见如此统一,奚桓不好再说什么,只淡淡道:“容朕想想再决定。先退下吧!”

  除胭脂外,临昭、禹浩与祝融分别向奚桓致礼,依次退出。

  之后,禹浩去了军需处。祝融则拉着临昭走到太守府僻静处,问出了心中疑惑:“我有一事不明,不知可否相问?”

  临昭揣度左右,不好推却,说:“将军有话便问,若能答的,临昭自当如实作答。”

  “我常年呆在军中,性子直,不惯藏话。敢问临团主,月妃娘娘究竟是什么身份?”祝融当真问得直截了当。

  祝融身为景妃亲兄长,必然从景妃口里听得不少关于胭脂的事。看这问话的意思,难道是在替景妃娘娘问?临昭暗暗想了想,打了个哈哈道:“祝将军是忙晕乎了么,咱们身为臣下的,怎能随意打听圣上后宫之事?”

  “非也!非也!临团主大概以为我是在替景妃娘娘问话吧?的确,景妃娘娘是有提及过月妃娘娘,我也知道不该擅自插手后宫之事。但我今日所问,纯系好奇,别无他意。圣上对娘娘的疼爱超乎所有人想象,竟力排众议,不顾自身危险营救娘娘……”祝融深信临昭是知道一些内情的,铁了心想弄清楚。

  临昭笑面不改:“圣上爱娘娘心切,这并不奇怪。当年圣上宠景妃娘娘,不也做了许多惊人之举么。”

  祝融又道:“放眼当今天下,能与临团主身手相提并论者屈指可数,而娘娘一身武艺,怕是比团主差不了多少。若非我亲眼所见,断然不敢相信世间还有女子具有如此飒爽英姿!不仅如此,娘娘所表现出来的,对军务之事的熟悉程度,比许多军官还在行。我还听说,娘娘长得酷似雾烈前皇帝燕康的皇后。”

  看来祝融知道得不少!临昭暗忖,心里一片冷凉,脸上却还挂着和煦的笑容:“将军这是从何听来?人云亦云的话,岂可尽信?”

  “许多事,不需要说,明眼人也能看出来。想必临团主是知道一些内情的,只是不愿意同我这个粗人讲罢了。”祝融换了种不置可否的语气道。

  这祝融,也并非像表面那般知趣嘛!临昭双手一摊,作无奈状:“将军是错怪了,朕不让臣说,臣便不可乱嚼舌根子。若将军真想知道,恐怕得直接问圣上才行。不过,有一件事,本座倒是可以无比确信地告诉将军。早地十年前,漕州之战的战场上,圣上便已识得月妃娘娘。”

  “十年前就识得?”这个回答大出祝融意料。

  “不仅如此,当年圣上受伤,亦是为救月妃娘娘所受。”临昭又补了一句。

  提到当年圣上受伤之事,祝融心里有谱,顿感惊恐,“难道娘娘习武是为了圣上?”

  “据臣所知,的确是这样。不过,圣上接回娘娘后,便不再让娘娘碰任何兵器。”临昭暗吁了口气,总算是将话给圆上了。这个时候,可不能让祝融的想法跟着景妃走。

  “这下子,我全明白了。”祝融点点头,似有所意会地道。

  “恕我直言,有些事圣上不希望被人过问,咱们做臣子的还得多遵循圣意才是。再说了,圣上也是男人,男人一生中有所挚爱原本也是人之常情,将军理应理解才是。”临昭友好地拍拍祝融,意有所指地道。

  “那是,那是!多谢临团主解惑。”祝融揉揉双手,连连称是,“军营里还有些军务,我这就先去了。”

  “将军走好!”临昭客气地道别,转头直奔帝王所在之处,边走边想应该将祝融问话一事朝圣上做个说明,还得催圣上下决定早日回都。这赤奴城,越呆越觉着不太对劲。

  习武之人,听觉自是敏锐。临昭快步走回,正想扣门,听到了屋内传来的私语声。

  “月儿,假如有一天,你发现我不如你想象中那般光明磊落,会怎么样?”声音里透着丝许愁绪。

  “桓也有秘密?”胭脂声若银铃,笑声细细的,少有的开心。

  长长的一声叹息后,奚桓道:“你说呢?”

  “是说不得的秘密么?”胭脂又笑。

  听到这儿,临昭摆手让就近站岗的侍卫们都撤了下去,自己凭栏而站,远远的,望着院落水池中的睡莲思索着什么。他知道,圣上的秘密都是关于胭脂,关于一场可以交付生命的爱情。可是,也许有一天,她未必会理解他的苦心、他的爱……圣上,你何以要如此深情?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