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回国
作者:庄潮生      更新:2022-04-30 18:27      字数:2394
  我让毕安寻来一件平常人家的衣裳。是粗布麻衣,像是林泽从前在练军营时着的衣裳。

  毕安有些迟疑,问道:“是否要老奴传信给王上…”

  “不必了,叶渐随我同去,你不必忧心我的安危。”我道。

  如此,毕安也就不再言语。

  我与叶渐当晚从央都出发,沿官道直行,为缩减时间,我特意从魏妤处拿了玉牌,很快就过了城官搜查。

  我与叶渐快马加鞭,除却补给干粮之外几乎不曾停歇,在第四日时勉强到了关都。

  关都城外乃是越军,见我与叶渐到了城门地下,有护城官问:“城下何人?”

  “我乃越国承阳,有要事入关,还望将军速速开门!”我道。

  那护城官闻声一愣,似乎细瞧了瞧,很快从走下城楼,城门打开,从里边出来一队轻骑相迎。

  “末将李清,恭迎承阳公主回国。”

  此时我才瞧见,这是林甫的副将李清。

  一年前我从南鹊山寺回宫,是李清迎我入京,如今我从陈国回越,仍是李清迎我入关。

  李清许是受了关都沙尘,面上沧桑了许多。

  “公主回宫,可是为了近日陈吴两国的战事?”李清问道。

  “正是,战局紧迫,还望将军助我,将沿途城关打开。”我道。

  李清却默了默,道:“末将奉摄政王之命,严守城关,绝不插手陈吴战事,还望公主恕臣无法发行。”

  “李将军的意思,是唯摄政王之命是从,我这承阳公主,是无法调遣李将军了?”我冷声道。

  “这…恕臣无法放行,还望公主离开。”李清道,却仍旧将前路堵住。

  “离开?离开去哪儿?”我反问。

  李清闻声一顿,沉声道:“此乃战事,还望公主莫要插手。”

  我冷冷一笑,道:“吴军快攻进京都城里去了,难不成李将军要等吴军占领京都才肯放我入关么?”

  李清不言,却隐约有些迟疑。

  我见此情景,微微一笑,道:“李将军既然不认我这承阳公主,可认得陈国君王?”说着,我将怀中的青龙兵符拿出,“若李将军固执己见,我即刻从东漠调动兵马强攻,不出半日,贺兰氏的兵马就将兵临关都城下,李将军可要好好想清楚。”

  李清瞪大了眼睛,很是惊愕,似乎未曾想到我会这样说。

  我见状缓了缓神色,道:“我是越国承阳,定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吴国兵马肆意侵入越国疆界,我此番前来,是为保陈越两全,还望李将军放行。若是李将军怕因违抗军令受责罚,便尽数推给我便是。”

  “为将帅者,当时刻准备为国尽忠,公主言重了,”说着,李清让开出路,又上马领着一队轻骑,“末将愿为公主开路,助公主早日到达京都。”

  我闻声舒了一口气,微微笑道:“如此,便劳烦将军了。”

  有了李清开路,各城的护城官都十分容易地放行了。我与叶渐便快马加鞭,只用了两日便到达京都。此时李清接到密报,言吴军已攻下越国西南一城,而陈军仍旧驻守,按兵不动。李清闻声沉默了半晌,将我送至京都时,下马跪地,道:“末将先前多有得罪,还望公主见谅…往后不论越国,越国命脉如何,还望公主莫要弃了越国!”李清言至此,语中已带涩意,声音微微有些沙哑。

  我瞧着李清和随他一同跪地的将帅士卒,沉默半晌,道:“我不会弃了越国,越国的命脉同我是连在一起的。”

  在陈国的一年,我早习惯了有陈棠月在我身边护着,即便静安良邀我至玟锦殿我也未曾真的惧怕过。眼下只身赴越国,我倒有些惧怕了,怕不能全身而退,怕不能再守在他身边,也怕他责怪我一意孤行。

  进到京都城里,我心下微微有些惊讶,不过短短一年,京都竟已萧索地不成样子。宽阔的长街上早已不见往日的繁华景象,街边只零散地摆着几个小摊,那几个小贩瞧见我时,眼神中微微有些惧怕的模样,只匆忙地瞧上一眼,便迅速地垂下头去,也不吆喝,冷清至极。

  我走到一卖玉簪饰品的小摊前,扫了一眼摆置着的货物,见着玉簪都是极差的玉料,像是山间的玉石被人捡来随意雕琢。即便是这样的玉簪子也仅有寥寥几支,剩下的都是些木头簪子,其上的花纹也简单。我想起长虞太后头上的木头簪子,那繁琐的花纹从簪头延至簪尾,我随瞧不清楚其上到底是何纹路,却隐隐瞧见了延展的凤羽。

  “你这些东西我全都要了,”我道,随手拔下头上的青玉簪子,“你瞧瞧,我以这支簪子换,如何?”

  那小贩狐疑地瞧了我一眼,接过我那青玉簪子一瞧,面上大喜,道:“自然是可以的,姑娘若嫌不够,我家里还有许多,我这就去取来。”

  “不必了,”我唤住他,拿起一根木头簪子将凌乱的长发绾起,“你可知,眼下京都为何变得如此萧索?连寻常商贩都不敢上街来?”

  那小贩闻言面色就难看起来,有些涩意地道:“自从娄…承奉侯爷入住越宫,摄政王开始接手越国之后,这京都的生意,便无人来管,时常有商贩为着小事而大打出手,有时甚至纠结了几十人或者上百人来,官府见着暴动大了,才派兵来镇压,有时是摄政王的兵马,有时又是承奉侯的兵马,这…这乱了套了,那些商贩嫌京都不太平,都纷纷往外边走了,就剩下我们几个,姑娘照顾我的生意,我们一家五口半年的口粮都有着落了,姑娘真是大好人呐!”

  京都确实乱了套了。娄岐南与林甫相互牵制,根本没有人考虑到越国百姓,林甫或许是想着竭力保下这片江山而忽略了百姓,可娄岐南只是为了权。林家与娄氏相互牵制,只会让越国渐渐被掏空!

  我突然想起母亲托陈佑送来的封后诏书,若是我以越国承阳公主身份嫁入陈国,这便是两国联姻,陈国便可正大光明地帮扶越国,届时陈国出面,娄岐南与林甫的相争便可缓下来。

  原来母亲是留着这么一条路。

  只是…母亲又如何能断定陈棠月会出面帮扶,而不会等越国到山穷水尽时再彻底清除越国余下的势力,一举拿下越国?

  直到今天,我的所有猜想似乎都是错的。我不知晓陈棠月心里到底是如何思量的。眼下战事迫在眉睫,我得即刻出发前往南鹊山寺,将我亲手归还的封后诏书给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