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作者:Humpy      更新:2022-05-02 14:21      字数:2141
  三人围坐在桌旁,相顾无言,唯有沉默,井水在炉子上“咕咚咕咚”的冒着气泡,沸腾的热气顶得壶盖上下起伏,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那个……水开了,我去把壶提过来换一下水。”叶尧先耐不住这样的气氛,起身找了个借口溜去了后堂。

  沈长陵垂眸坐在那里,花了许久才消化了刚刚听到的事实,然后才艰难的开口继续询问。

  “那你们后来为什么不做了呢?”宋伯既然提到了五年前那起官银劫案,那后面的事必然与这案有关,恐怕这也就是墨纸坊后来被屠村的原因。“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他问道。

  宋伯答:“五年前那起官银劫案的消息传出来后,我们起初也没什么反应,因为敢做这种事情的向来都是胆子极大的团伙,而且肯定还是惯犯,他们一般都有销赃洗钱的固定地点,所以我们都觉得这事不会和我们有太大关系。再加上失窃官银的数目实在太大,我们只有一个熔炉,就算想接这笔单子,也是有心无力。大家最后也只把它当做茶余饭后的闲聊说笑了一下,就各去干各家的活计了。”

  那曾想到,距离官银劫案才过了仅仅五天,就有一伙人找到了墨纸坊。

  “他们是直接找过来的,一看就是通过江湖人的介绍。”宋伯说,“当时吴中的字画刚刚出名,来吴中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每天在镇子里面瞎逛。我们怕洗钱的事情暴露,就主动借着让位的名义搬去了镇外,县衙还拨钱帮我们建了村庄。我们刚搬去那里没多久,那帮人就找上门来了,要是普通来买墨的商客,他们的消息不会那么灵通。”

  “那些人是什么来头?”

  “不知道,以前从没见过。”宋伯摇摇头,“不过肯定是跟后来屠村的人是同一拨。”

  “为什么那么肯定?”

  宋伯答:“因为他们的领头穿着的衣服前襟上绣着同样的花纹。五年前来墨纸坊的那帮人是我和李大娘负责接待的,我清楚的记得他们领头那个人的衣服前襟上绣着挺好看的花纹,又像流云又像飞鸟,只不过是用和衣服布料同色的线绣的,我也是在给他们倒茶的时候才发现,还随口问了一句是哪家的手艺,想去给我媳妇的衣裙上也绣一份。”

  “当时那人的脸色就变得特别奇怪,最后还是李大娘出来打了圆场。叶姑娘后来跟我说,几天前来问路的那帮商人穿着的衣服上,在前襟相同的地方也绣着那个像云又像鸟的花纹。我现在才反应过来,原来那个花纹是他们那伙人的标志。”

  沈长陵点点头,宋伯说的没错,那个流云飞鸟纹的确就是楚家的家纹。“后来发生了什么?”沈长陵继续追问,“你还没说,为什么后面你们就不再做这事了?”他隐隐有种感觉,后面发生的事就是墨纸坊屠村一案的关键,也是他要找寻的证据所在。

  宋伯没有回答他,而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此时叶尧端着一壶刚沏好的茶走了过来,她换掉两人面前已经冷掉的瓷碗,换上一杯热腾腾的清茶,若有所思的打量了一下他们的神色,看着宋伯问道:“接下来的事情需要我来替你说吗?”

  宋伯摆摆手,拒绝了她的好意,“我造的孽,还是我来说吧,别脏了你的口。”说完又是一声叹息。

  “那帮人带来了十几箱官银,领头的跟我们解释说,他们原本用来洗钱的地方前几天被官府查了,幸而听道上人介绍,这才带着银子来了我们这里,希望我们能帮他们个忙,处理一下这笔棘手的差事。”宋伯说,“当时我是很不想接这笔单子的,因为官银数额太大,我们又只有一台炉子,一时半会儿处理不完。而五天后清平县令就要带一位重要的客人过来吴中镇玩,还特意嘱托说要来我们这里买松墨,你想想,要是让县令大人看到了那十几箱银子,我们谁的脑袋也保不住。”

  “但你们最后还是接了。”沈长陵语气平淡的陈述事实。

  “没错。”宋伯答,“因为报酬实在太丰厚了,村里人都想挣一把大钱。而且那帮人还向我们承诺,墨纸坊里只用留一箱银子,他们会把剩余的官银放在五十里外的破庙里藏好,等我们把村里那箱处理完以后,他们再派人把新的一箱送过来。”

  “这听起来倒是万无一失。”沈长陵不乏讽刺的说道。

  宋伯倒是不怎么在意他的语气,他现在好像已经完全沉浸在了回忆里。

  “只万无一失了四天,”他说道,“第五天就出事了。”

  第五天日中的时候,清平县令如约带着他的重要客人来到了墨纸坊。村里的大家谁也没有想到,县令带来的那位贵客居然是他们的知府大人——李远。

  “没有人想到是知府大人,大家看到是李远大人的时候,都当场惊呆了。”

  “你们认得出李远?”沈长陵问。他以为知府这种一向待在州府城里的高级官员是不会有人认识的。

  “扬州的百姓有谁不认得知府大人呢?”宋伯神色复杂的感慨道,“每次哪个地方出点什么灾祸,无论大小,李远大人都要亲自去那里慰问赈灾的,而且回回都要待到百姓都安顿好后才肯回去。”

  “知府大人明察秋毫,听说扬州很多地方的悬案都是他过去巡视时顺手翻看卷宗破获的。所以看见是他来了以后,我们所有人都慌了。”宋伯说。

  “那你们怎么办?”

  “我们先是按着那帮商人留下的指示联系到了他们,让他们赶快想办法把今天送过来的那箱银子再拉回去。但他们领头的那个听说来的人是李远大人以后,便是一副根本不着急的样子。”

  “‘不会有事的,大家都是自己人。’跑去传话的二柱子给我带回了这样的口信。”

  直到后来,宋伯才真正明白这个所谓的“自己人”究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