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3-04-29 15:10      字数:4517
  杜鹃惴惴不安地回到了王家,王明月笑看着她,“你这几天多照看些那两盆菊花,这品种海云县可没有。过几日多请几个姐妹来,到时候才热闹呢。”杜鹃欲言又止,王明月奇怪地问道,“发生了何事?”杜鹃低头,先行了个礼,然后陪笑道,“姑娘,沈姑娘说,沐家出了大喜事,她要回沐家帮忙,还说等忙完了这一阵子,请姑娘去沈家玩。”王明月的笑容卡在脸上,半晌后收了起来,恢复往日的云淡风轻,“是我思虑不周,沐姐姐家里出了大喜事,沈妹妹自然要跟着忙活的。你先把菊花收起来,等过一阵子再说。”旁边王二姑娘拱火道,“明月姐姐,这沈珍珠也忒不值好歹,姐姐请她是给她脸,她倒推三阻四。我还不知道她,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她回沐家能干什么活儿,不闯祸就算好的。我看啊,就是她舅舅中了举,尾巴翘起来了。”王明月拿起旁边的绣花绷子开始刺绣,半晌后道,“这也是人之常情,沐先生中了举,沐姐姐和沈妹妹的身份都不一般了。”王二姑娘急道,“她们再得意,难道还能越过姐姐去!”王明月倒不糊涂,“我爹只是个秀才,沐姐姐的爹是举人,且以沐先生的年纪,说不定将来还能中进士,我跟沐姐姐是不敢比的。”王二姑娘倒没睁着眼睛说瞎话,“沐姐姐傲气也就罢了,她沈珍珠算个什么,不过是个商户女。”王明月抬头看着王二姑娘,王二姑娘被看得有些讪讪的,她倒是忘了,她自己也是个商户女。王明月继续低头做针线活,“妹妹以后这话莫要再说了,这镇上的商户女多着呢。再说了,我朝并不禁止商户参加科举。”王二姑娘又嘀嘀咕咕几声,王明月并不在意,只继续低头做自己的针线活儿。杜鹃坐在她身边,轻声问道,“姑娘,过几日沐家请客,姑娘去吗?”王明月想了想,“我就不去了,我一个寡妇,何必去招人眼。”杜鹃有些心疼,“姑娘,都过去了,人总得朝前看。我说句打嘴的话,听说原来我朝有位非常得宠的贵妃娘娘,也是二婚入的宫呢。”先帝时期的霍贵妃以二婚之身入宫成了宠妃,这事儿民间百姓都晓得。王明月呵斥杜鹃,“快住嘴!”杜鹃赶紧捂住嘴,“好姑娘,您别生气,我看沈姑娘可能是真的忙不开。她每日要忙活铺子里的事情,还要帮沈太太打理家事,确实是咱们镇上最忙的姑娘。”王明月脸上稍霁,“你说得对,天凉了,我要给爹娘和兄弟们做些针线,总不能在家里吃白饭。”这边主仆两个说知心话,那边沐氏已经带着女儿到了沐家。沐家父子还没回来,但是沐家已经挤挤挨挨都是人。沐氏进门后去寻找薛氏,沈珍珠直接就喊开了,“表姐表姐,我来了!”沐云檀从厢房里走了出来,“听到了听到了,这大嗓门也不晓得压一压。”沈珍珠高兴地拉着她的手转圈圈,“我高兴呀,恭喜表姐。”沐云檀笑道,“咱们之间还说这些客套话做甚,来,进屋里坐。”这会子各家来的都是大人,姑娘们都没来,表姐妹两个不用迎客,一起进屋子说闲话。那头,沐氏找到薛氏后一叠声地恭喜,“嫂子可算熬出头了,这么多年,大哥一心只管学堂,这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嫂子操心,连我都经常给嫂子找麻烦,嫂子是这家里最大的功臣。”薛氏激动的眼泪往下掉,“人家都奇怪我为甚跟小姑子关系好,她们哪里知道妹妹的好。旁人家里姑太太总觉得嫂子在家清闲,只有妹妹你眼里记得我的辛劳。只要爹和妹妹晓得,我干再多都是值得的。”沐氏掏出帕子给她擦擦泪,“嫂子别哭,你总算苦尽甘来了。咱们赶紧把家里收拾收拾,明日迎接大哥和云舟回家。”薛氏一边哭一边笑,“好,好。”旁边街坊们都开玩笑,“沐太太往后的好日子来了,恭喜恭喜。”沐氏对娘家熟门熟路,赶紧去开柜子拿了糖来分给众人吃。一时间,沐家院子里热闹沸腾。当天下午,沈复年又拎着一坛子酒来找老岳父喝酒庆祝。就在沐家庆祝的时候,街上其余各家都各怀心思。沈老太爷又“病”倒了,他与沐老太爷别了一辈子苗头,又不幸成为了亲家,他一个老公公很不要脸面地跟儿媳妇斤斤计较了十几年,本以为报了仇,没想到仇人的儿子中了举,孙子中了秀才。这仿佛一记大耳光狠狠地扇在他的脸上。沈老太爷在床上翻来覆去的难受,他不甘心呐。要是换做普通街坊,他连喜酒都不想去喝。可沐家是他嫡嫡亲的亲家,他如果不去,别人能戳着他的脊梁骨骂。不说别人,他的儿孙们都不会答应。沈老太爷晚上没吃饭,沈复生要给亲爹送饭,沈老太太不让,“既然身子不舒服,夜里就别吃了,饿一饿清清肠胃,明日就好了。”沈老太爷心里越发气闷,这个死老太婆说不定心里正后悔当初没嫁给沐老头子。哼,你后悔也没用,你生是沈家的人,死是沈家的鬼。饭桌上,沈复年表情复杂,潘氏脸上带着不忿,只有沈文清脸上有些喜色。他是沐家学堂的学子,先生中了举人,他与有荣焉。“爹,先生中了举,咱们要去送礼吧?”沈复生点头,“自然要去,沐先生是你的先生,也是咱们家的亲戚,该送份重礼。”潘氏感觉嘴里的饭味同嚼蜡,“文清,你好生学,以后也中举人、中进士,娘这辈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想到沐氏没有儿子,潘氏瞬间又自信起来,你大哥中举又怎么样,那是沐家人,往后文清中了举,这可是我亲儿子。沈文清听到潘氏这样说,瞬间感觉压力非常大,“娘,儿子资质有限,但儿子会尽力的。”潘氏往沈文清碗里夹了一筷子肉,“你多吃些。”沈家人除了沈老太爷和潘氏,其余人倒没有太多心思,反正是自家亲戚,总没坏处。至于王家,气氛就更沉重了。王家书房里,王大老爷问王老太爷,“爹,咱们家的学堂还要开吗?”王老太爷手里的两颗念珠不停地转,转着转着,他忽然一生气,把两颗珠子砸向两个儿子,“没用的蠢材,要是你们两个但凡有一个争气,我们家何至于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当年他也是沐安良这个年纪中举,可惜后来没有更进一步。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没想到大儿子快四十岁了还是个秀才,小儿子只过了县试,府试死活过不了,最后索性放弃读书,只帮他打理杂事。原来王老太爷做县丞时,两个儿子还能捞个差事干。县衙里的差事,但凡像样点的,没点后台是守不住的。等王老太爷一告老,两个儿子只能跟了回来。王大老爷生生受了父亲的这一击打,“爹,都是儿子的错,请您息怒。”王老太爷撒过了气,缓缓道,“明日把大郎和三郎送去沐家读书,至于学堂的事情,再等一等吧。沐安良中了举,总不会再继续教书。等他家不开了,我们再开。”王大老爷心里也抱着希望,沐安良中举并非坏事,举人老爷不可能再继续教学生,沐云舟那等好资质,沐家人肯定也会送他到外地去读书,不能一直在平远镇这个小地方闭门造车。王大老爷再次对老父亲鞠躬,“儿子听爹的。”说完,他转头看向王大郎和王三郎,“明日开始,你们都去沐家读书吧。”王二老爷的两个儿子跟他自己一样没有读书的天分,早就赋闲在家,对于侄子们去哪里读书,他一点不在意,他只想早点分家,不然这家里的家产早晚要被大哥父子三个读书折腾光。可老父亲还在,王二老爷岂敢说分家两个字。王大郎已经娶妻生子,早两年就过了县试,准备明年去参加府试,王三郎连县试都没考呢。听见祖父说以后去沐家读书,王三郎眼中闪现惊喜,他早就想去了。再说郭家,郭铁匠当晚带着郭怀礼喝酒,“还是老二懂得多,那什么玉蟾果然管用。”郭怀章哈哈笑,“爹,要不是沐先生自己会考,金蟾也没用。”郭铁匠抬脚踢了他一下,“我看你就是太闲了,回头也给你找个地方当学徒去!”刘氏和李氏安静地坐在一边,婆媳两个都不是话多的人,家里暂时和谐的很。郭铁匠喝了一口酒,“可惜了,你成亲,云舟中秀才,二郎都回不来。”郭怀礼给他满上酒,“爹,这路太远了,掌柜的不放,二弟也没办法。儿子成亲二弟不是托人带了东西回来,至于沐家那边,咱们送礼送厚些,等过年二弟回来多去两趟,沐公子也不会介意的。”郭怀礼的称呼从以前的云舟变成了沐公子。郭铁匠点点头,“是该送份厚礼,往后这都是实在亲戚。”旁边李氏听到这话眉眼间带出笑意,沈珍珠给她做妯娌,那真是让她一百个满意。郭铁匠又看向李氏,“大郎媳妇,你往常不是跟沐姑娘和珍珠好,往后多去走动走动。不是说攀附贵亲,珍珠家里就她一个姑娘家,有些事情不好出面,你告诉大郎,让大郎去搭把手也好,不能事事都让她去找沐公子。”李氏连忙道,“爹放心吧,儿媳正在给沐姐姐绣两条帕子呢,下个月沐姐姐就要出门子了。”郭铁匠满意地点点头,这个儿媳妇确实不错,不吵不闹,该干活时干活,该安静时安静。这个夜晚,就在各家不一样的反应中度过。第二天一大早,沈珍珠起来后就帮沐氏干家务活,“娘,爹还没找到合适的人吗?”沐氏一边切菜一边道,“你跟你爹心疼我,娘心里都清楚。但你祖母都没人使唤,你大舅都中了举人,你舅妈也是自己干活,我何必去找个人来帮忙。家里就这点事情,我能忙得过来。”沈珍珠不再说话,难怪雇一个婆子雇了几个月都没雇来。“娘,说不定舅妈很快就会雇人。”沐氏笑道,“你舅妈不一定会给自己雇人,但肯定会给你表姐买个丫头。如果可以,到时候我给你也买一个。”沈珍珠连连摆手,“娘,我不要丫头。”沐氏嗔怪女儿,“你的丫头,难道我不能使唤?”沈珍珠低声道,“娘,我听说许多丫头都不老实,专喜欢把眼睛盯在家里的老爷少爷身上,咱们可不能引狼入室。”沐氏气得转过身过来给她一个爆栗子,“小小年纪哪里听来的这些歪话!”沈珍珠摸摸头,“娘,反正我不要丫头。表姐是举人家的小姐,卫家在县城也算是好人家,她使个丫头也就罢了,我要是弄个丫头,平白让人家说我东施效颦。”沐氏手下继续忙活,“再说吧,不急。”沈珍珠往灶门里填柴火,“不晓得今天大舅和表哥能不能回家。”沐氏往锅里放了点油,“差不多了吧,等会子拿点炮送到你大舅家里去。要是今天回来,得放炮接一接。”母女两个一边干活一边说闲话,忙活完了后,沈珍珠匆匆吃了碗饭,拎着篮子去给沈复年送饭。趁着沈复年吃饭的空挡,沈珍珠拎了好记挂鞭炮送往沐家去。薛氏接过沈珍珠的篮子,“还是你娘想得周到,我只想到给你大舅准备个火盆,没想到放炮。”沈珍珠并未多留,拎着篮子又回了铺子里。父女两个在铺子里忙活了个把时辰,快到晌午饭时刻,忽然听到北街那里锣鼓喧天。北街那条路是通往县城的路!沈珍珠立刻喊小李,“你去看看发生了何事!”小李飞奔而去,很快又飞奔而来,鞋子都跑掉了,“掌柜的,少掌柜的,大喜,大喜,舅老爷和表少爷回来了,衙门里报喜的人也跟着来了!”沈复年把算盘一扔,“珍珠,走!”父女两个火速往北街迎去,半路上碰到了沐家父子和衙门里来报喜的人。沐安良对沈复年道,“妹夫,帮我招呼乡邻们。”说完,他与旁边的差役以及县城里同来的几位老爷们说话。沈复年插不进话,主动担负起招呼街坊邻居的职责。沐家本家的老爷们看了不免有些嫉妒,自家人不用,反倒用个外人。这也没办法,沐老太爷家里四代单传,与族里那些人都出了五服,在沐安良心里,还是自己的妹夫更可靠。沈珍珠凑到沐云舟身边,“恭喜表哥。”沐云舟如往常一样用扇子敲了敲她的头,“表妹最近怎么样,没跟人打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