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作者:君年笠      更新:2023-05-07 08:49      字数:4533
  “他人若礼让,便敬他三分,若是碰上这不识好歹之人,本宫也有的是办法治他。”院判此刻已是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还请公主见谅,实在是规矩不可破。”贺攸宁早就料到不会这么简单便能拿到景成帝的脉案,自然是有备而来。“本宫十岁时随父皇南下,途中遇梁王残党,父皇为护本宫周全,赐予一把宝剑,并言此剑可斩任何乱臣贼子,本宫正是用这把剑斩下一名叛军的脑袋。”院判听言心中升起一阵不祥的预感,眼见贺攸宁一步步逼近,不自觉后退两步。贺攸宁伸手,院判却下意识抬手挡住,又觉失礼,小心将手放回身前交握,全身绷紧,生怕下一秒便要命送她手。不料贺攸宁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轻言道:“院判自然不会是乱臣贼子,对吗?”院判此刻如鲠在喉,他知道贺攸宁这是在警告他,如若不从下一秒自己便会成为乱臣贼子。在朝为官,谁也不敢说自己是绝对清白的,他心中有鬼更不敢反驳。只僵笑着点头,示意其他太医去拿。脉案在手,贺攸宁只草草翻过,便让屏儿带回宫。临走前转头回望院判,“院判大人,您为官多年,应该知道自己能坐上今天的位置全是皇上的恩典,想必您最清楚该为谁鞠躬尽瘁,对吗?”院判心下骇然,不禁怀疑贺攸宁知道了什么,可转念一想自己背后之人的能耐,便装作未听懂其中深意。贺攸宁嗤笑,院判不过自欺欺人罢了。不出贺攸宁所料,皇上的脉案并无问题,但今日一番试探,她心中的猜测被证实了大半。这宫中还有一只手在背后掀起风浪。贺攸宁将脉案与景成帝喝的补药单子递于秦嬷嬷,景成帝是劳累过度猝死,发生的很突然,先是意识涣散,紧接着全身发紫,人迎脉搏动消失。一切记载都很合理,但景成帝在此之前并未有心慌、胸闷和晕厥的情况出现,毫无前兆实在可疑。贺攸宁用手指点了点桌子,像是自言自语道:“还有什么病是会全身发紫的呢?除非……”除非景成帝根本不是猝死,而是毒发身亡。作者有话说:喜欢的小可爱可以给个评论吗?谢谢。第10章未能见景成帝最后一面是贺攸宁心中无法解开的心结。景成帝突然驾崩,待消息传到皇陵时已是十天之后,纵使贺攸宁心中百般不信,但在看到景成帝棺椁时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时至今日,贺攸宁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点。大昭朝历任皇帝西行后停灵的时间都不长,但是就连最短的孝宗皇帝都停灵十一日,还是因夏日炎热之故才缩短停灵日数。可景成帝的灵柩只停放八日,过了头七便要匆匆下葬。如今想来,若景成帝真的死于非命,那么背后之人一定急于掩盖什么。贺攸宁的脑子里一时闪过的想法仿佛将她整个人都拖入深不见底的深渊,她一个人呆坐在榻上,看着香炉上的缕缕青烟,陷入一种无法言喻的死寂中,像是被抽取灵魂的木偶,冰冷的泪水划过脸庞,最终滑入衣襟。半晌后,贺攸宁推开房门,眼底虽可窥见湿意,但以不复适才的悲戚。转头吩咐屏儿两句,就准备带着淡竹向外走去。刚走出宫门,却见淑惠长公主身边的文鸢来请。“听闻公主回宫,我家主子便惦记着,知道公主繁忙不便打扰,如今公主病也大好了,我家主子便想着请公主一聚,也好说些体己话。”淑惠长公主乃德妃所出,因着景成帝子嗣稀少,德妃对淑惠长公主管教甚严,若非必要平日里更是不愿她多外出,是以淑惠长公主性子内敛,贺攸宁与她只算平常。但淑惠长公主是个面面俱到的,贺攸宁毕竟是为人妹妹的,不主动拜访已是失礼,如今叫人来请哪还有推脱的道理。到淑惠长公主的泮婳殿时已近黄昏,淑惠长公主像是早早便在殿外等候,两人相互见了,长公主才牵起妹妹的手缓步向桌前走去。“我瞧着妹妹瘦了些,想必在皇陵时定是受了苦。”淑惠长公主心疼妹妹,不由得埋怨宫人们没将她伺候好。贺攸宁却笑道:“哪儿就瘦了,只不过是长了些个子,显得抽条些罢了。”“是了,如今你也十五了,只可惜尚在丧期,及笄礼确实不能大办了。”淑惠长公主言语间是掩饰不住的遗憾。贺攸宁出生在大年三十,就快到了,只是今年是没什么心情论这些的。“父皇走得突然,我哪还有心思想这些,姐姐不知,我在皇陵听到丧钟时是何心情。”贺攸宁有意试探,装作以帕拭泪,却留心着淑惠长公主的神色。提及伤心事,淑惠长公主自然也是凄凄然,也没了之前的兴致。贺攸宁面上不显,心中却不由松了一口气,又暗骂自己魔怔,如今怕是得了疑心病,瞧见谁心中都要怀疑一番。许是心中愧疚,贺攸宁不由生出对淑惠长公主的亲近来,瞧见一旁摆着的放着的绣绷,便想找个话题将伤心事揭过。“姐姐可是在刺绣?许是我记忆出了差错,怎记得姐姐是最不耐这些的。”淑惠长公主只是淡淡扫过绣绷一眼,温声道:“待三月丧期满,来年秋日便是我出嫁的时候,此刻绣些样子,待丧期过去,准备嫁衣时也不至于太匆忙。”贺攸宁从未听过淑惠长公主已定好婚事,此时脸上是掩不住的讶异,“许的是哪家?这又是什么时候的事?”“是兵部侍郎苏思朗,我及笄时便定下了,那时你尚在皇陵,自然时无从得知。”语气虽平和,却冷淡得像是在说其他人的事。景成帝去世,作为子女的应是要守孝三年,但景成帝留有遗诏,只需为他守孝三月,虽不合规矩,可皇帝金口玉言,既下了命令也只能遵守。兵部侍郎是个从三品的官,但苏思朗今年不过二十有二,能坐到现在的位置也是有几分本事的。但贺攸宁知道,若只为着这几分本事,景成帝还放不着将女儿嫁过去,更重要的是苏思朗背后的苏家。贺攸宁看着淑惠长公主,不知她对这份婚事到底是个什么心思,只将自己所知道的说与她听:“苏思朗年纪轻轻便是兵部侍郎,听闻在同僚间名声也是极好,家中人员简单,阿姐嫁过去住在公主府中,与他们也无需应酬,还算自在。”淑惠长公主却摇头,说到:“我已决定随苏思朗住在苏府,至于公主府便不必修建了。”听了这话,贺攸宁当即便不同意,“这怎么行,虽说也有公主出嫁随夫家住的,可万万没有连公主府都不建的道理。”淑惠长公主却道:“如今世事艰难,百姓们尚处于水火之中,我又怎好意思为了一个公主府大修土木。”贺攸宁盯着桌上的摆件沉默了许久,半晌后开口:“那阿姐如何看苏思朗?”“你也说了苏思朗是个有能耐的,人品也不算差,这样便够了。更何况,苏家几代单传,苏思朗是苏家主支这一辈唯一的嫡子。”平宁长公主轻声开口,一字一句却似重锤般锤在渝平心口。贺攸宁终于意识到淑惠长公主的意思,她从出生便知道自己的责任,身为公主,过着千万人之上的生活,尽享荣华富贵,自然要担起皇家的责任。如今实在算不得太平盛世,朝堂上暗流涌动,皇帝又年幼体弱,唯一的兄长还是个痴儿,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他们这些姐姐了。世家与皇家之间的暗涌,在景成帝在时还能有所压制,可如今一个年幼又毫无根基的皇帝又如何能牵制住世家,只怕世家只会越来越猖狂。身为皇家女子,太平盛世时便是这江山锦绣上的一抹红,点缀两笔图个赏心悦目。逢乱世,便如这林间一片叶,若是只叶一片,无依无靠,遇风便会落在地面任人践踏,只有卯足力气牢牢长在树枝上,藏于密林中才能得以保全。苏思朗便是淑惠长公主要寻的树,苏家才是真正能够助力的林,为她、为皇家挡一挡风雨。淑惠长公主摸了摸渝平的脸,开口安慰道:“我已十六,本就到了适婚年龄,嫁谁不是嫁,这京中的男儿中,苏思朗已算翘楚,也不算太委屈。”贺攸宁知道这些话并不是长公主为了宽慰她编出来的假话,苏思朗比京中其他勋贵家的男子好上太多,手中又有实权,也算难得。只是苏思朗是个风流的,若他只是个下属,贺攸宁自然不会对其私生活有何要求,可若成了姐夫,那些桃色传闻便成了根刺,惹得贺攸宁不舒坦。“可是苏思朗自己求的恩典?”贺攸宁有些不死心,还想着苏思朗能浪子回头。淑惠长公主摇了摇头,手上不自觉地拨弄起绣绷,“是我向父皇替的,父皇起初也是不应,但还是拗不过我。”自从景成帝要变革教育制度,世家便处处使绊,但却还没到要靠公主联姻才能获得支持的地步,对于淑惠长公主的想法,贺攸宁始终无法接受。“何以到这种地步?”贺攸宁的语气带着几分焦急。平宁长公主不甚在意地摇了摇头,说到:“你一直是个聪慧的,不用我说你心里必然明白。”贺攸宁知道,苏家在朝堂上一直明哲保身,京中京外皆有子孙为官,虽大多官职不高,但若用得好,确是一把好刀。苏太公最是老谋深算,因此让他来为嫡孙求娶皇女时绝无可能。景成帝赐婚,看似依了淑惠长公主之意,实则不过有个借口好堵苏太公的嘴。皇女屈尊求旨,已是天大的颜面,苏太公讲求体面,绝不会再推辞。见贺攸宁半晌不说话,淑惠长公主笑了笑,说到:“你也不必为我伤心,我对苏思朗并无什么感情,自然不会羞于颜面。他虽风流,可身为苏家的嫡子也不是个头脑简单的,此次婚事能成,他与苏家绝对有其用意。”事已至此,贺攸宁心中也知晓淑惠长公主的用意,再多劝也是无用,难道还能让已逝的景成帝收回成命吗,只是不免要多叮嘱几句。“阿姐,苏太公此人城府颇深,父皇在时只是作壁上观,眼瞅着其他世家抱团,苏家上上下下被他管得像铁桶一般,苏家官员皆只管好职责之事却不参与朝廷争斗。”“再看这朝中局势,按理来说,苏家这样奉行明哲保身之道的最遭人恨,可却让人找不出一丝纰漏。““能抽身于世家和皇权的角力,这样的世家,绝非是一场联姻可以笼络得住的,苏思朗虽为苏家嫡子,但未必能让苏太公乃至苏家上下都成为朝廷的一把利刃,只怕用不好还要伤其自身。”淑惠长公主听言,拍了拍妹妹的手,宽慰道:“你放心,阿姐心里有数,妹妹记住,若有一日,世家与我们到了兵刃相见的地步,要记得还有姐姐在。”贺攸宁摇头,实在无法接受自家长姐这般委屈自己,看着眼前的绣绷只觉得讽刺,转身便要告辞。却听淑惠长公主从背后叫住自己:“阿宁,我知道你刚回宫,对有些事难免怀疑,但是听阿姐一句劝,别查了好吗?”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却让贺攸宁猛地停住脚步,不可置信地回头,“今日阿姐同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说的是这句话吗?”作者有话说:喜欢的小可爱给个留言呗,哭哭第11章贺攸宁只觉自己处在一团迷雾中,周遭之人各个都有事瞒着她,这种局面失去控制的感觉并不好。面对贺攸宁的质问,淑惠长公主只是低头,下意识摩挲着衣摆上的绣花,不敢去瞧贺攸宁。贺攸宁长叹一口气,看着窗外惊起的飞鸟,半是不解半是无奈道:“阿姐一直留意着我,是以我一去太医院阿姐便得到消息了是吗?”淑惠长公主不知该如何解释,神色几番变换,又似恳求般唤贺攸宁:“阿宁,你是知道的,我不爱管着事,若非逼不得已绝不会叫人打探你的行踪。”从回宫后,贺攸宁便已察觉周围人的怪异,先是小皇帝对大皇子似有似无的敌意,又是林水铭与小皇帝之间无法解释的信任,最后就连淑惠长公主心中都藏着事。贺攸宁隐约意识到,待查清景成帝的死因,或许这一连串的疑问都能得到解答。淑惠长公主就是个很好的突破口。贺攸宁努力收拾心情,重新坐回淑惠长公主身边,“阿姐,我是知道你的,你品性温良,最不会撒谎,我打心眼儿里信任姐姐,自然不会为此伤了我们姐妹情分。”听见贺攸宁这般说,淑惠长公主心里才好受些,不料下一刻贺攸宁话锋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