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3)
作者:武侠精品      更新:2022-05-04 18:24      字数:2374
  【六】

  说起自己的事情,陈老头说得很快,一带而过,我猜他是不好意思。实际上这老头的功夫到底有多厉害,我没法衡量,但我也知道他确实有两下子。你要说他自己打得了多少多少人有点过了,毕竟这么大岁数,有时候有点跟不上趟。我感觉我要是使使蛮力,虽然一点都不光彩,可老头肯定吃亏。

  有时候,我们爷俩搭手的时候会用这样的方法:我不使大力,他使手指头。这种情况下就能看出他功夫了:一双手动起来完全感觉不到他的岁数,我沾不着他,而他的手指头老能戳中我的脑门,留个红印子,还挺疼。

  后来我在学校里和同学打闹的时候也这么玩过。只是不是挫着手指头,就是险些挖了人家的眼,再不敢尝试。这才明白能放能收才是真能耐。

  自从陈五露了一手功夫,大家都挺感兴趣。有时候他练拳,大家也跟着看个新鲜。不几天,一个和他相好的兄弟对他说:“你不是练拳吗?我带你去城里看个高人。”

  前两天这位兄弟在城里买盐的时候看见了这么一件事:一个饭馆的老板跟三个泼皮为了饭钱动起了手,三个人拆了椅子腿都没打过老板一个人。据这个兄弟说那伙人头都打破了也没碰着这老板一下,绝对是个厉害的人物。

  陈五心奇,跟着就去了。一去,就觉得眼熟。这身白衫子,这个派头,不是桂小先生是谁啊?他赶紧巴着柜台和人家打招呼:“桂小先生,桂小先生,我是陈五,您还记得我吗?”

  说来也怪了。桂小先生就跟没见到这个大活人似的,看也没看陈五一眼,专心招呼客人。陈五倒也不奇怪,一个是模样变了不少未必认得出来,再一个虽然是乡亲,但当年面对面就说过一次话,忘了也正常。陈五想着那就不忙,等到他打烊的时候再和桂小先生好好说说话,就在店门外寻了块石头坐下。

  好容易又见着自己少年时佩服的人,少不了要多打量两眼。桂小先生还是爱穿白的,整个人显得干净又挺拔;算算他今年也才二十四五岁,长方脸,眉眼已经展开,嘴角的笑意看不到了,鼻梁骨剑削似的直,透着锐气。

  不大的小饭馆坐着几桌客人,正墙上的神龛供着三清,下边摆着果香花水灯五供。店里后堂有个怀抱婴孩的漂亮女人时不时出来看他一眼,聊上几句,想必就是他的太太和孩子了。

  陈五看一阵,出去逛一圈再回到石头上坐着。来来回回天都黑了,眼看店里已经没人,桂小先生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陈家小子,进来坐啊。”

  【七】

  陈五跟着桂小先生进了店坐下,酒菜都摆上了桌,店里的女人也抱着孩子在一旁作陪。桂小先生先是问陈五这些年过得如何,再问他怎么来到这里的。一通叙话,夜也深了。

  陈五有些醉,加上他乡遇故人又聊了半宿,不再那么拘谨,笑道:“桂小先生倒真是好记性,我俩就说过那一回话,你还能想起我。”

  桂小先生没言语,把一杯酒吞下,又寻了些菜,慢慢地道:“其实也忘得差不多了。你坐在外头一天,我想来想去大概有些印象。但是,桂小先生这个称呼以后请不要提起。我的名字想必你是知道的,也不要和别人说。这里的人都只知道我叫桂三,或者叫我三老板,是北平人。今天店里人多,我就是怕你说多了才故作不认识的。”

  陈老头说到这,很遗憾地抿了抿嘴,对我说:“桂小先生家里行大,哪有什么桂三的说法?我一直以为他改换出身称呼,是为了老家的那桩命案。那天之后陆陆续续的又听说过几次,好像是在北京也做了不少的事情,也是在躲那边的冤家,可惜当时他没对我说得太详细。”

  我听得很兴奋:“桂先生是不是在那边做过杀手什么的?”

  陈老头一白眼:“杀手这一门,你们这些小孩子现在看起来觉得潇洒威风,都是那些胡编的书惹的祸。在我们那个时候,手里有两下真功夫,一般都饿不死。练武的人最差的出路也就是卖艺练把式。没有出路了,练把式也糊不了口了,还可以进堂口做挖子。总之不是没活路了,谁也不会做杀手。”

  实际上,桂小先生离开家乡,在远房亲戚家把父亲桂秀才和那个师父老仆安顿停当,就换个身份去了北平。为什么去北平?桂小先生孝顺,父亲过惯了舒适的日子,桂小先生舍不得让他受委屈,就打算去北平挣些钱。

  桂小先生人聪明,师父教得也好,江湖手段挺明白。和许多武林前辈一样,他在北城附近找了几个茶馆,连着几天,寻事由收拾了好些个无赖,亮了亮身手。最后给一户贵人请了回去,做了护院的教头。

  北平是旧朝古都,这个年月想请护院的有钱人不少。桂小先生的主家所俸薪酬优裕。不但可以捎回亲戚家赡养父亲,几年时间下来,自己也还有点积蓄,直到他隐姓埋名离开北平为止。

  那么,护院的教头能有什么仇人?难不成是打了哪家的毛贼?

  陈老头给我解释,那时候的武林中人也得宣传自己,要不然雇你的主家也会觉得没面子。可是那时候没地方打广告,也不能贴传单给自己吹牛,就只有出去切磋挑战,给自己树牌子立万。有的时候为了能保自己的饭碗,练武的爷们之间一步也不能相让,只能动手。

  比方说陈老头听过一个故事:南京那时候有两个会家子一起吃请。进门的时候两人同时迈步,门窄进不去。其中一个没觉得什么就退了一步,结果没几天什么传闻都出来了:什么这个拳师是另一个的手下败将啊,什么武艺不高叫别人一瞪眼就让路了啊,什么别人进门入席他只能先候着啊等等之类的,把这个让了一步的拳师折腾得够呛,最后只有扛着大刀上另一个家里找场子,这事还曾经轰动一时。

  所以就是你自己脾气再好,性子再柔,一旦让了,就是弱了名头,弱了名头就是丢了面子,丢了面子就丢了立身武行的资本,学拳也不找你了,保镖也没人请你了,有的徒弟都跑了,这就是丢了饭碗!

  所以,很多的所谓恩怨就是为了点面子,为了一口气,越扯越大,无法收拾。果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听到这我插了一句题外话:“你也有仇家吗?”

  陈老头摸摸脸:“我,一直不算是个江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