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财政结构性失衡(一)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4      字数:2145
  “安庆城附近一直都有蝗虫,还好数量不是很多,对这边的粮食收成影响还不是很大,河南、山东、北直隶的蝗虫数量那才叫多,飞过的时候经常都是遮天蔽日的,看到都让人害怕。”王把总一副见怪不怪的语气说道。

  “唉,大明这些年经常闹大规模的旱灾,而蝗虫喜欢产卵在干旱的土壤中,又导致了严重的蝗灾,想要根治,得让朝廷组织人修堤建坝才行。”萧谨感概道,现代社会里,水利设施对防汛搞旱的作用还是不小的,可以起到极大的调节作用。

  “我们这些武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朝廷哪有钱修堤建坝。”王把总摇了摇头,说道,他觉得萧谨的提议是好,可惜不太现实。

  萧谨觉得大明朝廷跟现代民主社会很像,就是一个小政府,收的税不多,管的事其实也不太多,相当于无为而治,平时还勉强凑和,一旦国家出了大事,比如现在外有建奴侵袭,内有流贼肆虐,还接连遇到罕见的大旱,朝廷根本没办法连续拿出大笔的钱出来解决问题,整个社会就会随着问题的不断扩大而彻底崩溃。

  “美国,大明跟美国太像了,两者都强横一时,也都是财阀通过文官阶层,隐性地控制政府。”萧谨突然想到了穿越前的美国,他觉得美国跟大明太像了,结局也应该差不多,美帝国的瓦解极有可能跟明朝一样,是从财政困难开始,极度缺钱,刚开始是修公共设施的钱都拿不出来,后面很可能无法承受高昂的军费,大幅度裁减海外军事基地,最后如果财政崩溃的话,美帝很可能惨到跟大明朝一样,连军队的工资都发不出,到时整个帝国就会彻底崩溃。

  “美国应该不会沦落到亡国的地步。”萧谨想到后面,觉得美国的下场可能会比大明好一些,最多从全球霸权退回区域大国。

  “是啊!我大明的朝廷太穷了!”洪升感叹道,他想到了在福建,修桥修路这些事情都是要乡里的富绅捐款才凑得够钱的,官府从来都是出一点点钱意思一下而已,他家主公就经常四处捐这个钱,大家刚开始还抵制,向官府施压,后面才发现官府是真的没什么钱,不得不如此。

  “萧师父,为什么我大明的朝廷这么穷,我读史书,发现汉唐宋三朝,朝廷还是挺有钱的,不像我们大明的朝廷这么缺钱,连军队的工资都经常发不出来。”郑森转头看向萧谨,问道。

  “这个为师也不太清楚。”萧谨瞥了一眼王把总,说道,他可不敢在外人面前议论这种朝政的重要问题。

  “哦。”郑森愣了一下,说道,他意识到这种场合聊这种话题不太适合,应该回去再问。

  “萧先生,你无需顾虑什么,我也对大明的朝廷为什么这么穷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你但说无妨,我一定不会四处乱说。”王把总转头看向萧谨,笑着说道,他显然看出了萧谨的顾虑。

  “萧先生,熊总理是我们家主公的挚友,王把总是熊总理督标营的手下,还是可以信得过的,你不用顾虑什么。”洪升插话道。

  “这样啊!那我就献丑了。”萧谨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先从汉唐宋三朝和本朝的收入结构说起吧。”

  “汉朝的收入除了收田赋和一些商税之外,很多收入是通过盐铁专营获得。盐和铁都是生活必需品,民众肯定要买,官府垄断的情况,盐和铁都可以卖很高的价格,利润轻松达到十倍以上,民众有意见也没办法。”萧谨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汉朝时的朝廷如果缺钱了,可以适当地提高一下盐和铁的销售价格,就可以搞到大笔的钱了,想缺钱都难。”

  洪升、王把总和郑森听到萧谨后面那句话都笑了。

  “唐朝前期武功很盛,灭国众多,光是大国就有东突厥、吐谷浑、高句丽和西突厥,直接把别国的国库搬了回来,加上众多小国年年朝贡,交保护费,唐朝前期根本不缺钱,不需要盐铁专营。”萧谨说道唐朝前期,洪升三人都露出神往的表情,武力强就是好啊,把其它国家灭了,国库直接搬回来,想缺钱都难。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骤降,唐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恢复了对盐铁的专营,在扬州设立了盐铁转运使,盐利收入很高,唐代宗时就直接占到唐廷收入的一半。宋朝呢,对铁专营,官方专卖,盐则是采用盐引制度,商人从官方购买盐引后,再依靠盐引转运和销售,这属于半官半商吧。”萧谨侃侃而谈道:“到了本朝,虽然也使用盐引制度,不过主要是使用开中法,让商人们把粮食运到九边,换取盐引,再凭盐引获取盐去贩卖。铁呢,本朝主要是让匠户交了一定数量的铁或火器充做税款就行了。”

  “本朝的盐铁制度听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啊?”王把总有些疑惑地说道。

  “本朝的盐铁制度刚开始是没问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们发现盐引是关键,只要收买了相关的官员,直接花钱买盐引,比运粮食去九边拿凭证换取盐引省钱得多。铁也是一样,匠户们刚开始还交一些上好的铁充做税款,后来交的铁大多是次品甚至残品了,好的铁匠户们自己拿去市场上卖掉换钱了,火器也一样,交质量差的和交质量好的都一样,匠户后面交的火器质量当然越来越差了,毕竟打造好的火器是很费时间的。”萧谨研究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大一统王朝发现,能从盐铁上面搞到钱的朝代,往往都不怎么缺钱,像明朝对盐和铁的管理就是太过粗放了,漏洞实在太多,容易被人钻空子,导致明朝在盐和铁上面没捞到什么钱,财政不捉襟见肘才怪。

  洪升三人听完恍然大悟,原来本朝在盐铁制度上有这么大的漏洞,他们都明白盐利有多丰厚,朝廷竟然在盐利上没分到多少钱,穷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