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宽于待己,严于律人的人生观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5      字数:2587
  宴席结束后,萧谨和郑森在扬州城外的高杰军营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跟高杰等人告辞回南京了。

  南京作为大明的首都,自然是高官云集,郑芝龙又了封爵位,身为郑芝龙儿子的郑森回到南京一下子就变得忙碌了起来,每天都有很多高官请他吃饭喝酒,郑森一下子想走都走不了,他想推掉一大半宴请,尽快回福建,但萧谨表示人情还是要照顾到的,暂时不回福建先,让郑森去参加宴请。

  那阵子,郑森整天喝得醉熏熏,不好回国子监,在“君悦”客栈另外开了一个房间住下,这种情况足足持续了大半个月,邀请郑森参加宴席的人才渐渐变少。

  直到六月十日,郑森才恢复正常生活,他让人收拾好行李,准备和萧谨一起回福建从军,这时南京就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城的事情。新上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连上三道奏章,一道奏章请天子亲征;一道奏章弹劾刚立下定策之功的高杰、刘泽清等人不救京师、跋扈之罪,要求收回之前对两人地册封;一道奏章弹劾路振飞、高杰,刘泽清把家属用船送到江南,有临阵脱逃之罪,谓一抚二镇皆可斩也。没有执政经验的弘光帝把奏疏一公布,大臣们顿时都炸了,刘泽清气得上疏表示要率兵南下清君侧,闹得南京人心惶惶。

  萧谨觉得这个例子不错,准备回福建前,就拿这个事情给郑森再上一节课。

  “郑森,为师在南京再给你上一节课,我们再去江边坐船回福建。”萧谨对来君悦客栈,请他去坐船的郑森,笑着说道。

  “师父还要上什么课啊?”郑森好奇地问道。

  “最近左都御史刘宗周给天子的三道奏章闹得沸沸扬扬,郑森你对刘宗周这三道奏章有什么看法?”萧谨问郑森道。

  “天子乃一国之君,让天子亲征,涉险地,一旦有事就是土木之变再现。高杰、刘泽清有定策之功,现在又是大明的国之藩篱,刚被新帝册封为伯爵或侯爵,刘宗周上来就弹劾高杰、刘泽清两人,安的什么心,这不是拆新朝廷的台嘛,可谓是不识大体之举。更可笑的是,这个刘宗周连同样是文官的路振飞都弹劾,实在是迂腐透顶。”郑森想了一下,说道,他觉得刘宗周不可理喻,不懂他脑子里在想什么,难道他做事情都不过脑子的,一上来就做了三件蠢事,这也是挺不容易的。

  “是啊!刘宗周这三道奏章都是愚蠢至极。”萧谨感叹道。

  “可是就刘宗周这样的水平,在国子监还是饱学之士,他的名气在国子监大得很呢。”郑森十分无奈地说道,像他师父这样的人才,在大明默默无名,像刘宗周这种迂腐的蠢材,竟然名气如此的大,真是可笑之极。

  “大明像刘宗周这样迂腐的儒家文官还有很多,他们做事情都不考虑现实情况,整天只抓住别人的错误,弹劾这个人,弹劾那个人,让他去做点事情,屁都不懂。”萧谨感概道。

  萧谨对明末的知识阶层已经绝望了,贪污的官僚就不说了,清廉的官员也找不到几个靠谱的,从科举考试出来的文官普遍自大、傲慢、固执、迂腐、不通俗物,一堆缺点,想找些许亮点都难。

  “这就是儒家独霸思想界,八股取士,不准有自己观点的后果!”萧谨在心里感叹道。

  “师父,我查遍史书,在本朝以前,儒家士子有很多,不过都不像本朝迂腐的儒家文人这么多,这实在是很奇怪的一个现象,不懂原因在哪里?”郑森很是不解地问道。

  “是啊!从隋唐开始,用儒家经典科举取士由来以久,不过唐朝除考儒家经典以外,还考诗赋,宋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更广,诗赋、经义、论、策都考,如此一来,唐宋时有才的人中举机率较高。本朝立国以来,为了灌输儒家经典,统一文人思想,特别采取八股取士,只考经义,而且考生只准写朱熹的注释,如此一来,迂腐、只认死理的儒家士子自然就多了起来。为了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本朝还给予中举的士子众多好处,免去一定的税、免除好几个人的徭役、见官不用下跪、出远门不用路引等等,科举中举好处太多了,读书人自然趋之若鹜,这样就能统一文人的思想,巩固大明的统治了。”穿越前,作为历史老师的萧谨对科举制度的演变是很熟悉的,他娓娓道来,很快把迂腐文人多的原因讲清楚了。

  “哦,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师父。”郑森恍然大悟道,学过法家的他自然很快明白了本朝太祖皇帝八股取士的目的,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嘛,取士选不出良臣不要紧,选出忠臣才是最重要的。

  郑森很理解本朝太祖为了大明延续下去,用八股取士这一举措来统一思想,不过他还是觉得太祖爷做得太过了,制造了太多傲慢、固执和迂腐的儒学文官,搞得国家危难之际,懂得经世致用的良臣都难找出一名出来。

  “郑森,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你也读了很多遍了,你如何看待程朱之学?”萧谨笑着问郑森道。

  “强调三纲五常,特别是忠君和孝顺长辈,强调存天理,去人欲,提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人们的道德要求特别高,想要达到这些要求实在是很不容易。”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是啊!程朱之学提出的道德标准太高了,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人太少了,而本朝为了鼓励人们达到这个道德标准,又给出了很奖励。人的本性都是逐利的,为了得到奖励,自然很多人表面装做达到这个道德标准,暗地里干一堆违背这个道德标准的事情。这样就出现了一堆伪君子,宽于待已,严于待人。比如你在国子监的老师钱谦益,他还当过礼部侍郎,整天号召妇人守节,结果他自己娶了一个青楼女子当老婆。还有复社那帮文人,一个个道德文章写得很好,隔一阵子就召开一个在会,鼓吹兴复绝学之义,结果他们整天跟一帮妓女厮混在一起,虚伪得很。”萧谨感概道。

  “是啊!东林党和复社那帮人就是一帮伪君子。”郑森点了点头,赞同道。

  “当然,也有人像刘宗周这样达到了这样高标准的道德要求,可惜当他不顾实际情况,用这个高标准的道德要求去约束其他人,弹劾其他人时,就显得强人所难了,显得迂腐了。”萧谨说道。

  “恩,没错,刘宗周就迂腐之极,我估计朝廷很快就会让他去职,以解高杰、刘泽清二镇的怒意。”郑森想了一下,分析道。

  “恩,我也觉得朝廷会让刘宗周去职的,毕竟闹到现在这个样子,天子也没有其它办法平息事端了。”萧谨点了点头,说道,他能理解大明天子整天面对这些迂腐儒臣的痛苦了。

  “好了,课上完了,师傅收拾行李,跟你一起回福建吧。”萧谨笑着说道。

  “弟子帮师父收拾行李。”郑森连忙说道。

  难得郑森有这份心,萧谨自然没有反对,默认了,两人一起收拾好行李,去一楼退房,坐上马车去龙江关码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