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9      字数:4854
  如把以上的种种物资数额全都减数万,以盐与铁补上这个缺口,这样以来,一应物资都可以省下不少。”罗彦说道。这话一出来,一些老臣当即站起来骂道:“竖子误国。”为何历来突厥这类游牧民族,生活最缺乏的就是粮食和食盐,打仗最缺的就是铁。因为这几样东西不是这些不事生产的人能搞出来的。所以这些物资的来源,大都是依靠购买或者劫掠。食盐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可不是现代人才知道的。古代人民就知道一个人如果长期食盐摄入不足,身体就会虚弱。所以历来对于北边的游牧民族,食盐的控制都是相当严格的。至于铁器,就更不用说了,如此重要的战争物资,就这样给了突厥,那不就是资敌么。而且这里头还有不少人是世家的代表啊。世家难道仅仅靠着霸占的土地就能豪富一方了非也,其实暗地里与突厥进行盐铁交易的,恰巧就是这些世家的人最多。罗彦这个建议,不论是从道义还是从国策,乃至是世家的利益,都是违背了的,怎么不会惹起一些人的抨击。等这些人骂的差不多的时候,李世民也开始了劝阻,这才把场面给稳定住。见识过了罗彦以前说的很多事情,李世民就算是冒着再有人跳起来反对的风险,还是询问罗彦的想法。“诸位想必都知道,我等现在不缺食盐。”不管周围投来如何异样的目光,罗彦还是自顾自说道:“朝廷禁止私盐这么多年,难道突厥这日子就不过了官方禁止,就导致私盐泛滥,到头来还不是把银钱流到了一些人的口袋里。禁止向突厥出售盐铁,这些年突厥的人马也不见有一丝消瘦,突厥的兵刃也不见有丝毫减少,为何”罗彦可不管这会儿会不会得罪某些既得利益者,很是尖锐地把这个事情挑明了。“我等如今不拿盐铁作为赔偿的东西,无非就是拿着更多的金银财帛,让突厥人自己去买罢了。诸位要是能够把这私盐私铁禁绝了,就当我没说好了。”有李世民撑腰,怕个什么,罗彦当下就把挑子撂过去。“只是,这天下悠悠之口”还有一些老先生想出来说几句,但是很快就被李世民给拦住了。其实民间盐铁私贩,统治者不是不知道,每年因为贩私盐抓起来的,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些人还因此掉脑袋。而这铁器就更不用说了,突厥这几年抢掠的铁,还不够他打这么多次仗的,肯定有人私底下贩卖过去了很多。罗彦这番话就把很多人的嘴给堵上了。李世民仔细想想,还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也不多商量,就这么定下来:“近年在江浙一代,尤其是淮泗之地叛乱平息以后,海盐产量逐年上升,府库里确实存储了不少的食盐。只是就算是以盐铁替代金银,也有个数量才行,不能就这么白白便宜了突厥。”“如果可能,只以海盐替代金银和粮食,一斤食盐可以抵得上好些粮食和金银,尤其是对突厥来说,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过重要。不怕他们不就犯。”房玄龄建议道。接下来的事情,也只能在明日的早朝上解决了。临走的时候,李世民叫住罗彦,说道:“这个决定究竟能不能行得通,还要看明天进之在早朝的时候如何表现,今夜回去,好好想想。”很明显,李世民这是把说服朝臣的任务交给了罗彦。虽说现在罗彦已经成了七品官,但是到现在为止,李世民也没有赏给他一处宅邸,所以现在还是寄居在陆德明家里。找到陆德明,罗彦开始和他商量这件事情。“进之,这件事情你做的实在是太过冒险。盐铁之事,动摇国本也就罢了,连那些世家也给得罪了。往后你这道路,怕是走的有些艰难了。”陆德明有些担心地说道。“老师,弟子要是说,正因为害怕动摇国本,弟子才这么干,你会相信么。”罗彦有些苦涩地回答。沉吟了少许,陆德明轻叹:“或许就是因为看上你的品格,老师也才会这么担心。你太年轻,从前我担心你踽踽独行,在官场难有作为。如今你被陛下看重,我却担心你得罪太多人。”自己这个弟子,怎么越来越让自己担心了呢,陆德明怎么也想不明白。罗彦听到自家老师有这样的回答,心里有些开心,说道:“国家禁售盐铁,一来为了充盈国库,二来为了削弱突厥实力。只是有着私盐私铁的存在,这两件事情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害。江淮一地如今产出的食盐,已经太多了,要是不妥善处理,国内盐价大跌,没有准备好之前,国库亏空怕是会很严重。如今借着给突厥赏赐的机会,减少一部分库存,也好延缓危机的到来。”听到罗彦这么说,陆德明一下子坐正,问道:“事情真的严重到了这个程度”“还没有,不然陛下早就着急了。我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先把事情拖一拖,然后跟陛下密议。这件事情要是走漏风声,怕是要出乱子。至于那些朝堂的指责,只要是陛下心中有数,弟子就不会有什么事情。”想想自己的弟子被李世民有多看重,陆德明也有些放心了,不过该嘱咐的还是得嘱咐:“不要因为陛下一时的看重,就肆意妄为。历朝为王上看重者,身死名灭的不在少数,古有商君,今有刘文静。你可不要步了后尘。”商鞅和刘文静的事情罗彦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也不敢嘴犟,而且他也确实把这话给听进去了,所以恭敬的说道:“弟子记住了。”再也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罗彦这就告退。回到自己的屋子,长叹一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这恐怕连一个知我者都没有。”摇摇头,开始写明天的奏疏。第一百一十一章承德殿辩世家臣“臣彦言:天将大任与人,斯人辄逢磨砺。天将大兴与国,斯国先逢乱局。而今天狼北出,戎狄来袭,虽曰板荡之势,岂非兴国之兆乎。前有泾州之胜,后有朝堂之志,突厥势大,吾岂渺哉闻其陈兵渭水,然斯遣使长安。夜郎之行,纳拜之意。臣不胜欣喜。圣人新登,血染渭水,为其不祥,岂不惜哉。然则纳拜必予其名,求和必馈其礼。朝臣多有予其金银财帛与粮草,求其速退之意,窃以为大谬。金银粮草者,戎狄之缺,亦我等之缺。金银之物,取之深山,冥冥造物,自有定数。予戎狄者众,吾朝堂可用者寡。粮草一物,生人之本,诸库丰盈,亦忧天时。予戎狄者众,吾生黎可食者寡。欲馈其礼,无损本国者,盐也。盐铁之利,本在丰盈国库,亦有弱敌之能。吾等贱之,戎狄贵之。然则盐铁一事,国之大禁,亡命之徒,亦谋其利。吾予戎狄以金银,彼以盐铁售戎狄。吾予金银以众,彼售盐铁以众。获益于戎狄,牟利于国难,久禁难绝,苛责无功。而今我等以盐为礼,重于金银。比于国内,一千青蚨换之百斤;比于戎狄,百千青蚨换之百斤。其优其劣,一目了然。国内售以盐铁,换之金银,后与戎狄,不若节其虚耗,直与青盐,节其物力,亦断亡命之根本。斗胆之言,一家之见。唯意气勤恳,愿君与国安。臣彦再拜。”第二天的早朝,李世民破例让罗彦这个七品官进了承德殿,在和朝臣商议了一番怎么和突厥议和的事情以后。商量到封赏一事,李世民就示意罗彦把自己的奏疏呈上去。排在最末尾的罗彦,这会而出列,躬身行礼以后,把自己的奏疏递了上去。秦王府的老班底自然是沉着冷静,等着听罗彦到底怎么说用食盐当作封赏的事情。然而其他的朝臣不知道啊,看罗彦的官服就是个七品官,这里头因为罗彦一向低调,也有好些人还不认识他的,这会儿就开始私下议论。“怎的就让这么一个后生上来参与朝会了,陛下也实在是太违背礼制了。”这是一位言官说的,反正人家就是司职嘴炮,只要是抓住一点不合礼制的事情,就是要弄出点大动静来。“仁兄还是省省吧。你莫看这位后生一脸文弱,这可是杀了齐王的狠人。也不知道里头出了什么事情,还没有收到陛下的封赏,但是人家能参与朝会,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情。我看你还是不要惹事的好。”旁边还是有认得罗彦的,当下提醒。“是极是极,原以为这位是犯了什么事情,被陛下冷落了。看今天这个样子,怕是简在帝心,往后怕是要一飞冲天,阁下还是不要触霉头的好。”言官们虽然说负责监察上到皇帝下到朝臣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得罪好些人,但是也有关系好的,这会儿还是出来提醒。这位言官怂了,立马向两人道谢。罗彦的奏疏李世民看了一遍以后,就被内侍拿着读给整个朝堂的人听。这一听之下,可是炸了窝了。罗彦这个胆子也实在是太大了,直接就把向突厥禁售的东西口子给撕开了。这可不行。朝堂上有些是纯粹想着罗彦的提议动摇了国本,有些则是想着自己代表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这个时候,两种人一起反对,顿时就把朝堂给闹得和菜市场没啥区别了。还好有专门的官员维持朝堂秩序,几声肃静喊完,这些人也不闹腾了,只是开始挨个出来抨击罗彦。“陛下,莫要听这竖子的祸国之言。盐铁乃是国之重本,要是给了突厥,岂不是资敌。”这位姓宋的官员,罗彦虽然不认识他,但是听这个口吻,罗彦也有些不爽。这个时候,虽然没有后世那么丰富的骂人语言,但是骂人的话也是分级别的。这句竖子一出,明显是对罗彦的无限蔑视。这还不算,有更狠的出来了,这位姓王:“陛下休要听这误国之言,且把这误国奸贼拿下,着有司严加拷问。臣以为,此獠必是收受了那戎狄的好处,专门给戎狄说话的。”这绝对是狠人,一出手就想把罗彦置于死地。这可不能忍,罗彦一想这姓王的,就想到了一些不好的回忆,所以这个时候也不顾还有人想跳出来反对,当即就稽首说道:“陛下,微臣有几个问题想要问这一位,不知可否”李世民原本就同意用青盐当作封赏的物资,所以这个时候自然是想着罗彦怎么把阵势赢回来,所以这会儿见罗彦有动作,自无不允。“敢问先生故乡何处”罗彦问了一些毫不相干的问题。“吾出自太原王氏,竖子不要问这些无关的问题。”这位老先生可是一脸不爽的样子。听到这个回答罗彦就心里有数了。太原王氏,呵呵,这货作为新起来的世家,暗地里没有干过什么肮脏事情才怪。太原归属并州,紧挨着大草原。作为太原兴起的世家,哪个和突厥没有暗地里的交易。盐铁贩运,雇佣突厥人打压对手,养寇自重,这些事情太原王氏干的不少,太原那点地,年年遭受突厥袭扰,要是没有一点猫腻,能造就出来一个世家才怪。心里有了底,罗彦自然就有了反驳的把握:“敢问,突厥年年袭扰,这刀兵从何而来”这姓王的官员一脸不屑:“自然是四处劫掠而来,问这等问题,你不觉得幼稚。”“突厥连年大战,多有败于我手者,为何还能每次都兵甲精良难道突厥我懂我朝精铁冶炼之术”这会儿罗彦可是不留情了,这人想要置自己于死地,哪还能忍下去。一番严厉的发问,不仅是把这位给问住了,而且还堵住了很多人的嘴。这里头到底是什么原因,大家其实心知肚明,只是没有人愿意把这个盖子揭开。罗彦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我也不揭破,你要是敢反对,那么你们就要自己打脸。这样一来,还没谈盐的问题,铁的事情就把这些人给难住了。“我的对突厥盐铁禁售,但是如今看来,不见突厥人虚弱一分,这又是为何难道茫茫敕勒川,已经成了一片盐田,让百万突厥人,顿顿有青盐”一番诘问,就把这些人给问住了。你说我误国,好啊,那我不误国,人家是怎么得到这些东西的先把自己身上的黑点洗白了,罗彦这才说道:“陛下容禀。自海水晒盐成功以后,国内青盐产量已然增加不少,完全能够满足百姓需要。多出来的这一部分,必然是要借助胡商,销往西域等地。一来一回,物力虚耗,所得甚微。况且青盐一物,本来就是为了充盈国库,换作金银,正好突厥奇缺,以其难得,节约银钱,两全其美。”李世民装作是沉思了一段时间,其实就是给朝臣留出时间思考罗彦的话。片刻以后,反对的朝臣倒是少了很多,李世民乘机就做出决定,用青盐抵充大量的钱粮。退朝的时候,李世民留下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以及罗彦几个人,商谈第二天在渭水回见颉利的事情。尉迟恭已经快要赶来,剩下的兵力布置这些事情,李世民也都着杜如晦这个兵部尚书安排好了,今天夜里,长安的所有军队就会开赴渭水,同时加紧各地的巡视。见一应安排都已经妥当,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就示意众人退去。不过罗彦这个时候又开口了,在场的都是李世民的死忠,而且还是智囊团最顶尖的几个人,所以罗彦就把关于青盐产量过剩的事情说了出来。“陛下少待,臣还有一事,乘此机会,也一并说了。”罗彦稳住几人:“青盐一事,怕是要出问题。”李世民急了,还以为是给突厥的青盐要出问题:“怎么回事,快快说来。”“库存和生产的青盐太多了。”罗亚这个时候也不介意让李世民放松一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