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臣是攻啊》TXT全集下载_15
作者:安西沉      更新:2023-06-22 01:21      字数:9936
  士绅们意识到这位同知大人果真了不得,思虑再三,觉得应该要顺势而为,李承欢还没开口呢,陆陆续续就有乡绅富豪递了帖子到府衙要为百姓捐钱粮,铺路搭桥。许丛文乍一听闻还以为李承欢又去逼人捐粮了,没想到李承欢也很意外,便用这些钱粮在西城也建了个私塾,请了两位先生,教西城的孩子读书认字,工钱是乡绅们一起出平摊下来一月也就几钱银子,却得了个好名声。官府替这些踊跃捐钱捐粮修桥铺路的乡绅们立了个碑,就在淮州城的府衙边,如此乡绅们便更为积极热忱。萧煜领着一众京武卫和随行官员到淮州的时候,便是看到这样一番景象。乍一看他就知道许从文的奏疏竟然所言非虚,他看到城内迎接他的李承欢和许从文众人,突然有些佩服起来。他是打着巡查江南路的名义南下的,为了做的像,来淮州之前,他先到了秦州,芦州等地走了一遍,因为下了好大一场雪,道上皆是积雪或者被踩踏的肮脏不堪的泥泞道路,街道行人稀少,偶尔还能看到某个墙角积雪处有冻死的乞丐和流浪狗,一片黯淡景象,与印象里春花秋月风流无双的江南大相径庭,他从没想过江南胜地,竟会有那样惨淡落魄的时节。接见他的官员们也都小心翼翼,谄媚而卑微,生怕给这位魏王殿下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路径城中时,行走也十分困难,他只好命同行的京武卫将道路清理干净,这才成行。因此在初一进淮州城时,他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不光是整洁干净的街道,就连百姓们面上的神态都显得十分精神喜悦,仿佛生活就该是这样热热闹闹快快活活的事情。“臣淮州知州许丛文拜见魏王殿下。”“臣淮州同知李承欢拜见魏王殿下。”“臣……”萧煜深吸一口气,终于知道为何老二如此笃定了,这样一番景象,甚至犹胜京都。那太子的自信又是从何而来呢?是那失踪的刘经历,还是……他的目光不由落到了赵介那张丑陋的面容上,啧啧果然很丑。这位赵介的事迹他也曾听闻,毕竟这事儿实在是有些荒唐可笑,实乃当初京都的一大谈资。赵介的面上有些激动,但是又很克制,似乎有话想对萧煜说,但是又强行忍住了。他还没有摸清萧煜是哪派的人,贸然出头只会让自己死的更惨,他好不容易才将淮州的事情偷偷通过师爷传到了秦州,又从秦州转到了曹阔手里,这才迎来了钦差。可是他没料到来的竟不是太子的人,这让他有些惶恐。萧煜便察觉出了异样,他不动声色的抬了抬手,笑道:“诸位大人请起,本王此次奉陛下旨意巡查江南,此行会在淮州暂留几日,叨扰诸位大人了。”“岂敢岂敢。”于是众人便簇拥着萧煜往驿馆行去,到了驿馆,萧煜这才发现,淮州竟连驿馆都与旁的州县不同,十分干净敞亮,看来是花了不少心思打理的。莫非这李承欢当真搜刮了许多民脂民膏充实了府库?萧煜安置下来后,便派人去暗访刘经历的家人,并将李承欢唤到了驿馆,李承欢难得见到京都故人,不免有些高兴,虽然与这位魏王殿下不算太熟,但是好歹同是京都棋坛的好手,也曾对谈几局。“魏王殿下,寻下官可有事要吩咐?”李承欢为萧煜斟了杯茶,笑道。萧煜接了,吹了吹白瓷杯里热气腾腾的水雾,笑道:“李大人是淮州同知,又与本王曾有几面之缘,本王想着,既然来了淮州,还是先向李大人打听打听淮州的情况才是。”“自然,魏王殿下想知道什么,承欢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承欢恭谦的说道。“本王一路行来,各州县都因大雪封城,街道上几无行人,十分冷清,可到了淮州却仿佛进了另一方天地,耳目一新,实在有些好奇,淮州究竟发什了什么?”萧煜是真的好奇,这绝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办到的壮举。李承欢便抿嘴一笑,十分谦虚的说道:“不过以德服人,叫百姓信任官府,此后做任何事情便事半功倍了,前段时间下了三天三夜的雪,道路不通,下官便命差役组织乡里一同铲雪,于是百姓皆争相帮扶,两日便将街道打理的干净整洁,百姓淳朴良善,官府若是做好表率,便能一呼百应,于是,便是殿下看到的情形了。”“以德服人?这话说来简单,可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李大人短短数月时间,是如何做到的?”萧煜有些不信,以德服人这话都是用来骗鬼的,要真能以德服人还要什么军队,打什么仗?“这个,殿下若是愿意移步,随下官在淮州城里四下走走,大约就能明白是为何了。”李承欢笑道。萧煜十分好奇,便点点头,“如此甚好,那便走吧。”于是李承欢便领着换了便服的萧煜走上了淮州城的街道,亲身融入了淮州城的热闹后,萧煜也不禁被这城市的和谐欢乐感染,走着走着,看到两个小朋友在打架,还没怎么样呢,就有巡逻的差役将两人拉开,凶巴巴的呵斥,若是伤了人,可是要挨板子的。然后两个小朋友便怂了,各自躲回自己家里,然后就见差役和气的和小朋友的父母好生交代,不要纵容孩子打架,伤着了就不好了。萧煜诧异的看向李承欢:“这种小事,差役也要管的吗?”“自然是要管的,尤其是孩子是最要管教的,他们将来才是咱们齐国的基石,不是吗?”李承欢一边走一边说。萧煜点点头,突然有一个红红的东西向他袭来,他眉头一凝,立刻伸手拍去,却被李承欢接在了手里,他扬手给萧煜看,是朵鲜艳欲滴的红梅。“殿下莫要紧张,是有姑娘觉得殿下生的俊俏,掷花已示心意。”萧煜看了那掷花少女一眼,竟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稍稍有些发热,他抿抿嘴,没有说话,又往前走去。到了一处卤煮铺的时候,伙计立刻匆匆用荷叶油纸包了一块卤肉递给李承欢,并笑嘻嘻的笑道:“大人请笑纳,好吃再来。”萧煜便看向李承欢,眼带询问。“若是下官吃了说好吃,他铺子的生意会好很多。”李承欢解释。“为何?”“因为姑娘们都会闻风来买呀!殿下不要看承欢如今落魄被贬离了京都,可还是很受姑娘们喜爱的。”李承欢朝萧煜眨眨眼,狡黠的笑道。萧煜立时便懂了,他突然想到李承欢在京都的名声,逛青楼都向来不用花钱,甚至有头牌愿意倒贴钱请李承欢弹琴唱曲,或是吟诗作赋,确实是十分讨姑娘们喜欢的。这李承欢还真是……很妙的人呐!走了一圈,萧煜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淮州的与众不同,这里藏在江南路几百个州县之中,仿佛一处世外桃源一般,与别处格格不入,却又美好的让人觉得此处才应当是江南。最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城中百姓对李承欢即是敬爱又是亲近,丝毫没有其他地方百姓对官员的畏惧与谨慎。可以看得出,李承欢是没有什么官架子的,平时也应当常常和百姓们打成一片,不如此不可能造成如今的景象。他觉得即便刚开始的时候,李承欢动用了一些雷霆手段,打压了一批官员豪绅,但最终得到了这样一个盛世景象,那又有何不可呢?当他看到府衙前的碑文,甚至看到有乡绅派了家人来给府衙送棉衣棉被时。他甚至觉得已经没有必要查什么刘经历和赵介了。什么强征钱粮,恶贯满盈,民怨沸腾,瞧瞧这淮州城的盛况,说出去都是笑话。第40章萧煜决定绝对不要做这个笑话!于是当夜他就将去调查刘经历的人叫了回来,也没有再派人去联系赵介,并且十分果断的将淮州城的所见所闻洋洋洒洒写了上千言这才罢休,连夜叫人送往京都御前。不知情的人都要以为他收了李承欢的什么好处,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奏疏里写的内容尚不及他所见所闻的万一。他不仅写了淮州,还用了一点笔墨描述了它所经过的其他州县的情况,稍一对比便是天上地下。萧煜又在淮州待了几日,随着李承欢吃遍了大大小小的酒店饭馆,其间还有乡绅听闻殿下来江南巡视,一起组织了一场宴席请殿下赏脸,整场宴席和乐融融,没有任何乡绅表达不满,直接击破了压榨乡绅至民怨沸腾的控诉。因为这淮州的热情,萧煜几乎不想走了,但是考虑到自己是打着巡视江南路的名义来的淮州,还是念念不舍的离开了。最后经过江南路布政使司的时候,曹阔依然坚定的表示他所言非虚,萧煜便十分不客气的让他自己去淮州看看,之后再来说这话。萧煜的奏疏呈上御前后,皇帝有些诧异,他原以为许从文是夸大了的。没想到老四的奏疏更是夸张,简直将淮州给夸上天了,完全没有提及那个失踪的刘经历和那个被压迫的不得伸张的赵通判。不久后又收到了曹阔的请罪奏折,事情便明了了。这曹阔听信赵介一面之词便上书来弹劾李承欢,结果自个儿到了淮州一看,立刻知道事情不妙,马上就写了请罪书,十万火急的送来了御前。皇帝也是被气笑了,不过真相大白了,淮州的事儿是好事儿,他也没有气太久,便随手又批了个调令,将赵介又贬到了穷乡僻壤做县丞,这辈子恐怕也没有翻身之日了。至于曹阔,念在也是被人蒙蔽,及时请罪,便被罚了半年俸禄,以示惩戒。皇帝想了想,又批了条调令,命李承欢明年春分时节回京述职。如此,这件事儿就定了。皇帝高兴之下,还将李郸叫进了御书房,夸赞他儿子教育的好。李郸大约知道淮州的情形,也不意外。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新元时节,淮州家家户户都在置办新年所需的物件,新衣服对联福字炮竹,因为今年淮州没有任何伤亡,百姓们的情绪都格外高涨,李承欢的调令已经到了淮州,百姓知道李承欢在淮州待不了多久了,十分不舍。有人提议除夕夜,全城百姓组织一场盛大的流水席,迎接新的一年,以此纪念李同知的到来。李承欢十分感动,便也开始与众官员一起协商此事,很快便定下了章程。此次流水席李承欢出了大头,其余便是各家乡绅们各自筹了些银子,几两罢了,对他们来说也不过几顿饭钱,但能巴结到李承欢,就实在是很划算了。赵介的调令也早就到了,他没有李承欢缓行的待遇,接到调令第二日便上路去任职了。众人哪里还不知道风向?李承欢除夕当天亲自为角舍写了对联,“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笔锋遒劲潇洒,端的是一手好行书。除夕当夜,万户迎新。几万桌的流水席面铺满了淮州城的街道,无数灯火照亮了淮州的夜空。时隔多年,淮州城的百姓回想起来,都觉得那是一场可传颂千古的盛况。而做到这一切的同知大人来年春天就要离开淮州,回到京都了。众人不明白为何李同知要花这样多的心思,将淮州改造成如今的模样,只知道因为李同知的到来,他们终于学会了邻里乡亲,祸福同当,人活一世,理当如此。初八那天,李承欢便已经收拾好了行囊,打算回京了,天色尚早,太阳还未升起,昏昏暗暗中,却有无数人在角落里探头探脑的注视着李承欢一行人。李承欢的目力耳力何等惊人,他一一扫过,朝众人挥了挥手。藏在暗处的众人这才走了出来,朝李承欢挥手,大声喊道:“同知大人,此去京都,前程似锦!”李承欢便大笑道:“多谢乡亲们吉言,望各自珍重。”李承欢一行驶入官道后,陆迁才啧啧赞叹道:“大人这一行小半载,却收获了如此民心,实在了得,陆迁佩服。”“我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当时就只是不想看到有人无处伸冤,有人惨死街头罢了。”李承欢也感叹莫名。“那个刘经历……”李承欢突然问。陆迁看了李承欢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哈哈哈,就知道大人过不了这个坎,早晚是要问的,大人放心,此人确实被我等绑了沉塘,不过就是在水里泡了一夜,就灰溜溜跑回老家了,至于为什么没人能找到他,怕是怕被有心人利用,因此隐姓埋名了吧。”李承欢诧异:“真的?”“大人不信?我陆迁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凶徒吗?况且此事若是被殿下知道,殿下也不肯放过我的。大人放心就是。”陆迁信誓旦旦。李承欢便点点头,胸中淤积已久的不畅终于纾解开来。却在此时,李承欢耳尖的听到了身后有快马奔袭的声音,陆迁也听到了,两人相视一眼,叫停了马车。一人一马很快赶到,立刻急声道:“大人!不好了!秦州连续七天七夜的大雨,引起水患,淹了整座城池,雨还未停,大坝坚持不了多久了,一旦大坝被洪水冲垮,接下来就会途经芦州冲向淮州,到时便糟糕啦!许大人知道后,立马叫小人快马加鞭将大人请回去,主持疏散百姓事宜!”“什么?”李承欢震惊,怎么会突然发了大水?他忙是命人调头,往淮州赶去。“大人,水患可不是小事,出了乱子,是要人命的,不若我们绕道走吧?”陆迁着急。“淮州百姓如此信任我,此时回去尚且有一线生机,若是因为我贪生怕死,害了淮州十数万的百姓,我岂不是要以死谢罪。”李承欢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陆迁的提议,并冷冷的看着他说道:“陆参将若是怕死,可以此时与我分道扬镳。”陆迁心头发苦,他若是这个时候逃了,往后天涯海角哪里还有他容身之处啊?于是他立刻改了话锋,说道:“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我陆迁既然答应了殿下要保护好大人,就是死也要死在大人前头的!大人放心,陆迁与手下众将士,会以生命护卫大人,以及城中十数万百姓!绝不退缩!”李承欢这才缓和了面色,点点头,面色依然沉重。现在疏散去其他州县已经来不及了,况且不知道这洪水会波及多少州县,去哪里都不安全,若是在路上被洪水冲走,那就真是十死无生了。只能先找一处高地,将粮食物资组织人手运上去,等候洪水退去。李承欢打定主意,便直接到了府衙和许从文会面。“师兄,这下可如何是好?怎么就发了洪水了呢?这江南水域颇丰,从未听说过哪里发过洪水啊?”许从文已经急的团团转了,头发都要愁白了。李承欢说道:“你莫要心急,此时最重要的是,组织百姓,千万不能慌乱!一乱,整个淮州城就完了!你先想想,淮州何处地势最高?又能容纳数量庞大的人群?”许从文强自镇定了下来,很快就报了一处地方:“金坛寺所在的景云山,地势极高,乃淮州之最,主峰上因为有了金坛寺,香火旺盛,开辟了大片平地,其余侧峰也有拱卫主殿的侧殿,可容纳不少人。”“如此甚好,那还等什么,赶紧召集差役们组织人手运水运粮上景云山,时间不等人,必须要快!”“好好好,我立刻去。”许从文连忙应声,有了李承欢,他才终于稍稍定了定神,找到了主心骨。“我也去。”李承欢也忙是奔出了府衙。他几个纵跃间,便快速来到淮州城的醉月楼屋顶上,运起内力,将声音传得极远:“淮州百姓们,我是李承欢!刚刚接到了紧急通报,秦州发了大水,大坝就要冲垮,很快洪水就会波及到我们淮州来,在此时刻,大家千万不要慌乱,官府会派差役们组织人手让大家先上景云山金坛寺避难,大家一定要听从安排,千万不要乱!”淮州城大部分百姓都听到了李承欢的声音,顿时恐慌起来,然后又听到了李承欢一直重复让大家不要慌乱,官府会派人组织避难,便又渐渐冷静下来,谁都可以不信,李同知的话怎么能不信呢?百姓大多时候是盲目的,尤其是发生混乱的时候,有一个主心骨可以依靠,便会全身心的去追随。“我们听同知大人的!”“大人回来救我们了!”“大人回来了!”“大人回来了!”“大人回来了!”……最终整个淮州城只剩下了一个声音,那就是“大人回来了!”大人是谁,不言而喻。第41章李承欢一直在醉月楼的屋顶上安抚民众,使得差役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他们安排老弱妇孺先行赶去景云山金坛寺,留下年轻力壮的汉子准备粮食和一切需要的物资,此时乡绅们也不讲什么排场了,将自己家的马车牛车驴车统统拉了出来运送家里的粮食,生怕大水将这些稻谷给泡烂了,那就真的是要了老命了。前线一直有人关注秦州大坝的情形,到了第二日正午时分,便有人快马来报,大坝已经出现了裂痕,最多只能支撑两个时辰了。而此时,淮州城中几乎已经搬空了,仅剩官府的官员差役和李承欢一行,还有一部分在赶猪赶羊牵狗的汉子,同知大人的意思是,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这些难以运输的大型牲口是最后一批了。李承欢想了想,两个时辰,恐怕来不及了,便立刻喊道:“别管牲口了,立即撤离!”于是大家都不管这些猪了,有人将狗和羊一人一只抱起来就往景云山的地方跑,这一幕十分滑稽,真是又心酸又好笑,在这样紧张的时刻,李承欢竟然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鼻头却有些发酸。就在最后一批人也爬上了景云山山峰时,天色已近黄昏。西边的霞光恢弘瑰丽,将半边天际染成了一片红色,震撼人心。所有人都很沉默,遥遥看着远方,然后他们就听到了滚滚洪流之声,由远及近,仿佛天地都在震颤,脚下的山峰仿佛都要被冲垮,紧接着他们就看到了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情景,从极远的地方,天与地相接的缝隙中,一道浑浊的黄线渐渐变得宽阔,巨浪的轰鸣声越来越大,直欲将人的耳膜震碎。他们看到了洪流迅速吞没了田野,吞没了村庄,朝着淮州城扑来。孩子们与心房脆弱的少女们都被吓的嘤嘤哭泣了起来,所有人都有些后怕的捂住了心脏,眼睁睁看着那一片黄色的巨浪瞬间吞没了整个淮州城,淹没了他们的家。随后奔向了景云山。“轰”的一声巨响,水浪重重拍打在山峰上,随即被山峰劈成两半,各自冲向远方。西边的霞彩也渐渐坠落,仿佛在哀悼那些不幸落难的生命。这个夜晚无人入眠。虽然他们侥幸偷生,但是他们知道这样大的洪水之下,不远处的州县必定死去了许多的人,那里有他们相熟的友人,也有他们的亲人,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本无人可幸免。山峰的空地上,点起了一簇簇小小的篝火,众人生怕在山上引起火灾,火势控制的极小,只是几根木柴,刚好能照亮围在一处的几个人的脸,大家都没什么心情说话,只是看着火苗发呆,然后待火即将燃尽时,再添一根新柴。而山峰之下已是一片浑浊的海,在夜色里,漆黑一片,仿佛恶鬼的巨口,随时要将人吞噬入腹。他们就像流落在海上的岛屿中,孤立无援,只能彼此取暖。“大人,吃点东西吧,您已经一整日未曾进食了。”陆迁掰了半只烧鸡给李承欢,说来也是好笑,因为李承欢的一句,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山上的物资还是十分丰富的,这只烧鸡就是醉月楼的老板贡献给李承欢这行人的。李承欢确实饿了,嗓子也喊哑了,几乎说不出话来,就默默的接过烧鸡,撕下一片肉来,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味道是很好的,但李承欢吃着吃着,却落下泪来。“怎么了?大人?”陆迁有些惊慌的取来一方干净的帕子递给李承欢。李承欢摇摇头,继续吃鸡。这时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拉了拉李承欢的衣袖,李承欢回眸看她,见是角舍里的小兰,便摸了摸她的脑袋,哑声问道:“小兰害怕吗?”“小兰不怕,大人不哭,大家都好好的呢。”小兰清脆的嗓音安慰了李承欢的疼痛的心脏,他笑了起来,点了点头,“嗯。”李承欢撕了鸡腿递给小兰,“饿不饿?”“不饿,大叔有给我烧饼。大人吃吧。”小兰没有接,笑着从怀里掏出用油纸包着的半块没有吃完的烧饼,献宝似的递给李承欢,“很好吃的。”李承欢接了烧饼,将鸡腿塞进小兰的手里,咬了一口烧饼,眯眼笑了起来。星辰也随之亮起。有人注意到了夜空之上的璀璨星河,抬头仰望,于是更多人抬头看向星空,在这样浩瀚的星穹之下,他们依然活着,真好。八百里加急快报连夜送入了皇城。原本已经睡下的皇帝,立刻起身,召集了几名重要官员商讨江南水患一事。江南乃是齐国的根基之所在,此事若是处理不好,是要动荡国本的,收到传召的官员纷纷赶入宫中。第一个赶到御书房的是萧胤,他一见到皇帝便单膝下跪请命道:“父皇,儿臣请命,愿赴江南治理水患,赈济灾民。”“待诸位大臣都到了,再议。”皇帝的声音沉冷无比,此事,实在太严重了,稍有不慎,国将不存。大臣们进来时,便看到披了一件外袍坐在御案后苍老却神色冷峻的皇帝,以及单膝跪倒静默无声的萧胤。“江南的事情都知道了?”皇帝沙哑的声音里仿佛夹杂着冰渣子,众人顿时双膝一软,统统跪了下去,仿佛重新见到了当年威凌四海的君王,无人敢于直视他的锋芒。“臣等知道了。”众官员齐声道。“可有方案?”皇帝冷声道。“回陛下,江南实属国之要害,如今情势不明,我等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州县遭了水患影响,需先派一员钦差前去查访当地详情,再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方案,只是信报上所言州县已经占了小半个江南,情况恐怕不甚乐观,老臣的意思是,灾后必有民乱,可随行一支军队以做镇压,在携一定的粮草以作不时之需,待情况明晰后,再派辅助钦差运粮南下赈灾。”左相尚成海颤巍巍回话。“可有钦差人选?”皇帝又问。众人面面相觑,皆不敢应声。这是个烫手的山芋,那是一个不好就要人头落地的买卖,谁敢轻易去接盘?若是其他地方,众人必定争相前往,分一杯羹,但是江南……“父皇,儿臣愿往。”萧胤的声音再次响起,音调里带着恳求与固执。皇帝冷冷的盯着诸官,没有理会萧胤,“尚成海,你可有人选?”“臣,举荐……”“父皇!”萧胤抬头紧紧盯着皇帝的眼角,声音里已经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强硬。跪在案前的诸官均是倒吸一口凉气,这位殿下的胆子也未免太大了些吧?上头的可是陛下啊!“啪!”的一声,皇帝重重拍向御案,在安静的御书房里,仿若一道惊雷,震的诸官紧紧趴伏在冰冷的琉璃地砖上,看着自己的倒影,大气也不敢出。“你愿往?你可知这是多大的干系?你一个亲王,担待的起吗?若是出了岔子,朕是要用你的人头祭天的。”皇帝的声音从牙缝中冷冷的钻出,冻得人心底发寒。“父皇,儿臣愿意签生死状!若是不能解决江南水患,儿臣愿意献上项上人头,以祭江南万万百姓。”萧胤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他必须要去江南,在听闻江南水患时,他才知道他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冷情决绝,没有那样的理智从容,只要想到李承欢就在那洪水里挣扎,他就心如刀割,他恨不能立刻飞去淮州。他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但是他无法控制自己。诸官听闻此言,顿时心下大震,睿亲王真是……他们不得不感佩他的勇气,这还是个年方弱冠的少年啊!却愿意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代价,也要亲自前往江南救灾,众人不禁感到羞愧。“陛下!老臣也愿往。”李郸忍不住开口了。“陛下,臣等愿往!”一下子,御书房里的诸位官员都被激起了血性,纷纷请命。皇帝这才收敛了一些周身的寒气,沉吟了片刻说道:“左相要坐镇中枢,李尚书要在后方管控钱粮,二位就不要争了,那便周同去吧,你是佥都御史,我赐你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周同立刻朗声道:“臣,领旨!”半晌,皇帝又看了一眼萧胤,见他依然跪在在地上,垂头不语,便有些心疼,说道:“睿亲王领黑甲尉随行保护周御史。”萧胤闻言,顿时看向皇帝,高声道:“谢父皇成全。”事情拟定,萧胤收拢了黑甲尉三千精锐骑兵与周同连夜南下,赶往江南。天明时分,景云山众人被第一缕霞光惊醒,然后便看到初升的朝阳,缓缓爬上了天际,天空仿佛被水洗过一般,澄澈而清明。而山峰下,依然是深不见底的浑浊黄海,滚滚翻腾,蔓延到无尽处。已然不见了当初的淮州城和村庄田野。直到此时,众人才终于意识到,洪水真的来了,而他们竟然在这样的天灾里,活了下来。众人不免纷纷四下寻找同知大人的身影,然后便看到,大人已经在组织差役们分了米粮拿去金坛寺的伙房里做早饭给众人吃。不少人看到这样的场景都纷纷又想笑又想哭,心说咱们这位父母官,还真将他们当孩子了。于是纷纷自主的跑去帮忙,伙房太小,煮不了那样多的食物,便有人去山上小瀑布边接水,有人寻了空地架起篝火和铁锅。一下子山峰上就热闹了起来,悲伤暂时远去,他们还要生活。第42章淮州百姓众志成城,因为此次天灾,反而关系更为亲近密切,总归都是生死之交了,哪里还有那样多的嫌隙与不快呢?生死之前,无大事。就连一向吝啬的乡绅大户们,也十分慷慨的将自己运来的大量食物统统交给了官府统一分配。而在这样和谐的淮州百姓之外,其他被洪水侵略的州县里,已然是哀鸿遍野,水里到处是漂浮的人类与动物的尸首,惨不忍睹。直到第三天,山峰下的黄海里飘来一具尸体时,众人都沉默了,他们纷纷看向自己的同知大人,似乎在询问该怎么办。李承欢看了一眼,应该是其他州县顺流飘来的死尸,他命人将尸体捞了起来,尸体已经泡烂了,辨别不出身份,他只好命人将这尸体烧了,以免传出疾病。于是众人再发现死尸时,也都照做,捞上来直接烧掉。第四天,他们看到远处飘来一块木板,木板上竟然还趴着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众人赶紧将人给救了上来,此人几乎就剩半口气了,大夫诊脉后,说是太久没吃东西,身体虚乏无力,便有妇人仔细的喂了米汤给他喝下,那人虚弱的昏睡了整整一个下午才终于醒了过来。乍一看到身边围了那么多人,吓了一跳。“你,你们是什么人?”那人身上穿的乃是士子袍,看样子是个读书人。众人见他可以说话,纷纷笑了起来,七嘴八舌的问他是哪里人呀?怎么在水上飘来了这里啊?还有没有看到其他活人呀?“我,我是颍州人士,姓洛,名尘。我当时在一处酒楼吃饭,突然大水来了,我只来得及爬上了屋顶,但是水很快蔓延上来,我只好就地取了一块木板,然后就随着水流飘来了这里,我已经四天没有吃东西了,可以再给点吃的吗?”洛尘虽然虚弱,但是条理还算清晰,众人闻言,纷纷掏出了自己怀里的烤饼,互相看了一眼,都笑了起来,一个小男孩将手里的烤饼塞进了洛尘的手里,“哥哥,你吃吧,我们有很多吃的,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