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明珅太子(下)
作者:漫漫不慢      更新:2022-05-06 09:46      字数:2131
  闪电于长空中出没游走如银蛇吐信,雷鸣响彻云霄仿若天崩地裂,天地怒,鬼神泣,暴雨泼洒了一整夜毫不停歇。

  他站在宰相府前厅,看着窗外风云变幻。大雨如瀑,震天动地,掩盖住了宫内此刻的腥风血雨。只是不知他印象中总是沉默寡言,性子温吞柔和的父皇如何在这场腥风血雨中博得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眼前仿佛浮起父皇孤寂落寞的身影,他的神情总是委顿,与张扬跋扈的母亲相比,父皇显得软弱无能逆来顺受。

  若是真是如此,那父皇是何等的胸襟和耐力,长久以来假装消沉,默默忍耐,暗中细细筹谋,一点一点积累,在舅舅眼皮底下织下着一张大网。

  而他自懂事起就不喜欢舅舅,上官氏把持朝政,母亲篡权,皆因这个狼子野心的舅舅祸乱朝纲。身为李氏皇族的后人,从惘然谷学成回来,他就立志要肃清朝纲。他看着暴雨,不禁长叹一声。父皇多虑了,他从不会为难,父皇拦着他不让他进宫,他却希望能与父皇并肩作战,全力支持父皇铲除奸吝。

  一夜过后,长安城被暴雨洗涤得格外清净,路面未完全干透,马蹄踢踏中泠泠有声。抬眼望去,旭日东升,皇宫殿宇生辉,飞檐如鸾鸟展翅在澄净的天空下振翅欲飞。李珅带着护卫踏着晨曦进入朱雀门。皇宫内一如宫外,地面被雨水冲刷得干净透亮,廊檐下还挂着晶莹的水珠。

  稀稀落落的小道士在宫墙下穿梭,低眉垂首,行动极快,倏忽间便消失在拐角宫门下。整个皇宫看不出一丝前夜缠斗的痕迹。

  局势陡然好转,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后病重,已无法再掌权。父皇彻底清除宫中上官舅舅的眼线和势力,并从新掌握大内的御林军和长安城外的虎贲军。经过长达十多年之久的隐忍和筹谋,长治皇帝终于夺回皇权。

  皇帝重掌朝政后,父子俩亲近许多,两人时常在一起聊天,聊起这些年他在谷中学艺,聊起师尊,也渐渐得知,皇帝这些年的谋划始末。

  这一次发难其实时机并未完全成熟,本想再经营几年找机会一举将上官忱拿下,若非玉茗公主突然到了长安城,皇后和上官太师动了杀机,皇帝也不会迫不得已提前发难。

  只可惜虽然大败上官太师,遗憾未能将他也一网打尽。以前若说皇帝在暗,上官太师在明。经此一役,君臣矛盾激化,那些往日不可言说的恩恩怨怨也彻底被摆到台面上。

  上官太师狂徒末路,断不会就此罢手做贤臣。而父皇羽翼未丰,也不敢轻举妄动。两方将在朝堂上互为鼎立之势,就看谁能挣得先机,将对方一举拿下。

  李明珅心中明白,此时发兵南诏对皇帝来说并非良策。北有突厥,南有吐蕃在关门外虎视眈眈。大周君臣之间的矛盾恐怕不久就会被突厥和吐蕃的首领知晓。陇右、安西和剑南三地都护的兵力一处也不能动,若分走任一都护府兵力入南诏恰恰遂了他们的意,他们必会趁机来犯。

  攘外必先安内,此时万不可给上官太师可乘之机,那样多年来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地方府兵不成气候,更加不可能派出去打仗。内忧外患之下,父皇也是有心无力。

  李珅接到李泽渊向父皇奏报师妹孤身回南诏的事,内心五味陈杂。从小到大,但凡小师妹有任何委屈,都是他首先出面帮她解决问题。如今,天各一方,爱莫能助。不知没有他的守护和帮助,她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吗?

  李明珅反复思量后,也向皇帝请命,请求带着自己武功高强的侍卫前去救师妹。

  上书房中,“你可想清楚了,你就带着那几个侍卫能去救得下玉茗?你还是慎重考虑一下。何况你师出无名,朕并未下旨发兵南诏。”

  “所以儿臣更应该去,此刻师妹已入南诏,无人相助,必定危机重重。此次儿臣前去相助并非以大周太子的身份前去,而是以玉茗师兄的身份前去相助。”

  “玉茗的事你也不用太担心,朕之前下旨命施仁诺保全蒙氏王族的性命,他现在不至于和大周撕破脸。况且蒙氏王族在南诏百姓中深得民心,施仁诺谋位不当,南诏诸部未必都肯服他。所以,他暂时还不敢杀掉南诏王和太后,以免激起民愤。何况,要杀他也早杀了。所以,玉茗应该不会有性命危险。”

  “我是怕师妹做傻事,她自小养尊处优,与世隔绝,凡事只认死理,若她不能应对得当,被施仁诺抓住痛脚,难保施仁诺不会找理由伤害她。”

  皇帝看着这个儿子,看见他对自己小师妹的百般维护。突然想起当年皇兄和自己也是这般执着,只得无奈地笑着说道,“你要去救玉茗朕也拦不住,既然这样你就去吧。玉茗是沈明将军和玉珠公主的女儿,保她周全既是朕要做的,也是你师尊的意愿。”

  皇帝停顿了一下,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只是朕担心你的安危。之前你舅舅因为你母亲的缘故这些年并未为难你,如今你母亲病重,就怕你舅舅自此再无顾忌,你此去离开长安城他会暗中对你不利。所以你也不用偷偷去,朕即刻下明旨,你以太子身份正大光明出使南诏国,我给你再加派几个大内的金刀侍卫。”

  “谢父皇!”

  李明珅虽是奉明旨出使南诏,为了赶时间,他没有按礼制全服仪仗前往南诏,而是轻装简从,带着金刀侍卫骑马疾驰朝南诏奔进。并派信使快马加鞭先行抵达南诏传旨南诏摄政王。

  自北向南,高大疏朗的林木渐渐变得葳蕤葱郁。翻过秦岭,地势渐渐平缓。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农人已开始灌溉水田,水面光滑如镜,有秧苗正被整齐地排入田中。阡陌交错,鸡犬相闻,一派忙碌时节。